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到了第五幕,张生霍然醒悟,意识到大小姐的高贵娇气,与自己格格不入,于是乎果断对红娘表白……
神转折,不折不扣的神转折。
看到这里的时候,无论贵宾还是普通百姓,都看得有点跟不上舞台变化,而表现出呆滞的神情来。
杂剧,还能这样来?
虽然台上的红娘,娇俏可人,冰雪聪明,急智勇敢。比起那娇滴滴,受不得风吹雨打的大小姐,确实更讨人喜欢,可她只是一名丫鬟呀。张生脑子进水了,怎么会选她?
不通,明显不通道理嘛。
疑惑纳闷之余,众人又感到极大的好奇,很想看看结局是怎么安排的。顿时间,一个个伸长了脖子,不复之前的散漫,很认真地期待着。
当看完第六幕,看完那个既充满意外,又在情理之中的结局时。一声长长的叹声,不约而同响起。
叹完之后,场面陷入一片沉寂。
许久,有拍掌声起。
拍手站起来的,居然是新娘子郭二小姐。
正文 第两百七十四章 成功
郭三小姐率先鼓掌,打破沉默氛围,非常引人注目。她的身份,绝非寻常,可以说属于重量级的,这一表态,分量不轻。
西门二公子更是狂拍手掌,口中大叫:“好!”
这一声“好”,叫得感情充沛,十分自然。
他早看过《红娘传》,衷心觉得不错。虽然剧情神转折,但是足够新鲜,打破了时下潮流套路,令人耳目一新。
而且话本之中,文采斐然,曲词华艳优美,实在是不可多得的佳作。
阅读之时,西门二公子相当怀疑里面有不少诗词出自叶君生之手。如此,更是加分不少。
当前虽然杂剧兴起,不过方兴未艾,还入不得文坛大家的法眼。有才气的文人骚客,很少人愿意写话本。
一来,写话本没钱,吃力不讨好;二来嘛,话本写给伶人演绎,先天性便失去名分。对于声名传播,作用甚微。
文人自当写诗词文章,那才是正途。
因此,市面流行的话本大都为粗制滥造,少有精品。即使有,可在《红娘传》面前,就完全比下去了。
西门二公子喜欢《红娘传》,然而郭三小姐更喜欢。夫君拿回原本后,她即刻命人抄写,最后将原本留下,给伶人的,却是抄录本。
说也奇怪,以郭三小姐的身份立场,她本不该支持丫鬟上位的故事。然而通读下来,却没有丝毫抵触反感之处。
也许,这便是感染力的影响。
喜读红娘,对于其中不少优美诗句熟记于心,在房中时,时不时会吟上那么几句:
“莫负月华明。且怜花影重。
罗衣不奈五更寒,愁无限,寂寞泪阑干。
碧天万里无云,空劳倦客身心。
花影重叠香风细,庭院深沉淡月明……”
而昨晚洞房之夜,面对花烛,以及醉醺醺的夫君,她还触景伤情地顺口吟出:“碧荧荧短檠灯,冷清清、旧帷屏。灯儿不明。梦儿又不成;窗外淅零零,风透疏棂,纸条儿鸣;枕头孤零,被窝寂静……”
隐隐在怨恼新婚之夜,夫婿贪杯误事。以至误了良辰美景,错过好事。
这些源自《红娘传》的词句信手拈来,还用笔墨写下。第二天西门二公子酒醒,看见之后,大呼惭愧。于是不顾三七二十一,将娇滴滴的新娘子按到在床上,上演一出活生生的白日宣淫。藉此弥补昨晚之过。
所以,对于《红娘传》,郭小姐真心觉得好,等落下帷幕。第一个鼓掌赞叹就毫不出奇了。
别忘了,她本身也算个文艺女青年。当初叶君生下扬州,参加地方文会,正是在郭家庄园。主持者。便是郭小姐。
做东请客的一对新人都表态赞赏了,其他宾客自然识趣。纷纷附和,拍手叫好。
再说了,抛开神转折的情节故事,略微有那么一点难以接受外,其余种种,都堪称精品,演绎得极为到位。
让人惊奇的是,欢呼声最为响亮的,来自后面的免费观众们,大声嚷叫,要再演一场。
他们大都为平民百姓,对于红娘成功上位就容易接受得多了。代入感杠杠的,甚至已有些小姑娘陷入幻想,把自己想为红娘,希冀有一位慧眼识珠的张生来到,有情人终成眷属。
局势的发展有点出乎意料,老王张站在一边,看得有点眼大。
大家这是怎么啦?
又难道,我真是老了,跟不上时代潮流?
一个不争的事实是,《红娘传》并不像他之前所断言的,那么不为人接受喜欢。
反过来说,这一出戏,算成功了。
宾客席上,叶君眉长吐口气,放下悬着的一块大石头。而对于后面的话本计划,信心大涨。
万事开头难,虽然目前只是一场小规模的试演,可管中窥豹,还是能把握很多问题。
旁边叶君生晒然一笑,耸一耸肩,意思在说:“早说了,不必担心。”
叶君眉还之一个活泼可爱的鬼脸。
接下来连续两个晚上,苏柳园都上演《红娘传》,人群爆满,水泄不通。而关于此剧的热点话题,迅速在扬州城的大街小巷传开了,为人津津乐道。
到了这个时候,张生选择红娘的争议性情节渐渐发挥出了巨大的效果作用。无论茶楼,而或酒馆,又或者街头处,时常能听到争论的声音,主要围绕张生为何会作如此选择这一点。
千古如一,人心永恒,有些东西果然都是相通的,不会因为时间洪流的洗刷而发生根本性变化。
第三天,叶君生向西门二公子请辞,要离开扬州,返回京师去。
屈指一算,乡试开场的日子已近,是时候回京了。
事关重要,西门公子自然不敢挽留,亲自打点,备了一份丰厚的盘缠给叶君生带回去。
此份盘缠包袱,有个名堂,唤作“状元礼”,寓意祝贺叶君生此去一路顺风,马到功成。
叶君生也不矫情,收下了。
叶君眉倒有些不好意思,想了想,拿出一幅画送给郭小姐。
这一幅画,正是当日所作。由她执笔丹青,然后叶君生提词的《梅花图》。那时候,郭三小姐见猎心喜,展开来观看。
一看之下,被个中意境吸引,爱不释手,鉴赏不已。
此画虽然为叶君眉的练笔之作,然而水平相当不俗。上面所留印章,为天地玄黄顽石印。
换句话说,此画当为法器。
再加上叶君生亲笔题词,《卜算子》一首,佳词入画,相得益彰,几近完美。
昔日郭三小姐爱画,更爱叶君生这一首词。记得当初观画念词之际,受宝印影响,还很羞人地萌生出旖念来。
时过境迁,叶君生已成第一才子,他的笔墨价值扶摇直上。只不过,现如今却很少有作品现世了,惜墨如金。
拿到画作,得偿所愿,郭小姐欣喜不已。
作别之后,驱车出城,沿着官道,一如来时,叶君生赶车,叶君眉在车厢内奋笔疾书,辛勤书写新篇。
当晚,宿于路经的一个小镇。
到半夜时,风云大作,有剑客自东方来,现身镇上。
正文 第两百七十五章 局势
头戴斗笠,青衫磊落,脚踏芒鞋,灰色布腰带。全身上下,不带剑。
但叶君生一见,便知来者是一名剑客,绝世剑客。
在此人身上,他觉察到了一股如锋如芒的剑气,吹毛断发,仿佛其人,本身就是一柄出鞘的宝剑,倚天而起,能破风云。
乌云笼罩的夜空,间或出现雷声。也许是云层太厚的缘故,却不见闪电之芒。
小镇街道,寂静无人,两边人家,也早早熄灯睡觉了。
漆黑一片,伸手不见五指。
叶君生本来已经在客栈安顿好,准备洗个热水澡了,然而心有所觉,便走下楼来。
他一出来,就见到了这名剑客。
夜幕之黑,在灵眸中化作无形,完全没有视线上的障碍。
叶君生顿一顿,问:“你来找我?”
对方开口:“蜀山燕非侠。”
听到这个名号,叶君生不由倒吸口冷气。虽然早有些心理准备,可当事实降临,仍然感到不安。
蜀山燕非侠,又称为“天下第一剑”,乃是千年以来最具天赋的剑客,也许应该说,是剑仙才对。
昔日在孤云峰,传说被燕非侠削断一截山尖的山上,叶君生还曾被一丝剑气入体,幸好被本命飞剑“将进酒”击
小说推荐
- 南朝春色
- 南朝春色作者:林家成正文第一章 献望着前方巍峨华丽的宫城,张绮素白如玉的手,紧紧绞着衣裙。吸了一口气,她转过头看向她的夫君。好几年过去了,她的夫君仍然如初见时那般俊伟。挺秀的眉毛,眯起来有点阴有点冷神光深邃的眼睛,还有那高高的鼻梁。在夏日白晃晃的阳光下,她甚至可以看到夫君鼻头上那浅浅的黯色印痕。见她
- 最新章:第250章
- 南朝凶猛
- 作者:轩辕鸿鸣第一章泪奔的青春公元363年4月16日,那天没有战争,没有名人死去,有一个孩子钻出子宫,面向世界大声啼哭。没有人知道他的一生将会怎样,但传说中,他是天上的战神(注:采用公元纪年,是因为那是个皇帝批发兼零售的年代,当时神州大地上光提得上号的国家就有五个(东晋、前燕、前秦、前凉、代,年号有
- 最新章:第52章
- 南朝驸马gl
- 作者:荞面馒头文案名动天下的长仪公主要嫁给长宁藩王那个废物没用的世子?整个皇朝都不淡定了。大臣甲:听说长仪公主性情暴烈,老朽本不愿害了自己的孙子,没想到坑了长宁世子…真是我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老夫对不起长宁藩国啊!大臣乙:听说长宁世子重疾缠身命不久矣,可惜了长仪公主恐怕要年少守寡…大臣丁:我什
- 最新章:第68章
- 南北朝之诡道
- 简介:我们只愿意看向金字塔的塔尖,因为眼睛长在头上,但我们却不愿意去凝视脚下的尘埃。135746第1章 楔子)公元三九九年,乙亥年六月初五,大凶,诸事不宜。混乱的年代,总会出现混乱的人,混乱的事,混乱的想法,混乱的一切“轰”火药的爆炸声,带来震天地巨响。这千百年后杀人的利器,如今早早地登上了历史舞台
- 最新章:第306章
- 南明朝那些事
- 作者:月明羌笛】前言:祖国历史给我们留下的,除了长城、运河、故宫这些物质财富外,还有唐诗、宋词、元曲这些精神财富。两者至今仍在充实着我们的心灵,陶冶着我们的情操、开阔着我们的视野。但还有另一种精神财富—气节,在千百年岁月之后,通过教育的传递,她的基因,已牢牢地沉淀我们血液深处,平常时份,静静潜伏,非
- 最新章:第111章
- 南朝春色(林家成)
- 【更多免费好书 登陆】作者:林家成在经历了几十年的动乱后,南朝陈国文帝继位,南北两地,同时出现了少有的繁华安定。有着极美的容颜,还有着不堪又混乱的前一世记忆的女主,重生在这个繁华世间。她想,这一世,她不会是妖孽,她一定要在这外表靡华,实质却是荆棘遍地的世道,求一个最高贵最优秀的天之骄子也不敢求的:现
- 最新章:第257章
- 南风何为朝云起
- ]书名:南风何为朝云起作者:霍三文案非校园文。年上大叔攻,年下纯情受。云飞:如果没有遇见李毅,我会幸福的像个傻子,可是如果没有遇见李毅,我甚至不知道什么是幸福。楚箫南:如果没有遇见云飞,我想我这一辈就会这样平静生活着,可是如果没有遇见云飞,我可能都不会知道,我为了什么而生活。是谁说的“最好不相见,便
- 最新章:第46章
- 南明朝那些事儿
- 作者:洪兵【由文】正文前言 祖国历史给我们留下的,除了长城、运河、故宫这些物质财富外,还有唐诗、宋词、元曲这些精神财富。两者至今仍在充实着我们的心灵,陶冶着我们的情操、开阔着我们的视野 但还有另一种精神财富—气节,在千百年岁月之后,通过教育的传递,她的基因,已牢牢地沉淀我们血液深处,平常时份,静静潜
- 最新章:第113章
- 魏晋南北朝史讲演录
- 手机访问 m╮欢迎光临︱田︱田田╬版 权 归 原 作 者附】内容版权归作者所有!陈寅恪晋南北朝史讲演录黄山书社陈寅恪魏晋南北朗史讲演录绳楠整理二合肥:黄山书社本稿是一九四七年至一九四八年,我在北京(当时名北平时,所作的笔记。整理时,参考了五十年代高教部代印的、陈老师在中山大学历史系讲述两晋南北朝史时
- 最新章:第57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