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科学发展观》第228章


他还真的有点好奇,这些女人会把他折腾成什么样子。
俗话说四个女人一台戏,严世藩从刚开始纳的那四个,到后面几年几乎月月娶新人,连京城里说书的先生都懒得再提他了。
三十多房……怕都可以开个超级女声选秀了。
如果他要是未来的一二十年努努力,搞不好还能办个创造101。
虞璁晃了晃脑袋,心想自己怕是想看综艺想到魔怔了。
已经三十来岁的严世藩坐在对侧,只笑着揉了揉眉心,开口道:“陛下想看真的还是假的?”
“假的?”虞璁眨眼道:“怎么个假法?”
严世藩如实道:“若实在是要看,微臣就把府里所有的婢女都换上花花衣裳,让她们排着队来陛下眼前晃一圈。”
“那若是真的呢?”虞璁皱眉道:“你不会……”
“真没有。”严世藩噗嗤一声笑道:“当初请了四个身段好些的歌姬,在国门的时候帮衬一下,待迎回房里,第二天就打发走了,也不给谁闹洞房的机会。”
虞璁之前的十几年里都在忙江山社稷的种种大事,如今儿女俱已有脱俗才俊,自己也终于能关心下旁人的娱乐八卦,没想到直到今日才知道真相。
他摸了摸自己的小胡子,只难以置信道:“什么意思?你别告诉我,这十几年里你的三十多房,每次过门的时候——都是请那几位来来回回的跨马鞍?”
“有时候老相识接客去了,我就换一个新的过来帮忙跨一次,”严世藩认真的看着他道:“最熟练的那个,怕是跨了六次不止。”
虞鹤一直坐在旁边乖巧的沏茶端点心,此刻也噗嗤的一声笑了出来。
这种破事也只有这混账做得出来。
陆大人还在日本没有回来,皇帝一人闲着也是闲着,又嫌孩子们实在是太能折腾,有时候索性把政务全都推给他们,自己在这边多坐一会儿。
现世安稳,既无兵乱也无内讧,虽然朝廷里头还是那么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党派之争没完没了,但毕竟一切都在可控范围。
只是西班牙和英国那边的事情棘手了些,索性让孩子们去磨练下外交之道,实在不行了再把镇宅用的小阁老请出来,自然不会有什么大乱子。
听着他们两人左一言右一句的逗着嘴,虞璁心想玩还是你们会玩啊,又问道:“那你这么大的宅邸,还有如此多的下人,就不怕走漏风声么?”
知道陛下在疑虑别的事情,严世藩只正色道:“这宅邸若回字环环相套,所有姬妾都安排了最中心的房舍,只有一等奴仆可以跨过设防,进去里头伺候。”
“而一等奴仆也就十五人,挂了大概五十多个名字而已。”
虞鹤在旁边打了个哈欠,慢条斯理道:“没事我们进去捉迷藏还挺好玩的……皇上要是闲得无聊,可以带小孙女过来玩啊。”
虞璁一听到孙女就有些来气,只摆手道:“朕才三十来岁就当了爷爷,可千万别这么说。”
真的是岁月催人老啊。
“话说回来,微臣上次贪的银子都转去日本了,陛下看看还有哪边需要压榨一下?”严世藩接了虞鹤递来的金骏眉,只浅浅呷了一口,就再度开口道:“要不臣去跟徐阁老吃个饭?”
“你可别惦记他。”虞璁正吃着石榴,瞥了他一眼道:“徐阁老年纪大了,又要教导储君,哪里还有时间被你这么吓着——他那些田产也不算多。”
“但是桂萼那边,该收网了。”
“得嘞,明儿就上门敲打去。”严世藩麻利道:“您啥时候看着分我三成?”
“哟呵,你倒是胆子大了?”
他露出了惯有的卖乖神情,只嬉笑道:“臣这不是,想顺了陛下的意思,纳个一百零一房,回头排几出折子戏给小皇孙逗逗趣嘛。”
虞璁只呸了一声,扭头看向虞鹤道:“他再这么张嘴没把门的,你就把他送东厂去净个身得了,可跟人家黄公公好好学个几年!”
虞鹤嘿嘿一笑,看着东楼道:“那我可舍不得。”
当真是岁月催人老啊。
第140章 
迁都和废都这两件事情; 都不能一拍脑袋就做决定。
从前虞璁业务能力不精,干过许多想做就做的事; 但本身都不触及根本; 也没太大的阻力。
设立经部也好; 建立大学都好,都本质是在帮朝廷分担行政压力和工作范围; 哪怕有少数人为之反对抗议,也掀不起什么大水花。
但是; 重点在于,有关首都的事情,已经跟那些臣子们反对与否,毫无关系了。
北京相对而言; 并不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其实作为一个穿越者; 虞璁如果想高枕无忧,那他现在根本不用再做什么,躺好享清福就行了。
按照一些言情小说的套路; 他甚至可以在孩子长大以后,就带着爱人隐退皇宫,在民间过游山玩水的生活。
虽然以古代这么落后的条件……游山玩水其实也并没有什么好玩的。
但是从嘉靖七年走到如今这一步; 已经完全没有什么未来的历史是可以给他参考的了。
曾经的大明朝像个留级生,可虞璁作为补习老师不仅让他顺利跨过及格线成为优等生; 还在绞尽脑汁的想帮他玩成跳级的壮举。
蒸汽机也好,完备高效率的现代体制也好,医疗和教育系统也好——全部都是跨越了百年的产物。
现在的国家已经不再偏科; 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南京的问题也就扔到了这里。
虽然没有任何的参考,可是哪怕回首历史,虞璁也知道这个问题其实如同深渊一般,遥遥的望不到尽头。
从回京的七月一直到冬至,他都在不断地看书开会,迟迟不再落子。
蒙古那边内乱不休,边防时刻发来战报,但是总归跟明军没有什么关系。
而朝鲜那边,更加简单了。
明朝诸官都早就对严世藩服了气,毕竟人家解决了蒙古的突发情况,脑子明显比一般人都好使的多。
朝廷摆出了老大哥的语气,跟朝鲜内臣说你们国生妖孽,不除不休,最好先行内部解决这个来路不正的皇帝,龙脉正则国运昌。
话里话外的意思,就是现在派医官过去救也是白搭,瘟疫那是神明降怒,天上的星星都能证明我们说的是真的。
这其实是在不动声色的暗示他们该掀摊子了啊。
具体来看,朝鲜这边的政治状态,是在是太乱了。
当朝皇帝是中宗,再往前是燕山君,几乎没一个正常的。
燕山君大概就等于混乱邪恶的极致,他将佛寺改为妓院,将医女充为官妓,同时意图废除儒学,干出了比朱厚照还要荒唐数倍的种种事情,终于大臣们忍无可忍,在两次儒生暴动之后由高层出手,直接逼宫让他交出玉玺。
燕山君死在了三十一岁,所有的子嗣也接连被杀,而接锅的老实人,也就是如今的中宗,也并没有幸运到哪里去。
算到如今嘉靖十三年,这位字乐天,谥号恭僖的中宗已经在位接近三十年。
这三十年几乎是地狱模式的。
正德十四年爆发了己卯士祸,改革领导者被杀。
嘉靖元年又出现了辛巳诬狱,士林派再次被贬。
嘉靖五年全国瘟疫第一次爆发,死难无数。
再到之前都传闻至京城的灼鼠之变,大量被扒皮后烧灼的死老鼠被悬挂在宫城内外,一时间骇人听闻。
其实哪怕皇城这边的钦天监不说有问题,就看看这态势……也挺邪门的。
之前建设飞信局的时候由于优先考虑的是交通线和国内政局的把握,核心设点皆在南京、苏州、大同等要塞地位,后来皇帝有意发展松江,又在那边开始扩展和增设驿站。
但是东北那边还在一个初起步的状态里,根本没有旧的驿站线路基础——毕竟女真人压根不懂基建这一套。
虽然从去年三月起陛下就在敲打东北通信线路的事情,可古代到底生产力和通讯设备太差,一直到现在都没有完成建州三卫的信息连贯。
听赵尚书的意思,怕是要到今年三月才能拿到朝鲜的消息了。
中部的兵力在不动声色的往京城调,随时支援东西,但是根据打入鞑子内部的探子的消息,恐怕蒙古且打一年——已经有六族参与混战,彻底撕破脸皮了。
智囊团凑在一起分析了一遍,怕是他们要进行一个大的吞并,然后再跟明朝谈条件。
现在想要再回到从前的盛况,已经完全不可能了。
再蠢的蒙古人都能发现,如今的明军犹如脱胎换骨,他们根本打不过。
所以内不内战都没有意义……十一族全齐的阵容都?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