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尔赫斯谈艺录》第17章


尽它。马可
奥勒利乌斯又重复说:“看到了现实的人就看到了所有
事情;难以探测的过去发生的事情和未来将发生的事情。”(《沉思 录》, 第六卷第三十七节) 在高潮时期,人类生存是个不变常数的假设可以令人伤心或愤 怒;在衰退时期(就像现在的时期),这个假设则是任何耻辱、任何 灾难、任何暴君都不能使我们贫穷的诺言。
刘京胜译
长城和书
他的长城界限了流浪的鞑靼人…… 《群愚史诗》 ,第二章第七十六行
前几天,我在书上看到那个下令修筑中国的长得几乎没有尽头的 城墙的人是第一个皇帝,始皇帝,他还申令全国焚毁先于他的全部书 籍。这两项规模庞大的行动 抵御蛮族的五六百里格长的石墙和严 竟然出自一人之手,并且在某 格地废止历史,也就是说废止过去
种意义上成为他的象征,这件事使我感到难以解释的折服,同时也使 我不安。这篇短文的目的便是探讨引起这种感情的原因。 从历史观点考虑,这两项措施并无神秘之处。秦始皇帝与军功显
赫的汉尼拔 同一时代,他并吞六国,结束了封建割据的局面;他修
筑长城,因为城墙是防御工事;他焚书,因为反对派引经据典颂扬以 前的帝王。焚书和筑防御工事是君主们常干的事;始皇帝的独特之处 在于他行动的规模。某些汉学家是这么解释的,但我认为我刚才提到 的事实不是把一些普通事实加以夸张的问题。给菜圃或花筑一道围墙 是常有的事;把一个帝国用城墙围起来就不一般了。企图使具有最悠 久传统的种族放弃对过去的记忆也不是一桩小事,不论他的过去是神
①《群愚史诗》是英国诗人蒲柏为反击论敌而写的讽刺作品,全诗四卷 ,其中叙说愚昧 王国的桂冠诗人在梦中见到王国过去 、现在和将来的成就,愚昧女神禁止人们思想 ,使他们 孜孜于愚蠢的琐事,最后黑夜和混乱统治一切。引文原文为英文。 汉尼拔(公元前 脉 ,大败罗马帝国的军队。 前
,北非古国迦太基名将,曾率领军队翻越阿尔卑斯山
话还是现实。当始皇帝下令历史以他为起点时,中国人已经有三千年 文字记载的历史了。 始皇帝曾逐出淫乱的生母;正统的人认为他这种严厉的处置是不 敬;始皇帝之所以要废止整个过去,也许是为了抹掉一个回忆:他母 亲的丑行。(一个犹太国王也有类似情况,为了要杀一个小孩子,杀
尽了所有的孩子 。)这一推测值得重视,但我们还没有关于神话的
另一侧面,长城的线索。据历史学家的记载,始皇帝禁止提到死亡, 并寻求长生不老的灵药,在一座象征的宫殿里深居简出,那座宫殿的 房间同一年的日子数目相等;这些资料表明,空间范畴的长城和时间 范畴的焚书是旨在阻挡死亡的有魔力的屏障。巴鲁克
斯宾诺莎说
过,一切事物都希望永远存在;这位皇帝和他的方士们也许认为长生 不死是内在的本质,外邪进不了一个封闭的世界。也许那位皇帝为了 真正成为第一,便想重新开创时间,自称为“始”,为了仿效那个发 明文字和指南针的传说中的黄帝,他便自称为“皇帝”。据《礼记》 记载,黄帝为万物正名;始皇帝在传诸后代的碑铭中自诩说在他治下 万物的名字各得其所。他想建立一个千秋万代的王朝;命令他的继承 人称为二世、三世、四世、直至永远……我谈了魔力方面的意图;也 可以设想筑城和焚书不是同时采取的行动。按照我们选择的顺序,我 们可以设想那个国王先是破坏,后来出于无奈才做保护工作,或者大 彻大悟,破坏了他先前维护的东西。两种设想都有动人之处,但据我 所知都缺乏历史基础。汉学家翟理思 说凡是隐匿书籍,不交出焚毁 的人一概打上烙印,被罚苦役,终身去筑那不知伊于胡底的城墙。这 种说法推动或者容忍了另一种解释。也许长城是一个隐喻,始皇帝罚
①这里指《圣经》故事中希律王听说基督诞生将作犹太人之王,差人除灭基督未遂, 便下令将伯利恒城里并四境所有两岁以内的男孩一概杀尽。见《圣经 新约 马太福音》第 二章。 即赫伯特 爱伦 贾尔斯 ,英国学者,著名汉学家, 在中 国担任外交官 后任剑桥大学汉语教授,编纂过《汉英词典》,翻译过多种中国文化经典。
那些崇拜过去的人去干一件像过去那样浩繁、笨拙、无用的工程。也 许长城是一种挑战,始皇帝是这么想的:“人们厚古薄今,我和我的 刽子手无法改变这种状况,但以后可能出现想法和我相同的人,他像 我毁书一样毁掉我的长城,那人抹去我的名声,却成了我的影子和镜 子而不自知。”始皇帝筑城把帝国围起来,也许是因为他知道这个帝 国是不持久的;他焚书,也许是因为他知道这些书是神圣的,书里有 整个宇宙或每个人的良知的教导。焚书和筑城可能是相互秘密抵消的 行动。 目前和今后在我无缘见到的土地上投下影子的长城,是一位命令 世上最谦恭的民族焚毁他过去历史的恺撒的影子;我们这个想法可能 是自发的,与猜测无关。(它的特性可能在于规模庞大的建设与破坏 之间的矛盾。)把上述情况加以概括,我们或许可以得出这样的推论: 一切形式的特性存在于它们本身,而不在于猜测的“内容”。这符合 而佩特 ②早在 克罗齐 的论点;
年已经指出,一切艺术都力求取
得音乐的 属性 ,而音乐的 属性就是形式 。音乐 、幸福的状 态 、神话 学、时间塑造的面貌、某些晨暮的时刻以及某些地点,都想对我们说 些什么,或者说了些我们不该遗忘的事,或者正要向我们传达某些信 息;这一即将来临然而没有出现的启示或许正是美学的事实。 年,布宜诺斯艾利斯 王永年译
①克罗齐( ,意大利哲学家、美学家、文学批评家、历史学家。他发表过 四部反映他整个哲学体系的著作: 《美学》、 《逻辑学》、 《实践活动的哲学》、 《历史学的理论 与实践》。克罗齐的美学基本概念是直觉即艺术。他认为直觉的功用是给本无形式的情感以 形式,使它因而成为意象而形象化。 ②佩 特( , 国 作 家、 评 家 是 英 批 世纪末主张“为艺术而艺术”的美 学运动的代表人物, 著有《文艺复兴史研究》、 《享乐主义者马里乌斯》、 《柏拉图和柏拉图主 义》等。
帕斯卡圆球
或许世界历史就是那么几个隐喻的历史,本文的目的就是概述一 下这部历史的一个章节。 在公元前六个世纪,那位游吟诗人赫诺法内斯①,对从一个城市 到另一个城市地咏唱荷马的史诗感到厌倦,他抨击了那些赋予诸神人 形特征的诗人们,并给希腊人提出了单一的上帝,那是一个永恒的圆 球。在柏拉图的《提美奥》中可以读到,圆球型是一个最完美、最整 齐划一的图形,因为从球面上的所有的点到圆心都是等距离的。奥洛 夫 齐贡(《希腊哲学溯源》,第一百三十八页)认为赫诺法内斯所说 的与此相似;上帝是个球状体,因为这种形状是最好的,或最好不过 用来代表神 灵的形状 。四十年后 ,巴门尼德又一次重复 了这个比喻 (“本体就像一个非常圆的球状的质量团,从圆心向任何方向的力都是 恒定的”);加罗赫洛和蒙多尔夫论证说,他直觉感到了一个无限的, 或者说在无限增长的球形,而且我刚才抄录的话具有动态的意义(阿 尔贝特里: 《伊利亚学派》 ,第一百四十八页)。巴门尼德在意大利 教过书;在他去世后不久,西西里人恩培多克勒③构思了一部颇费功 夫的宇宙起源学;有一个时期,土、水、气和火组成了一个无边的圆
① 赫 诺 法 内斯 (公 元 前 的本质》。 原文为意大利文。

,古希腊哲学家,伊利亚学派的创始人,着有《物
前 ,古希腊哲学家、诗人、医生,持物活论观点,认 为万物皆由水、火、土、气四种元素构成。
③ 恩 培 多 克勒 (公 元 前
球“活 跃 在它 的 圆 形的 孤 独中 的 圆球 ” , 。 世界的历史继续着它的进程,被赫诺法内斯攻击过的那些过于类 人的神祇,被贬成诗歌中的虚构或贬为魔鬼。但据说有一个人,赫耳 墨斯 特利斯墨吉斯特斯①,他曾口述过数量不相等的书籍(据亚历 山大的克雷芒说是四十二本,汉布里克说有两万本,透特[也叫赫耳 墨斯]的教士们说有三万六千五百二十五本),这些书的内容无所不 包。那个幻影书库的残篇?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