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架空)再世为王》第32章


第三、乃是自由‘策论’。也就是就当下政治之不足自由阐发,言之有理。此部分占了四分。”
周颖闻言了然,板起了手指头算到:“往年写一篇文,现在写三篇文。三分加三分加四分,一共十分。这取士,也就是从高至低,分出一甲、二甲、三甲吧?”
“然也不然。”丘元笑眯眯说,“圣上有言,古人云术业专攻。比如,今年礼部有缺人手,缺多少,则招收多少。那么,科举中填写‘礼部’的进士,从高到低,收录多少。尽数都明文规定,清清楚楚。”
沉吟片刻后,周颖又疑惑道:“可若今年一部不招人,那填写这一部的人,岂不尽数落榜?”
“若未入九类,则入翰林。而且,殿试时所写的‘自由策论’与科目无关。圣上还说:自请地方之官者,首年免绩考为优。”丘元又说了一遍。“你品味品味……首年免绩考为优。”
周颖闻言登时露出无奈之色:“当今圣上果然还真是重文轻武。我还以为首开武举,能带来武将也提升一下地位呢。”
“你也不必忧心,”丘元看了他一眼,话锋一转:“年初时颁布的《爵位继承法》中有这么一条:非军功不得封侯……所以,圣上是重文还是重武,还真是一个说不清的问题。”
丘元和周颖二人正聊得火热,突然间听到旁边有人插嘴道:“丘元兄,刚刚听到你在说什么‘问题说不清’,竟然有什么能难住了你啊?”
丘元转过头看了一眼,原来说话的是前几天客栈偶遇的一人,姓黄名天。此人善谈,气度不凡,举动间带着一股说不出的贵气,胸中有着沟壑。丘元和他颇谈得来,见此便把他和与他同行的一位也请上了桌,添了碗筷酒杯。四人相互见面道了姓名,立刻相熟了。
待黄天坐定后,丘元方才继续道:“太|祖皇帝一直都在抑武扬文,文熙皇帝更是不遗余力地扶持文官集团,而当今圣上也一直强调清君侧是为了‘恢复祖宗旧制’。我认为,按常理而论,治理国家毕竟还是需要依靠文官,所以文官地位理应高于武将。”
周颖闻言顿时皱起了眉头。
黄天开口道:“也不尽然,你且看看当今圣上登基后的几项举措。一来,设立了有邑制度,虽然暂时只在北漠有所推行,但肯定会推广到边疆四地。圣上善战,待时机成熟,必然会挥军北上。二来,当今圣上前些日子公布了《武举法》,并下诏特开包括武举的恩科。十六州内的各地官学更是加开了武学,可见在圣上心中,武功的重要性并不逊于文治。”
周颖闻言,顿时插嘴道:“是呀,而且,处机你不是方才说过:非军功不得封侯——这显然是圣上看重武功之召。”
丘元顿时道:“这个自然。听黄兄这么一说,我到觉得,不管当今圣上是不是在为未来拓展疆域做准备,吏治还是朝中的第一要事,重文暂时是无可避免。你们看,五月份吏部大案爆出后,圣上立刻整顿官场,推行廉政风暴。一方面,出台了‘首告无罪’制度,杜绝受贿现象。另一方面,大幅度提高地方官员的收入,高薪养廉。”
关于廉政,晋□□皇帝曾规定,贪污超过六十两白银者剥皮,其反贪措施不可谓不狠,然而效果却令人失望。尽管一些贪官确实被剥了皮,但总有官员们前仆后继地贪污受贿、盘剥百姓。
而由北宫棣主导下刮起的这道廉政风暴,使得贪污受贿比以往更加容易暴露。更难能可贵的地方却在于:当今皇上极为仁慈,一方面提高官员们的待遇,使得官员们在不贪污受贿盘剥百姓的前提下能够过上体面的生活;另一方面则借新皇登基大赦天下的名义,令这次廉政风暴中被揭露的贪官保全了性命。
想到这里,丘元的眼中不由得露出了恍惚的神色。
(注解1:北宫棣登基后,改文熙三年为景洪二十四年,以示自己的皇位乃是顺应祖制,从父皇手中得来。)
第二十八章 义学搞推广
“除此之外,还有燕蓟印书馆、图书馆等设立,甚至文渊阁——”丘元说道这里,顿时兴奋了起来,眉飞色舞道:“入阁与拜相有何区别!齐朝也有群相制,我大晋的文渊阁,以内阁首揆为首,其余几位大学士为辅,与当时的‘中书门’一般无二。”
黄天不由得笑道:“文渊阁大学士只是加官——”眼光偷偷撇了撇身旁的那人。
“虽是加官,却也权重,是天子近臣了。”大约是觉得有些忌讳,丘元顿时跳过了这个话题,总结道:“总之,重文仍然是不可避免的趋势。攘外必先安内,必须等到大晋内部吏清民和,才能集一国之力挥师北上或者南下——否则不过是穷兵黩武罢了。故而即是圣上要对外出兵,也不是近两年的事。”
“还要等两年啊。”周颖闻言顿时沮丧下来,两道眉毛耷拉下来。
欣赏得看了一眼丘元,黄天不由仔细打量了一下他们二人,只见周颖生的孔武有力,虽然非常年轻,但是留着虬髯。丘元却是一个俊美的年轻人。若在后世进入影视界,前者可走硬汉路线,而后者显然能够很轻松地获得清俊小生的称号。
闻言不由得和他身边的人相视一笑,黄天又开口道:“不过,说道文治。相逢是缘,告诉你们一个秘密:我和当今的翰林博士杨子荣相熟。他告诉我,当今圣上有意推广‘义学’,这也算一种文治吧。”
丘元顿时笑道:“这已经不算什么秘密了。推广‘义学’虽然还仅在京畿周围开始试点,没有通行全国,但依照翰林院那些个‘好为人师’的学究嘚瑟劲儿,这事情早在前来赶考的举子里面传了个遍!我听说,下一步就是先在扬州、徐州这些江南江北的富庶之地,陆陆续续建立‘义学’。”
黄天耸了耸肩,露出一脸卖关子没成的遗憾,与理解并存的微妙表情:“四九城里无秘密啊——”
周颖喝了一口酒,又好奇插嘴道:“义学是什么?和官学、县学有何不同?”
“这事儿我知道。”丘元率先道,“当今皇上在燕蓟印书馆正式运营后,下令提供全国县学、官学、京师国子监统一课本之外,还在京畿下属七个县城创立义学。所谓‘义’,乃指凡满足入学条件者皆可入读,束脩一年只收二十文,而且这收缴之钱有着明文规定,用于购买必须的课本教材。至于学堂创办、运营的成本费则有国家与当地承担。也就是‘百姓但资其衣物’。从义学出来后,凡是想要一试科举的,便考入官学、县学。”
他双目转了一圈,看了三人一眼,又回到了桌上,挑了一块豆腐下筷。
周颖闻言,一双八字眉挑的高高的,震惊道:“国家承担?!全国有十六个州,国库负担的起吗?”
黄天闻言露出了微笑,他身旁的方景却开口了:“此事我到有所耳闻。据说那日朝议时,也有官员如此疑问,当今皇上立刻回答道:四河之地的商人可资建义学而有命名权,但不得干涉学校的正常运行。马上就有人站出来反对:商人怎可涉足教育。皇上便把刚才那人关于资金的疑问反问他,那位大人闹了好一个面红耳赤。”
丘元脸上露出动容之色,周颖则倒吸一口凉气:“商人!不过——我听说燕蓟印书馆也是有商人入股的,倒也不奇怪。但为商者大多吝啬小气,会有人愿意出钱吗?而且这钱万一被贪墨了怎么办?”
“若是加上爵位呢?”方景神清气闲得,一副早知你问有所准备的样子回答道,“《爵位继承法》中有规定,有三等爵位不列于候,这轻车都尉虽然无禄,但也是个爵爷……当今皇上规定,凡资满一校建立之三成的,可享三等轻车都尉称号,且所经营的商品免税一年。若资满三校建立,可享二等轻车都尉称号,免商税两年。三十所则一等,免商税五年。不仅从此见官不拜,而且还可以享有命名权——京畿七县的‘禄广学堂’、‘小山学堂’之类的,还有学校内部楼的命名,你们以为是谁取的?
“至于这管理之道,据说皇上开了个什么座谈会,与十八家在京商人达成了协议,成立一个‘基金会资助体系’之物。在京师中央设立教育基金司,暂归礼部属,地方设立州基金,归总基金属,不受州府管辖。教育基金成立议事会,实行两年轮换制,由十二名成员组成,其中三名京官,两名地方官,三名地方乡老,两名商人,一名祭酒,一名勋爵。一切资金流动的明细每季度公布,加上‘首告无罪’反贪制度制约,贪墨基本被杜绝。”
?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