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岛有人家》第72章


长青眨了眨眼睛,思考了半天,点头说道:“那也是,我问你,你又跑去清河县干啥?五陵镇还不够你待的?”
“这不同,我得把这些玩意卖了,看看能不能卖出价钱来,锁子不是要成亲了嘛,要置办的东西还没全,不能太寒酸的话,得去清河县买好的。”
长青闷闷地说道:“你倒是个讲究人,你操办这些往里头赔了多少银子?”
张小花一瞅他模样,就当他是小气,说道:“能有多少,反正银子花了再赚……而且,我可不是白赔银子,锁子那小子,做牛做马都得给我赚回来。”
“那行,我还没去过清河县呢,我也去瞅瞅,顺带帮你背东西。”
说定之后,张小花就张罗着出发,也没啥好准备的。冬天的早晨,屯里一般是安静的,连大花公鸡也冻得往窝里缩,懒得打鸣了。
“大嘴嫂,都带齐了没?”
张小花的喊声和浓雾混在一起,她和长青在大嘴嫂院子里催促着,长青的背篓不离身,里头装的全是张小花的物什,看起来就是个朴实的汉子。
“来了来了!”
大嘴嫂背了个大包袱,脚下却跟生了风似的,跟萝卜似的脚从来没有过的灵便,脸上喜气洋洋,不知道的,还以为她遇上啥天大的好事呢?
“哟,大嘴嫂,你这打扮……”张小花愣了愣。
大嘴嫂立马抚了抚自个儿的头发,她特地绾起来,还插了支筷子当发钗,还抹了些水,看起来更油光顺滑,然后又把身上衣裳的肘子捋通顺了,还是觉得不得劲。
“小花,我这身,还中不?”大嘴嫂担忧地说道。
“当然,特好看,你这身衣裳是新缝的,不是过年再穿吗?你也舍得?”张小花打趣说道。
大嘴嫂还没回答,里屋里传来一个浑厚的男声:“天还没亮就在打扮,不知道的还以为她去相亲呢!”
张小花一听,是大嘴哥,这口气咋跟长青差不多呢?这年头的男人啊,就见不得自个儿婆娘在外抛头露面。
把小花拉到一边,大嘴嫂说道:“别理他,他这是嫉妒不能去县里呢,这新衣裳本来是过年穿的,不过现在也一样,我可是咱们屯里头一个去清河县的人,呃,至少也是前三个!”
大嘴嫂今儿走起道来,简直是虎虎生威啊,连她那老风湿都没事了,张小花看她精心打扮的,再看看自个儿倆,就和平常一样,不过也成,张小花和长青的衣服都是新做的,穿了几回,但也能出门,长青一个大老爷们儿更不会管这些,张小花给他啥就穿啥。
“大嘴嫂,你这包囊里装的啥?看起来挺沉吧?”张小花一身轻,就是有东西也会塞给长青这个劳力。
大嘴嫂笑道:“烙的几个烧饼,怕咱们在路上饿肚子,还有一套换洗的衣物,一双布鞋,万一打湿了也有个后手。”
张小花听了直晕,要不咋说她们未雨绸缪呢?这准备给齐全的,张小花自愧不如啊。
说着,大嘴嫂还从兜里掏出一张黄纸来,说道:“这是屯里人托我买东西的单子,张家要一斤苞米面,老赵家要一斤红糖,三林子要给媳妇买红头绳……”
张小花越听越纳闷,接过纸来,还真是这些,只不过字歪歪扭扭的,错别字还挺多,有的添一撇,有的少一捺,张小花奇怪地说道:“大嘴嫂,你不是不识字吗?”
“嗐,我是个睁眼瞎,这字是咱家虎子写的!其实我都记心里呢,叫他写下来,你们倆口子识字,不怕忘了。”大嘴嫂说起来的神色,比自个儿会写字还自豪。
要不怎么说大嘴嫂是屯里最能干的妇女呢?瞧这粗中有细的,张罗起事来,少有纰漏,张小花请她帮忙操办锁子的婚事,绝对没找错人!
“虎子这小子,野是野了点,这功课还不赖嘛。”长青瞅了瞅,不住称赞。
大嘴嫂骄傲说道:“那是,连里正都夸我家小子呢……小花,要说你眼光真错不了,要不是你弄这学堂,他哪里能认字啊?”
学问不全是酸腐儒文那些虚的,张小花的目的就是学以致用,这不,才学了没多少字,却也能解决大麻烦。
三人又到了王玉莲的院子,这是他们最后一个伴,玉莲也好生打扮了一番,穿上了新衣裳,一双自个儿缝的绣花鞋,秀外慧中,她脸上两坨晕红,是激动的,也有点害怕,毕竟她很少出门,这回却是要去这么远的地方。
几人到了码头,才叫他们唬了一跳,屯里几乎所有人都到了,甭管老人小娃子,都站在码头等着他们。
“小花婶他们来了!”一个野小子嚷嚷一声,人群里炸开了锅。
张小花四个全迷糊了:“这……这是干啥?咋全来了?”
“小花,咱们来给你们送行的!”里正招了招手,跟家里办喜事一样喜庆,“你们可是咱们屯里头几个去清河县的!”
张小花又是喜悦又是感动,屯里百多号人说不上万人空巷,但是人人的情谊她都感受得到,他们四个可以说寄托了屯里的新希望,真正走出野猪岛的第一批人。
ps:
谢谢“木偶小无”的平安符,么啊么,么么哒~
☆、第六十八章 清河县
“大嘴嫂,一定要帮我把红头绳买回来,我媳妇儿盼了好些日子了!”那个叫三林子的棒小伙在人群里朝大嘴嫂喊,他媳妇儿就在旁边,羞赧地拧了一把他的腰。
那些拜托大嘴嫂的人纷纷叮嘱她,生怕落了他们那一份。
“都急着呢!忘不了!”大嘴嫂乐呵呵地应道。
里正叔拉住张小花,叨唠:“小花啊,清河县离五陵镇二十三里路,官道平坦,就是有个梁家坳,是山路,听说不太平,你们当心点。”
“晓得,里正叔,那咱走了!”
张小花四个登了船,今儿鱼把头居然亲自来摆渡,就为了送他们一程,张小花觉着他们正好四个人还真有点西天取经的意思。
虽然天寒地冻,五陵镇却不比平常萧条,兴许是到了年底,叫卖吆喝的更加来劲,个个都透着喜庆劲。
张小花刚到菜市口准备租辆牛车,就看到熟面孔。
“高老伯!”
高老伯戴着顶毡帽,坐在自个儿的牛车上,笼着手抖腿,让身子更暖和,听到有人叫唤,他转过头来,从毡帽里露出眼睛,眯了眯才看清来人。
“你们是……买鸡蛋的那倆口子吧!”高老头跳下牛车,把鞭子搁椽上。
“高老伯记性好!”
“能不记得嘛,你们帮我老婆子打了那几个二流子,老婆子回家都跟我讲了,你们这是要回屯还是?”
“去县里!高老伯,你现在牛车闲的话送咱们一程吧。”
“哟,去县里啊,现在正好早,就四个吧?”
“哎!”
大水牛脖子上栓了一个铜铃铛,高老头长鞭一甩。大水牛哞地叫了一声,甩开蹄髈跑起来,踏着青石板道。出了五陵镇,走上了泥路。官道上雪被轧得融化不少,一条条轮印可以看出来往的牛车不少。
大嘴嫂一路说说笑笑,有她在,就是赶路也不闷。
“锁子那小兔崽子,十岁的时候就开始喊秀英媳妇儿,后来秀英大了,老孟瞅见他再喊就揍他。没想到现在还真成事了,他喊起来也名正言顺了,不过秀英性子太温,锁子这滑头鬼也不知道会不会欺负她……”
张小花笑道:“他敢欺负秀英老孟能放过他?放心。这事不能!”
“也是,锁子就得有人管着,再倔的牛最后都是被一根小小的牛绳牵着。”
谁说大嘴嫂没文化来着,她说起话来一套一套的,比喻都来了。
玉莲听了被逗乐。说道:“大嘴嫂,你咋老拿人和牲口比呢?”
“都差不多。”大嘴嫂又凑到两个妇女耳边说道,“你们猜怎么着,前两天老孟出门一趟,我瞅见锁子悄悄摸摸地遛进老孟家的院子。这小子都快当新郎官了,还这么不正经。”
张小花冷汗,人家约会被你瞅见了,古往今来,妇女最爱的还是八卦啊,大嘴嫂胆儿大,连夫妻间的私事都敢说,三个女人一台戏,长青在一旁插不进嘴,装没听见。
“对了,玉莲,你考虑过自个儿的事没?”大嘴嫂忽然慎重地问道。
“啥事?”王玉莲没敢往那方面想。
“改嫁啊,玉莲,你可别怪嫂子心直口快,就是守孝都过三年了,你还年亲着,该为自个儿打算。”
大嘴嫂拍了拍王玉莲的手,玉莲的烟眉稍蹙,小声道:“大嘴嫂,你说哪里话,我……我没想过这种事。”
张小花挺赞同大嘴嫂说的,王玉莲嫁给丈夫,连个孩子都没留下,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