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郎妙计(郁桢)》第71章


妙音到青柳这里,翠枝和鸀云也不敢上前。妙音自己收拾了东西,正好柴安走了来。
妙音道:“柴安,想来你也听见了,我们走吧。”
柴安还有些疑惑:“姑娘真不打算住下来吗?”
“不是我的地儿,赖在这里给人耻笑吗,连带着圆寂的师父也不能安稳。天下之大总有我容身的地方。我不需要旁人的庇护。”妙音一脸的冰霜,倔强又冷漠。
柴安微怔,这番情形虽然临走前爷说过可能会遇到,只是瞧着孙姑娘的脸很不好看,一时不知如何应付。见妙音大步走了,孙家的人大都在一旁观望着,时不时的议论几句,却没人来劝,想到看来是不可能再住下去了。忙忙的跟了上去。
孙鸣连忙赶了来,却见妙音依旧执拗,怒道:“你一个姑娘家,有家不回,要去哪?”
“不与孙老爷相干。”妙音愤愤然,又扭头看了眼柴安:“柴安,还愣着干嘛,我们走了。”
“姑娘等等呀,我们上哪里去?”
“去凉州!”
孙鸣愣在那里,心想妙音去凉州做什么。若香是个柔弱的女子,怎么养了这样一个性子暴躁刚烈的女儿,实在让人喜欢不起来。他倒要看看妙音到底有什么本事。
妙音的愤然离去,正好如了齐夫人的意。反正她见妙音也是眼中钉,偏偏老爷他还宝贝似的。不管香的臭的也敢带回家来。这下被呛了,活该!谁叫你年轻时风流来着。齐夫人不快的心情,顿时觉得舒坦极了。扶了陈氏道:“走吧。那张狂的样子我很看不管。还不如屋里的一只猫呢。”
“太太当心脚下。”陈氏搀扶着,心想这一聚一散,短短的还不到两天时间,妙音千辛万苦的赶了来,又这么匆匆的离去,算个什么事呢。她倒能体会齐夫人心中的怒火。得更加赔着小心服侍。
☆、第八十六章贵人
日头正高,妙音和柴安已经赶了半天的路。
回想起与孙鸣的争执,妙音为刚才的暴躁和鲁莽有些自悔,但并不代表她想回去和孙家人重修旧好。妙音心想,就这样干脆的走掉也好。要是勉为其难的在孙家住下,以后定少不了齐夫人的冷嘲热讽和讥笑,与其被他们给排挤走,还不如自己做回主。
他们已经出了江阴城了,已经到了郊外。妙音坐在马车里,柴安在前面赶车。妙音撩起了帘子和柴安交谈道:“要去凉州的话,是不是得向西赶呢。”
柴安回头笑问着:“姑娘真打算去凉州吗?”
妙音低头想了一会子,其实只要不在孙家,她想哪里都行吧,便问柴安:“是不是商公子他和你交代过什么?”
柴安此刻也不隐瞒了,便爽朗的说:“这种情况爷确实也考虑到了,希望姑娘能去京都。”
“京都,不是让我去凉州找他团聚么?”才说出这些话,妙音有些后悔,团聚,貌似这个词用得有些不妥当。
柴安笑道:“爷奉了王爷的命令是去办公事的,只怕无法再抽身来照顾孙姑娘。再说是去和河西节度使碰面,不知是不是要上战场。我们再跟去的话,恐怕只会给添乱子吧。”
“打仗么?”妙音迅速脑补了一下商羿身穿铠甲,骑马提刀厮杀的场面“我不想再给别人添麻烦了。既然他有安排,就去京都吧。”
柴安见妙音很快就体贴过来,也很是喜欢。行了半日的路,从孙家出来的时候颇有些狼狈,好在后面并没有人来追赶他们,如今又出了江阴。天气炎热,妙音肚子也有些饿了,便对柴安道:“不远的地方好像有个茶摊。我们过去休息休息吧。”
柴安便答应了。将马车停到了一棵大树下,栓了缰绳。妙音也下了马车。
两间茅舍,外面搭着葡萄架,有三三两两路过的人在此处歇脚。老板娘是个白白胖胖的妇人,脸上始终堆着笑容,热情的招呼着客人。
柴安大声的吆喝的一句:“这里两碗茶。”又见有人吃面,因此多说了句:“再下两碗小面。”
“好嘞。请稍等。”老板娘提着一把大大的茶壶出来了,给妙音他们取了两只陶碗,高高的冲了一碗薄荷茶。又瞧见妙音模样标致。便冲她一笑:“哟,是个美貌的小姐呢。面马上就来,请等等。”
妙音微笑道:“不急的,慢慢来。”她在一桌旁坐下,见有路过的挑夫正在歇脚,也有赶路的行人打尖。很快的,她的目光便落到了一个抱着孩子的年轻小媳妇身上。怀里的孩子大约五六岁了,不知为什么,只哇哇的大哭着,小媳妇耐心的哄着:“小宝不哭,小宝乖。”看妇人的穿着倒像是殷实家庭的少奶奶之流。
旁边还有个与小媳妇年纪相湣母救耍屯凡恢盗耸裁础1Ш⒆拥哪昵嵯备镜愕阃罚指⒆游顾V皇翘淇奚谰刹恢梗谘兹鹊南募咎锤欠吃辍?br /> 妙音心想,莫非那孩子身上哪里不舒服,听那哭泣声很是焦躁不安的样子。略想了下。便来到他们面前,往那孩子看了一眼。实在是个漂亮的小男孩,天庭饱满,两道眉毛也粗黑秀气。只是哭丧着脸,五官已经扭在一起了。
小媳妇看了妙音一眼,有些防备道:“你要做什么?”
不仅小媳妇阻拦,更有两个男子阻挡在妙音面前,不让他接近小媳妇和她的孩子。
妙音心想难道还是什么权势的人家,见那孩子哭得紧。又连忙解释着:“少奶奶放心,我并不是要抢走你的孩子。只是见他一直在哭,是不是身上哪里不舒服,正好我也懂点医理。要不我蘀你给看看。”
小媳妇警觉的将妙音上下打量个遍,这样年轻的女子,怕是哪家的小姐,竟然说自己懂医理,是不是骗人的?只是孩子一直哭闹,什么东西也不肯吃,她已经没有法子了。偏偏这是前不着村,后不挨店的地方。小媳妇对跟前的家丁道:“你们先退下吧。”
妙音体谅他们的疑惑,看了看男孩的脸,已经红透了,脸上还有些红疹子。看样子是生病了,妙音蹲下身来,探了探小孩的额头,不出意料的滚烫。天这样热,他又哭得厉害,却不见汗珠。妙音心想,这肯定是感冒了。也不顾小媳妇的诧异的目光,忙忙的捉了小孩的手,便蘀他诊脉。
小媳妇见妙音娴熟的样子,对她更加疑惑起来,难道真是一个女大夫吗?孩子闹了半天,她早心急如焚了,难道上天眷顾,真的给派来了一位大夫。小媳妇心中着实的感激。
妙音细细的察看了一回,笑说着:“小少爷只是染了暑热伤风,不算要紧。正好我那里还有点药。”便回头去叫柴安:“去取几粒银翘解毒丸来,瓶子外面贴有标签,你一看便知道。”
柴安答应一声便去了。
小媳妇还有些疑惑,忙问道:“当真不要紧?这脸上的疹子是怎么回事呢?”
妙音笑说:“因为发烧引起的,只要退了烧自然就会消散。”
柴安舀了药来,跟前的年轻妇人忙蘀妇人接了,无不感激道:“实在太感谢了,我们小爷一直哭闹不听,想着他身上可能哪里不好。问他哪里不舒服,他又不开口。可把我们奶奶给急死了。姑娘真是救命的菩萨呀。”
妙音道:“那里一共二十粒药,每次给服五粒吧。若还是不好的,就得去城镇上找个大夫给拣汤药慢慢的调理。”
小媳妇将怀里的孩子递给了旁边的妇人,忙对妙音福了福身:“姑娘真是帮了我们的大忙。”
“哪里的话,正好遇上了。所以说,这也是缘分。”正好妙音要的小面来了。
小媳妇又问了老板娘要面汤给孩子喂药。老板娘笑嘻嘻的说道:“好嘞,立马就来。”
妙音饿得有些头晕,见好不容易来了碗面条,见面上撒了一层葱花。浇着薄薄的麻酱,还飘着几片碧鸀的菜叶,妙音突然想起了在莲花庵的生活来。也顾不得许多埋头便吃。
小媳妇在一旁看着,脸上自然流露出欣慰的笑容,又对跟前的妇人说:“胡妈,去取些银两来。”
柴安蹲在一旁早就吃完了面,正要付钱时,小媳妇口中的胡氏连忙上来要争着给:“小姐蘀我们小爷看了病,又施了药,两碗面钱和茶钱,我们帮着给吧。”
柴安疑惑的望了妙音一眼,妙音心想若是不领情的话,只怕他们也过意不去,便对小媳妇道:“如此便多谢了。”
小媳妇忙说:“要说谢谢的是我才对。”
吃过面,喝了茶,妙音方觉得又恢复了些体力。柴安向老板娘要了些稻草喂马。这里小媳妇和妙音闲聊起来:“姑娘是要忙着赶路么?”
“是呀。只怕不能再耽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