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之太后》第47章


贾母看了一眼王夫人,心里叹了口气。这王氏出身虽极好,却也不是个顶明白的。平日里虽然在内宅方面下了心思,却终究上不得台面。
“如今娘娘好不容易有了身孕,却出了这档子事情,你有何打算?”
王夫人一愣,绞了绞青花对襟褂子的衣角,才道:“媳妇想着,总不能让老爷在里面受苦吧,再如何,也是要想办法将人弄出来的。”
贾母冷笑了一下,方道:“如今是圣人和老千岁都下了狠手,你以为还能保全他们二人?”
王夫人闻言大惊,“老祖宗,大伯和老爷可是甚少参与这党派之争的,老爷更是一个五品工部员外郎,这如何的会惹来圣人和老千岁了?!”
贾母微微眯了眯眼,端起一旁的茶水抿了一口,“哼,自古以来,怀璧其罪的人还少吗?老二媳妇,你出自王家,本以为你兄长还能支撑一二,如今看是指望不上了。你那薛家妹妹,又是一心一意的想着她宫中的女儿,不使绊子已是极好了。史家是指望不上了,如今只能……”
“您的意思是……老祖宗,您可不能这般想啊,老爷可是您的亲生儿子啊。”
贾母眼中闪过一丝寒芒,厉色道:“你道老身难道是那般狠心的吗?如今娘娘好不容易有了皇子,若是日后能产下长子,凭着娘娘的品阶,说不得还能争一争那个位置。那就是我荣国府泼天的富贵。为了保全娘娘和整个荣国府的荣耀,便只能这般了。老身这超品诰命也是当年国公爷用命挣来的,如今便用这身诰命去换取两个不孝子的命,老圣人如何也要思量思量的。”
王夫人扯着帕子,松了口气。只要还有一条命留着便好,日后等娘娘产下皇子了,再大的富贵也是会有的。
二人又仔细的商议了一番如何的击鼓求鸣冤,如何的助娘娘与这些祸事划清界限后,王夫人方才怀着一颗绷紧的心离开了荣寿堂。
贾母双手合十,喃喃自语道:“国公爷,您在天有灵,定要保佑府上避开此劫。”
甄家的人终于在秋末的时候入了京城,被关押在大理寺。
作为本次私自倒卖官盐的从犯,甄家的罪名可大可小。皇帝素来不喜甄家,自然是想越大越好,只不过义忠王一党却极力保全甄家,便夸大了贾府的罪名,反而说甄家将功抵罪,可免受责罚。
早朝之上,皇帝端坐在龙椅上,满面怒颜道:“甄家此次倒卖官盐虽是从犯,可是私通邻国,罪同叛国,此罪岂可免?!”
水溶一身红色的座龙蟒袍,顶着奏折上前一步道:“皇上,甄家虽是从犯,却也是受了贾府的蒙蔽,再加之也未曾作出实质性的罪名。且甄家乃是先皇的奉圣夫人母家,先皇在世时常言罪不及甄氏,臣恳请陛下顾及先皇遗旨。”
其他一众老臣念及当年先皇之德,纷纷下跪求道:“陛下,请陛下开恩。”
皇帝闻言,忍不住收拢了手指,身子绷得紧紧的。先皇、甄氏!为何明明都已经不在了,还留下这些乱臣贼子,让这朝廷不得安生!
水溶冷冷的勾起唇角,偷偷的看着龙座上的帝皇。
龙座一旁垂首站立的大太监李德海暗自抹了抹冷汗。心道,难为陛下要除掉四王八公了,哪个帝王能忍受不听话的臣子?
“退朝。”皇帝的声音打破了李公公的思虑,李德海麻利的站直了身子,拂尘一甩搭在手臂上,扯着嗓子喊道:“退朝——”声音绵长尖细。
第四十一章
御书房
本该虚弱的躺在床上的忠顺美人,此时却是一身墨绿色劲装半靠在御书房的软榻上;享受的喝了一口新酿制的桂花酿。
御书房的门被推开;随即又被关上。
皇帝一身明黄的龙纹常服,背着手,踏着稳步走到御案后的椅子上坐下。“怎么又跑到朕的书房胡闹了,这次有何收获?”
忠顺美人邪魅的一笑;“皇兄;听说你今儿个在早朝上发火了?”
皇帝斜眼看了一眼忠顺;板着脸道:“你消息倒是灵通。”
忠顺美人一脸无辜道:“冤枉啊;皇兄,臣弟便是干这一行的;这要是连着都不知道;您日后也别交付什么大任务了。”
皇帝拿过一旁的奏折批复着,道:“好了,赶紧说说你那件事办的如何?”
忠顺美人这才收起了玩笑的面色,放下酒杯,端坐起来。一脸正色道:“老二果然在千石谷养了不少人,而且个个都是精兵强将,倒是不比咱们的人马差。”
皇帝顿下手中的笔,笔尖在奏折上滴下一滴黑墨,染了奏折。
“父皇倒是心疼他!”
忠顺美人冷笑道:“那老东西本来就是个偏心眼的,明眼人都知道,就皇兄你还总想着他的好。”
皇帝没在说话,只是紧紧捏了捏笔杆,又继续的开始批阅奏折。
忠顺美人见状,只得摸了摸鼻子,继续道:“臣弟已经派人混了进去了,待查出谁是里面的领头人,就知道如何对付了。只不过这老二被圈禁在王府,他倒是有本事找到人给他带兵。”
皇帝这才放下手中的笔,将奏折放置一边,紧紧咬牙道:“他哪里来的这个本事,还不都是老家伙给他留的人。那水溶堪堪只不过是个袭爵的纨绔子弟,这带兵之人自然不是他。若是朕猜测的没错,就只有那个人了。”
忠顺眯着狐狸眼,一脸肃然道:“皇兄说的是……冯唐?”
皇帝冷哼了一声,道:“除了他,谁还有这个练兵的能力和胆量。”
“冯唐在边疆带兵多年,在军中极有威信。此人倒是不好对付。”
皇帝冷笑道:“自然,所以朕才留着这王子腾,要不然朕也不会花这么多心思在早已**的四大家族上了。”
忠顺美人闻言,弯起眼梢笑了起来,“这下子好玩了,老头子的两个心腹要是打起来了,你猜老家伙会不会气的从棺材里跑出来。”
皇帝:“……”
无奈的看了眼又变的不着边的某美人,皇帝问道:“你到底准备什么时候‘痊愈’?”
忠顺美人又倒在软榻上,单手支着额,芊芊玉指端起白玉杯,饮了一口桂花酿,一副风情万种的样子。“哎呀,臣弟好久没有打猎了,要是有秋祢,臣弟倒是愿意赶紧好起来。”
皇帝忍住满身的鸡皮疙瘩,外加满脸的冷汗。
“朕正有此意。”
两人对视一眼,纷纷露出不知名的笑意。引蛇出洞的什么的,最有意思了。
秋意飒爽,梧桐叶子纷纷坠落在地上,引起了无数的文人开始了伤春悲秋的诗意。肖容此时却是抱着一本民间杂谈躺在赏花阁的软榻上笑的浑身颤抖。“哈哈哈哈……”
崔嬷嬷:“……”将茶几上的新茶倒入旁边的白瓷茶盏中,涓涓有声,茶香四溢。
肖容顺手喝了一口茶,又拿着旁边的玫瑰糕吃了起来,脸色极是轻松愉悦。
外间施施然进来一个翠色宫服的女子,正是大宫女紫燕。
紫燕给肖容行了礼,轻声道:“太后娘娘,忠顺王给您请安来了。”
肖容耳朵一闪,放下手中的书,眨了眨眼道:“你刚刚说是谁来了?”
“回太后娘娘,是忠顺王。”
珍儿?肖容反应过来,连忙将书甩在榻上,胡乱的套着鞋子。崔嬷嬷见状,忙上前去弓着身子帮忙将鞋子穿好。
肖容吩咐道:“快去请珍儿进来,他才刚刚痊愈呢,可别又累坏了。”
自从上次去府上见了忠顺美人后,皇帝便不再让自家老娘出宫了,肖容已是好久不曾见到美人,心中自然十分挂念。
紫燕行了一礼,忙转身退了出去。
待肖容梳理好仪容后,来到长乐殿的时候,忠顺美人一身蓝色的云纹团花大袍子,坐在团椅上,
拿着殿中的差点吃的不亦乐乎,见肖容进来了,忙站了起来,嘴里含糊不清的亲这安,“母后吉……祥。”
肖容见到眼前的忠顺美人这般形象,心一下子酸了起来。往日的美人那是多么的注重仪态,一举一动又是如何的魅惑人心的。可如今这般的狼吞虎咽的,真是自家的那个倾国倾城的便宜儿子?“珍儿,你……这是怎么了?”
美人喝了一口茶,狠狠的将哽住的糕点吞了下去,伸出滑溜溜的小舌头舔了舔嘴角,又露出风情万种的摸样,惹的肖容身子一酥软,差点倒在软椅上。
肖容定了定小心肝,稳稳的坐在了紫檀雕凤大椅上,对着忠顺美人苦口婆心道:?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