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都是系统的错》第102章


炼气到筑基,是为转化的第一步,此后凡躯尽褪。
第二步,是元婴到化神,此后神魂不灭,万法不侵。
可以说,在此界,便是不老不死的神了。
坑爹的是,修炼这本功法,在这关键的两步,无论修炼者如何的天纵奇才,必须都需要天材地宝的帮助,才能够突破。
这种事情,放在那些专门的修真界,估计也就是一颗筑基丹就搞定的事,但是,这个世界特么不一样啊!
本来很想吐血的扶苏,被系统传过来的消息弄得更加想要吐血了。
这本功法,属于这个世界人族的顶尖功法之流。
原因就是因为,要突破境界,只需要两步转化的时候有天材地宝就够了。
有些更加不好的,每一步,都需要帮助。
扶苏:……呵呵。
将这个当作珠子传过来的信息,但不属于功法内容而没默出来的扶苏,马上就告诉了秦王陛下这个悲桑的消息。
眼见着离突破只有一步,到了筑基期能增加百多年寿命的嬴政,一口老血哽在喉咙里。
但是最后,父子俩还是想到了办法。
那么……赵国,就是你了!
春秋二宝,随侯珠与和氏璧齐名。
既然随侯珠里有这个秘密,那么,和氏璧,有没有隐秘在里面呢?
更重要的是,和氏璧这东西,秦国君臣还因为这个,曾经丢过很大的颜面。
嬴政的曾祖父昭襄王嬴稷,曾经很想要见识一下闻名所有诸侯国的瑰宝——和氏璧。
本来,随侯珠与和氏璧都是楚国的东西,但是楚国衰落之后,不知道什么时候,随侯珠于与和氏璧都流落在外了。
最后,随侯珠兜兜转转,还是落到了秦王手上,而和氏璧,则成为了赵王的珍藏。
赵武灵王被活活饿死之后,嬴稷就不大看得上赵国。
秦国已经愈发强大,赵国却把锐意改革、开创盛世的国君【虽然是前国君】给饿死了,简直是在诠释应该怎么蠢死的典型案例。
但是毕竟秦国不能无缘无故地树敌啊,而且,强抢什么的,太丢面子了。
于是秦王就向赵国表示,十五座城换和氏璧,赵王,约吗?
赵王:和氏璧是寡人的珍宝……
赵国群臣:如果是真的……秦王,土豪,当然约啊!
不想失去珍宝,但是又害怕自己为了这么一个死物放弃了得到十五城的机会,从此在赵国的历史上遗臭万年的赵王何,向群臣表达了自己的【划掉】犹豫【划掉】忧郁之情。
秦国名声一向不太好啊,他们一向和蛮夷之人一块混的啊,白白为了一块玉璧割让十五城的事情,他们不太会做啊。
赵国群臣细思恐极:说的好有道理,我们竟无言以对……
妈蛋,搞得秦国和赵国不是一个祖宗一样。
搞得秦赵的祖先当初是商朝大贵族的时候,守边疆的地方不是秦国的那一块疆域一样!
人性呢?
#时任秦王:同宗赵国认为我大秦国都是蛮夷,我的内心几乎是崩溃的#
但是不管怎么样,赵国不答应的话,光是别人看他们的眼神都不对了。
所以最后,赵国选择了派口才极好的使臣携带和氏璧出使秦国。
哦,忘了说,那位出使前是赵王近侍的门客的使臣,现在是赵国的上卿,蔺相如。
昭襄王自然不会用十五城换和氏璧。
但是面对赵国的使臣,秦国君臣还是尽力展示了秦国和善的态度。
昭襄王在日常理政的章台召见了蔺相如。
但是蔺相如觉得,作为赵国使臣的他,并没有得到秦王的重视。
除了秦国的典籍之外,几乎各个诸侯国的典籍,都记载了秦昭襄王认为和氏璧被带到秦国之后,就注定了它归属秦国的命运。秦昭襄王对待赵使蔺相如的态度,轻慢,且轻蔑。
他肆意地让近侍和宠姬观看赵国国君心爱的至宝——和氏璧,好似这是属于秦王的小玩意儿。
最后?
自然是邪恶的秦王的阴谋没有得逞,机智勇敢的蔺相如成功地将和氏璧送回了赵国,功成身退。
秦国人简直都要笑死了。
来到秦国的使臣,如果他们的国君真的重视的话,哪一位不是身份高贵?
公卿贵族尚且不论,便是嫡系王族也是有的。
而当时的蔺相如是什么身份?
不过是赵王近侍的门客罢了。
在秦国人看来,这位使节,本身就隐含了赵国拒绝的意思。
还有接见蔺相如的地方,章台,那也是在秦王的王宫之中。
虽然秦王宫庞大的规模之中,有好几个理政的地方,但是以城换璧这种事情,本身就不可能放到严肃的大朝的殿上去。
太荒谬了。
没有哪个大臣会真的支持国君如此行事。
而秦国打着的直接强取豪夺的主意,虽然都心知肚明,但是就更不能放到台面上去说了。
结果,最后秦国从头到脚都被批得一文不值。
可笑。
而拥有蔺相如的赵国,在其后的渑池二王相会中,又狠狠地羞辱了秦国一把。
奇耻大辱。
而秦国,却不得不将这口气咽下。
嬴政想到了曾祖父昭襄王曾经表现出的不甘和怒火。
又想到了赵国,在最近,秦韩紧张的关系中,妄图插手的愚蠢。
那么……就让赵国付出代价吧。
秦国上下正在紧张地备战。
秦韩的关系已经到了一触即发的紧张地步,和韩国同为三晋的赵国,在观望的时候,还忍不住在里面插了一手。
其实这很正常。
山东各国向来“同气连枝”,自从他们陆陆续续地将其他的中山、鲁、郑等国灭亡之后,剩下的韩、赵、魏、燕、齐五国,对秦国就极为防备。
相比之下,远在南部边陲的越国虽然好些,但是也将秦国当成了越国争霸路上的重大阻碍。
但是赵国的插手,是秦国最看不上眼的。
秦赵追根究底,是同一个祖先,他们的王室都是嬴姓赵氏,可是,诸国之中,和秦国斗得最狠的,也是赵国。
在这个时候,秦王嬴政若是提出要赵国的和氏璧,可能大臣们都会觉得他已经疯魔了,玩物丧志。
可是嬴政却知道,他得到和氏璧的日子,或许并不会太远。
赵国自己也在作死呢!
饿死了自己的父王、也用蔺相如狠狠下了秦昭襄王的面子的赵惠文王赵何已经去世了,现任的赵王是赵何的太子丹。
秦国曾经趁着赵国新君继位而攻打过他,在有军神之称的武安君白起的指挥下,赵国瞬间被连下三城。
那是四年前,秦王政亲政六年之后,大权早就被掌握在秦王的手中。
最后,以赵国向齐国求救告终。
而齐国的条件,是要赵国的长安君到齐国当质子。
长安君是赵王丹的同母弟,作为小儿子,更是备受太后惠文后的溺爱。
赵王丹最后是靠臣子对太后的劝谏,将弟弟“卖”给了齐国,才得到齐国的出兵相助,转危为安的。
赵王丹如何能和秦王政相比?
想到这些,为天材地宝烦忧的秦王陛下瞬间就恢复了好心情。
回到寝殿,又有一个好消息传来。
后宫的赵姬给他添了一位小公子。
算上已经夭折的儿子,这是他的第二十三个孩子,不过确切的排行,这是十八公子。
当时扶苏也在嬴政的身边,嬴政瞬间就看到儿子表情有些发愣。
哎哟,儿砸,你这是怕粑粑疼刚出生的小屁孩儿,不疼你了吗?
自从儿子逐渐长大,自己就很少能享受到儿子撒娇的乐趣了呢!
这么想着,嬴政有些好笑地抬手揉了揉扶苏的脑袋。
若是当初,嬴政还算重视血脉的时候,他其他的公子说不定还能得到他的一些关注。
但是,一经修真,除了对长子的疼爱还依旧存在未曾改变之外,嬴政发现,他对某些东西,已经看淡了不少。
就算修真者血脉稀薄又怎么样啦,他这里公子都出生了这么多个了,多生一个不多,少生一个也没差。
嬴政现在已经很少踏足后宫了,更多的精力,除了修真之外,便放在了政务上。
长生有了,只剩下看着大秦千秋万代了有木有?!
而扶苏,是嬴政非常满意的继承人。
这是他手把手教大的儿子,处理政事的手段看着很是老练,心胸也比那群长于妇人之手的公子开阔了不少,还有眼界……除了自己,就属扶苏的眼界最高了!
扶苏满足了嬴政对于继承人和儿子所有的想象和标准,所以说,如果嬴政的父爱是一百份儿的话,扶苏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