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的初恋笔记》第5章


女生不说话,但她眨眨眼,这就说明她满意了。
*
祝贺第二次在电视荧幕上见到“书呆子”是2005年的四月中旬。全国初中生quiz大赛春季赛拉开帷幕,“书呆子”又重返战场。
主持人介绍他是“我们的老朋友路引”。至于其他类似于“IQ贵公子”、“智商怪物”的搞笑称号,连祝贺这个观众听了就觉得尴尬不已。也难怪“书呆子”站在主持人的身边黑着一张脸。
比起他的本名路引,祝贺更习惯在心里称他为“书呆子”。
大半年过去,书呆子长高了一点。站在穿着高跟鞋的女主持人身边,刚及她的下巴。眼镜没有换,还是那一副规规矩矩的无框眼镜。
书呆子的反应速度在所有参赛选手里定然是一流的。无论是思维,还是抢答速度。
他是个左撇子,在板子上算题的时候,会习惯性地用右手不停地摸着下巴。有时候镜头给到他的时候,写着写着会莫名其妙地笑起来,好像他正在做的不是计算题,而是在看冷笑话大全。
有一题让祝贺印象尤为深刻。
题目是“在两分钟内尽可能多地写出20世纪以来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这道题,书呆子比其他人多写了十几个个。他的字写得不好看,但却密密麻麻地撑满了两块白板。
祝贺最喜欢立体三子棋环节。
常规抢答环节书呆子的优势不算明显。但在立体三子棋环节,书呆子就把入围的其他九名选手甩开了一大截。
他和电脑对棋的时候,思路清晰,落子果决。眼神专注,嘴角会微微抿起,看起来严肃又认真,他思考的时候眼睛里只有棋盘上蓝色、红色的透明玻璃球。
毫无意外,书呆子又拿下了春季赛的冠军。就连主持人语气中透露出些理所应当的意味。
采访他的时候,有那么一段,主持人问及,“路引同学,刚刚你那道写诺贝尔文学奖得住的题目表现得很好,写出了那么多作家,你平时是不是很喜欢阅读?能告诉大家,你平时都看些什么书啊?或者说,有什么喜欢的作家吗?”
书呆子毫不犹豫地回答:“村上春树。”
听到他答案的那一刻,祝贺的脑袋嗡嗡地响。
抛开了还没播放完的电视节目,她一路小跑着回了房间。大口喘着粗气打开房门,又急匆匆地扑到书桌上,一把拉开抽屉,拿出那两本被她放起来的书。
手指微微颤着一路顺着书脊摸下来,又在心里确认般地默念了一遍。她心跳如鼓。
海边的卡夫卡。
作者:村上春树
祝贺一手撑在书桌上,一手抚着光滑书页,嘴角漾起无声的笑意。
听说找共鸣在人和人之间的关系中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类似于当她抬起一只手像是要抓到天空中的繁星的时候,世界的另一个地方可能有那么一个人拥有和她一样的想法一样的举动。又或者说,当你说起你最喜欢的作家是张三的时候,她突然打了个清脆的响指,笑意盎然地回应你“啊,张三啊,我也超喜欢他的书啊”。
那天晚上,祝贺做了一个梦,梦见有人用一块石头把孤儿院的围墙凿开了一个洞。由此,祝贺看到了这个世界的另一面。还看到了那个戴着眼镜的始作俑者笑着看她。
转眼又到了炎热的夏季。
夏天是最难熬的。
一天上午,所有的孩子被集合到了一个教室里,一人一个座位坐好。孤儿院的老师在每个桌子上分发颜料、画笔和纸张。
站在最前方的男人是个陌生面孔。很高,但身材微胖,戴着黑框眼镜,嘴角总是挂着温和笑意,看起来三四十岁的样子。
傅老师介绍他说是一位艺术家,特意抽出一天来教他们画画,还为每一个孩子准备了颜料画笔和纸张。
小孩都很高兴。
祝贺坐在最后排,心里想着,这个男人看起来一点都不像是个艺术家。
唐先生,也就是这个被称为是艺术家的男人,花了一个小时告诉他们建筑物的基本画法,由于在座的小孩年龄参差不齐,唐先生的授课内容准备得也似乎不太合适。说简单了,大孩子觉得没意思,往难了讲,小孩子又听不懂。
最后,他草草结束了略显尴尬的授课,让大家自己创作,主题是“家”。
祝贺兴致缺缺,单手撑着脑袋,眼神不停地游移在周遭兴奋的小孩身上。拥有自己的颜料是件让孤儿院的小孩再高兴不过的美事。带着点新奇地,用水兑开颜料,再用画笔蘸上,涂抹到白色的纸张上。
他们觉得神奇,有趣。
调出了蓝灰色为整张画的背景,其中夹杂着的白色是圣诞节的落雪。浅棕色的长杆子,路灯散发着昏黄色的光。黑色的人拄着黑色的拐杖。没有任何建筑物,那个瞎子也没有家。
最终,祝贺没有将画作交上去。她离开教室的时候,顺手将她的画折四折扔进了院子的垃圾桶里。
几个小时之前,她和路漫漫一道去教室的时候路漫漫悄悄告诉她,今天来孤儿院的那位先生才不是什么艺术家,他是来领养小孩的,他会选出画的最好的那个孩子。
祝贺疑惑,问她怎么知道的。
路漫漫回答说,这是童悦颖偶然间偷听到傅老师和另一位老师谈话得知的。
说完,路漫漫又觉得难过,因为她一点都不擅长画画。孤儿院有一百多个孩子,可能其中一百个都比她画的好。
祝贺用手帕擦拭额头上渗出的细细密密的小汗珠。只觉得残酷。
将近1/150的概率。
曾经她也是那个幸运儿。
扔掉那副画就像扔掉一个包袱,祝贺松了一口气,去了一趟图书馆。
自五月份之后,她借阅的每一本书都和村上春树有关。读村上春树的时候她会想起那个书呆子。
她还每周纪录一次身高,在墙壁上划一条线作为标准。这半年来她个子窜得很快,已经一米六了。
傅老师说过“以后我们祝贺会像杂志上的模特那样拥有完美身材”。祝贺听了低头,有看到胸前的微微凸起,白净小脸不可抑制地浮起朵朵红云。
翌日,傅老师来房间找到她,带着灿烂的笑,摸了摸她的脑袋,柔声细语的说:“祝贺,唐先生想见见你。”
霎那间,她舌头似是被打结,祝贺什么话都说不出来。
说不出“好”,也说不出“不要”。
☆、五
跟着傅老师去了办公室。
推开半掩着的门就能看到唐先生背对着她们,站在窗边,看窗外的景致。他今天穿着休闲的短袖蓝条纹衬衫和卡其色休闲裤,一双白色运动鞋让他看起来年轻了一些。
唐先生好像很喜欢她。
祝贺甚至能感受到唐先生弯着腰和她对话时候带着点讨好的意思。
“你叫祝贺,对吗?”
“嗯。”
“真乖。”唐先生的语气小心翼翼,仿若在和落雨前低空飞行的小蜻蜓对话一般。
面对无缘由的夸奖,祝贺沉默着眨眨眼。
身侧站着的傅老师轻柔的拍着她的肩膀,对唐先生说:“祝贺是个很乖的孩子,很安静,爱看书,不闹脾气。好孩子一个。”
这样的孩子孤儿院一抓一大把。
祝贺在心里补充道。就像路漫漫说的,可能一百个孩子都是这样的。不善交流,安安分分,难过的时候就藏起来,缩床边上,躲草丛里。流眼泪是最丢脸的事情,因为被人看到后总有人提醒你在这里哭没人用,因为根本没人会迁就你。
“嗯,我们祝贺一看就是个好孩子。我可有一双分辨率极高的眼睛。”唐先生接话。
他话音刚落,祝贺下意识地朝着他的眼睛看去。普通,眼睛轮廓不大不小,不狭长也不偏短,和大多数人一样的棕色瞳孔,被黑框眼镜遮盖住,旁人根本不会觉得这双眼睛有什么特别之处。
祝贺十三岁了,当然听得出唐先生是在开玩笑。
傅老师慈眉善目地劝说:“祝贺,唐先生是个好人,成为唐家一份子会比留在这里幸福很多的。”大概是看出了她经历上一次被送回孤儿院的事情后,内心渐渐对被领养这件事情产生了一丝抗拒和不愿。
祝贺低头看自己的脚尖,不说话。那样子就像是把自己缩进壳里的小乌龟。
她仍然介怀。
上一次傅老师也是这么说的。
“祝贺,我的妻子也姓祝。”见祝贺情绪稍稍有些低落,唐先生转移话题说道,“想看看她吗?”
闻言,祝贺抬眸,点了点头。
唐先生从钱包里抽出一张照片,弯腰递给祝贺。
祝贺单手接过。薄薄的一张相片,有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