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朕的记忆果然有问题》第342章


这身体素质降了不少啊……
她能力被封住了绝大部分(不是不能用,而是用了可能会被法则哔哔,甚至被加上某种束缚),但总体感觉还行,举目四望,一个人影都没有。
这个画面很像她当年刚到十二国的时候,但是她的状况好的多,不用委屈自己。
原地造了棵树林,蹲里面,闲来无事看落日,觉得自己这个心态怎么越发老年人了,风景如画漫天云彩,但是离群索居久了感觉会很想出家,她寻思着自己是来放松心情转移注意力的,是不是寻个空去跌宕起伏一下,比较符合自己日前的状况。
没等她收拾行李,这片小林子前居然路过了一队军官。
神奇的是前头开车中间骑马,最后头还有两个骑牛的。
玉江看了下这帮人带的武器,觉得自己可能要被当成流寇或者山民一类的玩意儿抓走了——想当年舜国还贼拉穷的时候,就是这样在山野里抓逃民强制给对方上户口,造出了国泰民安人口增长的假象。
玉江原地做好准备,一旦对方出动手段非法抓捕人口,她分分钟教这些家伙做人。
结果小将军看了看四周这磕馋的环境,又看了看她,问她:你要是没地方去,有没有兴趣参军。
高千穗玉江当时就震惊了。
能从她这副如花似玉弱柳扶风的皮囊下看出战斗力来,这小哥眼光不错啊……
回程的路上,玉江面无表情的听随军大爷给她科普这个国家的现状。
中华联邦——也就是玉江降落的这个国家——纸面实力吊打全球九成九的国家,但本质上还是个处于传统封建统治下的庞然大物,拥有腐朽封建制度下标配的大龄昏君和专权宦官,下层还冗兵冗官又冗员,边境行省虽然名义上还是臣服的,但漫山遍野的反抗军此起彼伏生生不息,作为边境要塞的守军,这帮人八百年前就已经放弃从中央得到什么靠谱的补给了,在燃料日渐告急之后,除了年纪大的军参谋出门坐车,年轻力壮的一律骑马。
后来发现马跑起来不太稳当,操控这个物种也需要技术,于是后来小队巡视的时候,干脆改骑牛了。
“我们这边可磕馋啦,”大爷嘬了嘬牙花子:“这个地方其实是三国交界地,我们现在驻守的地方,虽然名义上还是中华联邦的行省,但后勤补给基本断了,起义军又满地乱跑,惨的很。”
“山那边是布里塔尼亚的殖民地,第九区,”他指着远处说:“那才是正儿八经殖民地的样子,人分三六九等,执法也方便,敢有闹事的打就行了,你再看看我们,仿佛都是后娘养的。”
他说话的语气不是很惨,表情却很有些一言难尽。
玉江此时正骑着一只矮脚牛,两只脚稍不注意就要在泥地上蹭一个来回,颇有些感同身受的想:她怎么没落偏个三五公里的呢?
——在布里塔尼亚那边当兵,应该比这边条件好吧?
第172章 权倾朝野的第一天
军队;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 这就是个湮灭独立意识的大熔炉; 满地人间烟火气。
这座要塞建的很早,被中央爱理不理也有一段时间了,这几年军备升级也没他们的份,所幸一开始建的就够皮实,虽然风沙把外墙呲的又粗又糙,打眼一看却很有几分荒漠凶兽的威慑感。
玉江在到达要塞的第一个晚上; 就麻溜的被分去了厨房。
当晚; 正式登记为徇玉江的新晋天神头上包着一块碎花头巾; 面无表情的看着面前的几大框的萝卜发了会儿愣。
主管食堂的大婶大马金刀的站在灶台前教她做饭。
说起做饭这个事情; 玉江其实是会的。
她小时候穷的有那么点捉襟见肘; 吃的一般都是超市定点抢购的优惠产品; 而且食材种类非常单一,所以她闲来无事; 也会干些自我安慰的工作。
——比如把两个土豆分别切成土豆丝和土豆块,假装自己在吃蔬菜混炒。
基于这格外深刻的童年记忆,哪怕她后面这几百年里; 抄刀子砍人的机会比拿菜刀做饭的机会多得多; 一旦站在案板前开始工作,样子还挺像那么回事的。
大婶站在大灶前啧啧有声的围观了半晌; 终于十分欣慰的抬手拍了拍眼前这小姑娘的肩膀。
小姑娘玉江顺势抬起一双黑漆漆的眼睛看她。
大妈被她盯的当场就是一哆嗦。
紧接着她就怀疑是不是自己太敏感了,在“边塞”就约等于“被放逐”的大前提下,边塞的女孩子不说多能打; 看起来倒是一个塞一个的彪悍,徇玉江虽然长得高,但骨架子挺纤细,大妈粗粗比划了一下,自己一个大概能抵她仨!
想到这里,大妈瞬间母性爆发,抹了抹眼角的泪滴,毫不吝啬的夸奖道:“好孩子,看你也不是吃不了苦的样子,在我们这里好好的,保证你一定安全!”
玉江活了五百年,只有人生的前十五年里,有被人这样居高临下夸赞的经历。
千岁老师上位以后颐指气使都是日常,徇王玉江更是从来没这样自下而上的看过别人的鼻孔。
——毕竟那会儿所有人跟她说话都得跪着。
这边厢,大妈和完了面,手把手开始教她生火,做大锅菜没什么特殊的技巧,加上物资缺乏,一般情况下只要把东西扔进锅里,看心情加调料(主要是盐),搞熟以后捞起来就可以了。
东西出锅以后玉江自己尝过,说实话味道相当一般,毕竟手生,但吃完饭的时候,从头到尾没有人提意见。
大妈就很欣慰:“你看看,都说边塞苦,环境压抑了容易让人变态、性格爆裂,但是我们这里呀,都还是些好孩子,饭变难吃了一个摔盘子摔碗发脾气的都没有呢!”
盛完了饭的玉江靠在灶台前懒洋洋的掀了下眼皮,没说话。
倒是劈完了柴的大叔呵呵一笑,表示:“饭虽然变难吃了,但是做饭的人变好看了啊!”
他一指徇玉江小姐:“这么个漂亮姑娘拿着大勺给打饭,别说只是东西难吃了点,就是往锅里下点毒,他们照样笑呵呵的吃掉。”
这个论断,某种意义上体现出了要塞内部女性的受保护程度。
括号:漂亮的:括号完。
玉江原本还挺有闲情逸致学做饭的,可惜材料有限制:当地种植的还行,依赖运输的高端材料仿佛不存在,因为燃料的缺乏,军屯附近的农民甚至放弃了农耕机器,久违的用起了老黄牛。
——因为牛都去耕地了,所以下一波巡视小队出门的时候,跟在车后头跑的就是驴子了。
呆在这么一个单纯的环境里,感觉可以说是十分新奇了。
玉江从小到大,做任何事都是有主观目的的,日常忙的跟有东西在后面撵着她跑一样,能花这么多的时间,干这些在她观念里属于【无意义机械重复】【没有浪费时间的价值】的事情,还是头一回!
除了大规模的切萝卜剥葱,她还学会了割草,并且运用自己早年做冬官时培养出来的神奇雕版技术,在这个只有军本部大楼才供电的地方,弄了套活字印刷的装备出来,很是提升了一番办事效率。
这个国家就是这样,接近心脏的地方还活跃旺盛,但是接近巨人神经末梢的地方,缺少血液支持的部分正在慢慢枯萎。
她呆的这个地方太苦,惨的军官不愿意来,历练的富二代不愿意来(他们愿意长辈也不愿意)。
但除了无聊枯燥、却也算不上遭罪(毕竟没有大规模正面战争,基本无战损,五年下来也就死了17个人,还有一个大爷纯粹是老死的)。
而这样的环境对流放罪犯来说,偏偏又太轻松。
徇玉江就在这么个地方,从当做厨子被征召来的流浪者,慢慢升成了少尉军衔的参谋官,但因为人员得不到补充,徇玉江虽然顶着参谋的名头,还是得负责做饭。
而在徇玉江落户的第六年,这座边境要塞的命运终于出现了些许变动。
在立夏之前的某个傍晚,远方的沙漠中出现了影影绰绰的车队。
中央不知道抽了什么疯,突然派了大批部队来驻扎,因为机器换代赶不及,人家又嫌她们的地方磕馋,干脆搞了个移动要塞过来,边防区规格瞬间升了好几级,所有驻守人员的官衔也跟着原地升了三级,徇玉江小姐莫名其妙的成了中华联邦的在役少校。
然而大部队看不上她们这些守军,所以除了名号变一变,徇玉江、和其他所有要塞留守人员依旧干着原本该干的活。
换句话说,她这会儿还是后勤管做饭的。
但后勤也是个很熟悉的地方,搁个思维灵活的人来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