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年代文的极品炮灰》第23章


他们帮她免费做了一天的活,兰芝晚上也留他们一起吃晚饭,因为人多,兰芝便让刘二娘几人多做了几道菜,有蒜苗回锅肉、炸酥肉、菠菜蛋饼、荤豆花、炝炒青菜、蒸饺等。
虽说现在他们也能赚钱了,但从物质匮乏的饥荒年代过来的人,无论在吃上还是在穿上都舍不得花钱,哪会像兰芝这样顿顿都是丰盛的菜肴。
众人吃得开心,连夸兰芝慷慨大方、刘二娘厨艺了得。兰芝习以为常,倒没觉得什么不好意思,刘二娘却是被他们夸红了脸。
唐二玩笑道:“刘二娘这么贤惠,今后谁要娶了她,简直就是一辈子的福气。你们有兄弟的,家境好人品又好的,可以给我们刘二娘介绍了。”
刘二娘羞恼道:“你们再拿我打趣,我就收了你们的筷子,看你们怎么吃!”
“收了筷子还有五爪,我们就吃手抓饭。”唐二道,众人一阵哄笑。
“可别说,现在想打我们金沟姑娘主意的人家可不少,去给我们大嫂说媒的都比以前多了几倍,刘太爷那边更别说了,门槛都要被那些说媒人给踩断了。”老七媳妇说道。
“七表娘,你也拿我取笑!不和你们聊了,我去灶房吃饭。”刘二娘说完,果真端着饭碗想去灶房。
兰芝这才道:“二妹是个姑娘,脸皮薄,你们就别开她的玩笑了。不过婚姻这种事急不得,她现在才十六岁,自己又有一身手艺,不用怕嫁不出去。”
原书中刘二娘嫁得并不好,兰芝和她天天相处,知道她是个勤劳能干踏实纯朴的好女孩,兰芝可不想她像书中那样过得那么凄惨坎坷,她值得更好的。
“还是我们三姐人最好,我还想跟着三姐多学一些手艺,可不想这么早的嫁人!”刘二娘说道。
“幸亏有我们的刘三娘,不然我们哪里能吃得起这么好的饭菜,以前都是吃红苕稀饭,炒个莴笋也不敢放太多油,就在锅上抹一圈,便算是放了油。现在我们附近都被兰芝带动起来,大家手上也有几个闲钱,不像以前那样过得紧巴巴了。”杨大嫂感慨地说。
“大表娘,你们家已经算很不错了,至少还有个表爷在铁路上修路赚钱,我们家最穷的时候,一天就只吃两顿,锅里放几颗米,掺上一瓢水,煮成一锅清汤,那哪里算得上稀饭?所以还是得感谢我们的刘三娘,若不是她不藏私帮着大家,哪有我们的现在。”唐二道。
“你们也别夸我了,互惠互利,共同富裕才是我们的目标。”兰芝道,“我这边人手不够,想请一个长期帮工,帮我照料田地,不知你们有没有合适的人选?”
田地里的活全靠人工劳作,兰芝吃不消,这该花的钱还是得花,培养一个助手出来,也方便自己今后行事。
“我有个外侄,就是我大舅子家的儿子,爹妈都死了,跟着叔婶住在一起。他那个婶娘不是个好相处的,经常对他又打又骂,其实我那外侄什么农活都会,我还想让他过来和我一起帮着卖小吃。要是三姐你这边想要找人,那我让我外侄过来帮你,工钱你都不用开,管他吃就行了,我那里离你这里也近,到时候他就住我家。”穆五道。
兰芝问:“他多大了?太小可不行,地里面的活很累,怕吃不消。”
虽说这个时代很小的孩子就已经要帮着家里干活,但兰芝可不想用未成年童工。
“已经十八了,农村里长大的孩子哪有吃不消的,他十岁就跟他爸一起下田插秧打谷,吃得下苦。”穆五说道。
兰芝这才点头,“行,那你改天把他带过来吧。”
穆五谢了兰芝,众人吃完饭,又让兰芝给他们捡了货,便挑着走了。
晚上,兰芝给几个小豆丁检查了作业,学校教的都是很基本的东西,没什么难度,三个小孩目前还跟得上进度,倒也省了兰芝一件事。
没出两日,穆五果然把他的外侄给兰芝带了过来。外侄姓陈,大家叫他陈二娃,长得不高,黑黝黝的,看上去憨厚老实。
兰芝让他把一块较为偏远的土地打理出来,打算过一久还是把番薯种上。原本兰芝是没打算种这种东西,因为本地最多的东西就是红苕。不过这里的红苕太难吃了,她打算种一点香甜软糯的南瓜芍,到时候会很有用。
日子渐渐步入正轨,家里请了人手之后,山头上的农活也不用兰芝耗费精力浇水施肥锄草,家中又有刘二娘几人帮着做豆腐和小吃,兰芝终于可以闲下来着手研究新的赚钱之道。
第22章 
在这里的农村家家户户最不缺的就是红苕,再加之他们每年都会磨成红苕淀粉卖出去,留存在家里的红苕淀粉也不少。
这里的人们都还不知道凉粉这种东西,他们的淀粉用的最多的就是拿来炸酥肉。可现在又有几个人吃得起肉,更别说酥肉了。
考虑到这个,兰芝准备收红苕淀粉制作凉粉。开春之后天气会越来越热,到时候凉粉肯定很畅销。
其实兰芝一开始是想做凉面的,但是这个地方主产不是小麦,面粉恐怕不够供应,很多农家虽然种了小麦,却都不会拿去卖,毕竟小麦也是主食之一。当谷物不够吃的时候,小麦还可以磨成面粉充饥。
淀粉就没有这样的待遇,因为家家户户都大面积种植红苕,淀粉在这里也变得特别廉价。而一小碗淀粉也可以做出很大一碗凉粉来,利润空间非常可观。
凉粉的制作过程十分简单,只需要淀粉和水就够了,剩下的便看佐料。
兰芝想先做一些试验品,让他们担去市场上卖,如果销量不错,再大面积收购淀粉。
兰芝先将淀粉和清水1:1混合,然后再缓缓倒入烧开的热水中,使其变成糊状,再用工具盛出来,冷却之后凉粉就成了。
杨大嫂、老七媳妇和刘二娘见了兰芝做的凉粉,都好奇道:“这东西真能吃吗?像凉糕又不是凉糕,和凉糕一样吃法?”
“不是凉糕,你们一会儿就知道了。”
兰芝将葱蒜切碎,加油辣子和味精,倒上酱油,淋在凉粉上,“现在可以尝了。”
几人好奇地拿起筷子尝了尝,“这是什么东西?怪味道倒是没有。”
“这叫凉粉,夏天吃最清爽,要是青椒成熟了,把这种油辣子换成青椒,味道会更好一些。”兰芝说。
当然,要是能多一些调料,比如鱼豉油、生抽等,那味道就更地道了。
但是这东西压称,不适合挑去太远的地方,唯一的好处就是成本低,利润率高。
几人正讨论着,门外有人高声问道:“刘三娘,在家吗?”
兰芝出门,见是滩口上了几个青年,便道:“你们来得正好,快来尝尝我的新品。”
“这么快就做出来了呀?是什么东西啊!”几名青年放下箩筐,涌进窄小的厨房,迫不及待去看兰芝的新品。
不过尝过凉粉之后,他们并没有那么欣喜若狂,远不如当初他们吃炸萝卜丝丸子时兴奋。
“这东西怕是不好卖吧?”有人表示担忧,他们虽然没有卖过这东西,但是看别人卖过凉糕,那东西并不怎么挣钱,两毛钱能得一碗,除去成本还剩多少?
“你们先去试一试,要是卖得好,我们再放开手脚做,赚不到钱那就不做了。”兰芝说,这个年代的人更喜欢吃大鱼大肉,不像几十年后人们还提倡素食。
“行,都听三姐的,你说什么我们照做,跟着三姐有肉吃。那这个的拿货成本多少?”穆五问。现在兰芝在他们的眼里俨然就是一个智囊,随便一指点就能赚到钱。
“五分钱一块,佐料的话你们可以自己调,在我这里拿的话,给你们算一块钱一份,一份
的分量在这边有参考。”
众人暗中一算,一块凉粉分量很足,分成两碗卖说不准也有余,竟然只要五分钱。要是拿出去卖两毛钱一碗,基本上就是赚了两毛。
凉粉这东西的味道虽然没有炸丸子那么香,但也不难吃,放上佐料吃上一碗,还有饱腹感。
而最近卖炸丸子的人多了,价钱也趋于平稳,利润被压了不少下来。如果凉粉行销,算下来凉粉的利润能比得上四五袋小吃了。
调料的话,众人还是愿意在兰芝这里买,兰芝的油辣子做得不错,香葱和蒜泥这些他们平时用得少,也没有种多少,在兰芝这里一并买了也省事。
现在他们都赚了钱,在这些方面也没以前那么抠门,把制作调料这点时间节省出来,说不准多的钱都赚到手了。
这群人一人分了十几块凉粉,又各自买了一份调料,在兰芝这里借了几个盆和碗筷,用竹片制成小刀,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