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之梦落三生》第252章


弯道道的话来捧一捧王夫人,慢悠悠地笑着说了些漂亮话,什么亲戚间本该照应,太太善心,只是上了年纪精神不济一时想不到,贾府如今就是个空壳子,外头看着光鲜亮丽,其实已经艰难了云云。
刘姥姥听了这话,心里忐忑起来,以为王熙凤推脱,看来自己要白跑一趟,正心里打鼓呢,王熙凤话锋一转,笑道:“今儿你既老远的来了,又是头一次见我张口,怎好叫你空回去呢。可巧昨儿太太给我的丫头们做衣裳的二十两银子,我还没动呢,你若不嫌少,就暂且先拿了去罢。”贾敏是长辈,王熙凤的给的银子不能越过她去,给二十两最恰当,此时平儿已经拿了东西给贾蓉,回房里伺候了,便拿了那包银子出来。
刘姥姥听王熙凤前面的话都在说难处,以为没有,没想到竟得了二十两银子,喜得浑身发痒,她一向是能说会道的,现在大惊大喜之下,连话都说不周全了,不假思索地冲口笑道:“嗳,我也是知道艰难的。但俗语说的,‘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凭他怎样,你老拔根寒毛比我们的腰还粗呢!”
周瑞家的刘姥姥说话粗俗,瞅了她一眼,往常刘姥姥最是会说话的,今儿怎么说话这么粗鄙。
王熙凤贾敏噗嗤笑了出来,王熙凤接着笑道:“今儿合该姥姥有福,我这林姑妈最是怜贫惜老的,听说姥姥家里艰难,也给了三十两银子,姥姥一并拿去吧。”
刘姥姥得了二十两银子已经喜不自胜了,谁承想贾敏又给了三十两,喜得热泪盈眶,跪下就给贾敏磕头,念佛道:“阿弥陀佛,老婆子今日不知得了什么福分,得姑奶奶怜惜,还有福见到林太太这般怜贫惜弱菩萨心肠的大好人,无亲无故的还这样帮衬我,您真是活菩萨啊!老婆子家去后,定要天天烧香拜佛,保佑林太太和姑奶奶/子孙满堂,长命百岁!”
这话说到贾敏心坎上了,她所求不就是子孙安康阖家天伦,且她一向佩服有情有义之人,连忙让人扶刘姥姥起来,笑道:“托老人家吉言。”
天色不早了,刘姥姥家又在城外,王熙凤也不留她,贾敏也告辞回家,出门见刘姥姥舍不得花钱雇车,仍要走回去,眼瞅着天都快黑了,一老一小走回去不安全,贾敏道:“这怎么能行呢,你们一老一小的,倘或路上出点事,那该如何是好。”说完命自家车夫送刘姥姥祖孙回家,她坐小轿回林家。
刘姥姥得了贾敏的银子已经很感激不尽了,哪知回家还能坐一回林家的马车,感激地又跪在地上给贾敏磕头念佛不止。
贾敏派人送走了刘姥姥,回家后对林海说起此事,“我今儿见到梦里见过的那个刘姥姥了,好像过几年,老太太请她游园子,出丑逗乐,大家都笑话她,咱家慧儿还口无遮拦地说老人家是‘母蝗虫’呢。不过这老人家最是个有情有义的,后来府里出了事,还救过琏儿的闺女。”
说着这里,贾敏惶然变色,有些事情虽然改变了,但有些事情却依然按照梦中所见发展不变,若如此,那梦中所见的园子现在还没有,是元春封妃之后才修建的大观园,供省亲之用,算算时间,好像就这两年的事儿了,若这些事情都如梦中一般发生,那娘家落败抄家,是否也无可避免呢?
林海听贾敏说完心中顾虑,宽慰道:“你别多想了,如今大内兄还了国库的欠银,琏儿明年又要下春闱,若他金榜题名,定能鼎立门户,应该不会像你看到的那样。”
贾敏心中稍宽,即使元春真的封了妃子,娘家还了八十万两的欠款,又没能吞下黛玉的家业。如何修得起大观园,可能这些事都不会再发生了吧。
腊月里元康帝忽然昭告天下,禅位于皇四子雍郡王赵弸,于正月初一登基,从此,他便是太上皇了。
新帝登基,又逢三年一度的春闱,各地举子云集京城,贾琏上次落榜,又发奋苦读了三年,在考场遇到了表弟明玉。春寒料峭,旁人穿着单衫冻得瑟瑟发抖,明玉穿着单薄,却是芝兰玉树之姿,风采翩翩,今年十八岁,是此次举人之中最为年轻的一个,兼之又是尚书公子,引得旁人纷纷侧目,有心攀附着亦上前奉承。
明玉见到贾琏,笑道:“表哥,没想到咱俩竟还有同科的缘分了。”
贾琏回乡考秀才的时候明玉还是个小孩子,一转眼竟然被他追上了,贾琏笑道:“此次三甲必有你一席之地,我能考中进士就不错了。”
明玉笑道:“表哥何必自谦,父亲说你这些年进步很大,我还盼着咱俩三甲同席呢。”
两人说笑一阵,忽听锣鼓声响,赴考举子自登龙道进入贡院考场。
作者有话要说: 秦可卿快挂了,北静王府快出孝了,元春快封妃了。
☆、第三世(九十三)
儿子年纪轻轻下考场,贾敏在家左顾右盼,焦急得不得了,黛玉见贾敏在房里来回踱步坐立不安,比前几天备考的大哥还要紧张,笑道:“当年爹爹参加春闱的时候,母亲也是这般吗?”
贾敏道:“那怎么一样,你爹当年下春闱的时候比你哥还大两岁呢,又过了六年才参加了殿试,你哥太年轻,我怕他毛手毛脚的不稳重。”
春闱一共九天,贾敏起初担忧焦灼,过了几日也就平静下来了,明玉下了考场接连九日不在家中,听闻有别的考生受不了春寒被陆续抬出考场,好在明玉学过武功,身子骨健壮,撑过春闱不在话下。
大靖的科举与清代八股不同,考试的内容为四书文、五言八韵诗、五经文及时政策论,明玉的策论写得最好,常得学监夸赞,诗词一道略有不及,但一般考试前都会猜题,若压中了诗词题,此次春闱应该十拿九稳了。
从二月初九到二月十八,明玉日夜都在考场,错过了黛玉的十岁生辰,写完最后一笔,想着休息一日,然后带黛玉出去踏春,补偿自己不能给她过生日的遗憾。
考试结束,熬到最后的考生一个个失魂落魄地从贡院出来,即使明玉压中了自己的弱项诗词题,此刻也高兴不起来,这一连九天,差不多整个人都快要被榨干了。明玉在贡院门口看到同样形容憔悴的贾琏,两人打招呼说了几句话,分别乘上各家马车回家休息。
贾敏在家早命人准备好了各色补品,明玉回家累得只想睡觉,硬是被贾敏提着耳朵喝了一碗鸡汤才放过了他。
春闱结束,贾敏心头大石终于落地,明玉还年轻,即使这次春闱落榜也没关系,因此贾敏倒不担心考试结果,安心等待三月十五春闱放榜。
林海忙了几个月,恰好在放榜那天休沐,在家陪着妻子等放榜结果,林海如贾敏前几日那般坐卧不宁,却见明玉气定神闲安慰他们不要紧张,林海不觉失笑,自己当年考试的时候好像也不怎么担心结果,反倒是父母紧张得不得了,如今轮到自己儿子考试,他方才体会到当年父亲的心情。
忽听外头一声高呼:“老爷!老爷!喜报!大爷得了会试头名!”
听到报喜的声音,屋里丫鬟婆子赶紧对林海贾敏明玉连声道喜:“恭喜老爷!恭喜太太!恭喜大爷!”
林海眉开眼笑地道:“好,好,好啊!快拿喜钱,阖府上下赏一个月的月钱!”
明玉极为高兴,连忙向去看金榜的小厮问道:“琏二爷上榜了没有?”
那小厮点头如捣蒜,“上了,上了!我看得真真的,琏二爷榜上有名,会试第七!”
林海贾敏闻言更高兴了,忙打发人去贾府道喜,儿子侄儿榜上有名,贾敏乐得眼睛都睁不开了,次日林海上朝,已改年号为庆熙的新帝还特意问了明玉一句,夸赞林海教子有方。
林海诚惶诚恐地谦虚应答,元康帝虽退位,却未放权,许多事情新帝须向太上皇请示,不能自己做主,满朝大臣有一大半都是元康帝的老臣,庆熙帝一方面要争取老臣忠于自己,另外一方面,就是要培养自己的势力,而科举,正是培养自己势力的最佳途径。
元康帝既禅位,说明他还是很认可赵弸这个儿子的,林海心中清楚,元康帝年事已高,天下迟早是新帝的,若太过忠于太上皇,将来新帝掌权,自己说不定会被秋后算账,可若太快就忠向新帝,太上皇现在也能处置了自己,在皇权更替之中,满朝臣子个个心头都悬着一把刀。
庆熙帝的意思很明显,要将林懋收为己用,端看林海作何选择,是继续忠于太上皇,还是对他这个新帝效忠。
会试上榜的贡生在四月复试之后参加殿试,于四月二十一日在皇宫保和?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