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之天下为棋》第805章


胡三郎受了家里的大恩,是祖父将自己的棺材本拿出来,是父亲和兄弟们没日没夜地种地、打零工,是嫂子和妹妹们没日没夜地做活才供得起自己读书,才让自己考中了秀才之后,还能去书院读书。
胡三郎不能看着这样的家人因为自己而背负上忘恩负义的名声。
胡三郎忽然站了起来,道:“我会从书院退学,然后在村子里教小孩子读书识字。你,……”
胡三郎最后到底要说什么,史湘云已经不想听了,他一下子跳了起来,抓着丈夫的衣领尖叫道:“你说什么?!”
胡三郎不得不弯下腰,深深地看着史湘云的双眼道:“我会一边教书一边攻读。”
史湘云高声道:“可是,可是你读书的天分很好,你在书院里的功课也很好。来年,来年你说不得就是举人了。”
胡三郎道:“我是你的丈夫,本来就应该养你。可是,我不但不能养活自己的妻子,连自己也需要父母家人辛苦劳作才得以进书院读书。如今,又因为我的婚事,闹得阖家不宁,我又有什么脸面拿着家人用血汗换来的银钱去书院?”
史湘云又是心慌又是害怕,居然不知道应该如何回答丈夫。
果然,过了不久,胡三郎就从书院退了学,因为胡家村已经有了蒙学堂,胡三郎还是在这个蒙学堂里面的启蒙的,当然不可能跟自己的蒙师抢饭碗。所以,胡三郎去了二十里地外的隔壁村子教书,一个月只回家一回。
胡家没有分家,胡三郎的收入自然是交给父母的,一年二十两银子的束脩,史湘云一点儿都摸不到,心里难免有些不平衡,脸上自然也带了些出来。
胡三郎在蒙学堂里教书,除了束脩之外,村子里的人还经常送些鸡蛋、腌肉、米面之类的东西给他,胡三郎知道妻子吃不惯家里的伙食,这些好东西,他都一样不落地送了回来,一半交给家里,一半给妻子改善伙食,自己又接了抄书的活计,得了银钱,交给史湘云,让史湘云买花儿戴。
乡下的孩子都知道读书不易,家里能供得起自己读书,都是花了大代价的。因此胡三郎在教书上并不需要十分费心。可是他把好东西给了家里,自己吃到嘴里的自然就少了,加上他又接了抄书的活计,未免经常熬夜,虽然年轻看不出来,可这底子却是一点一点地上来了。
史湘云嫁过去的第三年的农忙时节,胡三郎回家帮忙,不想晚上吹了风,当晚就发起烧来。
那年翠缕本来是要被卖掉的,最后还是应史湘云的恳求,送回了史家,为此,史湘云跟婆家人彻底离了心,可是在史湘云的心中,丈夫还是好的。可是史湘云到底不会照顾人,最后还是只能把婆婆请过来。
经过大夫的诊断,胡三郎是气血两亏,日后竟然是受不得劳累,需要仔细调养,甚至连子孙都会有碍。
这下子,史湘云可真是懵了。
史湘云的婆婆何氏更是对史湘云厌恶到了骨子里,认为这个儿媳妇好吃懒做,平日里一点活计都不干也就算了,连丈夫都照顾不好。
因为胡三郎这个病,受不了劳累,自然不能继续坐馆,自然也不可能继续教授学童,这一年二十两银子的进项自然是没了,还要家里花费大量的钱财给他调养身子。史湘云的公公婆婆是心疼儿子的,可他们又不是只有胡三郎一个儿子,他们还有两个儿子和一个待嫁的女儿呢。更何况,这两年史湘云不会做人,跟两个嫂子素有嫌隙,跟小姑子也不和,这可是村子里众所周知的事儿。
因此,胡老爹请了中人来,分了家。房子、地等家业一共分成五分,他们两个老人一人一份,三个儿子也是一人一份,至于银钱什么的,等两个老人百年之后再分。
胡家二嫂虽然对此颇有异议,可是一想到胡三郎以后就是痨病鬼、药罐子了,也乐意不用背这个负担。
史湘云这才知道他坚决不认错是多么要命的事儿。可是到了这个时候,后悔也是迟了。
史湘云到底是正经的古代闺秀,不可能抛下自己的丈夫一走了之。他盘算了两天,又跟丈夫商量之后,用自己陪嫁的银子另外起了大屋,买了四个十岁左右的女孩子在家里做活,又将自己的陪嫁清理了一回,那些压箱底的银钱,他直接换成了田地,然后租给村子里的人。
因为村子里有两家人租赁了史湘云的地,在人前倒是不说史湘云的坏话,也不许别人说史湘云的坏话,史湘云的丈夫在史湘云的照顾下,气色也一点一点地好起来,直到史湘云二十五岁的时候给丈夫生了儿子,史湘云才得到婆母的原谅。
只是这都是很久以后的事情了。
正文 第十五章第七十节 贵客
就在史湘云定下婚事还没有正式出门子的那段日子里,商氏为贾琏生了一个儿子。抱着新生儿,商氏着实松连累一口气。
他生了儿子,就有理由堵住外面的嘴,也不需要跟别的女人分享自己的丈夫了。
就连贾赦和贾琏都十分高兴。
贾赦高兴的是后继有人。这些年来,为了贾琏的婚事,他是千挑万选,看谁家的女儿都觉得不合适,结果把儿子拖到二十六七岁上。好在这些年的等待是值得的,至少,无论是处世还是为人,商氏都十分出挑,却又正好不会压着贾琏的风头,也不会让家里的几个女孩子觉得拘束。
商氏这种润物细无声的做法,让贾赦十分满意。尤其是当贾赦知道薛宝钗在大观园里的言行后更是满意得不得了。
在贾赦看来,让他跟贾政易地而处,让儿子娶了薛宝钗那种女人,根本就是鸡飞狗跳的节奏。这新媳妇进门,处处拔尖儿,在屋里压着丈夫不说,在人前还非要压小姑子和妯娌一头,甚至还跟婆婆争权夺势什么的,实在是叫人不敢领教。
贾赦绝对不会要这么张扬的儿媳妇的,哪怕这个儿媳妇表面上再光鲜,哪怕这个儿媳妇还有丰厚的嫁妆。
商氏坐月子的时候,贾琏也想办法调回了京师。
虽然说,贾琏在任上做的不错,而且通州距离京师也不远,可考虑到贾母的现状,贾琏还是觉得,他有必要回到京师。如果贾母跟当初的邢夫人那样,状况一直被控制着。那当然是好的,可若是贾母不好了,他却在外地不回来,毫无疑问,那会直接在贾琏的名声上挖出一个大洞,对将来的前程、对家族的未来也不是顶好的选择。
贾琏在外面溜达了一圈,再度回到兵部。这一次。他是兵部武选司郎中,掌管掌管武职官员的选授、品级。可以说,是一个看着品级不是很高、事情较少却十分有钱有权的位置。别的不说。就说权贵之家给家里的孩子买前途,好比说什么龙禁尉之类的位置,就要跟他打个招呼。
这也是一个功劳比较隐形、却需要较高的交际能力的位置。
贾琏刚坐上这个位置的时候,贾赦还担心他会得罪人。实际上,贾琏长袖善舞。将方方面面的关系处理得十分出色。贾赦从张家得到这个消息的时候,心里更是松了一口气。
贾琏才在兵部武选司郎中的位置上坐了不到两个月,宫里传出了一个消息,今年要举办秋猎。可把相关部门给累坏了。
谁都知道,太上皇和当今之间的争斗已经日趋白热化。太上皇已经没有了当初的权势,也没有当初的魄力。至少。当初太上皇能够把老义忠亲王说废就废了,可明眼人都知道。如今太上皇软弱了许多,不少人都知道,若是当初坐在那个位置上的是现在的太上皇,说不定老义忠亲王就不会是那样的下场。
当然,这个假设如果成立的话,京里的格局就不会是现在的样子了。
而当今万岁在大部分人的眼里,也是一个极为复杂的人物。看似软弱、事事被太上皇拿捏在手里,可是该行动的时候,出手还是相当狠辣的。别的不说,就说那甄家。甄家的那位比贾母大不了几岁的太夫人可是太上皇的保姆嬷嬷,伺候过太上皇好些年,也护着太上皇躲过许多灾难,因此,太上皇曾经一度把这位甄家老太太称呼为“吾家老人也”,就连太上皇嘴边最得宠的妃子也是甄家女。
可谁又能想到,太上皇还没有倒呢,皇帝就把手伸向了甄家,还真的把甄家给收拾了。
所以,哪怕有许多人过去认为,当今是个软弱的、容易被拿捏的,经过甄家的事儿之后,这些人少不得偃旗息鼓,面对当今皇帝的时候,也多了?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