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歃血大隋(墨舞)》第513章


萧守仁楞了一下,他没想到魏征会考自己,他也知道,魏征这是要看看自己除了打仗的本事之外其他本事怎么样,比如说,大局观。
萧守仁皱起了眉头,这个回答很关键,一个回答不好也许魏征就会觉得自己是个扶不起的阿斗,一个回答不好也许就让魏征看低了,一定的想一个好点的回答才好。
想着想着萧守仁便在厅中慢慢地踱着步子,一步,两步,三步,四步,五步。
第六步的脚刚抬起来,还没有落下去,萧守仁的脸上便已经是有了笑容。
看到萧守仁脸上的笑容之后魏征便是知道萧守仁肯定是已经想到回答了。
“魏先生,我觉得要抓住这机会只有九个字。”
魏征看着萧守仁脸上洋溢着自信的微笑,他心中也是没什么底气,他倒是想看看萧守仁说的这九个字到底是什么。
不仅仅是魏征很好奇,就是杜伏威等人也是在看着萧守仁,也想听听看萧守仁的九字口诀是什么。
看看是哪九个字可以夺得天下。
“高筑城,广积粮,缓称王。”萧守仁笑着把刘伯温送给朱元璋的九个字慢慢说了出来。
魏征的脸色凝固了一下。
他没想到萧守仁的九个字竟然是这九个字!
这九个字和魏征的想法是不谋而合!
只是萧守仁这九个字更简洁明了,更加的主题清晰,更加的着重重点!
“高!妙!绝!”魏征听完萧守仁的话之后吐出了三个字,这三个字无一不是对萧守仁的夸奖。
大家听到魏征这三个字的夸奖之后都知道萧守仁的回答肯定是说到魏征的心坎里去了。
“主公,要是这九个字只是主公五步之内就想出来的的话,那简直就是天纵奇才,如果不是的话,那说明主公之志早就在天下了。”魏征感叹地说了一声。
萧守仁傻笑地掩饰了过去,这个问题他还真的是不好回答。
“看来魏先生也是这个想法?”萧守仁问魏征。
魏征点了点头。
“八九不离十了。”
萧守仁点了点头,然后有些困惑地说道:“这九个字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高筑城和缓称王这都好办,难办的便是广积粮了。”
魏征赞许地点了点头。
“都说皇帝不差饿兵,没有粮食那什么都是假的,历史上哪一次农民起义不是因为天灾人祸导致百姓缺粮才爆发的,所以说,粮食很关键。”
萧守仁默许地点了点头,然后接口道:“没错,其实到最后争夺天下比拼的就是粮食了,谁粮食多,谁的人就多,取胜的可能性就越大,只是如何广积粮我却是半点法子也没有。”
魏征笑了笑,萧守仁如果什么都懂的话还要自己这帮人干嘛?
虽然萧守仁不懂,但是魏征却是懂的。
“其实说到底,粮食还得靠生产,而生产又要靠百姓,百姓需要的是安定以及秩序,只要让百姓安定下来,同时制定合理的秩序,广积粮是水到渠成。”魏征笑着说道。
萧守仁边听边不由自主地点了点头,然后笑着说道:“魏先生说的可能在短时间内确实是不会有什么成效,可是以后如果连年征战,民生疲惫,先生今日所说的定能起奇效。”
萧守仁一针见血,不仅仅把魏征这种说法的弊端委婉地指出来,还顺带着夸了魏征一把。
魏征也是点了点头,他先前还确实是没有想过时间长短的问题。
“魏先生,请继续说下去,刚才说道生产了。”萧守仁见到魏征皱着眉头在思考时效问题,便开口问道。
魏征点了点头,然后继续说道:“如何打仗我不算太懂,可若说如何生产,我还是略窥门径。还请主公择日颁布法令,将黎阳郡周边流亡的百姓召集起来专门从事生产,这些事情可让郡守和手下一帮官员来做,魏某毛遂自荐,请求监行。”
“这没有问题,可还是需要细化,不知道魏先生可有更细一步的想法?”萧守仁知道魏征这是在用黎阳城做试验了,也只有黎阳城现在是在萧守仁的控制范围内。
魏征微笑道:“首先的一点就是由主公和郡守号令,为百姓提供土地和耕牛,让他们有从事农业生产之根基。
而收获物则是按照比例由我们和农民分成,这方面关键在于两项决策,一是均田制,一是租庸调制,而租庸调制的基础却是均田制。”
旁边的杜伏威点了点头道:“这种方法如果推广起来极好,当初我父辈就是身受益处,我记得大业七年前。大隋都是这种制度,可后来却少有实施了。”
杜伏威本是农户出身,对于这些并不陌生。魏征点头道:“法令很多都是好的,不断进步,可最关键的一点就是看能不能实施。
有的时候,当权者总是自以为是,不理会民生,虽有法令,却是不断地后退。其实我说的均田制和租庸调制在北魏的时候就已经实施,北朝各代沿袭。断断续续地改动。
先帝在时,颇为开明,重颁均田制,减少百官的所受的永业田,增加普通百姓耕田数量,丁男一人受永业田二十亩、露田八十亩,奴婢亦同。
这措施极大的激发了百姓地耕种热情,先帝随后又实施了租庸调制,提高劳役年限,减少力役时间。
每丁每年要向国家交纳粟二石,称做租,交纳绢、棉、布、麻成为调,不使役的丁男可以纳绢代替劳役,又称为庸,租庸调三者结合,可以互补使用。
就是多调可以免租,多劳役又可以免租调,任由百姓自己选择。这样既可以给国家增加极大的财富,又减轻了百姓的负担。
先帝以均田制为基,以租庸调制为建国之策,这才能短短的年限国富民强。可惜如今圣上穷兵黩武,加上均田制不施,才让国库震荡,百姓惶恐,民不聊生。
如果让我建议,还请主公实施这两项良策,分田于民耕种,第一年租庸调制减半以保百姓生活,以后缓慢增加,即可保百姓安宁,征战无忧。”
杜伏威听的颇为振奋,觉得这项法规颇佳,余长风等人却是一头雾水,也不知道对错与否,他们都是富家子弟,有的更是落寞的门阀之后,虽说是没落的门阀,可究尽还是门阀啊,不是那种小户人家可以比拟的,所以余长风和赵虎等人只知道领皇粮,哪里想到这里还有这么多门道。
唐菲菲却是连连点头,暗自想到,国富民强,无论做什么都是便利,这魏征果然不负守仁所望,有治国之能,说地头头是道,难能是事无巨细,均有考虑。
魏征说完,从怀中掏出一卷纸来,微笑道:“这是我在来雁门的途中写下详细实施法则,还请主公过目。”
萧守仁缓缓伸手接过,见到卷纸虽是平整,可各页纸是七拼八凑,有黑有白,有上好的宣纸,有的可能是茅厕用纸,至于上面地字迹,墨迹很少,多半都是炭写,沉默良久。
魏征有些汗颜道:“我这一路也没有什么纸用,想到哪里写到哪里,随手找的东西记录,还请主公莫要责怪。”
萧守仁轻叹一声,长身而起,向魏征深施一礼,“魏先生心忧天下,为百姓着想,身处危境还不忘黎民苍生,我在此谨代天下百姓父老,多谢魏先生。”
就在萧守仁和魏征筹划未来几年的道路的时候,萧皇后一伙人已经和王世充汇合了,顺利会师。
会师之后第一件事就是广发讨贼令,说萧守仁收容前汉王杨谅之子杨羽及其部下,意图谋反,天下共讨之!
而就在王世充他们忙着对付萧守仁的时候,李密终于动了!
李密在瓦岗寨的十天时间里动作不断。
现实把怒蛟帮的王君廊收服了,顺带着把一个怒蛟帮带进了瓦岗寨,给瓦岗寨添加了新鲜血液。
这怒蛟帮毫无疑问是一个海上谋生抢#劫的帮派,而帮主王君廊更是李密的心腹,李密这么做只是掩人耳目罢了,他既把王君廊拉进了瓦岗寨,又把自己的势力带进了瓦岗寨,还在瓦岗寨里名声大起。
收服怒蛟帮的第二天,李密亲自带着一百人又出发了,两天后又收服了旁边的连云寨。
连云寨主白衣神箭王伯当被李密反手就擒上了瓦岗寨。
连云寨投降之后连云寨的东西和人自然也是瓦岗寨的了,那些金银珠宝真的是把瓦岗寨的人眼珠子都晃瞎了。
王伯当被擒住之后第二天便降了瓦岗寨,李密动作不停,又带着王伯当和王君廊收服了瓦岗寨旁边的好几个小帮派,一时间,瓦岗寨在这附近已然是龙头老大了。
龙头老大自然要有龙头老大的模样。
翟让鉴于李密这些天的表现之后破格提升李密为瓦岗寨第三把交椅!
原先的第三把交椅徐世績被移到了第四!
翟弘成了第五!
单雄信自然便成了第?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