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前男友一起穿越了[种田]》第143章


“反正我比你大,再过几年,不等我嫌弃你,你就先把我甩了,嗯?”
叶凡惊,“谁说的?告诉我,我去找他打架!太坏了,挑拨我们关系!”
“反正你有房子有地,怎么也能吃饱饭,不用依靠我,嗯?”
“才才、才不是!我最依赖你了,没了你我吃不好,睡不香,简直要活不下去了,求你让我依赖呀!”叶凡四仰八叉,眼珠心虚地转啊转。
李曜居高临下看着他,嘴角噙着一丝笑。
那眉,那眼,那挺直的鼻梁,那下巴的轮廓……英俊到没边了。
叶凡喉头鼓动,大脑还没做出指示,胳膊已经缠了上去。
“大过年的,不要这么暴躁嘛!”
李曜挑眉,“年已经过完一个月了。”
“咦,是吗?宽容点嘛,就当今天除夕好了!”
大好的春光,轻薄的床帐,明眸皓齿的小郎君,李曜压低身子,“叫哥哥。”
“哥哥。”一丝迟疑都没有。
长安侯大人扬起眉眼,压了下去。
叶凡挣扎了零点零一秒的时间,便圈住前男友的脖子,热情地回应。
——春天都到了,还不求和好,嗷!
院子里。
叶凡特意让人种了一棵枝干虬结的龙爪槐,这时候已经长出了新叶子,黄黄嫩嫩,指甲盖那么大。
大王架在树杈上,阴阳怪气,“人类真没原则,前一秒还在吵架,后一秒就啃到一起,切!”
胖团抱着小爪子,眼睛弯弯,“大爸爸和凡凡好幸福呀!”
“哼,幸福个头!最好趁早分手,宿主一气之下和我绑定,成为天上地下第一大暴君,吼吼!”
胖团生气了,脸蛋鼓起来,“才不会!凡凡和大爸爸会成亲,生一窝小宝宝!”
大王翻白眼,“有点常识好不好?小男宠是雄的,蛋也下不出来!”
胖团握爪子,“凡凡最厉害,什么都能做!”
大王无语,“你还是光脑吗?一点道理都不讲。形而上学不好使,上辈子小男宠就是因为生不出孩子差点被害死——”
“嗷!你疯啦,小呆瓜?”大王猝不及防被推到地上,整只飞碟都写满了难以置信。
“凡凡永远不会死,你是大坏蛋!呜呜……”
小家伙气哭了,哭唧唧冲到屋子里,抱住叶凡的脖子,骨碌骨碌掉眼泪。
彼时,叶凡的衣裳脱了一半,李曜忍得发疼。
“乖哦乖哦,谁欺负我家团团了,爸爸去打他。”
“臭大王,大坏蛋!”胖团“恃宠而骄”,“不要凡凡死,要和大爸爸生许多弟弟团!”
“好好,让你大爸爸生弟弟团,他最会生了。”
叶凡托住小团子软软的身体,平复好呼吸,无比愧疚而又十分坚决地把李曜从身上踹了下去。
李曜的脸,比听墙角时还要黑。
叶凡耸耸肩——没办法,有了孩子就是这样啊!
那还要生什么弟弟团!一只也不生!
长安侯大人生平第一次如此幼稚。
***
叶二姐从榆树庄回来,整整想了一路。
关于身边这些好的坏的夫妻们,还有关家兄弟说的话,对比着李曜和叶凡平日里的相处,心里更加笃定。
——自家小弟同长安侯大人虽然同为男子,这日子呀必定不会比旁人过得差!
如今,除了叶大姐那边,亲眷们该知道的都知道了,叶二姐心里就连最后一丝担忧都没有了。
至于叶大姐,樊大郎今年要下场考试,二姐、三姐商量着,等外甥考完再同大姐说。
自此,叶二姐对李曜少了几分客气,更多的是对待家人的熟稔与关心。
比如,换季的衣裳,有叶凡一身,就有李曜一身。叶凡多了一双千层底的锻面布鞋,李曜就有一双针脚密实的束袖。
叶二姐手艺好,也不会因为对方是侯爷就特意买极贵的料子,更多的是心意。
李曜把这一连串的事全都看在眼里,对叶二姐更加敬重。
每月里一节一气,别人家的女婿送什么,他只多不少,除了叶家窑洞,叶三姐、叶大姐同样有一份。
关系都是相互的,彼此亲着敬着,日子越过越融洽。
家和万事兴,大抵如此。
第104章
【大王的鬼主意】
二月仲春; 天气一日暖过一日。
河滩上的泥土化开了,叶凡便雇了人手; 摔出一个个泥坯; 晒干晾好,准备重整菌房。
旧的菌房建在村北头; 离着葡萄园不远; 那时候事多,匆匆忙忙挖了两孔窑洞; 湿度温度都不好控制,叶凡一直不大满意。
这会儿趁着农时未到; 村里人手充足; 他想照着华北农村的规制建几间土坯房。
明三暗五的格局; 有门有窗,可以控制光照,屋顶是平的; 用木椽、泥土混着麦秸搭成,到时候表面铺上一屋油布; 菌子摘下来之后晒到屋顶上,干净又方便。
胖团从星际网搜到了图纸,叶凡请于三娘用笔墨描出来; 方便同砖瓦技工们讲解。
说起来,胖团如今的权限很低,得到的资料也十分有限,还是小家伙撒娇卖萌求了大王帮忙才查到这些。
叶凡怕它自卑; 说了一箩筐安慰的话。
小家伙眨着眼睛,乐滋滋地说:“有大王在呀,大王能查到就可以啦!”
爸爸的好团团哟,怎么能这么可爱!叶凡抱住它亲啊亲,怎么也不够。
二月二十这天,天气晴朗,阳光温热。
村民们聚集在河滩上,和泥的和泥,摔坯的摔坯,二月里的天气,叶凡还穿着夹袄,这些人便脱了外衫,只着短褐,大汗淋漓。
也有一些身强体壮的婆娘,推着平板车,一车接一车地把晒好的土坯运到宅基地上。
宅子那边,地基已经挖好了,只等着土坯晾晒结实便能放炮盖房。
泥瓦工们第一次建平顶屋,皆是怀着学习的态度,暗自想着,若是这屋子真像叶小郎说得那么好,别说工钱,让他们倒贴钱都行啊!
一旦学成了,就是傍身的营生,除了叶小郎谁能这么大方?
怀着这样的心思,大伙干起活来格外卖力。
临近晌午,于婶推着一辆簇新的手推车,一路走一路同村里人打着招呼。
大伙的视线不约而同地放到那辆新车上。
这车子生得十分奇特,一前一后竟有两对轮子,扶手是弯的,向上翘起来,轻便又稳当,随便停在哪里也不会倒。
“又是榆树庄的关五郎打的?”
“正是呢!”
“手可真巧。”
“脑筋也灵!”
“赶明儿得了工钱,叫我家那个也去买一辆,推着这个赶集,不知道要省多少劲儿。”
“……”
村民们纷纷夸,于婶脸上一脸骄傲,就仿佛被夸的是自家孩子似的。
她和车子同时出现在工地上,大伙就知道,饭来了。
“婶子,今日做的啥?煎鹅蛋,还是煮鹅蛋?”
“大春天的,孵小鹅呢,哪里有那么多鹅蛋给你吃?”于婶把菜桶掀开,一股肉香扑面而来。
有那面皮厚的伸着脖子往桶里瞅了瞅,“嚯,竟是肉菜!”
“小郎说了,这几日活忙,吃得好的给大伙补补。”于婶坐到一边,把饭勺交给他们,“吃多少,自个儿盛,管够。”
越是这样,大伙越自觉,吃多少盛多少,不争抢,也不浪费。
十里八乡哪个不知道,叶家从不苛待小工,白管的饭食比自家过年吃得都好,实在不必为了这两口东西丢了情份。
等到大伙盛完了,还盛了小半桶。
于婶招了招手,“都来吧,今日剩得多。”
话音刚落,便有一群大大小小的孩子抱着碗,争先恐后地跑到车边。
看着这些孩子们,于婶心里也喜欢,脸上不觉带上了笑,“按照小郎说的,把队排好。”
“嗯!”小家伙们纷纷点头。
有两个稍大一些的自动站出来,个矮的排前面,个高的排后面,男娃娃让着女娃娃——这些都是叶凡教的规矩。
这些孩子大多是家里条件不大好的,不知哪个带的头,只要叶家这么做伙饭,他们便自己带着碗过来吃。
却也不白吃,搬坯、抱柴禾、扒木头皮,捡着力所能及的做。
之所以比大人们晚吃,是因为除了窝头和菜,他们还能每人分两个鸡蛋,用叶凡的话说,这就叫“公平”。
砖瓦工们不仅没意见,还会有意有意地照顾他们一下。
这样的善念一代一代传下去,便是这片土地上孕育而出的文化与风骨。
***
大王往河滩和工地上转了一圈,幸灾乐祸地说:“晒吧晒吧,待会儿下雨了,全都泡成汤。”
?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