《我当太后这些年》第117章


羌Φ芭鍪贰T偎盗耍矣植皇煜さ胤降氖挛瘢趺茨艿8赫庋闹厝文亍!?br /> 他十分不满,跟冯凭抱怨道:“本来这是,谁牵的头,谁提出的主意,谁自己去干。想一堆馊主意,指派别人去干算怎么回事?这烫手的山芋,好端端的谁要接手。娘娘,不瞒娘娘,这个高曜啊,此人,臣觉得他野心甚大,年前就拿刘威、贺木真的事要挟朝廷。皇上若是真削除他的兵权,他搞不好是真会反的。臣要是去了,不是白白送死,给他杀了祭旗的么。”
冯凭端起了茶,欲饮,又放下,佯装正色道:“这就是你的不对了。皇上让你们去做个事,你们一个个,都来推三阻四的,这怎么能行呢?惹得皇上动了怒,也没你们好果子吃。你好歹也是皇上信重的人,怎的这么胆小怕事。”
刘温道:“不是臣胆小怕事,太后娘娘,这事,臣觉得真得三思一下。臣觉得这件事的提出,本身就欠思量。虽然皇上有心,但是朝廷没人敢干这事,那管通自己都不敢去干,何况别人。”
冯凭说:“那你跟我说这么多也不管用,朝廷的事,都是皇上拿主意,不归我管。就是我想帮你,我也是爱莫能助啊,我看你还是去求皇上吧。”
刘温道:“皇上已经下了决心,我怎么好劝他,我一劝,皇上必定认为我是找借口。”
冯凭说:“那我就更没法子了。这件事,皇上我不会听我的话。”
刘温道:“其实不光我,朝廷大臣们都不赞成此事啊。”
冯凭说:“要不你去找高盛,或者是独孤未,让他们去劝劝皇上。”
刘温说:“臣找过他们了,他们一直也不赞成的,只是也不敢说。这事是点到谁头上谁倒霉啊。”
冯凭说:“你要实在不想去,便找个借口,装个病推脱了,大不了丢个官丢个俸禄,总比以身犯险丢了命强吧?这事,我也觉得有些草率,我会跟皇上提的。这回可不止是一个高曜,地方大大小小宗主督护,势力不小呢。”
刘温忙道:“娘娘说的对,臣觉得此事还是要太后出马拿主意,皇上毕竟年纪太轻了,考虑问题不周全。”
第109章 拒绝合作
刘温刚离去, 高盛、独孤未又来了, 忧心忡忡道:“眼下这个事, 臣觉得不大妥啊,太后是怎么想的?”
冯凭说:“今天是怎么回事,一大早的赶趟似的。你们怎么想的, 直接向皇上说去,怎么一个个的都来试探我了。”
独孤未说:“皇上昨天发怒了啊, 看样子决心已定, 我们没敢说话。”
高盛说:“太后, 这事,臣不赞成。”
冯凭说:“我知道你们不赞成, 我也不赞成,但这话你我说了没用。”
高盛说:“这些宗主、都护,拥兵日久,不是简单一道诏令, 派几个人下去就能解决的。就这么个提法, 臣觉得不大靠谱, 到时候恐怕又要生战事, 对朝廷反而不利。”
冯凭说:“打仗总免不了的。”
她说:“我想皇上总不至于认为这事仅靠诏令就能行。但事情得这么推行,到时行的行, 不行的, 该打还得打。皇上刚刚南征取得大胜,当不怕这点小仗,打就打吧。天下不就是马上打来的么?怕甚?是朝廷没银子了, 还是我大魏无能兵强将了?”
高盛和独孤未面面相觑,知道她大概只是在钓自己话,又谨慎说:“娘娘,江淮一带的仗胜不胜,影响不大,左右都在南人的地盘上,打败了,咱们不损失什么,顶多损些粮草和士气。可而今要生事的这几个地方,雍、凉、并、冀这几州,都是咱们的腹心啊。而且这些宗主都护,都是兵强马壮,又互相联结,跟朝廷是知己知彼,真若打起仗来,胜负难说。而且是在咱们自己统治的地方生灵涂炭,伤的是朝廷自己的根基。自己人打自己人,百姓也会生怨言的。”
冯凭说:“可皇上已经下了决心,你我若不能想出更好的主意,拿什么去劝他。”
“虽然暂时拿不出主意……”独孤未说,“可臣等认为,为了防止局势更恶化,该劝还是得劝的。这么多人,不是说打仗就能解决的,还是得想个安抚的法子,以抚为上。”
高盛说:“臣等不敢开口,唯有太后能劝止皇上。”
冯凭道:“我知道你们的意思,我会跟皇上谈谈的,你们先回去吧。”
高盛、独孤未退。
冯凭看了看面前的早膳,说了一早的话,饭早已凉了,她也没有胃口,让人撤了下去。起身,来到鸟架子前,她拿了食罐,用细竹签挑了一点小米喂花椒,一边看鸟吃食,一边心中思索着。
杨信跟在她身后。
过了一会,她思定了,转过头去,说:“你挑个人,去瞧瞧皇上在做什么,请他来永寿宫,就说太后有事。”
杨信道:“臣这就去。”
那边拓跋泓刚下了朝,又在太华殿,单独议了会事,正在批阅奏章,高盛等人又来求见,正忙的不可开交。太后那边着人来相请,问他,也不说什么事,他实在烦躁,道:“朕现在没空,你回太后,朕晚些再去。”便将人打发走了。
冯凭这边,站在鸟架子前看花椒洗澡,用喙沾着水梳理羽毛,这畜生一抖翅膀,溅得到处都是水花。太阳光照着,反射出几圈彩虹的光晕。杨信进来,说:“皇上正忙,走不开,说晚些再来。”
她没说什么。
拓跋泓忙了一天,都没腾出空,到晚上,都沐浴了将要上床了,宫女正在伺候他更衣,才忽想起来白天太后的事。
他隐约预感到她要请他过去的目的。
他阻止了宫女更衣的手,道:“不更衣了,朕要去见一见太后。”
又让人取来锦袍穿上,戴上头冠。
他心里有点抗拒,然而还是往太后那边去了。
冯凭那边没睡,她知道他要来,遂点起灯烛,衣服也还没换,哄了宏儿睡着之后,便坐在殿中等待。宦官通传,说皇上来了,随后,拓跋泓便打开帘子进来了。他长身而立,面白如玉,眉目口唇鲜艳,看着神清骨秀,只是表情不太快乐,见了她,眉毛就拧起来。他垂了眼,口气严肃道着歉:“朕白日里忙,没得空过来,让太后久等了,还请太后恕罪。”
冯凭随和地说:“没事,皇上事情忙,白天脱不开身也应当。”
她手示意了榻上:“皇上坐吧。”
拓跋泓看那榻上铺陈着象牙锦席,便轻轻坐下了。
冯凭说:“白日高盛、独孤未来求见,跟我说起朝中的事情,皇上打算削除地方宗主、都护的兵权。”
她口气很温和。
拓跋泓说:“太后也知道了。”
冯凭说:“这么大的事,我哪能不知道。”
拓跋泓说:“朕是这个意思。”
冯凭说:“这件事有些复杂,皇上若不再考虑考虑?一旦执行下去,接下来,恐怕是有仗要打了。朝廷才安定了这么些年,不管是朝臣,还是民间,都不愿意再打仗。”
拓跋泓见她提起此事,也就转头看着她,认真说道:“太后,这种仗,早晚都是要打的。结果都一样。朝廷继续安抚他们养着他们,只是养虎为患,将来会更难收拾。这件事,在朕手上解决了,不用把它遗留给下一代。说白了,朕今天不收拾了他们,来日宏儿登基,他一样要面对。到时,他面对的局面恐怕会比今日更加难办,朕提早做一点,他来日这个皇帝就当的轻松一点。朕不愿意把这烂摊子丢给他。”
冯凭轻轻叹道:“你们都是好皇帝,好父亲。”
拓跋泓听到她叹气,又听到那句你们,是称赞的话,然而语气莫名悲凉。
他知道她的“你们”,包含他过世的父亲。
她道:“当年先帝也是这样的话,宁愿自己收拾了,也不把这烂摊子留给下一代。”
拓跋泓坚定道:“朕不怕打仗。这天下,不就是打仗打来的吗?高武皇帝打仗,太武皇帝也打仗,他们都是英明伟大的君主,都是我大魏的奠基者。他们不怕打仗,朕也不怕。”
冯凭说:“我若说百姓不爱打仗,这话大概也太虚了。不过你父皇,他不爱打仗,打仗久了,万事不安。这天下,总归还是要和和气气,百姓能安居乐业的才好。百姓不安,朝廷也会不安。改革之事,不能一蹴而就,还是需一步步慢慢来。”
拓跋泓说:“父皇是仁厚之君,他就是太仁厚了。”
冯凭叹了口气,道:“皇上,我今天说这话,或许你会觉得我是在反对你,在阻挠你。兴许你还觉得我恨你,是故意跟你过不去。即便你这样以为,我还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