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年代美好生活录》第113章


“那你最近怎么又回去了?”
按照燕金梅的脾气,日子过到这份儿上,两口子就该离婚了啊,还凑合啥呢?
赵春芳忍不住斜着眼睛瞪了瞪燕建学,这老三说啥傻话呢啊,人家两口还离婚呢,就问这问题啊?再说了,宁拆十座庙,不毁一桩婚啊,瞎棒打个什么鸳鸯。
“志文可能是被我公公教育了,据说是好几天都没出了家门儿,现如今已经准备重新走上学术道路了,已经准备重新申请研究项目,就是我可不知道他这回,能清醒个多久。”
老燕家的人,自然是希望燕金梅把日子过好的,能不离婚就千万别离婚,不为别的,就为了燕金梅能够别干出后悔的事儿来。
现在眼见着燕金梅和赵志文的婚姻迎来了挽回,他们心里头也是舒畅的。
“最近他陪着我去教室里自习了,说是要找回研究学术项目的感觉,还帮我参谋考哪个大学。”
燕金梅边说着,脸颊上还洋溢气了幸福的表情来。
旺财一听就觉得不对劲儿了啊,啥叫小姑姑和小姑夫天天都在教室里自习?今儿不是说了俩人在那个啥图书管理自习的吗?
他还楼上楼下跑了好几趟来着啊?
“所以,小姑,你今儿一直都在教室里自习?我说我咋……”
“没,没,我今儿啊去了一个中医那儿,给你赵爷爷抓药来着。”
听了这话,旺财才顺了一口气,原来也不是他太蠢,实在去错了地方啊。
阿福:旺财啊,这有区别吗?你不都是没找见吗?
晚上,赵春芳和燕建学也没多留燕金梅,就让燕金梅趁着天还没黑,赶紧回家去了,毕竟还有老人要照顾。
就着赵老先生这个情况,赵春芳也不知道这一时半会儿要不要通知田秀平,有空儿就回来瞧一瞧老亲家。
另一边儿,她还在感慨,生在城里不城里的有啥用呢,这身子骨儿啊都没有在家里务农的乡下老头儿老太太身子硬朗。
所以啊,还是要有一身强健的体魄。
这一点,燕建学和胡娴也是十分赞成的。
他们两口子咋说也是部队出身,虽然是没日没夜做实验搞研究,可是这个最起码的体能训练还是不松懈的。
第二天,三个大人们就一拍即合,说是要安排家里的孩子们进行体能训练。
得知这么消息以后,顺子立马儿买了去南方的车票,既然年龄躲不过了,他腿脚上一定要躲得过呀。
阿宝、阿福还有旺财没躲得过去,开始每天早上都要进行的跑步训练。
阿福:这是造了啥孽了啊,咋就突然间这么折腾人啊?
旺财:姐,为啥突然进行长跑训练啊?
阿宝最是神色淡定,因为在学校里头,她可是运动会上的长跑比赛中的佼佼者啊,跑跑步锻炼身体对她来说,不在话下啊。
阿福,作为一个从小体能就跟不上节奏的小姑娘,果不其然在每天早上的晨跑训练当中,阿福成了吊车尾。
一开始跑步,燕建学不敢不运动量给增加得太多,就是简单的慢跑个三公里,具体参照就是绕着整个街道跑上一大圈。
现在是暑假,北京的天气还热得很,三小只就只能赶在天热起来之前赶紧去跑步,要不然就只能顶着太阳在街道上奔跑了。
每次跑完步回来,三小只都是急急忙慌地去抢着洗澡,不然啊,还真是要在这儿给热死了。
阿福最是叫苦不迭了。
她运动细胞就好像从小就不太发达,体力也有点儿差,也就是空有一手狠劲儿,偏偏使不到腿上去。
以前帮着田秀平搬东西,她从来不在话下,胳膊能拿起旺财都能拿起来的重量。
可这跑步啊,却是当真要了阿福的半条小命儿哟。
“大妈啊,阿福可以不去跑步的吗?太累了,真的太累了啊。”
赵春芳看着满脸热得发红的小阿福,也是有些不忍心。
早上虽然没有太阳,可是热气还是不小的,跑上几步,阿福的小白瓷一样白嫩的小脸儿就红彤彤的,好像一个熟了鸡蛋似的。
“阿福啊,热不热?”
阿福一边儿摇着手里的蒲扇,一边儿狠狠地点点头。
她在这么晒下去啊,回头开学,林铮都要不认识她了。
赵春芳想到了阿福小学那会儿跳皮筋儿的笨拙模样儿,还是狠狠心,咬咬牙,“还是要跟着跑啊,锻炼身体!”
阿福就是再有多少个不愿意,也架不住家里头三个大人都下达了这个命令。
阿福:奶啊,你在哪儿啊,你来救救阿福吧,阿福不想跑步啊!
阿宝看了看这距离,谈笑风生啊,这还不是分分钟是事儿,最最重要的是,这也完全不需要跟人比着跑,就是个慢跑嘛,小意思。
这也让赵春芳很是惊叹了。
阿宝的运动天分当真这么好?
赵春芳想起了自己家男人,燕建国,在田里耕地的时候极其灵活的模样儿。没跑了,阿宝这运动能力随她亲爸啊。
旺财就是跟得上宝姐,拉得了福姐,俨然就是一个瞻前顾后的承接着。
燕建学看着旺财的目光也是眼前一亮啊,这老五家的这个小子,明晃晃以后是党领导的料啊!
燕建文:三哥,你别逗我了啊。
看着三小只的清晨训练渐渐步入正规,不满足于现状的燕建学,又开始琢磨了新的训练方法去了。
阿福:三叔啊,你可饶了我吧,我可是求你了啊!
第66章 
老燕家的地里全都种上了土豆和地瓜。
还记得当年大罗村儿第一生产队的最佳产量能手吗?
今年眼瞅着老燕家的地里又是一波又一波的的丰收啊,老燕头儿和燕建业的心里头就是俩字儿“舒坦!”
在田秀平的受意下; 老燕家把老沈家的地给收了。
沈铁民跟沈翠兰也去了南方; 混得咋样儿; 暂且不知道; 反正呆在家里带着孩子的胡春花是挺舒坦的,地里不正经下去了; 整片的地平日里到是有一半儿在闲着。
沈铁民和他媳妇儿每个月能寄回来点儿钱给她和孙子花,俩人去了南方的服装厂里上班儿,现学现会的; 还给俩人分了一个小小的隔间儿住着; 还算是踏实。
这样一来,胡春花在大罗村儿又能挺得起后脊梁了。
胡春花:看见了吧,全世界又不是就你们老燕家才有工厂!
她到时不担心沈翠兰寄没寄钱回来; 姑娘嘛,那都是放长线钓大鱼的。
这一来二去啊,胡春花和老沈头儿就越发不想下地干活儿了。
与其说是老两口儿; 还不如说是老沈头儿自己; 一斤耕不动那么大面积了,也就是能自己留了三分之一,没事儿种点儿青菜啥的,自己吃上一吃。
剩下的地白白空着,也是让人觉得怪浪费的。
原本胡春花是打算租给谁家去种,这样每年还能那个租钱。
可是大罗村儿整个村儿里的精壮劳动力,大部分都去了老燕家的工厂里; 哪儿还有那么多年轻小伙子留下种地的?
问来问去,谁家也不想多种这点儿地,费力不讨好啊,种地赚几个钱?去做工人能赚多少呢?
最后还是老燕家对老沈家的地动了心。
原因也简单,一则两家的地连在一起,买了他的,就能立刻并到自己家的里去。
二则,就是田秀平还跟王老板商量好了,一旦年底,这北方的饭店生意好起来,回头鸡肉饭里的配菜原料,什么土豆啊啥的都要从老燕家这儿的村儿里拿。
到时候需要的数量,那可是海量,老燕家包多大的地都能够使啊。
胡春花一听说问了一大圈儿,只有当初打听过消息的老燕家,乐意出钱去买这块地。
她本来还蹑手蹑脚地不想把地放给人家,以为老燕家非要这地不可。
可是田秀平压根儿不吃这一套。
整个大罗村儿,谁能痛痛快快拿出来几千块钱买你的地啊?这不也就老沈家了吗?
田秀平:还敢跟我端着?那我倒是要看看,我不买还谁能买你的!
僵持下去也就只有一个结果,就是胡春花怂了。
没法子,村儿里没别人能有实力收这块地啊。
最终,田秀平花了一千五,收了老沈家三分之二的地。
胡春花这辈子还没见过这么千,瞧见这些现金的时候,差一点儿忍不住每一张纸票子上都亲一口,就是害怕田秀平笑话自己,才硬生生憋回去了。
她心里头早就炸开了花儿了,这么多的钱啊,还不是想买多少肉就买多少肉?
老燕家的鸡蛋已经装进了纸盒子里,盖上了“田婆鸡蛋”的印章,准备卖到省城里头去。
?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