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鸳鸯拆散(帘卷)》第271章


福祸与共才是,万没有苟且偷安之理!却没想到她们竟受刑不过,胡乱攀咬,却是做实殿下谋反之事,全因臣妾嫉妒而起,臣妾对不起殿下,唯愿来世再做补偿!”
福公公见太子只管怔怔坐着,神情凄然,心下担忧,却见有小内侍在外探头探脑,忙悄悄出去问了几句,回来说道:“早间派去请安的人已经回来了,说是圣上与皇后娘娘皆圣体安好,太子妃亦是怀相安稳!”
福公公见太子闻言,面上带了几分喜色,又奏请道:“今日前朝后宫无事,闲坐无趣,如今太阳偏西,倒是可以出去走动,殿下不如出去走走散散心?”
太子站起身来,深吸一口气,笑道:“宫里总是那些景致,也没什么好看的,倒是咱们出宫走走也好体察民间疾苦!”
福公公忙叫来几名侍卫高手,大家换了便衣,出了宫游玩。
虽然日头不烈了,可也晒了一天,又无一丝风儿,恰走到忠义侯府附近,众人口渴,本欲去侯府讨着水来,太子却道:“他家主人不在家,定是关门闭户的,去了也没意思,倒是去旁边茶楼,也顺便听听民声。”
于是大家便去了侯府对面的一家茶楼,茶楼中客人倒是不少,人多天热,气味便有些腌臜,太子等人也不提什么听百姓之声的事,径直要了雅间,打窗户里望去,却正看到忠义侯府,果是大门紧闭。
一时上了几样精致点心,要了几壶好茶,福公公验看茶点完毕,正要请太子享用时,窗边侍立的刘侍卫此时却笑道:“那个人好生有趣!”
太子便顺着刘侍卫的眼光看去,只见忠义侯府门前此时正立着一个儒生模样的人,也不上前叫门,只对着门前拜了几拜。
太子也觉得有些趣味,忙命人下去叫那人上来说话。
只见那人背手凝望侯府大门半响,便慢慢转身准备离去,走不多远,便被太子的人追上请了过来。
那人上得楼来,细看了太子一眼,上前行礼道:“御史台录事秦业见过太子殿下!”
太子不由瞪了手下一眼,那手下无奈笑了笑,这个秦业是个极拐孤的人,当时他只说自家公子有请,这位便如炸了毛般对他好一顿排揎,说什么势大就可以左右人的去留吗,害得他不得不小声央告,是东宫太子见他与众不同,想要结识于他,这才把这位秦大爷给请了来。
太子也知把他行踪说出必是有些缘故,况且此时也不好责难,便将此事放过手去,只看眼前的这人。
那人穿着半旧不新的直辍,年纪也有四十岁的样子,再看面色神情,便知其家境颇有些艰难。
太子见他虽面相忠厚,眼神却有些阴沉,便有些不喜,只是人是自己叫到面前的,也不好就这么赶了他去,笑道:“刚才看你在街上走过,便觉得你不同于常人,就有心叫人来说话,倒是方才看你对着侯府大门行礼,实在让人困惑,不知可否讲讲这其中的缘故否?”
秦业得了太子称赞,只以为他是伯乐,自己这个千里马终有了出头之日,心中感动,自然是知无不言言不无尽。
秦业笑道:“实不相瞒,下官前几年穷困潦倒之时,曾得了忠义侯杨家的一饭之恩,活下命来,更是沾了他家小姐的福气接连中了举人进士,如今又选了御史台录事的官职,故前来相谢。”
倒是知恩图报的人,太子暗自点头,笑道:“你来的却不是时候!如今忠义侯父子俱在外边,主母又都去了皇庄避暑,竟是进了庙拜不得真佛了!”
秦业虚声下气地说道:“他们是什么样的人家,下官又是这般嘴脸,可不敢指望能进了他家。况且他家当日施粥也不是为了要人报答,下官前来不过是为了自己的这片心意,见与不见知与不知,不在下官的心里。”
此时太子倒是真心赞赏,道:“果有魏晋名士之风,今日得遇卿,本宫倒是不虚此行!”
秦业早年不得志,甚至有了令祖宗蒙羞的想法,幸好得杨家下人指点迷津,悬崖勒马,只是蹉跎至今才得了个从九品的录事,心中正半喜半忧,今日得太子一番话,只觉遇到知已,脑中早就构画了如何肝脑涂、地以报太子知遇之恩。
太子又勉励他几句真金不怕火练,是缘子总会有出头之日,好好为国为民做事,再看时辰不早,便与他作别,带人回了宫中。
秦业只觉得热血沸腾,一死酬知己,也在所不惜。
然对于太子来说,一个从九品的小吏却是看不到他眼里去的,不过是依着礼节敷衍一下罢了,分开手便也就忘了他。
太子回到宫中,便有心腹来回:反复盘查宫中内侍,终是寻不到那个辛升!
太子气得破口大骂:“都是些蠢才!宫中内侍不足千人,怎么就寻不到!都是饭桶!”
见众人皆唯唯诺诺,也知他们是尽了力,只怪那个辛升藏匿太深,若是除不了那个辛升,却是不动武青!
那个辛升做事阴狠偏激,因为其师父死于太子之手,为逼出太子谋反的证据,竟然上刑于太子妃,将其手足指甲尽数拔去,无奈太子妃贞烈,死不开口,他竟要上刑皇孙以挟,幸此时太子姬妾见太子妃尚不能保全,都吓破了胆,按着辛升的话,胡乱说一通,终是定了太子之罪。
如今辛升没找到,太子不敢轻易打草惊蛇,谁知那头疯狗会在出什么妖蛾子。(欢迎您来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正文 第二五七章 一退再退
圣上很快就回到了京城,因为已得了皇后首肯,圣上也无所顾忌,便提出聘李淑妍入宫。
虽说距上次圣上纳柳美人才刚一年,可是当今天子后宫位份仍大多空虚,所以大多臣工倒也无异议,况且大家都心知肚明,这李淑妍早晚都得进宫,如今再不进宫可真就成了老姑婆了。
话虽如此,对圣上为了李淑妍连往年的避暑都免了,大臣都仍是有些腹诽。
然而,在李淑妍的位份方面,圣上却与大臣们闹了个不愉快。
按圣上的意思,李淑妍既是他心爱之人,如今怀有身孕,出身高贵,实现当日以高位风光入宫的诺言也不难,倒也不敢直接封妃,否则生了皇子便封无可封了,嫔倒是可以,于是大笔一挥,直接是九嫔之首昭仪!
但在大臣眼中,李淑妍虽出身伯府,奈何伯府如今还是待罪之身,她此时竟是连普通良家之女都不如,虽才名远播,可是品行却让人不敢恭维,这种女子想要与柳美人齐肩入宫,都是对勋贵小姐的贬低,何况竟是以与妃一步之遥的昭仪之位入宫,李淑妍可是当不起!
于是大臣们很坚决地拒绝了!圣上也是大恼,直道:“此是朕之家事,干卿何事,偏在此聒噪!”
御史言官们最不惧此,硬邦邦顶回去:“天子之事,事无大小皆是天下事,天子无家事。”
与圣上的着急上火不同,静雅皇庄里的众人却是过得悠哉游哉。
李淑妍势必要进宫的,但就凭这几年锦乡伯府的所作所为。她想风光入宫,却是想也不要想的,所以皇后每日只在庄子里偷闲,哪管圣上在皇宫里水深火热。
程妃唯皇后马首是瞻。见皇后胸有成竹的样子,便也暂时放下心来。
太子妃自然不管公公纳妾之事,只一心为生产做准备。如今在皇庄中。她可是着实享受了一回众星捧月的感觉,不提皇后等人对她的悉心照料,便是太子也是变得温柔体贴了许多,虽因朝政之事,不得来此,却日日着人来问询,送些东西。又听来人讲,太子如今以朝政之事为重,每日只睡在书房,对那两个奉仪也是睬都不睬。太子妃喜上眉梢,心情越发舒畅。只安心待产。
皇子公主们也都留在皇庄里避暑。
公主们眼看都说了人家,过不几年便要嫁人,到时一家子人,拖家带口的,再入这皇庄可就难了,能多享受一时是一时的。
皇子们也是每日里吟诗作画,赏景品铭好不自在。在本朝为防皇子们生了不该有的野心来,并不让皇子们过多参与政事,免得拉拢大臣。拉帮结派的。等他们成亲封了爵,便都去封地,只管收钱粮做个富家翁,却不许插手属地政务,军队更是被死防严守不得碰触,所以这种环境下。皇子们的个人才情便得到了最大的发挥。
倒是五皇子向来顽皮好动,此时圣上不在,便如脱了缰的野马,天天疯玩,又因与杨家素来相厚,得空便去瞧瞧他的小表妹小表弟。
征东还只是个小婴儿,天天吃?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