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婚前我失忆了》第94章


同样是在三年前,明州发生了一起恶性持枪抢劫事件,歹徒抓住了一名小女孩作为人质威胁警方,明州警方选择先用谈判稳住事态,再诱导歹徒走出安全区,命令狙击手在歹徒注意力转移的一刹那开枪,最终成功击毙歹徒、解救了那名小女孩。
相似的两起案件,不同的处理方法,造成了不同的结局。以上述这两个例子来看,击毙歹徒似乎是解救人质的正确途径,他之所以会下令击毙的原因也在于此,但谢亦又在举例之后声明了,明州和义州的两起案件是相互独立的,义州警方的失败不代表警方从今往后没有和歹徒谈判的必要,明州警方的成功也不代表击毙歹徒是解决此类事件的唯一做法,具体事件还是要具体分析,只能说存在有“击毙歹徒、解救人质”的这个可能性,他在做出击毙这个决定时并不是一意孤行、头脑发热,而是有进行过相应的参考的。
对于为什么要亲自上阵的问题,谢亦的回答更加稳妥:当时的歹徒虽然情绪激动,但也没有完全失去理智,时刻警惕着警方的一举一动,在双方对峙最后的二十分钟里,他点名让狙击手来给他送水,并声称他知道狙击手是什么模样,希望警方不要试图搞小动作,否则人质性命不保。
对于歹徒的这个要求,谢亦只考虑了片刻就答应了,让狙击手离开狙击点,持一瓶矿泉水上前送给歹徒,他自己则趁机前往隐蔽处,趁着歹徒注意力松懈的时候一枪了结了他的性命。
在被主持人问到为什么要自己上、难道就不能让别的警员去充当狙击手、歹徒看到现场指挥官不见身影会不会紧张时,谢亦的回答是这样的:
为了不让歹徒感到压力,继而做出冲动行事的决定,指挥官在这种情况下通常不会直接露面,而是通过其它方式与歹徒交流,所以那天他全程都是坐在车子里的,歹徒既不知道他长什么样,也不知道他在哪里、又在准备做什么。
——至于为什么是他自己亲自动手,而不是让别的警员临时顶替狙击手,答案就更加简单了,那天在场的人里,他的枪法是最准的,在升任支队长之前,他最常做的事情就是待命狙击,这一回也算是重操旧业了。
这个回答直接让董桑笑出了声,心想还真是具有谢亦风格的回应,明明说话的口吻非常谦虚,说出来的内容却像是在炫耀一样,偏偏他还就是有这个资本,让人想抓狂也找不到理由。
到了这里,这篇关于谢亦的专题报道已经行文过了大半,全篇除了在开头部分提了一句“极少数网民对此表示出了不解与质疑”之外,其余的地方只字未提,要不是董桑在看完第一部 分之后上网查了一下8·12案件的具体经过,连带着看到了当年两波人口水大战的遗迹,都会以为这篇报导是正经的个人专访,是热点时事的后续追踪,而不是对于那些“理智声音”的辟谣回应。 
不得不说,这篇报导写得很好,叙述流畅,手法娴熟,撰写这篇文稿的人一定有着极为优秀的专业素养,在采访的最后还以一个巧妙的方式回应了网上关于谢亦24岁就任职特警支队长的疑惑,通过询问谢亦到目前为止的特警生涯中经历过什么印象深刻的案件,把他以往做出的成绩都一一公布,表明他这个支队长的位子来得名正言顺,完全不像是网络上某些人猜得那样阴暗。
即使董桑对撰写人戴着有色眼镜,也不得不承认这是一篇非常漂亮的报导,甚至在看到后来时完全忘记了挑刺的本来目的,全身心地沉浸到这篇报导中去。
当然,这绝对不是因为那个美女主持人写得好,而是谢亦关于这件事情的经历吸引了她的注意力。也不知道去年的时候谢亦是怎样应对这件事的,在看到网络上那些诋毁他的言论时有没有感到伤心沮丧,而她又是怎样的心情,是义愤填膺地怒骂那些“理智网友”来出气,还是在一旁默默地陪伴着他、给予他安慰?
……这么一想,她还真是遗忘了很多重要的事情啊……
再一次的,董桑心里升起了恢复记忆的强烈渴望。
第80章 
在阅读完整篇专访报导后; 董桑的心情放松了许多; 因为纵览全文,所有的叙述和笔锋都非常的官方化,不带有任何私人情感; 点开附带的采访视频; 谢亦和主持人的互动也很模板化; 保持着陌生人应有的距离; 看来所谓的另眼相看只是赵濯夸大的玩笑; 故意这么说来逗趣他们夫妻俩的; 实际上根本不存在有这回事。
真好,她可以不用再隔空吃醋了。
解除了威胁警报的董桑松了口气,虽然内心深处有股莫名的失落; 觉得像谢亦这么好的人应该有更多的人来喜欢他才对; 不能仅仅只有她一个人,就像稀世珍宝需要多人的抢夺才能显示出它不凡的价值一样,但是只做她一个人的宝藏也挺好的,只属于她一个人,别人都发现不了他的好,这样她就能一个人独享这份瑰丽了。
这样想着的董桑,心底就浮现出一股隐秘的满足感来; 把察觉到这点的她吓了一跳,心想自己不会是个变态吧,不然怎么会有这种危险的想法?
唔……不过只要谢亦是她一个人的,就算是变态她也认了; 谁让她喜欢他呢,而且也不能这么叫,说是独占欲爆棚更贴切一点,完美地展现出了她对谢亦满满的爱~
怀抱着这样美好的心情,董桑关闭采访的新闻页面,随手搜索了一下简芯的自传,本来只想看个宣传语就完事的,毕竟实体书购买比较麻烦,她现在又确认了对方对谢亦没有意思,已经没有那个购书的必要了,但是在发现这本书出售有电子版、价格还很便宜之后,她还是忍不住好奇心购买了,想看看这样一位知名的主持人会在自传里写些什么。
……好吧,其实她还是在意赵濯说的那些话,想知道这本自传里是不是真的提到了谢亦,又提了些什么。
支付完成之后,文件自动下载到手机本地,董桑按照它跳出的提示下载了指定的阅读软件,打开看了一眼目录,没发现什么“我与特警队长二三事”之类的字眼,想想一本严肃纪实向的个人自传里也不可能使用这么有噱头的标题,就用精确搜索的功能检索了“谢亦”二字,结果还真被她找出了几处地方。
而等她仔细阅读这几个段落之后,刚才那份轻松美好的心情就荡然无存了。
【说起我的记者生涯,就不得不提到一个人,新京市公安局特警支队队长——谢亦。
那是我作为记者进行的最为特殊的一次采访,也是最惊心动魄的一次。
一月初,电视台收到一份匿名举报,称新京岭络制药公司违规生产不合格药品,第一批药物马上就要生产完成流入市场,如果不加阻止,造成的严重后果不堪设想。收到举报之后,我台高度重视,与公安机关进行联络的同时,也派遣我和另外一名男同事搭档前往该公司,由于我本人的知名度比较高,不适合进行暗访,就由我在明面上采访他们最新药物的研究进展,男同事在暗地里进行相关拍摄,以此来验证那份匿名举报是否属实。
……男同事迟迟不归,我感觉到了一丝不对劲,借口采访结束准备离开,又在中途假装落了东西返回去取,趁机深入公司内部,因为事前已经借参观厂房为由记下了大部分的地形路线,所以这一路走得还算顺利,但是……
……我被收缴了身上所有的电子设备,关进一间仓库里,里面很黑,非常黑,伸手不见五指,没有一点透光的地方……我遇到了之前消失的男同事,他告诉我,他也和我一样被人发现,在逃跑的时候跌落楼梯被他们抓住,腿也摔骨折了,现在动一下就钻心的疼……我们在仓库里被困了不知道有多久,当时的我感觉时间流逝得很慢,每一秒都像是一年那样漫长,又感觉时间过得很快,总觉得我们已经被困了好几天,冻得全身手脚冰凉,感觉嘴唇都裂开、开始出现脱水的现象了……后来才知道我们在仓库里其实只待了八个小时不到……
……终于,外面有响动传来,当时的我紧张到了极点,生怕外面的人进来“处决”我们,而我不祥的预感最终变成了现实,我被一个人抓住,充当了人质……当时的我已经站都站不稳了,被人强行拉着头发站起来时头皮传来一阵钻心的疼痛,有那么一瞬间,我无比期望自己能晕过去,不用遭受这种折磨,又害怕闭上眼睛,怕这是最后一次看见这个世界……
……那颗子弹准确地命中了我身后人的头颅,还没有?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