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禅院大门紧闭,方丈觉明大师正在接待贵客。
贵客年约三旬,国字脸,三缕胡须,十分清雅。他长着一对凤眼,冷然有精光,隆准高鼻,气度不凡。
咋一看,和以前帮衬过独酌斋,买过叶君生笔墨的富贵男人有几分相似。
“殿下,你所问之事,玄之又玄,天机晦明,一时之间,老衲也无从计较。”
觉明大师开口称呼对方为“殿下”,立刻点出了男子的身份,当今太子,东宫之主,赵匡启。
赵匡启拱一拱手:“大师法力无边,但请替匡启算一算。”
觉明大师微微点头:“也罢,我就尽力而为。尝试一下。”
说着,吩咐身边的一个小沙弥:“明远,你拿着为师的紫金钵,到院中盛一钵水来。”
那长得眉清目秀的小沙弥应命,拿起那口半尺直径的紫金钵,走出门去。
禅院之外,是个风景优雅的院落,种植着三株翠柏,六株寒梅、九根修竹。岁寒三物,排列有致。隐隐形成一个阵势。
院落的右侧,摆一口一人高的大水缸,用木盖扣住。
小沙弥搬来凳子。站上去,揭开木盖,要用紫金钵往水缸里打水。然而他身材矮了些,而水缸里的水又浅了些,便不得不踮起脚尖。尽量把身子往前倾斜了去,才能够得着。
水缸的水,都是从寺院后山的深井挑来的,清澈明净,喝在嘴里,甘甜可口。乃是非常优质的水源。
呼!
猛地一阵怪风卷起,不明就里,阴森森的。将庭院里的柏树修竹梅树,吹得许多叶子哗啦啦作响。
小沙弥俯首向着水缸,只觉得背脊被怪风吹得入骨的凉,情不自禁抬头起来张望,就见到不知何时。一大团乌云飘荡在西山寺的上方,笼罩得方圆数里。都十分晦暗。
“好怪的天气,莫非又要下雨了?”
小沙弥嘀咕道。
咕噜噜!
他所没有注意的水缸中,蓦然显化出一张模糊的脸容来。一对长眉垂落,须发蓬松,乱成一团,粗粗一看,更觉得诡异阴森。
这张人脸出现得快,消失得也快,转眼不知所踪,仿佛已与一缸清水融为一体。
与此同时,觉明大师正与太子殿下相谈言欢。他一手把握一串佛珠,习惯性地数着,骤然间心血来潮,打一个突,用力之下,竟把串联九九八十一颗菩提佛珠的丝绳给掐断,哗啦啦,珠子散落一地。
事发突然,赵匡启不禁吃了一惊。
看着地上散乱的珠子,觉明大师一阵茫然。
赵匡启问:“大师,出了甚事?”
觉明大师不答,掐指急算,却始终晦暗玄奥,难以洞悉气机,只得摇头苦笑:“我也不知,只是刚才一瞬间,心乱如麻,很是不安。”
他自幼修禅,有慧根,有法力,定性如石,稳固非常,肯定不会无缘无故失手弄断了佛珠。
然而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却怎么算,都算不出来。
天机不可泄露,红尘间许多因果伦常,本就无法揣测,倒不奇怪。
揭过这一层,他才略略心安。
“师傅,清水盛回来了。”
小沙弥走进来,恭恭敬敬把装满水的紫金钵摆在木桌上。
觉明大师定一定神,恢复世外高人的气度神态,道:“殿下,且过来看一看这一钵水。望水之时,还请全神贯注,虔诚祈求,并在心中说出念想。自有反应,或能窥见一鳞半爪。”
赵匡启略一沉吟,终是挪移过来,探头望着紫金钵里的水。
水很清,可见底。也许是因为刚摆下来的缘故,还有些不稳,水波荡漾,好像一面会动的镜子。
不知不觉的,赵匡启精神高度集中,并依照觉明大师的嘱咐,虔诚祈求,心中默念一事——
嗡!
水波突变,化为一个漩涡状,将赵匡启的魂神渡引进去。
世界,已不同。
……
一道遁光闪现,几息时间,最后降落在西山寺后山。遁光化形,臭和尚现身而出。
他目露精光,顾盼前后左右,将偌大的西山看了个遍,却始终找不到要找的存在:
“奇怪,刚才明明有一道煞气冲天而起,凶厉无比,怎地转眼工夫,便不知所踪,消弭不见?”
他朝着周围转了一圈,依然一无所获。
“这股煞气,似曾相识,当初在扬州所遇,大概如斯。没想到如今竟也来到京师,难道也想浑水摸鱼,分一杯羹?”
臭和尚喃喃自语:“对方神通广大,现身之后,立刻便掩饰住了气机,不让半点泄露,这一下,就不好办了。”
“不过他既然选择西山,当有所图,我依照线索,顺藤摸瓜,或许能查出些端倪来。”
马上又施展出一个术法,径直来到西山寺大殿外面。手中把持一柄破蒲扇,扮作游方和尚的模样。
“兀那和尚,终于被我逮着你了!”
忽然一声大喝。
臭和尚诧异回头,就见到楚云羽怒气冲冲地指着自己。
“冤家,怎么在这个时候碰到他了?”
楚云羽大叫起来:“左右,将那和尚拿下。”
两名侍卫接到命令,立刻拔出刀剑。
刀剑亮出,登时那许多守住位置的乔装精兵纷纷也亮出了兵器。
西山寺大乱。
“罢了罢了,因果在身,始终无法解脱,暂且避过这一遭。”
臭和尚掐一个法诀,架起遁光飞去。
有香客信徒见到,惊以为神,跪拜不已。
正文 第两百六十七章 信命
“可恨,又给这臭和尚跑了!”
楚云羽狠狠一跺脚。
倒是先前兵戎相见的侍卫们见到臭和尚“唰”的化身为光,消失不见,很是吃了一惊。又见到有不少香客信徒跪拜,更感到忐忑不安,生怕得罪了神灵。
楚云羽眼睛一扫,脸色阴沉,喝道:“一介妖僧而已,何足惧哉!”
稍作整顿,由知客僧指引,来到后面禅院,面见太子殿下。
“殿下,钵中所见,可有收获?”
觉明大师开口问道。
赵匡启的神情颇有些古怪,一时狰狞、一时疑惑、一时又茫然……自从他举目脱离紫金钵清水后,好一会都这样。
他自幼生在帝王家,身为东宫之主,一向深谙城府之道,喜怒不形于色。但现在,神情变幻,将内心的波动尽显无遗。
毫无疑问,他观望清水,定然看到了某些不同寻常的事物,震动之下,才会如此表现。
他究竟看到了什么?
又是为何事而来?
面对大师发问,赵匡启先是摇头,又是点头,有些乱。
觉明大师也不觉得奇怪,他施展的这一门“望水之术”,乃是释家神通,能以本心观想,心想事成,找到困扰已久的答案。
如此,当那答案超出心理预期时,难免会失态。
“参见殿下。”
这时候楚云羽来了,跪地行礼。
赵匡启让他起来,然后与觉明大师告别,大师自然也不挽留。
楚云羽觉得奇怪,既然殿下叫自己来西山寺,为何他刚来到,屁股都还没有坐一下呢。殿下却又要走了。
这个有违常理呀。
难道不是叫自己来议事的?若非如此,又何必命人带来手谕。
要知道,楚云羽身为朝廷重臣,不好与太子走得太近,所以都是便衣接头见面。
哪知这一次,来去匆匆,白跑一趟。
出到寺外,赵匡启忽拉着楚云羽走到一边无人处,低声道:“云羽,你是否认识一个名叫‘叶君生’的士子。也就是那天下第一才子。”
楚云羽摇头:“不认识,但知道。”
说起来,他与叶君生之间恩怨纠缠。可连对方面都没见过。
“杀了他!”
随后太子殿下吐出来的三个字,让楚云羽大吃一惊。他吃惊,不是觉得杀叶君生不行,而是以殿下的身份地位,就不该如此直接下令。况且。这样的语气也不像殿下平时的口吻。
他吞了口口水,小心翼翼问:“殿下,你怎么啦?”
赵匡启目光忽地一瞪,森森然:“我需要说第二遍吗?”
不知怎地,被他这么一瞪,楚云羽竟感觉像被一头凶兽盯住了一样。有毛骨悚然的感觉。冷汗一下子下来,赶紧恭敬地道:“殿下息怒,老臣不敢。”
“无论如何。此子都不能出现在今年的科举院中。”
说罢,赵匡启拂袖而去。
好一会,
小说推荐
- 南朝春色
- 南朝春色作者:林家成正文第一章 献望着前方巍峨华丽的宫城,张绮素白如玉的手,紧紧绞着衣裙。吸了一口气,她转过头看向她的夫君。好几年过去了,她的夫君仍然如初见时那般俊伟。挺秀的眉毛,眯起来有点阴有点冷神光深邃的眼睛,还有那高高的鼻梁。在夏日白晃晃的阳光下,她甚至可以看到夫君鼻头上那浅浅的黯色印痕。见她
- 最新章:第250章
- 南朝凶猛
- 作者:轩辕鸿鸣第一章泪奔的青春公元363年4月16日,那天没有战争,没有名人死去,有一个孩子钻出子宫,面向世界大声啼哭。没有人知道他的一生将会怎样,但传说中,他是天上的战神(注:采用公元纪年,是因为那是个皇帝批发兼零售的年代,当时神州大地上光提得上号的国家就有五个(东晋、前燕、前秦、前凉、代,年号有
- 最新章:第52章
- 南朝驸马gl
- 作者:荞面馒头文案名动天下的长仪公主要嫁给长宁藩王那个废物没用的世子?整个皇朝都不淡定了。大臣甲:听说长仪公主性情暴烈,老朽本不愿害了自己的孙子,没想到坑了长宁世子…真是我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老夫对不起长宁藩国啊!大臣乙:听说长宁世子重疾缠身命不久矣,可惜了长仪公主恐怕要年少守寡…大臣丁:我什
- 最新章:第68章
- 南北朝之诡道
- 简介:我们只愿意看向金字塔的塔尖,因为眼睛长在头上,但我们却不愿意去凝视脚下的尘埃。135746第1章 楔子)公元三九九年,乙亥年六月初五,大凶,诸事不宜。混乱的年代,总会出现混乱的人,混乱的事,混乱的想法,混乱的一切“轰”火药的爆炸声,带来震天地巨响。这千百年后杀人的利器,如今早早地登上了历史舞台
- 最新章:第306章
- 南明朝那些事
- 作者:月明羌笛】前言:祖国历史给我们留下的,除了长城、运河、故宫这些物质财富外,还有唐诗、宋词、元曲这些精神财富。两者至今仍在充实着我们的心灵,陶冶着我们的情操、开阔着我们的视野。但还有另一种精神财富—气节,在千百年岁月之后,通过教育的传递,她的基因,已牢牢地沉淀我们血液深处,平常时份,静静潜伏,非
- 最新章:第111章
- 南朝春色(林家成)
- 【更多免费好书 登陆】作者:林家成在经历了几十年的动乱后,南朝陈国文帝继位,南北两地,同时出现了少有的繁华安定。有着极美的容颜,还有着不堪又混乱的前一世记忆的女主,重生在这个繁华世间。她想,这一世,她不会是妖孽,她一定要在这外表靡华,实质却是荆棘遍地的世道,求一个最高贵最优秀的天之骄子也不敢求的:现
- 最新章:第257章
- 南风何为朝云起
- ]书名:南风何为朝云起作者:霍三文案非校园文。年上大叔攻,年下纯情受。云飞:如果没有遇见李毅,我会幸福的像个傻子,可是如果没有遇见李毅,我甚至不知道什么是幸福。楚箫南:如果没有遇见云飞,我想我这一辈就会这样平静生活着,可是如果没有遇见云飞,我可能都不会知道,我为了什么而生活。是谁说的“最好不相见,便
- 最新章:第46章
- 南明朝那些事儿
- 作者:洪兵【由文】正文前言 祖国历史给我们留下的,除了长城、运河、故宫这些物质财富外,还有唐诗、宋词、元曲这些精神财富。两者至今仍在充实着我们的心灵,陶冶着我们的情操、开阔着我们的视野 但还有另一种精神财富—气节,在千百年岁月之后,通过教育的传递,她的基因,已牢牢地沉淀我们血液深处,平常时份,静静潜
- 最新章:第113章
- 魏晋南北朝史讲演录
- 手机访问 m╮欢迎光临︱田︱田田╬版 权 归 原 作 者附】内容版权归作者所有!陈寅恪晋南北朝史讲演录黄山书社陈寅恪魏晋南北朗史讲演录绳楠整理二合肥:黄山书社本稿是一九四七年至一九四八年,我在北京(当时名北平时,所作的笔记。整理时,参考了五十年代高教部代印的、陈老师在中山大学历史系讲述两晋南北朝史时
- 最新章:第57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