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穿之太子妃的彪悍日常》第392章


李卫这会儿是心跳如擂鼓,他其实也是很冒火的。他还是个孩子啊!
马夫听了李卫的话,打了个哆嗦,再也不敢废话。
两人猫着腰,绕着营地的边缘,一点点向前摸索着前行。
最终,李卫带着马夫绕到了营地边缘的河边。
大军行进,安营扎寨之地,必然是要有水源的。不然的话,做饭都是个问题。
“会泅水不?”
李卫望向马夫。
对方猛点头,道:“会,会的!”
“很好,现在,游过去!”李卫瞪着对方,“游过去,然后,就没你什么事了!”
“小将军,那你呢?”
“你管我!”李卫哼了一声,“记住了,游过去,然后跑,再不要回来。不然的话,死了不要怪我!”
“小将军大恩大德,小人没齿难忘!”
马夫对李卫是感恩戴德,跪在地上,给李卫磕了三个头,这才小心翼翼地下了河里,向前游去。
李卫看着对方过了河,一溜烟儿跑得没影。一直到这时候,李卫也才迈着小步子,到了河边,下水。
不过,李卫没有游过河,而是顺流而下,顺着河道远去,一直到远离了大军营地,这才找了一处乱石嶙峋的河滩,爬上岸来。踩着一块块的石头,李卫很快就远离了河岸,没有留下一点的脚印痕迹。
“这次,到要看你个死太监的人还能不能找到小爷!”
李卫可是贼精的人。
在确定苏培盛的确是派了人想要杀他后,他就在想怎么才能逃出生天。首先,追杀他的人,肯定是精通追踪之术的,否则,那些杀手不会那么快就找到他们的踪迹。
走水路是湮灭踪迹,这也是李卫为什么要让马夫过河的原因。如此一来,只要杀手们发现了他们的脚印,便能追着脚印继续追。
至于为什么到了河对岸只有一双脚印?
这个实在是太好解释了。
李卫还是个孩子,体力自然是有限的。游过河后,他的力气不够,马夫背着他走,相当的合情合理。
至于杀手们能不能追到马夫,马夫会不会死?
李卫从来就没考虑过这个问题,即便是马夫真的因为他死了,李卫也不会有一点的内疚。他从小到大,就没有因为这种事情内疚过。
在她看来,有些人,天生就是该死的。
只有像他这样的聪明人,才应该活得好好的,而且应该是越过越好。
……
“废物!”
“你们都是干什么吃的?”
“一个小兔崽子,居然都能被他给逃了,你们真的是太让咱家失望了!”
军营之中,苏培盛的营帐里,他目光凌厉地望着跪在面前的两个黑衣人。这两人,便是分明追杀李卫的杀手的领头之人,因为遭遇了巡逻军卒,他们的第一次追杀,失败告终。
“公公,请给小人再一次机会!”
俩黑衣人跪在地上,身体颤抖。
他们并非一般人,而是四阿哥一手组建起来的粘杆处的成员。粘杆处,是四阿哥组建,但一直都是苏培盛在暗中负责掌控。
“咱家也不是不讲理的人,李卫那小畜生的确是有些本事。罢了,咱家就再给你们一次机会。三日之内,咱家要看到李卫的人头。否则,咱家要你们的人头!”
“公公放心,小人不会再让您失望了!”
俩黑衣人恭声回应,然后退出了营帐。
一直等两人离开,苏培盛才将面前的东西掀翻在地。
他如今可是有把柄被李卫握在手上,虽然这把柄算不得什么。但如今这情况,四阿哥对李卫的态度很不一般,若是李卫在四阿哥面前进谗言,他苏培盛还真的可能会倒霉。
“李卫,你必须死啊!”
苏培盛咬牙切齿地低声呢喃着。
只是,如今的他,也只能在这里过过嘴瘾。
人都已经逃了出去,找不到人,说什么都是白搭。
……
李卫早知道自己成了苏培盛的眼中钉,他逃出去后,很快就把自己弄成了一个狼狈的小乞丐,浑身脏乎乎的,身上的衣服,更是相当的破旧。
“良禽择木而栖,小爷可不是傻子!”
李卫变成了小乞丐,但他却已经打定主意,要南下投奔太子。
第五百二十章 太子的来信
婆罗洲,夏京城。
皇宫,咸安殿。
墨晴坐在椅子上,静静地看着面前的一纸书信。这是一封从大清送来的书信,是太子给墨晴写来的一封信。
此刻,信封上的蜡封还是完好无损的。
从秋影把信送到墨晴面前,足足半个时辰,墨晴都没有伸手触碰信封一下。
“王上!”
秋影侍立在一旁,看墨晴一动不动,不由有些着急。这封信上写着三个“急”,可见内里的内容,十分紧急。
按照墨晴的要求,秋影打造的情报组织,人员众多,获取的消息也是五花八门。为了区分消息的重要性和紧急性,各种的消息是有紧急性分类的。
从一星到九星,这是一般的紧急度,九星最重。
而在九星之上,便是文字。
一个“急”,代表一等紧急,三个“急”,代表的是十万火急,不能有丝毫的耽搁。
若不是这封信是太子让人送给墨晴的,秋影绝对是已经出手拆开了信封。
“我没事儿!”
墨晴听到秋影的呼喊,这才抬头,向着秋影摆了摆手,然后才拿起面前的信封,撕开上面的蜡封,取出了太子的书信。
太子并没有在信里写太多东西,只是跟墨晴提了一个交易,只要墨晴出兵,助他反攻京城,擒拿弑君弑父的四阿哥,便割让长江以南之地给大夏。
“居然是这样?!”
看到太子信里的内容,墨晴懵在当场。
割地,划江而治!
想想后世清末的各种所为,墨晴是真的有些晕。如今的大清,虽然乱了,但其实底子还是很雄厚的。否则,她也不会让人先攻大越国,更不会同意王大的借东瀛人入侵朝鲜,跟八旗交手练兵的主张。
如今,太子统领大军北上,都还没跟四阿哥的人马交战,便让人写了书信来,宁可划江而治,也要借助大夏的军事力量相助,这是真的让墨晴始料未及的。
墨晴在知晓太子起兵北上,大阿哥领兵南下后,便已经盘算好了,等到太子、大阿哥和四阿哥打得不可开交时,大夏再出兵,做那渔翁。
“去政务院!”
墨晴只是稍稍一想,便明白,这事情还真的不是她能乾纲独断的。
太子向她求援,在大战还没爆发之前,这动机,让墨晴很是搞不懂。
“王上,王大先生求见!”
不等墨晴跟秋影出发,听琴就匆匆赶了来。
“请!”
墨晴刚站起来,听到这消息,只能重新坐好。
不多时,王大在听琴的引领下,进了咸安殿。
“臣王大,拜见王上!”
王大进了咸安殿,见到墨晴,当即郑重其事地大礼参见。
“不需如此多礼,坐吧!”
墨晴随意地摆了摆手,示意王大落座。
到这个时候,王大也没有推拒,而是自然而然地坐在了椅子上。
“王大先生此来,可是有事情?”
墨晴看着一脸急色的王大,淡淡开口。
王大沉声道:“王上,臣听闻大清前太子给您送了一份信来!”
“是!”
墨晴本来就没打算隐瞒,自然也就是会回答的很自然,“太子想要跟我大夏借兵。关于这个,先生怎么看?”
“条件呢?”
“划江而治!”
墨晴轻声开口,将太子的条件讲了出来。
“半壁江山啊!”
王大坐在那里,半晌无言。
太子开出的条件,无疑是很丰厚的。只是,一旦大夏真的拿下了长江以南之地,固然是得到了庞大的人口和土地,但也会暴露出太多的问题。比如,大夏的兵力不足,比如人才储备不够。
当然,最重要的是,一旦大夏接纳了这半壁江山,就得守住。
否则,大夏的战无不胜之名将成为过去式。
还有最重要的一点,没人知道这江南之地的民心,到底是向着谁的?
得民心者,得天下。
秋影掌控的情报部门在大清到处搞事情,都是打着反清复明的旗帜。大夏,立国于海外,一旦踏足大清,他们算什么?
入侵者!
异族!
“王上,臣以为,此举不妥!”
王大深思良久,缓缓开口,“现在这个时间点,并不好。时机不对,咱们就算是得了江南之地,只怕也是守不住。甚至,可能会陷入泥沼,被拖垮!”
墨晴微微点头,?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