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阿哥胤禩重生]帝子》第50章


闻者落泪。
所以说,福全是皇帝唯一的哥哥,常宁就是皇帝唯一的弟弟。
既然如此,皇帝也不会不对常宁好。
事实上,常宁的待遇一度向福全看齐,当然,从来没有越过去,常宁就开始闹腾,让皇帝是烦不胜烦。
胤禩无论是这辈子还是上辈子,都是和福全接触得比较多,福全也待他十分好,让他评价起福全和常宁,他自然说福全好,不过他真的没有偏心的成分,就算有也不多,因为对比实在是太鲜明了。
福全和常宁都逝于康熙四十二年的六月,常宁去世的早些,是六月初七,福全晚了半个多月,是六月二十六那天去世的。
常宁去世的时候,皇帝只是派遣诸皇子“经理其丧”,“每日齐集丧次,至发引后乃止”。
常宁监修坟茔、立碑以及整个葬礼所化费用,皇帝总共拨了一万两给内务府,负责的人是内务府郎中皂保。
若不是有个“诸皇子经理其丧”,常宁的葬礼完全就是一个普通的宗室亲王的葬礼,看不出任何皇帝之地的排场。
到福全的时候就不一样了。
那时候皇帝正在塞外避暑顺便会见蒙古王公,扈从大臣将裕亲王福全病笃的消息上奏之后,皇帝当即决定启行回京,而且随扈的一众皇子接到的命令是“星夜先赴京师”,皇帝对福全这位兄长的看重不言而喻。
回京以后,皇帝在柩前恸哭不已,皇子、诸王、大臣再三劝阻,才让皇帝平静下来。
如果非要对比的话,这辈子胤禩亲眼所见的太皇太后孝庄薨逝之后,皇帝的表现,差不多能和他在福全丧礼上的表现相比。
因为当日亲临了裕亲王的王府哭丧,皇帝也不能不对自己的弟弟常宁有所表示,但是他未曾亲往,只是让皇子们以及扈从诸臣、侍卫到恭亲王常宁的殡所奠酒。
皇帝数度驾临裕亲王府哭丧,还奉皇太后前往,虽然受到了大臣的劝阻,但是他全然不顾,还举出了太宗皇帝皇太极数度前往侄儿王府临丧的例子,宣称自己是效法祖宗,几乎完全忘记了自己还有一个同样去世的弟弟常宁。
皇帝之后连续数日不理朝政,只是前往裕亲王府临丧,还命自己的所有皇子都要穿孝,对常宁倒是没有提及。
所有皇子都要穿孝的待遇,要么,是像太皇太后、皇太后、皇后等去世,要么,就是皇帝自己驾崩,否则的话,即使是皇贵妃之类的去世,按照礼制皇子们应当守丧的,也只是面上不出大错,颜色素淡一点也就是了。
皇帝这么一提,宗人府也不敢反驳,但是又不想答应,最后出了一个与裕亲王同旗的皇阿哥穿孝的主意,结果被皇帝否决了。
最后是大阿哥胤禔到胤禩自己这中间的几个阿哥穿了孝,太子倒是没穿,如果胤礽也穿了孝,那场面,几乎看到的人都会以为死的不是裕亲王,而是皇帝驾崩了。
与福全的风光形成鲜明对比的就是常宁的惨淡,胤禩完全有理由相信,早年还颇受汗阿玛宠信的皇叔恭亲王常宁,不知道什么时候得罪了皇帝,还得罪得特别狠。
自从征伐噶尔丹回来以后,裕亲王福全照样当他的宗室长者、皇帝亲兄,常宁的存在感却是低迷的很,胤禩若不是这时候想到他,平时几乎是忽略这位皇叔的。
如果说皇帝不喜哪个宗室王,想让自己的儿子把他的爵位顶替掉的,除了常宁,胤禩基本上想不到其他的人选。
☆、奇梦
胤禩与太子谈了半宿,在床上的时候也辗转反侧,不能成眠。
如果皇帝真的要将自己的皇阿哥出继出去的话,胤禩想了想,发现还真是他的可能比较大,怪不得要先和胤礽通口风。
老七胤佑先天残疾,这是整个皇城都知道的,如果皇帝出继了这个儿子,难免惹人非议,说皇帝对兄弟真是十成十的刻薄,所以胤佑基本可以排除。
老五胤祺是在皇太后膝下长大的,别说皇太后舍不得,就是皇帝,就这么让太后把这个儿子养成了最熟蒙语、其次满文,汉文极差的样子,心中难免对他愧疚,出继这种完全不能作为补偿的事情,是不可能了。
年幼的皇阿哥,汗阿玛自己都不舍得这些老来子,完全不可能狠得下心来。
只有胤禩,才干有了,待人接物也很好,和太子的关系好,出继出去,为了补偿,日后又是一个亲王,对太子是一个很好的助力。
而且出继后的儿子是没有继承权的,这么一来,皇帝可以继续和胤禩父慈子孝,又兵不血刃地杜绝了他参与夺嫡的可能性,让他只能一心辅佐太子。
不过其实这样也有好处。
胤禩这辈子倒真的没有夺嫡之心,出继了,若是他不参与,就能像老五、老七一样,置身于风波之外。
但是按照安排,他又必定是要辅佐太子的,最后的结果,只能像上辈子属意自己的一群兄弟、宗亲一样被革爵。
胤禩记得,老四登基以后对“党附”自己的人进行了清查,铁帽子王之一的简亲王雅尔江阿被革爵,爵位转由其弟继承;裕亲王保泰被革爵,爵位转由其弟之子继承;至于胤禟、胤俄就更不用说了,胤禟本身爵位就不怎么高,最后被革成了白身,胤俄的敦郡王也被革退。
既然这样,还不如不出继,继续当皇阿哥,日后若是胤礽败了,自己搏一把也不是不行。
胤禩厌恶再一次的失败,重来一次不是让他再体会一次上辈子的凄苦的。
所谓“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重活一次,他自己可以不想夺嫡,但是这个决定,绝不能是别人帮他下的!
夜已经深了,胤礽在床上睡得香甜。
他占了床的里侧,偶尔会朝着胤禩这个方向靠拢,转回去,不一会儿又靠回来。
据胤礽自己的说法,这是他小时候在乾清宫养成的习惯,因着皇帝亲自抚养,许多时候,他都是和皇帝一起睡的,为了防止他掉下去,胤礽一向睡的里侧,睡姿也有些不对。
原本这个习惯是能改过来的,但是胤禩小时候,胤礽也经常和他抵足而眠,明明胤礽年长,却要胤禩睡在外侧,结果这习惯到现在都没改掉。
胤禩皱起了眉,强令自己镇定下来,睡过去了。
胤禩睡得很不安稳,无论是谁,在睡梦中的时候听到许许多多的声音,总是会不安稳的。
而且胤禩听到的这些声音,经历的断续的梦境,同他前世的记忆没有半分的关联。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你们大清竟也有今日。宣统退位,清祚已终,日后怕是华夏再无皇帝了。”
胤禩不知说这话的人是谁,只晓得这人语气温润,倒比他上辈子还要温文尔雅一点,不过语气温润是一回事,这话里的含义又是另一回事了。
虽说水分很大,但是这康熙年间,他也能说大清正当盛世,终他一生,都未见大清败落,又哪里来的清祚已终?
这宣统想来是年号,但是他汗阿玛康熙帝之后是雍正,宣统又是怎么来的?
而且白莲教、天地会等一向用的是“反清复明”的口号,什么时候换了新的?
“大清气运衰退,从后头的几个娃娃皇帝身上就能看出来,不过是重演东汉故事罢了,这个结局,我心中早已有数了。”
另一道声音响起,而这声音是胤禩极为熟悉的,因为那是他自己的声音。
这梦境好生奇怪,胤禩只觉得自己是昏了头,竟梦到这样离经叛道的东西。
“你真的要重入轮回,经历前生吗?依我看来,胤禩也就罢了,与他比起来,你那些心不平气不顺的事儿,倒是能慢慢化解。胤禩看似想开了,不过是自欺欺人罢了,他倒是该去一遭。”
即使是在梦中,胤禩也是满嘴苦涩,心不平气不顺,这声音的倒是准。
不过,什么叫重入轮回、经历前生?难不成,自己不是上辈子在宗人府幽死后就重生回了现在,而是因为别的缘故?
虽说胤禩的记忆就只保留到上辈子咽气的时候,但是不知怎的,他倒觉得这种可能反而大一点。
只是他这十多年一直没有这些记忆,今日怎会突然做梦梦见?
事有反常必为妖,虽然胤禩觉得自己迷魂的可能性不大,但是还是要小心警惕一点的。
不过显然,这么多年来还给胤禩的记忆非同小可,很快,他就听到了另外一段对话。
“想不到如今这世间各种光景都不复以往,千变万化,好似他们所修的才是仙家妙术。只可惜我华夏晚了那些夷狄许多步,最后竟被掠走不少的大好河山。”
“我华夏之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