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中遇到的诡异案例》第87章


脾气地主动承担了照顾家庭、照顾妻子生活起居的责任。车祸发生之后,按宋女士丈夫的话说,妻子好像突然转了性。她下班不跟公司的高管
出去应酬了、也不成天请下属吃饭、打业务麻将了。她买菜回家,成天变着花样地做菜饭、收拾家里,对“父亲”无微不至的关怀、照顾。比
如放洗澡水、打洗脚水、按摩这类的事,从前她绝对不可能做,车祸后却如此细心周到地照顾丈夫,包括夫妻性|生活,这……这就让宋女士的
丈夫有点儿受不了了。您说,自己老婆一边跟自己那啥啥,一边喊爹,这合适么?
宋女士与丈夫又回到医院去找医生,医生听完他们说的情况,将宋女士转介到了吴主任这里。
在交谈中,宋女士告诉吴主任,车祸脑部受伤,确实使她丢失了一段记忆,但丢失的并不是她与丈夫的记忆。宋女士很清楚身边站的那个人是她的丈夫,俩人从相识到结婚所有的记忆,她都清清楚楚。可是,她却不记得自己父亲过世前那几年里发生的有关于父亲的事,总觉得父亲还没有过世。当时宋女士的丈夫张先生47岁。宋女士说,张先生的长相酷似她的父亲,尤其在人过中年以后,不论外貌与举止都跟宋女士的父亲特别神似,但性格就完全不同。看着丈夫的时候,送女士的脑子很混乱,总觉得时间还在二十多年前,她的父亲还没有过世,张先生就是她的父亲。两种奇怪的念头在宋女士的脑子里交织,理智上,她知道这个男人是自己的丈夫,感情上,她却不自觉地将她当做父亲,想要处处照顾他、关心他。
“看着老张我犯迷糊,就像两个人重合在一起,两段时间重合在一起,‘现在’既是‘现在’也是‘过去’,‘老张’既是我‘老公’也是我‘爸爸’……我好像同时活在两个时空里。”宋女士如是言道。
吴主任从经验上判断,问题很可能出在宋女士父亲过世前的两三年里。
宋女士说,她非常恨自己的母亲。在她5岁的时候,母亲跟单位上另外一个男人私奔了。此后,是她的爸爸又当爹有当娘地将她拉拔长得。一个大男人独自带着女儿,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得,自然有诸多不便之处。为了能更好地照顾宋女士,在她12岁的时候,她的父亲一度打算续娶。但这件事遭到了宋女士强烈反对。那个年代,很少有孩子不排刺“后妈”这个词,宋女士也是如此。为了这事,她离家出走,虽然走了还不到六个小时就被父亲找了回来打了一顿,但她当时的态度很强烈,说什么都不要后妈,如果她爸一定要给她找个后妈,她就不回这个家。那时候宋女士年纪还小,也不太懂事,她的父亲看女儿态度坚决,竟然真的就打消了续弦的念头。此后,直到宋女士的父亲离世,他都没有再婚。
吴主任问宋女士:“你对父亲最后的记忆,是什么样的?”
送女士说,她那时候18岁,考起了上海财经学院。送女士她们那个年代,刚恢复高考没几年,受十年动|荡影响,很多人都无心向学,所以能考取大学的人是少数,大多数人都是读一个中专或者职校早早就出来工作了。宋女士考起上海财经学院,她的父亲很开心。在她离家读书的头一天,送女士的父亲特地去买了她平时最喜欢吃的卤猪尾巴,炸了一些花生米,跟她一块儿坐在客厅的茶几边上,倒了点酒,父女俩小酌了一番,说了不少话。
宋女士的父亲在旧时是个秀才,颇有些文采,写得一手好书法。可是,在那样的年代里,她的父亲最后只是做了一个泥水工匠班组的班头,并不是什么有钱的人。自小,宋女士的父亲对她要求非常严格,在她读小学的时候,有一次她去学校读书忘记带笔,因而被老师批评。回到家后,宋女士的父亲给了她一顿好打,又让她去跪2小时搓衣板。次日,宋女士的父亲十分认真地写了一张条子让宋女士转呈给老师。字条上说:“学生上学不带笔,如同战士上战场不带枪,这对自己严重的不负责任。我已严厉责骂她,非常感谢老师,望老师严格要求我的子女。”宋女士被父亲责打惩罚,心中忿忿不平,可是看到那张字条上的内容后,她牢牢记住了父亲当时那个比喻。从此以后,宋女士做事都十分认真。宋女士的父亲非常支持她读书,说砸锅卖铁也要供她读大学,让她不要担心学费的问题,这是男人的事,她安心读书即可。送女士记忆中父亲最后的模样是他送她上了火车之后,火车开走,她看见他站在月台上笑着向她挥手。
“我父亲的个子不高,只有一米六零。他是个很大男子主义的人,在家就像老太爷一样,可是他却因为我没有续娶。当我从火车的车窗里探出头的时候,我看见他脸上的笑容,泰然自若。看见他那样的笑,我就什么都不用担心。他就像一根柱子,顶着我头顶上那片天。”
宋女士的丈夫张先生说,他实在老丈人过世之后,才跟宋女士相识并结婚的。从妻子处,他得知老丈人是因糖尿病过世,但具体的情况,他却不太清楚。
吴主任十分确定,想要解决宋女士的问题,必须先找回她丧失的、关于父亲过世前几年的记忆。在这段时间里,一定发生过什么事情,深深地刺激了她。
作者有话要说:父亲节,所以写个关于父亲的故事=v=
第64章 塌陷的天空(2)
帮助宋女士回忆丢失记忆的过程进行得并不顺利;从18岁到23岁这五年时间里;宋女士清楚记得自己在大学里的经历;包括与同学老师相处的点点滴滴;却独独不记得关于自己父亲的事情。她对父亲的记忆就停留在火车站的月台上,此后;每当记忆的节点与她的父亲相关联,回忆到这个节点上的时候,她表情痛苦;怎么都记不起来……
宋女士的丈夫提议催眠;当时吴主任也同意了,给她介绍了一位催眠师。看得出;宋女士对此很矛盾,她非常想知道在这段自己缺失的记忆中究竟发生了什么;但对于催眠,她又本能地排斥和抗拒。几次催眠,都不顺利。她无法按照催眠师的吩咐彻底放松防备,始终处于排斥状态,导致催眠无法成功。
大约过了一个多月,某日,宋女士单独来找了吴主任,她说她想起了一些关于她爸爸的事情,心里很难受,想跟吴主任谈一谈。
宋女士告诉吴主任,昨天下午,她的丈夫张先生在自己家的楼道上不慎踩滑摔倒,手臂上挂伤了一大片。宋女士心疼不已,与此同时,这个事件似乎与她记忆中的某个点重合在了一块儿,她脑子里不断有片段涌出。
“老张个子虽然不高,但身体硬朗,动作敏捷,他的反应速度一向很快。昨天他好好地下楼梯,怎么就突然摔倒了呢?他站起来的时候,动作非常缓慢,我拉着他的手,看到他手上有很多老年斑。怎么突然就长出这么多老年斑?”宋女士在说这句话的时候,眯着眼睛,像是在说她丈夫的事情,又像在说她的父亲。
“我听家里的长辈说,在我几个月大的时候,经常在床上爬着爬着就要掉下来。我父亲的反应速度很快,他一下子就冲过来,稳稳地接住掉下床的我。他从来就不会让我掉下来。他喜欢扛着我,让我骑在他的脖子上。我们走过一处建筑工地的基坑,很陡的斜坡,下面是十几米的深坑。他把我抱在怀里,我很害怕会掉下去。那段路不好走,但爸爸笑着说,这算什么。然后飞快地跑起来。他骑着自行车送我去上学,下雨湿滑,下陡坡的时候,轮胎打滑了。我以为会摔倒,但爸爸动作敏捷,他在车倒下的瞬间跳下车,稳稳接住坐在后座的我。我一点儿事都没有……”
“爸爸脸上的笑容总是那么从容不迫,即便是遇上天大的事,他转头看我,都那么笑。他一笑,我就很放心,他……”
宋女士说到这里的时候已经满脸是泪。吴主任看出了端倪,并不打断她的叨叙,只是安抚地拍着她的手,鼓励她说下去。宋女士说了许多她小时候的事情。她说,在她小的时候,有几位知识分子被下放到她爸爸所在的班组,其中有一位听说是郭沫若先生的大学同学。在那个年代,很多班头都会特意欺负刁难这些知识分子,但她的爸爸极尊重有文化的人,从来不让他们干重活。为了保护这几位知识分子,宋女士的父亲得罪了一些领导。在夏日的焦阳下,她看见爸爸跪在满是小石子的路面上,整整一天。当他起身的时候,双膝已经站?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