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那些炮灰们》第183章


合作,才彻底灭掉噶尔丹的。策旺阿拉布坦是噶尔丹的侄子,他却在噶尔丹绝望自尽之后,将噶尔丹的骨灰献给了康熙以作投诚礼物,这样的行为实在太令人心寒了。
“胤禛,你为何如此看重噶尔丹那逆渠?”康熙从来都弄不懂自己这位四儿子的想法,他总是怪怪的,跟别人不一样,但也知道他的能力和判断力一向都很出色。
“儿臣敬重他是个英雄。”吕成坦然的言道,噶尔丹的确是英雄,难缠的对手,这点连康熙都不能否认。
“让朕见见他吧。”康熙决定去试探一番,如果噶尔丹愿意投降,对于漠北的统一就再好不过了,毕竟噶尔丹是漠北诸部人民心目中的首领,他若是投降,外蒙才算是真正的纳入了大清的版图。策旺阿拉布坦的声望,还是比不上噶尔丹,况且正如老四说的,那个年轻人的确阴险狡猾,满肚子花花肠子,康熙也不能完全放心。
康熙召见了噶尔丹,噶尔丹此番是真心归降,他是个直来直去的汉子,说话是否发自内心,康熙还是能看得出来的。康熙见噶尔丹坦诚,最后封了噶尔丹为漠北噶尔丹部亲王,接受了他的归顺。
康熙也十分疑惑,像噶尔丹这样的人,恐怕是宁肯死了,都不愿意归顺的,老四究竟是怎么做到的呢?在疑惑的同时,康熙也对吕成产生了忌惮。他一直想要收服噶尔丹,名正言顺的统一蒙古,所以过去才会屡次的对噶尔丹手下留情,直到这最后忍无可忍的一战。可他那么多年都没能办到的事情,如今却轻轻送送的被老四办到了。。。。。。孙思克和费扬古二人,看来也是对老四格外的推崇,不过一次出征罢了,老四就已经如此得人心了,这将来。。。。。。
康熙希望是自己想太多了,老四一直以来对太子也是忠心耿耿,不像是有青云之志的。康熙现在还年轻,对儿子们也宽容,所以他最后还是决定不追究这些问题了。但毕竟心里头埋藏有了一个结,现在虽不影响什么,可日积月累,也总有一天会发作。
听得孙思克汇报战况,康熙对火枪阵起到的作用大吃一惊,甚至按捺不住前往了昭莫多,看过了战场,实地考察了一番。孙思克口中那种单方面的屠杀,以一抵百的作战方式,让康熙看到了新世界的大门正在向他敞开,他仿佛抓住了什么,预见了什么。只是他现在还说不清,只是隐约的有了一个念头:他要继续改良这种火枪,然后让每个八旗子弟都学会使用,用它们去战斗。
六月,清军胜利班师回京,征讨噶尔丹的战争历时半年结束。
回朝后,各路将军都受到了封赏,但是功劳最大的吕成,却反而好像被康熙遗忘了似的,只封了一个贝勒,赏赐了一座府邸,就打发他去了工部任职侍郎,从兵部到工部,可谓是明升暗降了。再说,一般情况下,成年的皇子都应当是要封贝勒的,这爵位其实也并不算什么恩典。大家都闹不明白康熙的意思,但吕成是知道的,康熙这是开始怀疑他了。。。。。。。
胤禩是有经验的人,上辈子他天天被康熙怀疑,最熟悉康熙这样的态度和表情。这次出征的事情他都听说了,四哥劳苦功高,打赢了噶尔丹并不是什么大事,但千不该万不该,四哥不应当亲自招降噶尔丹。皇阿玛是多疑的人,噶尔丹降四哥,而不降皇阿玛,这已经触碰了皇阿玛的逆鳞了。这才刚刚三十六年,皇阿玛就已经开始冷着四哥了,等到了四十三年索额图出事,还不知道四哥要承受多少怒火。
“小八,看四哥给你带的礼物,这可是噶尔丹送的天珠,腾格里的祝福。”吕成言而有信,说要给胤禩带礼物,就真的带了。那一串颇具蒙古特色的天珠手链,吕成亲手套在了胤禩的手腕上。
“四哥,你这回真是太冲动了。”胤禩神色复杂,他实在高兴不起来。他这辈子最经常对自家四哥说的,就是这句话了。上辈子老四从不冲动,可这辈子却冲动不停。
吕成闻言是笑了出来,康熙要怀疑便怀疑,他自己身正不怕影子斜,又有什么所谓呢?
“你还笑得出来!”胤禩满面的严肃。
“小八,功名利禄毋需太过介怀,来看看四哥这贝勒府。”吕成拉着胤禩逛起了自己的新宅子。
“四哥,皇阿玛将你放到工部,你今后有什么打算?”胤禩始终觉得,老四应当是做大事的人,不该憋屈在一个工部里,整天鼓捣那些敲木头的事儿。
吕成还是但笑不言,工部就工部吧,烧玻璃、实验蒸汽机,好歹理科生出身,在工部也总能有事情做的。
“小八,你不用担心我,照顾好自己,我就没有什么别的忧虑了。”吕成摸了摸了胤禩的头,只要任务对象好好的,这世上就没有任何事能伤到他。
胤禩凝望着吕成,心中越发五味陈杂。。。。。。
93九龙夺嫡
吕成已经不是第一次被君主猜忌,闲赋在家了;他都已经习惯了。康熙不是个喜爱大兴土木的皇帝;因而工部的差事说起来很清闲,尤其吕成也不是什么重要职务,不过一个侍郎罢了。吕成每日里打卡上班之后;就在办公室里跟同僚插科打诨。吕成初时给人的感觉似乎难以亲近,但只要跟他混熟了;便会知道他有多随和,所以同事关系处得不错,大家都很喜欢这个平易近人的阿哥。
虽然顶着康熙的猜忌,但吕成还是想勉力的为大清奉献自己的力量;不是为了君王,只是为了国家百姓。他将自己对水利工程的许多意见都写成了奏折;递交给了自己的直属上司工部尚书萨穆哈,并请求萨穆哈以其个人名义上奏康熙。
“四贝勒,这。。。。。。是不是不太好,奴才实在不好如此邀功。”萨穆哈听说了吕成的要求,颇有些为难,此等篡夺他人成果的事情,说起来未免不名誉。
“尚书大人不必多想,水患之忧困扰大清多时,皇阿玛也曾几次下江南视察水利,这奏折中的工程若能够实现,可是件利国利民的大好事啊。”吕成知道康熙现在正看他不顺眼,如果是他亲自上了这道折子,反而不美。若是因为这样的原因,使得更先进的治水技术不能得到传播,那便就是他的过错了。
萨穆哈虽看不懂康熙和吕成之间的父子矛盾,但为官多年,他很清楚该沉默的时侯就得沉默,这皇家的事情,谁都说不清。四贝勒在昭莫多战役中大败蒙古,招降噶尔丹,这本是天大的功劳,可万岁爷不仅不赏,还将十分具有军事天份的四贝勒派到了工部,其中到底什么因由,实在引人遐思,不可宣之于口。
“既然四贝勒坚持,奴才也就不推脱了。”萨穆哈既然胜任工部尚书,便通晓水利之事,他也看过了四贝勒奏折中的内容,知道这建议的确大有裨益。若能够实现,对大清的江山百姓都是福祉一桩。
最后,萨穆哈还是以个人的名义将奏折呈给了康熙,只说是搜集了民间各类能工巧匠的意见,聚集工部众臣,写出了这些治水建议,半句都没有提及吕成。康熙见之果然大喜过望,大大的奖赏了一通萨穆哈。
吕成不想再触康熙的眉头,经常跑到教堂里去,与洋人交流自然科学,在家自己研究蒸汽机。吕成想造出蒸汽机,是因为他想改良大清的交通方式。有句俚语说:要想富、先修路,这话是有道理的。大清幅员辽阔,不论去哪儿,这一来一往耗费的时间都很长。消息闭塞不通,有些百姓甚至一辈子都没有离开过自己生活的村庄。要想解放人的生产力,首先要解放人的身体,身体自由了,走过的地方多了,知道的事情多了,才能产生新的想法。
而想要改善交通方式,少不得的就是蒸汽机了。如果能先西方一步,造出蒸汽火车,在大清兴建铁路,那么对于大清的经济文化发展都将是一次质的飞跃。十七世纪到十八世纪,是西方世界飞速发展的年代,吕成的目的,对大清的期待,不仅是要追上其他的国家的发展,还要超越他们。
吕成是一点也不担心闭关锁国的问题,大清目前是封建王朝,小农经济自给自足,虽然福建广东等地的民众也跟外国人做生意,但基本是靠沿海走私,偶尔赚一笔,不靠那个吃饭。开放商口对于国民经济其实并没有多大的促进作用,还会形成冲击。换言之,在本国拥有了绝对的实力,不需要借鉴西方科技的情况下,是否锁国根本毫无影响。而等到经济真正发展到一定程度,不能满足市场需求的时侯,对外开放才应当提到日程上来。?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