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世生存攻略》第71章


第64章 第 64 章
沈瑜走到武英殿前,小太监欠身,“沈大人到了,里面请。”
沈瑜并没有立刻进去,而是微微一顿足,问道:“还有谁到了么?”
“您是来得最早的。”小太监谄媚地笑道。
“多谢公公。”沈瑜便整理衣冠,缓步走进文华殿。刚一进门,他就吃了一惊,原来小太监说的最早,是指各位大臣中最早的:吴君翊已经端坐在御座上,正握着一卷书慢慢地看。
“臣沈瑜拜见陛下。”沈瑜没有刻意掩饰脚步声,可那位陛下却始终专心致志地看着书。于是他走到近前,才出声行礼。
而从他进殿起,吴君翊的目光便从书本上移开了,含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笑意,悄悄定格在那个人身上,直到他曲身行礼,脊背和脖颈弯成一个优美的弧度。
“免礼,伯瑾,快起来。”他向前伸出右手,掌心向上微微一抬,沈瑜起身。“坐,今日下面进贡了时兴的水果,朕让他们一样送了些过来,你看看喜欢哪样。”
两边的小几上果然有一盘盘水果,沈瑜道:“陛下,何必为臣等如此浪费。”
“这怎么就浪费了?”吴君翊扬眉,“进贡的那么多,已经分去各宫了,剩下的,朕一个人用不完才浪费。”
话说到这个份上,沈瑜也只得取了几样水果不紧不慢地尝了尝,秋收进贡的水果,自然是每一样都饱满多汁,滋味鲜美,“回陛下,各有各的好。”
吴君翊也观察了他尝水果的神情,的确没什么区别。他失望地撇了一下嘴角,迅速换了个话题:“朕茹素,但水果尚且能用一些。伯瑾你若不嫌,中午便留在宫里陪朕用膳如何?”
沈瑜也没意识到话题怎么就转到一起用膳上面来。可是却之不恭,他只好说:“臣也说不准要到什么时候了,若赶得上陛下的午膳,臣便领命了。”
“放心。”吴君翊看向他时,啪的一声合上了手中的书。“你肯定能赶上的。”
两人对话时,陆续有人到来,行礼后各自入座。日日面圣,这些小进士们也都被锻炼出良好的心理素质。所有人到来后,吴君翊便示意李起上来念折子,分享今天的议题。
这些进士们议政渐渐形成惯例之后,吴君翊也不必时刻盯着他们。他可以先回文华殿处理其他政务,等着这些人争论完后汇总给他的条陈。
若不是为了多看沈瑜两眼,他还真不需要每天来盯着。毕竟这些进士们也是要脸面的,吵就吵了,不可能动手。
这些常常被叫进武英殿议事的进士,在其他地方,也要被人高看三分,内侍们不知该如何称呼他们,索性一并称之为“阁臣”。
吴君翊回文华殿,还召见了几个大臣。与鲜卑建立马市的折子即将在朝会上宣布,他得提前跟几个关键人物打个招呼。
吴君翊已经预料到可能遭受的阻挠,可是出乎意料的是,不管是邓先,还是贾盛德,对于这项提议竟然都满口赞同。
“臣早有此意,若能借机腐化鲜卑贵族,更是一举两得。”邓先更是心直口快,又进一步地表示了他的想法。“英雄难过美人关。除了绸缎布匹,还可以向鲜卑首领献美人——当然,得是她们自愿的,而且要帮她们安置家人,陪一份嫁妆。若是找不到合适的人选,也就罢了。”
吴君翊认真考虑了他的建议,还是委婉地拒绝了:“朕既然拒绝了和亲,就没理由要求要求宫女远嫁。不过,先生您觉得贺六浑如何?朕看他倒像是对中原文化有所研究,若他能成为鲜卑首领,于我们想必是很大助力。”
“人倒是没的说,只可惜,以他的性格,在草原上恐怕难以服众。鲜卑人比起血脉,更看重能力,小绵羊怎么能驯服狼群呢。”邓先的眼睛一眨不眨,面无表情地说出最讽刺的话。
吴君翊也叹气。他本想找个机会把贺六浑留在京中,在询问过鸿胪寺官员后,又打消了这个想法:贺六浑的父王,南凉国国王成律归只有这么一个儿子,若是他前脚把人留下,成律归恐怕后脚就要出兵了。
不管怎么说,鲜卑的使臣在京中待的也够久了,该把人打发走了。这些草原人也太能吃了!再这样下去,吴君翊都要怀疑养他们的钱比自己御膳花的都要多。
比起邓先,贾盛德的态度更暧昧:
“两国既然结为兄弟之邦,通商也是互利互惠之策,陛下有这种想法,鲜卑的首领想必也能感受到大齐的包容与厚待。”
吴君翊控制着自己露出了一个礼节性的笑容,又夸赞一句;“丞相大人果然深谋远虑。”等贾盛德一告退,便彻底拉下脸。
说什么包容厚待,互利互惠,不过是怕得罪鲜卑人罢了!
吴君翊到底没有把这话直接说出口,而是扭过头问一声不吭的李起:“武英殿如何了?”
“回陛下,大人们还在讨论呢。”李起早就料到会有这么一问,不慌不忙地回答。
吴君翊看了一眼窗外的阳光,李起便体贴地回道:“已经一个半时辰了。”
一个半时辰,还是一直说话,恐怕早就口干舌燥了。想起沈瑜瘦弱的小身板,吴君翊的眉头便渐渐锁出一条线。“你去看一看,送点东西吧,他们也是时候把条陈定下来了。”
“……所以我认为,还是应当从严惩治!”冷静如陈鸿鹏此刻也面红耳赤,梗着脖子说完了一大通长篇大论,可杨锋立刻不给面子地反驳道:“万里,你说得很好,可你没考虑到,既往不咎……”
“伯瑾,你觉得该怎么狠狠惩罚这些人?”嫉恶如仇地抨击了许久,郭悠之才意识到身旁同伴的沉默。
沈瑜仿佛刚刚回神一样,歉意一笑。他唇角微扬,真诚的笑意便从眼睛、嘴角、眉间跃出,扑面而来,令郭悠之最后一点不快也无影无踪。“抱歉,刚刚在想。”
所谓如沐春风,不外如是。
“悠之说了这么多,是想罚得越重越好吧?”沈瑜一抛出问题,郭悠之便狠狠点头,仍觉得不够解气,“若非当今不喜酷刑,凌迟处死也不足为惜!”
沈瑜搭在桌上的手把茶壶往他面前推了推,语气依旧平静,“他自然有罪,只是我们也当想想,如何防止别人效仿他所为。”
操劳了一上午,沈瑜也觉得枵腹雷鸣,但仍强自按捺着,和同僚们逐条归纳本次讨论的内容。他写字快,写得又端正,便公推由他记录。
偏偏这时候,李起推门进来,手里拿着两盒点心。“陛下说,各位大人辛苦了,可以稍事休息,用一些茶点。”
进士们纷纷露出欣喜的神情来,可沈瑜仍旧目不旁视地写字,李起心中暗暗发苦,只得磨磨蹭蹭地走过去,又借口收拾几案上的,催着各位大人停手。
这会送点心来,也是在暗示他们,争论是时候结束了,所以他们各自拿起一份点心,等着赶紧吃完离开武英殿。
沈瑜写到最后一字,才停下来放下笔,正看着那些点心,大都是口味清淡细腻的,他夸赞过的。
他心里也跟着动了一下。又不期然想起吴君翊的邀约:一起用午膳吗?
想到这儿,明明该和同僚们一起走出武英殿的他却顿足,多吃了一块点心,磨磨蹭蹭落到最后一个。
看到沈瑜还站在那儿,李起眼前一亮:“沈大人,陛下正等您用膳呢!”
“陛下用膳,不是有固定时辰的吗?”沈瑜想起吴君翊那句你一定能赶上,心里又有了些说不出的滋味,眉头不知不觉间皱起。
李起心里咯噔一声,又迅速解释道:“并非如此,宫中送膳是有固定时刻的,但陛下朝会、召见大臣和批改奏折,经常误了时辰,所以并不是总在一个时候用膳。”李起越说,越觉得自己所说的确是实情,愈发理直气壮起来。
这个理由沈瑜能接受,但是……“陛下用膳时早时晚,于龙体有害,公公是陛下得用的身边人,也该规劝一二。”
这番话说得,李起只觉得若是让陛下听见了,他一条命根本不够死的。他只能硬着头皮说:“沈大人,这种事奴才说话不够分量,还是要您规劝才是。”
说话间他引着沈瑜出武英殿,往文华殿走去。文华殿与武英殿正在奉天殿两侧,左右对称。沈瑜穿过恢弘的奉天门,心中所想的,却是那盒宫中司空见惯的点心。
沈瑜真正进出文华殿的次数屈指可数。这里是吴君翊登基前的寝宫,登基后常住的宫殿,也是他们重逢后第一次交谈的场所。沈瑜踏过门槛,并没有按例低头行礼。他看见刚才还俯身的少年手握奏本站起身,眉目?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