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都是系统的错》第95章


年幼的秦王是她的亲子,朝堂上都是她所任命的亲族和宦官。
整个秦国都在她的掌控之中。
没有什么好担心的了。
王宫中新来的乐师似乎很不错,不如将他宣召来吧……
惠后的出身并不显赫。
她家不过是田间地头稍微富裕的人家罢了,连个公卿的爵位都没有。
可是,她生下了惠王的长子,这就足够了。
惠王早死,唯一够资格继位的,便是她的儿子。
纵使她的儿子只有两岁又怎样?
他照样是名正言顺的秦王。
作为秦王的生母,她一夕之间地位变换,掌控了这个国家。
大权在握。
理所当然的,她需要支持自己的亲族上位。
公卿家族把持朝政,她实在是太不放心了。
她有什么做错了吗?
所有人都在指责她迫害贤人,任人唯亲,让自己或草包或平庸的亲族身居高位。
呵,那又怎样?
这个国家,现在掌控在她的手中。
惠后以为,自己能听到的,是公子连终于身亡的消息。
这个人是被叔祖抢走王位的王太子,确实令人同情。
但是,抢走王位的人是自己的公爹。
最终,得到王位的人是自己的儿子。
同情?在利益面前实在是太微不足道了。
而且自己能保住两岁的儿子的王位,当年五岁的公子连失却了王位,又能怪谁?
要怪,就怪他自己和他的父王没做好准备吧!
现在要回来抢东西,那,就别怪她心狠手辣!
但是惠后失望了。
公子连没有死,而且,派出的秦军,在半路上,就倒戈相向了。
没有了军队,她和她的秦王儿子,该怎么办?
惠后想到自己身居高位的亲族。
应该……没有什么事吧?
可是,她还是无法抑制,心底升腾起的恐惧之情。
这是……当年夺人王位的报应吗?
风水轮流转……
——————————————————————————————————————————
观源带人绕路走的时候,就已经知道了后面会发生的事。
王太后……呵。
糟糕的出身并不是什么难以启齿的事情。
纵使有许多秦君都是和其他诸侯联的姻,却也不是没有看上出身并不是很好的女子的国君。
但是,最起码,眼界不能太小了。
她一直自卑于自己的出身,但是一夕之间掌握大权又迷住了她的眼。
观源想到了秦始皇的母亲赵姬。
她不过是舞女出身,作为吕不韦的小妾被转赠给了当时还是质子的秦王异人。
所以最后,和嫪毐偷欢,酿造出秦国历史上,最可笑的宫廷政变。
被眼高手低的嫪毐利用,颠覆秦国的王权,让自己的私生子取代嬴政
最初的源头,是赵姬帮助嫪毐的上位。
平庸的嫪毐,掌握了部分秦国的大权。
可笑。
而权力比赵姬更大惠后,犯了同样的错误。
即使一个是为了情郎,一个是为了亲族。
但是实际上没有区别不是吗?
秦国这些年的怨声载道早就证明了一切。
惠后做的事情,太过的愚蠢。
当观源被庶长嬴改迎接回国内的时候,他很平静。
政&变这个结局,并不令人意外不是么?
难得的是,要有多大的怨愤,才让秦国群臣一同参与了庶长嬴改的政变,并在政变成功之后,将惠后与年幼的国君一同沉入河中?
不得民心至此。
观源想起自己当秦武公的时候,前面的那个弟弟秦出子。
五岁继位,死于非命。
现在这位两岁继位的国君,未来的谥号同样是秦出公,号出子。
几百年前的秦前出公,如今的秦后出公。
幼年继位,死于非命。
不同的是,前面的那位还能说是时势所迫,后面这位……他的母亲亲手为他挖好了坟墓。
秦出子二年,秦灵王太子嬴师隰归国,继位,是为秦元王。
作者有话要说: 只有两岁的秦出子简直可怜。
母后是猪队友什么的,神虐。
掌管朝政到最后,政变之后被沉河……一般来说,上古先秦时期,就算是政变啥的,也不会这么刻意去发泄怨愤之气,人民淳朴嘛【伍子胥大人的事我不做评价……】,沉河什么的,也是醉了。
一般高位者的死法,留面子的话都一剑、白绫之类的,沉河啊……猪队友干的事情多招仇恨值,也是醉了。
☆、元王:自是方成霸业相(六)
虽然对秦出子嬴昌与其母的死法颇为唏嘘,但是观源也只是颇为唏嘘而已。
他只是按照历史进程,夺回属于嬴师隰的东西罢了。
秦国如今已经到了极为危险的境地,多年前他所穿越的先代秦王,并没有太大地改变历史。
即使他没有穿越成那几任秦王,秦国依旧能够这么发展,昌盛起来。
即便当初成为秦武公的他没有下令殉葬,可是秦国国内的力量,到如今依旧变得空乏。
世界对历史的修正,有时候当真是令人绝望啊……
他如今要做的,是缓解国内紧张的局势,然后,夺回秦国被魏国夺走的土地……
处理政事,观源早已驾轻就熟。
现在他要做的,是削弱魏国。
和秦始皇时代,经过秦献公、秦孝公以及其后两任秦君的改革发展,使得秦国力压六国不同,如今的秦国,是主流强国中,最弱小的一个。
与六国论中“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的国君不同,如今最为强大的国家,就是魏国国君治下的魏国。
可是,那又怎么样?
即使魏国初代国君魏文王使李悝改革,重用名将吴起,使魏国称霸诸侯,如今的魏王也确实保持着魏国诸国最强的地位,但是,那又能怎么样?
莫说下任魏王魏惠王只是一个受父祖余荫众多的中庸之君,便是如今的魏王魏武王,与其父比起来,也差得远。
魏国能有如今之威势,除了魏文王的变法之外,与名将吴起也分不开。
他为魏国打下了诸多的国土,其中包括秦国重要的屏障。
民风彪悍、军队强盛的秦国,在秦简王治国时期,只能看着魏国牢据着秦国的国土。
而后秦惠王曾经举五十万秦军意欲夺回失地,却在“阴晋之战”中,再一次尝到了失败的滋味。
吴起率领着魏军,在河西大地上如入无人之境。
秦国的奇耻大辱。
可是带给魏国莫大荣耀、带给秦国莫大耻辱的吴起,最后却因魏相公叔痤的缘故被诬而后叛逃。
吴起在军事上可与孙武并列,政治改革上可与商鞅并列。
如此人才,魏武王最后竟能逼得他叛逃,魏君固有才,然而,也不过如此罢了。
观源穿越成为秦哀王的时候,在吴国灭楚之后,未曾出手相助。
楚国经过数十年的时间,先是在吴国手下,而后是在越国手下,苦苦求生。
也因如此,与历史上不同,如今在荆楚吴越之地的诸侯国越国与楚国之间,越国远超楚国。
至今,楚国也没有恢复成历史上同时期的大国。
实际上,或许,楚国在战国之中的角色已被越国所取代。
也因此,吴起叛逃的地方,与历史上选择了楚国不同,他选择的,是越国。
楚国国君爱惜吴起之才,可惜楚国如今弱小,不能抗衡魏国,越国强大却排外,但是吴起还是选择了这个国家。
史记曾经对越君有所记载,作为大禹,即夏王朝后裔的越国王族,以姒为姓。
如今的越王,乃是越王勾践的五世孙之侯。
历史上,越国虽然在越王无疆【之侯之子】时期,因国力衰弱,国君被楚王所杀,大半国土被吞,但是仍旧留存下来了东越与闽越二国。
而且在秦始皇时期,与被完全灭国的山东六国不同,越国只是没有了国号,治理国家的依然是越国王室。
最后在汉武帝时期被灭亡的越国,从夏王朝开始传承,总共立国一千余年,是中国存在时间最长的诸侯国。
本应在之侯时期便衰落的越国,因为当年的乌龙,与如今的吴起叛逃,奇迹般地,又焕发了新生。
吴起在越国开始了他的改革。
因为当年的越王勾践曾经实行过改革,后来又尝到了改革的甜头,越国的贵族其实并不十分排斥破坏了他们的利益的吴起。
最起码,与会在楚王去世之后,公然谋杀吴起的楚国贵族不同。
而越国王室能够传承这么久,制度也比较完善。
战国七雄之中,?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