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姑软绵绵[穿书]》第76章


小书生眼睛又开始变红,眼见着眼珠子开始往下掉,知秋学她哥训斥她的样子,皱着眉头,抿着嘴,直刺刺地盯着他,厉声道:“哭也没有用!”
小书生一个抽泣,眼泪哗啦啦地往下流。
知秋低声威胁,“不准哭!再哭,打你哟。”
小书生憋住泪,撒气道,“母老虎!难怪这么大年纪了还没有嫁出去,没人敢娶凶婆娘。”
知秋两眼一瞪,掐着腰凶巴巴道:“天下的臭男人,只有我不想嫁的,还没有我嫁不了的!”
小书生和知秋一言不合,背过身,谁也不搭理对方。
十一皇子长长地叹息一声,这便是知秋虽有本事却不能像科举进士那般入朝为官的原因,任性,娇蛮,有时又像个顽劣幼童般欺负人。
是没有她嫁不了的,她嫁不了的都被她归在不想嫁的人里面。
显然,不仅十一皇子察觉到了知秋话里的膨胀,小书生也察觉到了,转头就对十一皇子强调道:“她说天下的臭男人,把你也说进去了。”
十一皇子没有看知秋,反而一脸同情地看着小书生,小书生还是被家族看管的太单纯了。
“蠢的让人心疼。”知秋摇头叹息,“十一皇子当然是天下的好男人,天下的臭男人是指一定范围。”
小书生后知后觉地明白了知秋刚才玩的文字游戏,哑口无言。
知春和知冬对视一眼,憋笑。
她们相处多年,自然知晓,知秋从始至终都未曾生气,就是看这个小书生有趣,在逗他玩。小书生大概被家里保护的太好,被知秋唬的一愣一愣的,含着泪花的小模样看的人又是好笑又是心软。
秦穗在这四日,都被知秋撒着娇拉到香山给她精神上的支持,每次来到香山,知秋又不想她家公主受累,把长公主留在马车上,又从知夏那里要来耐嚼的肉干给长公主,让她在马车上吃肉干。
秦穗来到香山,被知秋安排的仔仔细细,下了香山回到客栈,被知夏变着花样地投喂,十足的享福下,脸蛋上可算比两人养出来点小软肉。
至于余起,他不运行无相功,长肉的速度比秦穗快的多,在他明明白白地对知夏表达了他想长个子的愿望下,知夏给他开小灶,着重在以形补形上,大骨汤,小骨酥,一天一个样。
功夫不负有心人,即使只有四天,他的个头也隐隐地蹿了蹿。
在第一轮论道的钟声敲响一刻,秦穗把手上的肉干放到瓷盘上,从马车中下来,缓缓地走到山上,敲了敲知秋的头,“不要欺负人。”
知秋眉眼一弯,笑了起来。
不用多余的解释,小书生一看见眼前这浑身清冷淡然气息的人,就知晓了眼前人是寿罚д焦鳌?br /> 猜测了无数次寿罚Сす鞯难玻娴目吹搅顺す鳎啪虻剑す髡檬钦獍阆扇酥恕?br /> 不知他能不能邀请到她来他家借住,他娘和他姐做梦都想见到寿罚Сす鳌?br /> 他家有钱,招待的起长公主。金砖铺地,玉石做床,只要长公主不嫌弃,他们家马上就能置办上。
第074章 。河蟹
知秋摆着高姿态; 摇头晃脑地道了一声“盛情难却”; 头一个去了小书生的家里; 和小书生的娘一块把准备给长公主暂住的房间收拾的妥妥当当,这才回到客栈,喊其他人来。
知夏守着客栈; 不去。
“客栈的食材多,公主吃的更尽兴,去了别人家中; 公主又会为了照顾旁人; 吃不饱。好不容易把公主喂出来点肉; 你舍得; 我不舍得。”
知夏打定主意不去; 劝公主留下来。
秦穗缓缓地歪了歪头; 看向知夏。
知夏被这清凌凌黑漆漆的小眼神萌的心肝颤了一下; 从橱柜中端出一大盆她连夜炸的蜜果圈给她,“用成熟的蜜果汁揉的面; 带着甜味。”
知夏说完; 又弯腰掀开大铁锅的盖子; 从大铁锅中捞出大酱肉; “蜜果圈油大; 吃腻了就吃这个; 我给你再煮一锅菜汤。”
知夏说着话洗菜切菜,手上的动作不停。
秦穗坐在厨房的小板凳上,把两盆吃食放在前面; 一点一点地放进嘴里,慢条斯理,不急不缓。
知夏喜欢把长公主放在眼前,只要长公主在她眼前,她做出来的饭菜仿佛能够带上她三分的欢快心情,更加的美味。
秦穗惯来喜欢宠着她的小徒弟和四个大丫鬟,知夏做饭时,她便坐在一旁陪着知夏。
知春和余起提着挂满露珠的紫葡萄走到厨房,把装紫葡萄的竹篓一左一右地放到秦穗的身侧,这些紫葡萄是两人从最高的枝头上摘下的,个大汁甜还干净,不用洗就能直接吃,露珠挂在葡萄上时间长了,带着淡淡的甜。
知春无意间发现这片紫葡萄林后,就带过来一串挂满露珠的紫葡萄给苗丝醉,她在茶馆中听到说书先生讲过的故事里就有医神用露珠入药。
苗丝醉吃了紫葡萄,笑话了知春一天。
知春虽喜爱被读书人称之为俗物的金银珠宝,但她也是充满诗意卷气的小才女,偶尔情绪到位时,也会做出葬花吟诗的事情,她被苗丝醉笑话了后,羞恼地来到长公主面前告状。
秦穗眼里含着笑意,轻轻地点了点知春的鼻尖,道:“露珠泡茶,清香无污。”
知春得了这话,浑身的委屈倏地一散,趾高气昂地在苗丝醉面前转了一圈。
这一次,知春让余起帮忙采摘挂在最高枝头的紫葡萄,也是为了收集露水泡茶。
“这等雅趣之事,也只有知春有那耐心慢慢地琢磨。”知冬笑着帮知夏压榨葡萄汁。
知夏看了一眼亲手炒茶的知春,道:“她做茶泡茶的功夫,能酿十桶葡萄酒,就是闲的。”
知冬笑而不语。
在吃食方面,知夏和知春喜好不同,总能争上两句,旁人看个热闹。
“知秋已经叮嘱了小书生,在厨房中备下了足足的食材,不去吗?”知冬问知夏。
在有人递来邀请函时,长公主不理会这些人情俗事,知夏给她做吃食,知夏去她便去,知夏不去她也不会去。
这一次也一样,长公主没有承诺小书生的邀请,全看知夏的意思。其他人也都习惯了让知夏拿主意。
民以食为天,知夏把她养的好好的,她把知夏的意愿放在前面。
“去。”知夏答复知冬,尽管她的厨艺精湛到无人可比,她也不喜欢闭门造车,她昨夜无意间听到三皇子说起小书生的住所正是余国的临河城。
临河城产河蟹,新鲜肥美的临河城河蟹是上等食材,旁的地方吃不到,即使吃的到,也不是刚抓出来的新鲜河蟹。
知夏琢磨了片刻接下来几日的吃食,对余起道:“你酿的酒口味比我的好,到了临河城吃河蟹,河蟹寒气重,你酿些温热的黄酒。”
余起微微点头。
知夏做事爽利,给知冬和知秋说了去临河城,便开始准备路上的吃食,顺便清理她用惯了的炊具,这些炊具是唐璞根据她的要求给她打制的,她用着很顺手,随身携带。
知春炒完茶,用滚水烫了一壶茶,端给知夏和余起,“尝一尝,比上一次的如何?”
余起和秦穗一样喜欢喝甜甜的果汁,非不得已才喝一两口的茶,知春端过来的茶,只浅浅地抿了一小口,“火候大,茶香不纯。”
知秋点头,“炒茶不匀,带了生涩气。”
知春的舌头没有余起和知秋的敏锐,用三锅的滚水泡了全部的茶叶,一口一口仔细地喝了四天,终于品出了知秋和语气所说的生涩气。
知春打着嗝喝下最后一口茶,跟着四辆马车缓缓地走向香山,马车中装的是他们所有人的行李。他们的行李精简,一辆马车装行李还有很多空余之地来坐人,其他三辆马车装满了余起酿的酒。
余起在酿酒中,小心翼翼地运转无相功,加快了老熟的速度,这些只放置了五天的酒已有了五十年的醇香。
被知夏开坛煮鱼的酒香萦绕整个马车,一路前行,引得好酒之人频频张望。
今日是第二轮论道,小书生也来到了香山,第二轮论道结束后,他带着他们回临河城。
马车刚停下,小书生的鼻子动了动,他闻见了酒香。
他在家里人眼里是还没有长大的老幺,不允许他喝酒,他也听话地未曾喝过酒,不知酒的滋味,没有被马车的酒香勾出馋虫。
在余国,读书人把浅饮茶酒为高雅之事,三两好友相聚吟诗,必会以酒作伴。香山上,大有懂酒之人。不过片刻,就有家境殷实之人前来询问。
知春坐地起价,吓怕了所有人。
知春自豪不已,“还是这个方法管用。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