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剑三]不忘初心》第182章


老太太气的发晕,她是没想到,老大这刚死不过月余,老二刚承了爵,她还没过几天舒心日子呢。
就让琏二这个混账行子给闹成了这样,可她再恶心,再气愤也不能真拿贾琏怎么样,毕竟如今外面的人都看着贾家呢,贾赦死的不清不楚的,这要是贾琏再出了事,只外面人的唾沫就能把她们给淹死了。
王熙凤倒是开心了,她本就是见钱眼开的主,这一下子,库房里就多了二十多万两银子,这就是可着劲的花,也够他们这个小家用一辈子的了。
虽说她的奴才也查出了问题,但与收获的这些金银来比,那些算什么,奴才嘛,再买新的就是了。
贾赦的死因,到最后也没能有个官方的说法。
其中,有奴才招认是王夫人所为,说的有鼻子有眼的,这官员正暗自得意,午饭时,就与同僚聊了两句,结果同僚却说这事是史老太君所为,两人一对口供,就傻眼了,这些狗奴才,还真敢啊。
这若非是分开审理的,两人再一窜供,那他们这些当官的,就真要被这些奴才给愚弄了。
都说跟亲身参与了一般,这是临死也要拉个垫背的吧?这件事一发生,这些大理寺,刑部的吏员们,才真正认真起来,对这些奴才更是严苛了几分。
等到所有奴才们都被判了刑,也没查出贾赦的死因。
倒是贾家的阴私事审出了不少,什么先大太太的死,二太太掺了一脚,老太太冷眼旁观。什么大房的大哥儿,淹死在荷花池,是二太太下的手,老太太扫的尾,什么老太太逼大老爷让出荣禧堂,否则就去官府告他忤逆。
还有贾宝玉那块玉根本不是胎里带来的,是二太太派心腹提前做好的,又收买了稳婆,就为了有这么一个吉兆,好让大老爷一家永无翻身之地。
还有奴才招认,当年薛家的薛蟠打死人,并不是他自己动的手,也非他本意,是家下人为讨主子开心,下了狠手,一不小心将人给打死了。且那拐子一女两卖,有错在先。二太太看上了薛家的百万家产,故而与贾雨村合谋,将罪名扣在了薛蟠身上,将薛蟠定了罪,又说薛蟠已死,此案就这样草草结了。而薛家一家子竟不知此中猫腻,带着薛蟠上京,依附于二太太过活。
因这事,贾雨村被革职查办,后来证明事情属实,永不录用,流放三千里。 
还有奴才说,二太太向来最喜薛家姑娘,但自薛蟠入狱后,薛家花了大把银钱送礼,几乎将家底都掏空了,薛家的银子都落到了二太太手中,薛蟠死后,二太太再不提求娶薛大姑娘的事了。
更有甚者,一个霜发皆白的老嬷嬷告发贾老太太,以庶充嫡。她说贾赦本是沈姨娘所出,那年老太太与沈姨娘先后怀了身孕,老太太先发动的,孩子太大,生不下来,折腾了两天两夜才生下来,结果一生下来就是个死胎。
而那沈姨娘一不小心滑了一脚,早产了,刚巧生下了个哥儿,老太太当年上面还有婆婆看着,她怕生下死胎,引得婆婆不满,又不甘心有庶长子碍眼,一狠心,就把孩子给换了过来,沈姨娘没多久,就病死了。
哦,这些陈年旧事,他们也就当故事听听,想查也查不出真相了,更何况,他们主要的目的是查贾赦的死因,查贾赦的库房怎么搬空的。
不过,还是有那么一部分人,相信了这一说法,毕竟同为亲生的,哪有偏心成这样的。
结果呢,查来查去,贾赦依旧死因不明,库房里的东西虽说找回了一些,但还有一大部分没找到呢。
贾老太太听说她大儿子贾赦,被人说成是沈姨娘那贱人的儿子,直接给气昏了过去,她这辈子的老脸啊,彻底没了。
待醒过来,又听说贾宝玉的玉是他娘找人做的,就有些愣愣的,过了一两个时辰才慢慢缓过劲来。
作者有话要说: 假期出来玩的人可真多,满山满谷到处都是人,坐在沙滩上都挤的上……
人多的信号都不好使了,qaq
第159章 红楼金手指九
这出大戏一落幕,唐一菲就回了山谷附近的小镇,将京城的动向告诉给了贾赦,贾赦是拍桌狂笑,边笑边大声叫好,真不愧我贾恩侯的儿子,敢去敲登闻鼓,虽说没敲着,但也把事给办了,比他贾恩侯有能耐,有血性多了。
笑着笑着就哭了起来,都怪自己没用,护不住妻子,也护不住儿子。
唐一菲直接回了山谷,最近在外边待的时间有点多,看的八卦多了,心都野了,还是回去好好静修一段时间吧。
※※※
时光匆匆,转眼又过去两年,贵妃生了儿子,升了位份,成了皇贵妃。
皇后沉疴不起,眼看就要病死了。
唐一菲又一次进了皇宫,她可还记得,林诺此生只一子。
她跟皇帝那么恩爱,不可能只有一个孩子,怎么办,给她下药,还就给皇帝下药?
还没待她纠结完,就发现,皇贵妃她已经不能生育了,谁动的手?
皇帝也在查这事,可查来查去,也没查出个所以然来,他就开始怀疑皇后了,这后宫中,除了他这皇帝,也就皇后有这能耐了吧?
可惜,这件事就像是当年的薛宝钗失踪,贾赦之死一般,成了一个迷。
怎么查也查不出来,皇后这几个月以来,竟从未出过自己的宫殿,且她的手下,甚至于皇后宫中的人,不曾与贵妃宫中的人,有任何交集,间接都不曾有,难道皇后早知今日,这是在提前避嫌。
先不管皇帝心中是个什么想法。只说唐一菲,她也有怀疑对象,那就是林诺,只有她自己动手,怎么查都查不出来。
她可还是记得,自己当初将这枚戒指戴到林言若手上时,曾说过的那句话,这戒指只传长女。
林诺她只要有女儿,女儿长大成人,戒指就得传下去,只要不生,还会有女儿么?戒指也就不用再传下去了吧?
唐一菲摇摇头,觉得自己跟那皇帝一样,都魔障了,林诺可以不去管这些规则的,有没有女儿,她自己戴着,只要不说谁知道。
不过,她有可能想多了,毕竟她母亲(唐一菲)年纪轻轻的,在她十八岁时就直接把戒指给了她,难道这一规则在她心中是强制性的?
唐一菲不再纠结,直接去了皇后宫中,她得问问皇后的意愿,愿不愿意换个身份,去宫外生活。
皇后本已心如死灰,她的身体她自己最清楚,且她带来的陪嫁嬷嬷里,有那么一位懂医术的,她这分明就是慢性中毒,可换了几个太医都说是积劳成疾,心思沉重,她也就明白了,这是皇帝想让她给皇贵妃让道呢。
皇后也是果决的人,待唐一菲说明情况,她把自己的心腹叫了进来,安排了一番,收捡了些不带宫中印记的首饰银两,直接随唐一菲回了山谷。
第二日一早皇后被发现于睡梦中逝去,皇后身边的两个嬷嬷两个丫环,深感悲痛,撞柱而亡,随皇后而去。
皇帝心里很不是滋味,这昨天还疑皇后呢,今天她就死了,心腹还都跟着去了,这贵妃的事,到底有没有皇后的手脚在里面呢。
不过人死如灯灭,且怎么查,这事都与皇后无关,他也不好再继续迁怒一个死人了。
又因皇后几个心腹自戕,而深受触动,他是没想到,这样一个不讨喜的皇后,竟还有四位忠仆自愿陪葬。就是不知哪日,他这帝王去了,是否有那么一个人,愿意随他而去呢,只怕是没有的,毕竟太上皇去时,可没这样的忠仆自戕呢。
皇帝将皇后的丧仪办的很是隆重,他偶尔也会想起皇后,只是在他的记忆中,皇后的音容笑貌早已模糊一片,能记起的,只是那一身皇后的服饰,还有两人大婚掀开盖头时,那一瞬间的动心,与那宛若梦呓般的‘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诺言。
是从什么时候起,看不上皇后了呢,甚至夫妻二人再无交流,他让御医给皇后下毒,只怕皇后也察觉了吧,想起昔年大婚时,那双神采奕奕的眸子,她那么聪明,一定是早就察觉了。
死了人,总是容易让人想起她的好,皇帝觉得自己待皇后貌似太严苛了一些,只是斯人已逝,纵有再多遗憾又能如何,更何况,这人还是自己害死的。他也只能对皇后的娘家多加照顾,对皇后的兄弟子侄多加提拔了。
自此后,皇帝再宠皇贵妃,却也未提过将她立为皇后一事。
哪怕后来,他唯一的儿子被立为太子,他的母亲也只是皇贵妃。
终其一生,再不曾立过皇后。
※※※
皇后带着两个嬷?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