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之天下为棋》第866章


燕翩跹探过头来,看了看,道:“有什么不对劲吗?不就是一张弓的模样,而且正好架在京师的上方吗?”
道魁道:“可是,拜这张弓之赐,这北疆范围之内,所有跟彤云流有关的庄子,包括道门的和皇家的,都连成了一片。而且,这些庄子都是乌堡的格局,一旦狄人南下,庄子上的人就能够倚靠乌堡跟狄人抗衡,同时,临近的乌堡也能够根据狼烟给予狄人足够的打击。……”
燕翩跹可不是笨蛋,他立刻就接口道:“而且这些乌堡这种,道门和皇家、朝廷所有的乌堡,就跟掺沙子一样,均匀地掺和在了一起。这也保证了这些乌堡不会被其中的一方控制,同样,也不会有大规模大范围的贪污出现。因为每个乌堡的条件都极为接近。若是其中一座出现了贪污,只要拿到了边上的乌堡的账本,就一目了然。如果皇家的乌堡出现了问题,道门和朝廷的乌堡的账本上就会显现出来。”
道魁点了点头,道:“这才是彤云流的精明之处。他用了最简单的办法,在最大程度上杜绝了贪污,还让百姓和将士们得到了最大的好处。”
燕翩跹道:“是啊。有了这个,谁敢做中饱私囊的事儿,只怕他这里还没有收尾,上面就知道得清清楚楚了。”说着,燕翩跹就沉默了。
道魁叹了一口气,没有再说什么。
他知道,燕翩跹已经明白他的意思了。
要成为道门领袖,不仅仅需要修为和威望,还需要眼光和魄力。贾玖是跟女孩子,可是无论是眼光还是魄力,这个孩子都是顶顶尖儿。偏偏因为他的身世,又让太上府忌惮。
看到贾玖在悔过岩闭关什么的,道魁的心中最是难受。
他觉得,这是对贾玖的才能的最大的浪费。
可是,他却不能提出反对。
斗室之中静了下来,道魁没有说话,燕翩跹也没有说话。
过了好一会儿,方才听燕翩跹道:“关于此事,凌风子师兄有什么话说?朝廷那边,又有什么消息?”
道魁道:“彤云流上了悔过岩的事,目前还没有传出玉清山范围。不过,一旦让外界知道此事,无论是碎岛还是朝廷,都会动起来的。而且,丹华子师兄那边……”
燕翩跹道:“丹华子师兄那边怎么了?”
道魁沉默了一会儿,道:“日前,丹华子师兄也写信与我,要求我匀些盐肥给他。”
“盐肥的事儿已经传到丹华子师兄那边去了?”
“据说,这还是宋国国主的要求。丹华子师兄无法拒绝。”
燕翩跹立刻明白了。
宋国位处南方,气候也更加温暖。如果说大齐大多数地方的稻米,一年也就收一季的话,那宋国大多数地方,稻米一年能收两季,有的地方甚至能收三季。只不过,宋国多山多丘陵,山里的瘴气也多,耕地反而很少。因此,哪怕粮食一年至少能收两季,可是这粮食依旧不够吃。更重要的是,宋国多雨,每年的大风灾总是伴随着暴雨,哪怕人们有心救灾,也不可能从能够把牛的吹走的大风里面抢收粮食。
因此,宋国竟然比大齐更需要盐肥。也只有在大风灾之外的季节里面尽量收获更多的粮食,宋国才能够有足够的粮食喂饱他的子民。
燕翩跹道:“原来如此。若是不能拿到盐肥,那丹华子和道门在南面的日子就不好过了。”
道魁道:“可惜的是,这盐肥不是小打小闹的作坊就能够弄起来的。要想炼制盐肥,少说也要上百人协同工作。”
一句话,没有贾玖的那些图纸,哪怕就是有人偷学,也弄不出足够的盐肥。除非是拿人命去砸。
燕翩跹叹了口气,道:“彤云流下了很大一盘棋呢。”
道魁道:“是啊。这孩子,太可惜了。”
可惜的是,这个孩子身上流着异国的血,所以,道门不能放心地用他。
可惜的是,这个孩子有如此才华,道门却只能对他一再防备,并且将他拦在门槛之外。
就连道魁自己也知道,如果没有贱女的传统的话,如果贾玖能够以碎岛之王的后裔被碎岛接受的话,那么,毫无疑问,碎岛会为贾玖提供更为广阔的舞台。
可惜的是,道门不可能让贾玖离开,更不可能让贾玖回到碎岛。贾玖个人的前程和未来是小事,碎岛的崛起便成了大事。如果碎岛因此而崛起,那么,道门就是为自己扶持起了一个强大的敌人。
道门当然不可能这么做。
可是,用目前这样的法子对待贾玖肯定是不行的。短时间之内,还可以说,让贾玖在悔过岩修行是为了贾玖好。可是,等贾玖跨过了目前这个坎,功力有精进了呢?(未完待续。)
正文 第十六章第十七节 暗手
事实上,能够让卢家这样拥有数百年历史的大家族的族长出面的事情,绝对不会是一件小事。
事实上,的确不是小事。
当道令从信件上抬起头来的时候,他的脸根本就不能用阴沉两个字可以形容。
“这是真的吗?”
道魁点了点头,道:“是的。这个各地送来的信件,燕州、兖州、扬州、常州,这些地方因为朝廷的刻意针对,已经拿不到盐肥了。而江南一带,因为林家的刻意照顾,多多少少还能够拿到一点,只是,依旧是杯水车薪。更重要的是,如今朝廷紧盯着林家,只怕林家也撑不了多久了。”
这几个地方,也是世家势力盘根错节、朝廷控制力相对薄弱的地方。
手里牢牢地攥着那封信,道魁在屋子里慢慢地走着。
燕翩跹见状,也道:“若是朝廷单单只卡盐肥,那也不算什么问题。就怕朝廷还会有别的动作。”
这也是事实。
自古以来,围绕着权势两个字,从来就不乏鲜血,就连唐太宗也是杀了自己的亲哥哥、亲弟弟爬上皇位的。唐太宗不止杀了自己一母同胞的兄弟,还把自己的几个侄儿也都杀了,甚至还一个接一个地杀史官,要求史官为他粉饰、美言。
也许史书上记载着唐太宗是位明君,也许唐太宗在位期间的确十几年如一日励精图治。
但是,在当时的情况下,唐太宗就是一个混账,一个连杨广都不如的混账。他不止靠着杀死嫡亲的同胞兄长上位,还逼迫自己的父亲。甚至还在上位的第二年,向突厥送上了数万汉奴,以保住他的皇位。如果不是后来唐太宗李世民对突厥采用了军事打击,并且彻底打服了突厥,只怕他的名声会比石敬瑭更不如,更不要说跟汪精卫比拟了。
可饶是唐太宗在中期的时候表现十分出色,但是。他在当时的社会伦理之下。他得到的评价依旧不高。
尤其是那些世家,本来就是支持李建成的(李建成的妻子郑观音就出身五姓七望中的荥阳郑氏),加上唐太宗的行为在当时来说。完全可以说是杨广第二,说双方水火不容一点都不为过。
唐太宗可以用死亡和尸体逼迫史官们往李建成的坟头泼脏水,又何况是这些原本支持李建成的山东世家?在心中认定了李世民乃是杨广第二的山东世家们又如何看得上李世民?
要知道,原本李世民兄弟几个虽然不合。可是当时的李唐王朝通过李建成的婚姻得到了山东世家,包括五姓七望的认同。加上李建成在内政上极有才华又付出良多,因此,当时的李唐王朝在统一天下之后,还有余力向草原扩张。可是玄武门之变之后。李唐再也没有了向往扩张的能力,甚至连抵御外敌的能力都没有了,贞观初年。李世民就被突厥人兵临城下,而且还不止一次。
如果李世民能够坚持。能够不对突厥人妥协,那么,山东世家们还会看高他一眼,而实际上,李世民妥协了,他向蛮夷送上了数万汉奴,换取了“和平”。从此,山东世家们从此对李世民和他的后代们关上了大门。
后来李治罗织罪名废掉自己的原配王皇后的行为,更让山东世家跟李唐王族之间再也没有了转圜的余地。
甚至唐太宗李世民的话一度无法传出长安,就连后来李治和武则天迁都洛阳,也不过是让皇室从关中门阀的势力范围中透了一口气,他们的话语依旧无法传达到太行山以东。
李唐王朝从唐太宗开始,内斗不止,大量的国家财富在这种内斗中消耗。
可以说,唐太宗李世民建立了一个极坏的榜样。而且,李唐王朝也是历史上第一个出现奸相的王朝,也是受了唐太宗李世民不小的影响。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