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有余香千千结》第253章


,啥话也说不出来。在林县,除了何大海,就数李政跟她相处的时间最长。她一直暗地里把他当成老大哥对待。
墓碑上的墓志铭,只有短短的一句话。“生如大海,去若昙花。”这句话,是余香在悼词中最后的一句话。被他的女儿刻在了他的碑上。摸着新刻的雕刻字迹,看着他的遗照,卫婷儿静静地站在墓碑前,沉默了良久。
她把手中的鲜红一瓣一瓣地撕碎,一片一片地撒在他的墓碑上,与他做了最后的告别。“安息吧!李政!”
从墓地里出来,她又开着车,专门去了李政的家里,偷偷地给他的妻子塞了几千块钱,方才默默地离开梓县。连余香和何大海,她都没有告诉一声。
一路上,她都在不断地回望身后逐渐远去的这座城市,脑海中不停地浮现李政工作时候的模样,还有那个她不愿意再提及的臭男人。滚烫的泪水,滴滴答答地砸在她的手背上
回到市里,她径直去了向燕燕的咖啡厅,没想到却扑了一个空。当班的经理告诉她,燕姐去了省城领奖。“领奖,她能领啥奖?”
“不是很清楚,好像是什么好人奖?”当班的经理摇了摇头。
无奈之下,满心忧伤的卫婷儿,只得孤零零地回到了自个的家。习惯性地泡上一杯卡布奇诺咖啡,蜷缩在沙发上,无聊地打开电视机。
连续调了好几个频道,内容她越看越觉得郁闷。直到调到了省台,电视里正在举行一场全省好人奖的评选表彰活动。一段vcr出现了向燕燕的镜头。“大山里的阿妈”,vcr的标题闪过,很快出现了偏远山区的画面,在破旧而落后的山区里,向燕燕带着一群孩子正在上艺术课。
等到把片子看完,她腾地一下从沙发上跳了下来。她从来没有想过,向燕燕原来一直在默默地对接帮扶山区的穷孩子。vcr里说,近十年来,向燕燕帮助了近50名山区的穷孩子考上了大学。而她从小学帮起的孩子,到现在还有80多个。
卫婷儿连忙拿起电话,急匆匆地给余香打了过去。“余香,你在家吗?赶紧打开电视机调到省台,向燕燕上电视了。”
余香诧异地接过电话,看了看一旁的何大海。“卫婷儿说,向燕燕上电视了?”
何大海连忙拿起茶几上的遥控板,打开电视机,调到了省台。电视画面,很快传来了向燕燕的图像。主持人正在采访向燕燕。“你当初是怎么会想到去大山里帮助这些孩子?”
电视画面里,向燕燕宛如一个陌生人,她打扮得很朴实,跟平常生活中的她完全不一样。向燕燕淡淡地笑了笑说,最初啊,我是在网上捡起了一个漂流瓶。这个漂流瓶,是一个叫卓玛的小女孩写的。她说,她想读书。可是她却无法读书。当时我便在想,如果我能够帮助她就好了。大概过了半年多吧,我家里出了一些事情。应该说当时几乎是生无可恋的状态。偶然再次翻起当初的收藏,便萌发了这种想法。第二天,我便去了,找到了卓玛。我被卓玛感动了。卓玛那时候才8岁,她还那么小,但却撑起了一个家。她有四个弟弟妹妹,每天都靠她做饭洗衣服。她那时候的个子很小,很瘦,但她说的话很有力量。她说她想读书,她想让弟弟妹妹也能读书。我问她什么想读书,她说,为了更好地活下去。你能想象嘛,那时候的她才八岁。所以,我当时就在想,我还有什么过不去的坎。
“这些年,虽然我一直在帮着卓玛她们,但更多的是我她们身上得到了更多的帮助。是她们让我的生活更加意义,更有希望,更加的快乐开心。没有她们,我或许早已经不是现在的我。”
电视里向燕燕几度哽咽,但站在她身后的孩子们却热切地拥抱着她,阿妈,阿妈地叫着。
关掉电视机,何大海和余香面面相觑,他们的内心震惊大于感动。良久,何大海唏嘘地说道,“难怪,她每半年都催着姚婷给她打款。原来她把她的分红,都给了这些孩子。”
“哎,我们一直都没有看懂她!”
余香心里很不滋味。她把她几乎当成了闺蜜。但她却默默地做着这样的大事。而她却浑然不觉。何大海反而高兴地嘿嘿一笑,“这或许才是她想要的生活。这才是她本该有的样子。”
卫婷儿在家里数着手指算了算,她帮助这些孩子应该是她刚刚离婚的那阵子。“这死丫头,不惊不乍的,原来偷偷摸摸的干着大事。但你啊,何苦瞒着我们啊!一个好汉三个帮,你让我们也出出力啊!”她庚即也跟向燕燕打了电话。向燕燕刚刚从演播大厅里带着孩子们出来,接到她的电话,不由地一阵苦笑。“你们都知道了?”
“你个死婆娘,瞒得我们好苦啊!”卫婷儿忍不住大骂道。
向燕燕擦了擦眼角的泪水,呵呵笑道,“你们有你们的生活和工作,我呢,也想给自己找点事情做。没想瞒着你们,只是不想跟你们添乱。你们都那么忙!”
卫婷儿啐了她一口,“我呸,领了奖早点给老娘滚回来!”
向燕燕委屈地嘟了嘟嘴,低声答道,好吧!回来,你们不许骂我!“回来,我不骂死你才怪!瞒了我们这么久,难怪你每个月都要神秘的消失几天。赶紧滚回来,老娘等着跟你算账。”
“那我不回了!”
“你敢,你敢不回来!你有本事再说一遍,信不信老娘扒了你的皮!”
放下电话,卫婷儿的心情好了起来。她轻轻地哼着小曲,打心底为她高兴。余香也跟卫婷儿打了电话。而何大海则偷偷地给她发了一条短信姐!祝贺你!这才是我希望看到的你!哦对了,今晚你真美!
翻起何大海的短信,向燕燕再也忍不住,背着转过身去,偷偷地再次抹起了眼泪。她等他这句话,等得太久了。
良久,等到送走了孩子们,她再次翻开短信,爱不释手地喃喃自语道,大海,姐说过,姐会活出个人样来!

第二百七十五章 念兹在兹
天气跟着斑鸠的翅膀扑闪扑闪地掠过白水河,又到一年中最为暴躁的时候。
一旦变得闷热,人的心都是慌的。
白水河钓庄的钓台上,闲散地坐满了来自四面八方的钓客。一根接着一根的钓竿抛撒出去,牵牵丝线铺成了一道白晃晃的网窝。极易受到惊吓的鲤鱼,翻跳出水面,又跟着惊吓地一头扎进白亮的水里。早已经守候在柳树枝丫下的翠鸟和鸬鹚,跟着便张开翅膀,飞快地追了过去。
钓客的心,跟鸟儿的心情一样急切,都恨不得马上钓起鱼来。但一到夏天,这些成年的鱼儿,更加的活泛和灵性,劲头忒足,稍微有点动静,便飞快地溜走。
人很失望,鸟也很悲伤。
扑闪着带着水珠的翅膀,鸟儿落落大方地从人的头上飞过,撒下几滴雨滴,引来钓客的几声咒骂。
何老六安静得像一座神像,目光紧紧地盯着这条白水河,河面上稍微有点响动,他手中的刻刀便跟着刻下一道道纹路。经过半个多月的闯关,他总算是入了霍老头的慧眼,被收入门下,成了他的关门弟子。
入门第一课,霍老头便给他出了一道难题,要考他的眼力。
霍老头说,刻者如刀,目光如炬,过目不忘,形神具备。这段老霍家的不传之谜,朗朗上口,但做起来并不是那么容易。虽然何老六当过多年的木匠,也雕刻过不少的玩意儿,但都是形似而神不似。这是他最大的弊病,霍老头一针见血,毫不留情面。何老六身边被刻废掉的木块,已经堆起了小山,粗大的手掌也被划破了好几道伤口,但霍老头并没想轻易地放过他。
“重刻,你刻的啥玩意儿,鸬鹚的扎水动作是这个样子吗,你的眼珠子是木鱼疙瘩吗!活气和灵性去哪了!”霍老头啐了他一口,把将他刻好的木刻,使劲地扔在了地上。
何老六在众人惊愕的目光中,涨红了脸,委屈得像个要哭的小学生。重新拿起木块,再也不敢轻易下刀。霍老头见他迟迟不肯下刀,满意地端上身边的茶杯,安逸地喝了一口君子茶。
良久,他突然捡起身边的木刻,朝着安静地白水河,狠狠地砸了出去。巨大的水花,搅乱了河面的平静,钓客都朝着怒目相向,而何老六也是一阵心慌。他刚刚记住的细节,瞬间被打得七零八落。
他的手不自然地抖动了几下,不敢回头,只得再次瞪大了眼睛,瞅着白水河边上的人,河里的鱼,天上的鸟,树下的枝丫,一丝一毫的微弱变化,都像背书一样不断地在他的脑子里重复浮现。
不多一会儿,旁边有钓客钓?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