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云社]大德云》第133章


要不是大先生守着德云书院,是想当个一心只读圣贤书的闲人,陛下都想让他来了,何必这么些年劳心费力的。
今年不同,堂主救驾露了脸,少爷也长大了,外头名气也响,许多诗文会赛也都一一领教过,才学也是高着,这一回的殿试大伙儿都猜测着陛下圣心是不是早就属意于德运书院的人。
只要能被陛下选中,平步青云指日可待。
“可惜吗?没能让我们兄弟几个自相残杀。”少爷冷声问。
他们都是从小一块长大的,一起从德云书院的破旧不堪走到如今得金碧辉煌,从默默无名到如今的名动四海。
走了不少人,但留下的,都不会走。
不是亲人胜似亲人又怎么会随便被两句话挑拨,只是那些外人把自个儿心里的不甘与小人心思尽数强加给了他们。
自己是乌鸦就觉得全天下都是黑的。
“我…我…”如今的害怕,才是真的害怕。庄儿红着眼,眼泪扑簌簌往下掉,神色慌乱没有无辜,肩头止不住颤抖。
“你可以说听不懂。”陶阳笑着。
如沐春风。
“没事儿,你不懂,有人懂。”少爷直起腰居高临下地看着她:“原本想等殿试过后的,既然赵小姐想回家了,那我就帮一把。”
自作孽。
“不…不…”庄儿一下就乱了神儿,跪地磕头哭喊:“少爷,我不是我不是…您饶了我吧…少爷…”
她没有做好自己该做的事也就罢,还露了马脚让人查了身份出来,回去的日子也一定生不如死啊。
她想要的不多,只是想有个家,能受人看重而已啊。
“赵小姐作为私生女能为了赵家这么舍身忘死真是有情有义。”少爷退了一步,避开了庄儿攥住他衣角儿的手,道:“陛下会重赏赵家的。”
赵家私生女,赵亦庄。
赵家通过了文会,让庄儿来就是为了乱人心,只要德云书院乱了,剩下的他们自有办法。也不想想,盛京这么多高门大户,谁家没点儿手腕,哪儿还轮得上并州赵家?
原本想着做人留一线,殿试时实力碾压一回,也算给他们面子。最主要的是少爷想拿回在并州丢的面子,输给长辈不差,但却不是公公正正输的,心有不甘。
既然如此,不必了。
这样的人不配与他同朝论礼。
……
“少爷,饶命啊…饶命啊…我知道错了!”
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
——————————————
为什么,你们都是不相干的人却亲如兄弟,而我明明是血脉至亲,只能沦为棋子。
“因为我们有情义。”
第一百四十三章 少年亡
高门大户里三妻四妾也是常事,只不过生下的孩子总还是嫡出的更有地位些。若是真养了外室那也是丢脸面的,更何况是无名无分的私生女,就是死了也不能见祖宗灵位。
赵亦庄的事儿传了出去,大伙儿在笑话赵家时也替赵家人惋惜了几分。
原本过了文试就算殿试时不被陛下选中,好歹见了圣驾,参与了五年一趟的会选,回了并州都能显摆好久呢。偏偏出了这档子事儿,当真是自毁前程。
这其心不纯则其身不正,陛下一向看中人的心性;技不如人是一回事儿,输得光明正大也算值得敬佩,背地里使阴招儿算什么?国子监里头的学子都是出身名门,个个儿都备受瞩目,将来都是要委以重任的身份儿,哪里是什么人都能当先生的。
赵家入京的这些个当家男丁尽数落了狱,受刑之后也都是脱层皮了。陛下旨意将赵家人尽数驱逐出京,此生不得再入京城。
听着还庆幸抱住了性命,但名声已经坏了,连累着赵家姑娘们的名气也是飘摇玉坠。出了这么个事儿,不说人人心有正义,只说谁敢和陛下厌恶的人交好,此后必定也没有文儒会与之为友。
这世上,有的是比死还要苦的境遇。
赵家被驱离出京的第五日是大楠奉旨去天津送物资的日子。
若是单单送一批物资也没有什么,天津城离得近,军营里调一小队送过去也就算了。但毕竟有些事儿还得要一个放心得下的人去说;再者天津城的淏城军都是二爷一手教出来的,有些训将演兵事宜书信说不清楚还得有人带句话才行。
天津城的军马都是万里挑一,无论是教习还是吃穿用度都得是一等的。从前二爷在天津自然有他亲自训教,如今留在盛京,每日忙得很也没空闲回天津去看看,难免要更加上心。
堂主这两日忙着出门设教,连周九良都少有见面儿,去天津就更不可能了。二爷向陛下举荐了王九龙,从小一起长大又是至亲,总是让人更信任些。
年初和张九龄两人在并州的教坛也算是不负众望。
陛下一向是看重德云书院的人,从这里头出来的难免让人高看一眼,既然咱们王爷开了口,自然就是允许的。
大楠昨晚就收拾好了东西,一早就向师长道了别。德云二十年庆,大伙儿今年都忙着,天津城离盛京也近没什么好送的,哥儿几个就不腾空儿来送了。
再说了,郭府上下都是天津孩子,要不是大先生当时来了盛京建了德云书院,八成这会儿王九龙还在天津学着呢。
回他老家,总归没几日就回来了。
别人不送也就罢了,张九龄可不敢不来,要不啊咱楠少爷回京还不把他屋给掀了。
这么大个人了,拉泡屎都得带个伴儿。
大伙儿别往心里去,这么无礼的话,一准儿就是德云书院的少爷们说的。
意思意思送到城门就行了,天津也没多远。只是两人乘马同行,聊着聊着就走到城外十里送客亭了。
九龄勒了马,看了眼送客亭,道:“行了,路上自个儿当心,走吧。”
大楠白了他一眼,嘴巴那么一嘟看着有些胖傻胖傻的稚嫩。
爷是真有范儿,长得嫩没法儿。
“你就这么走了啊你~”
“不然呢?”张九龄有些莫名,这都送到十里亭来了还有不走啊。嫌弃道:“再走我跟着你上天津得了。”
“走走走!你走!”大楠一恼,挥手赶人就是一个死要面子又憋屈自个儿的小孩儿。
白瞎我对你那么好,咱俩搭了这么多年说过了多少场教坛。
没良心的小黑胖子!
咱们楠爷记性不好,什么动手打架的事儿是一样儿都不记得,什么抬脚踹人的事儿也从没有过;爷说什么就是什么。
“你这人…”原本都想说他两句的,这一张口又笑出了声儿,张九龄道:“赶紧走吧,早点儿回来。”
“哼!”大楠抬手挥鞭,夹紧马腹策马离去,这背影倒是英气不凡。
一听那话,您就知道,这也就是个孩子。
“等你上我们那的!”
到时候我把你卖给天津人贩子,卖得远远儿的,走也走不回来;除非管我叫爹。
张九龄笑了笑,拉紧缰绳儿掉转马头,往回走。
————————————————
老人们不用说,风雨来临前的海面总是格外平静吗。
人们总是在安逸中放下戒备。
出了盛京,在盛京和天津城交界口,遇上了一群亡命之徒。
不为财,只为命。
当然,索命之余还能毁了物资,到时候二爷举荐有失,所托非人,又是一阵风雨。
王九龙在将士之中,策马走出,眉头紧锁:“你们是什么人。”
“受人之托,忠人之事。”对方领头人道。
几人都没有围面纱,脸颊手臂都满是刀疤伤痕一看就是亡命天涯的杀手。
不多言语,确认是王九龙后,一行人就上前拔刀,狠下杀手,两方人马打成一片。
城关恢宏,春花烂漫。
遍地鲜血。
杀手不像是北方人,招数都有些取巧不拼蛮力,但和二爷手里的兵马比起来还是有些弱了,这人数上就不讨好。
一开始动手时,将士就放了烟火。
这是交界处,虽说灯下黑守卫并不多,但离城关近。一放烟火,两城临界的城关守军将士就会派兵来援。
这一回陪同王九龙出京的不是普通的运粮军,而是二爷手里的淏城军。年前的太师判案尘埃落定后,还要清扫一帮余孽,稳固朝堂;堂主带进京勤王的那批淏城军并没有全数返回天津,留了将近半数,这一回调了几对陪同九龙先回天津也算是复命了。
亡命天涯的人拼的就是那股不要命的劲儿再加上那多年刀尖舔血的敏觉,但这些加起来也都是经验所得。比起训练有素的护**队和战场厮杀过的精兵强将,他们还是不占优势。
眼看得胜?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