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升职记》第58章


他这次的行程,除了中国,还会去比较印度那里的情况。因为中国现在的情况,正变得越来越像美国所面临的情况了。
印度的确劳动力比中国便宜不少,但是工人比较懒散、责任心不如中国的工人,所以单位劳动时间内,工厂的产能不如中国的。还有就是印度市场的前景未知。所以,斯宾塞一直纠结今年的新工厂是该建在中国的东北,还是印度。
总部演讲结束后,斯宾塞在特意为他准备的会议室里,稍作调整后,就上车去了郊区的工厂。
余琪听到戴安娜说了斯宾塞的行程后,故意斜眼瞥了黛西几眼,说:“大老板果然英明,知道查看哪里才是最重要的。没有中了某些人的道儿。”
黛西死死地看着余琪,心虚的她觉得背上的一层冷汗密密地渗了出来,而愤怒又让她的脸一阵一阵泛出潮红。
第六十九章 烫手山芋
“看来你们的实习生表现不错啊!”于德喜去凯西办公室,正好听到财务总监赵子龙和凯西在谈,让黛西填他们部门正在招聘的成本财务的职位空缺。
赵子龙不喜欢于德喜这样的人,好像公司里大大小小什么事情,他都知道一样。他更讨厌的是于德喜和他手下的两个财务经理走得很近。赵子龙感觉自己好像给自己找了2个监工一样,不知道他们会和于德喜怎样谈论自己。
如果他知道黛西是于德喜插进部门的人,肯定死也不会找凯西谈转正的事。
于德喜看出了赵子龙对自己的不满,笑着对凯西说,“既然你们在忙,我晚点再来找你。”说着就离开了。转身之后,于德喜心中暗暗得意:看来选黛西进财务部做“卧底”,真是选对了。
在于德喜进来之前,凯西正好在质疑赵子龙,“这位实习生才做了1个月不到,就要发正式offer,而且还是成本财务,这么重要的职位?”究竟黛西是凭什么得到了赵子龙的另眼相待?
赵子龙见于德喜离开了办公室,紧皱的眉头才重新舒展开,他眨了眨眼睛,狡黠地回答:“我听说,公司的人头要冻结了。这不,我们部门这个财务一直没招到合适的,我想你们肯定是天天忙公司大事,顾不上我这个小空缺了,所以,我寻思着绝对不能再给您添麻烦了。我自力更生,先占了这个坑再说。免得年底美国人反悔,把我的人头收回去了。到时你也难办。”赵子龙知道自己的这个理由很没有说服力,但是,因为对HR的招聘效率实在是反感,所以,也懒得修饰自己的语言。直接笑嘻嘻地寒碜凯西无能的团队了。
俗话说:伸手不打笑脸人。凯西虽然被赵子龙当面直白的指责弄得很没面子、很生气,但看到他贫嘴的样子,也不好立马拉下脸,摆脸色给他。
“那你倒是说说这个黛西好在哪里?我可提醒你:不要聪明反被聪明误呀。”凯西内心非常讨厌赵子龙的这种自以为聪明的做法:为了占坑,胡乱找人,到时用得不顺心了,再让HR做恶人,“擦屁股”——帮忙辞退人家。
话既然说到这个份上,赵子龙觉得如果不抓住机会反驳下,那就输人又输阵了。
“黛西英语流利,学习新东西很快。这很符合我们公司的用人原则啊!而且,她有海外名校背景,说明她的学习和适应能力都不错。所以,她值得我们大力培养。”赵子龙顿了顿,然后眼里充满笑意地直视凯西,“这些不都是你们HR喜欢的么?至于工作技能么,我相信凭她现在的底子,王凯(财务控制经理)能很快coach她的。”赵子龙并不想在凯西面前炫耀自己的口才,因为他知道他们两人只是双方的立场不同而已。同时,他也不想引起凯西的反感,弄巧成拙,故意和他对着干。所以,他实打实地找着有力的论据,希望能说服凯西,得到她的支持。
说完后,他下意识地伸手挠了挠耳后的头皮,虽然那里并不痒。
他一时想不出举哪个例子来肯定黛西,因为他平时对这个实习生确实没怎么关注过。他只得将早上财务经理王凯表扬黛西做事认真,写查阅、审核报告很仔细、缜密的事说了一遍。
事实上,黛西的专业素质和综合能力都不错,只是对成功的结果太注重了。所以,有时会不考虑同事们的情绪,采取一些过于激烈、凶狠的手段,简单、粗暴、快速地达成目的。
就连余琪都觉得,只要黛西不出阴招,和她光明正大的竞争,她一定会很欣赏并折服于这样一个强大的对手。
当然,要出阴招,余琪也不是不会,只是她素来不屑。因为她觉得为人应该有原则、有底线。否则,一旦尝到了歪门邪道带来的好处后,可能一生都会放弃踏踏实实地依靠正当途径的奋斗了。
基本上,这个人的人格也就此沦丧了。所以,余琪从不考虑此。她始终坚信,在工作上,最好的合作是“双赢”。
于德喜因为这几年物流部门的业绩乏善可陈而焦虑。相比之下,对于地位与日俱增的财务部感到不快。
对于这个现实,于德喜无能为力。因为公司热衷于金融市场的数据远远超过公司实际的经营。美国人做生意的头脑,比欧洲人更灵活。只要公司能迅速壮大,不管是通过金融手段,还是企业经营发展的,能让企业快速成长的方式就是好的途径。十几年来,德智集团通过在全球一次次并购、收购的方式,完成公司财务报表上漂亮的数据。让投资人在美国的股市一次次地顺利圈钱成功。
因为站在巨人(被收购的之名企业)的肩膀上,德智的发展速度超乎寻常。
每次于德喜看到比自己小一轮的赵子龙,才过了而立之年不久,就同样挂着总监的抬头,和他在公司里平起平坐,就感到非常的不爽。甚至在总经理面前,赵子龙的地位比他还高。特别是,他还和他不是一个阵营里的,所以心中对赵子龙这个人很是愤然。
在内心深处,于德喜还担心赵子龙这样的青年才俊是杨威的人,那么他扳倒杨威,坐上总经理的位子的难度就更大了。
他看到行政安排给赵子龙的办公室面积比他还大,采光也更好,所以,暗自揣测赵子龙的内部员工级别可能已经高过他了。每念至此,于德喜就怒火攻心。不管是事实,还是猜测,于德喜这几年已经未雨绸缪,在各个部门安插自己的心腹,准备为自己造势。
总监、总经理其实并不需要很强的专业业务技能,只要擅长管理,会经营公司,用好手下的经理们去做好工作就行了。
杨威可以给德智拉来国内的大客户,他于德喜同样可以。只要手中有足够的资源和权限,于德喜根本不担心如何统领好德智中国,在低迷的国际市场上杀出一片天地。
于德喜已经在德智中国做了近20年了。离退休年龄还有一大截儿的他,此时当然希望自己在德智能更进一步地发展,为自己的职场画上完美的句号。这也是每个职场经理人的终极梦想。
凯西最近挺烦这些总监过来她办公室窜门的,因为她手上的一摊摊事情此消彼长,根本没有闲暇时间。而这些总监们每次登门,必定是有棘手的事情要她协助处理。
公司并购整合,势必造成很多岗位重叠,小批量的裁员不可避免。现在的信息发达,员工们的维权意识都超过管理者的想象。有些“刁民”,将芝麻大的一丁点儿的事无限放大,然后到劳动监察部门去上访,趁机敲诈公司。为此,凯西和她手下的经理们就不得不应付各种政府部门常规和突击的来访、调查、座谈。
凯西从业以来,第一次感觉在劳资双方的战斗中,资本家不仅仅是“黄世仁”的角色,偶尔也会是弱势群体。
特别是在合并、并购时期,凯西多么希望那些业务部门肯帮忙消化几个多余出来的人,减少麻烦啊。可是这些人精,总觉得外来的和尚好烧香。不仅不帮着消化内部多余的人,反而隔三差五地过来要求特批,在人头临时冻结的情况下,给他们从外部招人。
各部门都是自扫门前雪。只顾自己业务的发展,不愿意站在她的立场上,从公司的大局考虑。谁都觉得自己一旦做出牺牲,就是傻子。
其实,也难怪这些用人部门会拒绝接受其他部门溢出来的那些员工。因为那些在各部门老板邮件里转来转去的名单上的人,不是脑袋瓜不灵、思路不清的,就是工作态度很差、使唤不动的。所以,谁接手那些烫手山芋,谁就是在给?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