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里有个空间男[重生]》第153章


把事情交代完,霍承毅又去找铜牛县的县令把布建林等人的身份问题解决好,才让大家收拾东西,跟家人告别启程。
“郑叔布叔,这次辛苦你们了打头阵了,最多两年,我就会尽快找人把你们调回来。”
临行前,霍承毅叹气远送。
要不是山谷里的人还没培养出来,他还真不愿意提前外派郑石海三父子和布建林出去,这些留在身边会更好。
没办法,前期投入需要可靠的人去办,只能暂时辛苦大家。
两年的时间,希望工厂和分店建设一切顺利。
望着湖面在晨亮渐行渐远的船只,霍承毅在河边站到天色大亮才离开。
当天晚上回去后,霍承毅立刻给七王爷修书一封。
想让马儿跑,哪有不给马儿吃草的道理,用别人的银子钱生钱,才是商人的至理。
想让他养百万军备,想让他以后出血填充国库,行啊,先给本钱再说。
一句‘未来皇商’的承诺就想让他奉上家底卖命,交易未免太不公平。
无奸不商,博弈不到最后,谁算谁还不一定。

第131章 晋江文学城首发

时光流逝; 冬去春来,转眼五年时间眨眼而过。
昔日草棚土墙盖房的黄溪村,如今已是排排两三层的小楼林立,居住的房屋与田地井然有序分离,远远望去红砖黑瓦气派无比。
黄昏时分,村民日落而息。
汉子们扛着锄头结伴回家,娘子夫郎们则去学校门口接放学的孩子回家。
是的,学校。
几年前; 霍家出资专门为乡下孩子盖的私塾学院,就修建在黄溪村原来的荒地位置; 挨着霍家工厂不远; 取名‘黄溪书院’。
不过大家都跟着霍东家叫顺口了; 都喊的学校。
整个学校一共占地五百亩,里面分了幼儿班、小学、中学和大学四个层次的等级。
幼儿班都是3…5岁的孩子,主要是给孩子们做启蒙教育; 帮家长们看着孩子,让大人们有更多的时间去做工赚钱。
小学则是6…10岁的孩子,主要学习认字明理。
中学则就比较高级了,分成专业技术和文化科考两个方向教学,根据小学成绩学校进行分班教育。
简单的来说就是有读书天赋的继续读书,走科考仕途;
没有读书天赋的也没关系; 学校有很多专业手艺班; 学会毕业就可以去霍家的门店工作,又或者自己出去找活计。
这是最受村民喜欢的了。
因为中学教导读书的夫子们全都是霍东家花重金礼遇聘请的秀才郎; 一个个都是功名在身、真才实学。
就连镇上私塾德高望重的李夫子,偶尔都会来给学生们上两节课,实在可喜。
而技术班就更不用说了,平常人家想送孩子去拜师学艺连门路都没有,在书院不仅能学到手艺,还能有机会去霍家的店里干活,简直就是掉馅儿饼的好事。
谁不知道霍家的店铺商行待遇好,去了霍家的店里干活,真真是生计不愁了。
不仅工钱合理,各种福利待遇更是诱人。
现在人家说亲的只要问到男方在霍家手下干活,二话不说婚事就能成!
尽管上学是要给学费的,但是霍家收费公道,上过学的孩子收获远比付出的学费好处更多,村民们不傻,都是愿意的。
更何况霍家向来仁义良善。
学校不仅会给贫困户学费减半,还设立了奖学金,成绩表现好的孩子读书不仅不花钱,还能往家里挣,打灯笼都找不到的好事儿!
因此十里八乡的平民百姓全都把自家的孩子送来读书了。
至于最后的大学,对村民们来说则比较神秘了。
书院的大学并不是成绩好就一定能上,除了要通过各种各种高难度的考试选拔,还要经过霍东家的亲自面试才能入学。
至今为止,每年学校能够考上大学的学生也不超过五个。
虽然难,但是从书院大学毕业的学生无一最后都会进入霍家商行工作,并且一去就是掌柜以上级别的职位!
要知道现在霍家的商行已经遍布整个赵国。
虽然没有得到皇商的招牌,但势头不比往届任何一户皇商差,当初霍家进献的烧砖技术更是给整个赵国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好处。
所有的人都在说,下一届皇商选举,霍家绝对是不二人选。
不过就算不成皇商,霍家商行如今也是响当当的大商户,更是出了名的对工人大方。
其他的村民不知道,但是掌柜这个大家接触最多的却清楚。
霍记商行的掌柜月利统一每个月底薪是10两,剩下的按照业绩算。
换句话说就是店铺生意越好,掌柜的月钱越多,还不封顶的,全看个人能力,另外还有奖金。
如此加下来,在霍家商行上班的掌柜一般每个月工资不会低于30两,这笔钱对普通人来说实在不可思议。
这只是一个小小掌柜,往上数商行更高的职位月钱是多少可想而知。
而在书院大学毕业的学生基本都是去商行做几个月的实习期,一旦通过商行的考核立刻升职,工钱哗哗的涨,前途一片光明。
这可比考秀才状元有出息来得更快。
更重要的是,书院不止收男孩,还收闺女和小哥,去霍记商行也不限性别。
因此,考上书院大学,已经成了大多数村民对孩子期望的第一目标。
只可惜,霍家至今为止只在黄溪村开了这样一座书院,外地有听闻的百姓都遗憾不已。
如此学费少还真能够让孩子们有出息,不会读成书呆子的私塾实在太少了。
其实霍承毅也想多开几家这样的学校,但是毕竟古代忌讳多。
学校私塾是培养人才的地方,他在村里开一个给自己培养点掌柜办事的人就算了,如果把学校开遍全国,朝廷会怎么想他?
要知道古代可是重师门,朝廷中的官员都是老师同窗提拔。
不过虽然不能表面上开,但暗地里霍承毅却在各国都设立了不少‘私塾’,以教学掩饰,遇到有能力的就挑选出来培养。
包括商盟成员的孩子,霍承毅也让大家每年把孩子送到黄溪村来读半年的书,进行特殊教育。
既加固了商盟的利益,也减少了商盟成员的孩子们成为不争气顽固的几率,顺带培养商盟下一届的元老。
五年的时间,霍承毅不仅提前完成了七王爷的要求,暗中各国的商业网更是已经初步建立完成。

这些百姓们不知道,黄溪村的村民也不知道。
大家只知道这几年跟着霍家干的日子是越来越好,黄昏孩子们下课放学,大家该去接了。
热闹的书院门口,伴随着放学钟声响起,校门打开。
第一批出来的是幼儿班的孩子们,一个个挎着绣了老虎狮子各种可爱图案背包孩童在老师的带领下出来,跟着父母被接回家。
第二批是小学的孩子,这些都是6…10岁的,不小了,不用家长接,自己就背着书包回家。
第三批则是中学的,这些都是十几岁的,在村里已经算能够成亲的‘大人’了,更加不用管,三三两两聊着在学校的趣事放学回家。
最后的大学则更不用管,都是十八岁以上的成年人了。
等学生们都走得差不多了,后面的家长村民们就瞧见学校门口的休息石凳上坐着两个孩童。
俩孩子一个是小子,一个是小哥,皆五六岁的年纪。
男孩梳的包包头,小小哥则扎的两个丸子头,穿着一模一样的红色喜庆两件褂套,长得白白嫩嫩,玉雪可爱。
最重要的是那鼻子眼睛像极了霍东家和东家夫郎。
不用猜,瞧模样就知道是霍家的两个小少爷。
尽管霍家现在有钱了,不仅在村里在外面都算人物了,但霍家依旧住在村里,孩子一样和大家的孩子上学,与村里人相处甚好。
如此能够让大家生活好,又亲民的富家村里人都喜欢,见到霍家的孩子都很热情。
“强少爷、宝少爷,放学了咋还不回家呀?在等东家和爹爹吗?”
霍承毅不仅是书院的校长,还兼职书院的老师。
每周会来学校给大学的学生上两节课,小白也一样会跟着过来,不过两人主要负责大学班级的学生。
“是呀,爸爸和爹爹还有没出来,又不知道是哪个笨哥哥被留堂了,哎……”
两个丸子头的宝儿眨眨大眼睛,撑着下巴表情无奈的样子。
“是鹏表哥,大学班十个人,刚才已经过去了九个。”
包包头霍小强面无表情拨弄着挂在胸前的金算盘,搭话。
宝儿听着无奈表情更重。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