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田]煮妇难为》第480章


秋瓷有些不明白,那些贵妇为什么不来买自己家的东西。还有虽说有些小贵,可也不是都买不起,为什么大家都不来买。
玮儿也有些不懂,尽管秋瓷不愿意,但是他还是回家问问母亲。
欢欢看着一脸傲气,一会儿嫌弃这个一会儿嫌弃那个,觉得哪里都要改的秋瓷。
不由得心里一阵厌烦,再看看傻弟弟那一副对她崇拜的样子。
开口道:“先别说母亲了,就是我都能看出来你们的毛病!”说着将那本账册以及所谓的计划书给丢在了桌子上。
秋瓷冷哼一声:“你一个闺阁的大小姐,能看出来什么?别以为自己能管家,知道个柴米油盐的价格,就了不起了。”
十三皱眉上前一步被欢欢止住,嗤笑:“从前也只听说你张狂,原以为你是有几分本事的。今天看来不过是自以为是的疯子而已,在这里大呼小叫真是贻笑大方!”
看着两个女人斗鸡一样,玮儿赶紧打圆场:“哎呦,我不明白,姐姐你给我讲讲。她一个粗鄙的丫头,怎么跟你比啊!”
欢欢皱眉:“就你们开的铺子,还好意思叫香皂店。既然是专卖这个的,种类应该不少吧。粮店也不只有大米一种吧?”
秋瓷想也不想的反驳:“你懂什么,你又不会做!”
欢欢回嘴:“我是不愿意做,你这破玩意我跟母亲早就做了几次。不过是材料简陋,我们也是玩耍打发时间而已。”
玮儿斥责秋瓷:“我姐姐可不是花瓶,她也是有真本事的。当年我姐姐一人之力顶在江南,我爹留下的海船跟船员们对她十分的敬佩。每一次从辽东进的山货,皮毛都是我姐姐亲自押运的。可比你那豆腐、洗发水难多了。”
秋瓷不可置信的瞪着眼睛:“你们全家都做生意?不是说士农工商,最见不得光的就是商人么?再说了女人家不能抛头露面,你怎么能出来呢?”
欢欢不屑:“哼,那只是迂腐书生说的话。百无一用是书生,本来这就是一个笑贫不笑娼的地界。”
秋瓷讶异的看着这女孩,心道:原来以为张玮是特别的人物,现在看这一家子都是奇葩啊。
玮儿也不避讳给秋瓷解释:“我们家各地都有生意,只是家里出了事儿都顾不上。江南的产业以海船航运为主;这边是老家做的都是安生立命的稳定买卖;辽东我们养鹿养貂养猎人;西北我们开的是客栈。”
秋瓷皱眉:“太糊涂了,虽然鸡蛋都要放在不同的篮子里。可是你们家这生意都没有想通的地方,怎么可能发扬光大呢?”
董小漫在后面听着,心想:这位姑娘是学什么专业的,怎么说起话来这么。。。。不知道天高地厚呢。
再一听,玮儿这个傻子开口:“说的也有道理,反正我们家情况挺特殊的。反正孩子多,也不是干不过来。”
秋瓷抬眼:“那你的生意是什么?被划分到哪一片去了?”
欢欢身体僵硬了一下,生怕玮儿开口说错话。
玮儿道:“男子汉大丈夫,应该有顶天立地安生立命的本事。我要的产业,我自己会靠我自己挣。”
秋瓷冷笑,不屑的说道:“我倒没有看出你有什么本事。”
那表情好似在说,眼前的人都跟笑话一样。
玮儿认真道:“你倒是有本事,可不一样每一次都失败么?你的诡计很多,我们可以一起做么。”
秋瓷虽然有些不乐意玮儿的讽刺,但是也说道她心坎里去了。
张口就说出了几个计划,吓得董小漫恨不得冲出来将她暴打一顿。
“我会很多东西,比如蛮夷们用的火枪筒可以交给兵部做兵器。比如火炮,我知道如何用火药做杀伤性强的zha药。比如很多玻璃,我们可以开创一个未来。反正菩萨给我的指点太多了,我一时想不起来太多。”
秋瓷想着这个年代没有的东西,有点靠谱的自己能明白的都说出来。
反正别的穿越人士,都是这么做的。一个一个的都是有钱有势咧。。。。
董小漫抚眉:这个小同乡着实让人头疼,不知道她能干什么好了。。。。
第四百四十三章 反击开始
不去正面打击这个孩子,不是因为不忍心而是因为她看见玮儿那一腔子的热血。
无论孩子想要做什么,董小漫都会表示肯定以及支持。
寻找机会引导他知道困难在哪里,值不值得克服困难。
有些天方夜谭,只要让他碰钉子了才知道回头。
最终他们的香皂市场,还是由董小漫与玮儿一起探讨。
走高端路线,制作精品限量而出。款式丰富,有各种形状都有。
董小漫送给沈秀秀,以她为首的荣城贵妇们刮起了一阵香皂风。
随着慢慢的使用香皂,确实发现了香皂的妙处。
风家堡的生意也是有玮儿有样学样,将香皂推广出去。
玮儿很是骄傲这一次的成功,整天忙碌于店铺跟作坊之间忙的不亦乐乎。
张家沟的事情已经尘埃落定,无计可施的大郎又一次将鬼脑筋打在了这个上头。
找不到突破口,大郎想到了张阿花。
许给张阿花丰厚的好处:“这两个崽子已经跟我们离了心了,你就是再疼也没有用。不如就此这般,将来荣城那边的都归了你就完了。”
张阿花细细一算,心里十分的欢喜。
连忙找来纤纤,看看她有没有什么消息给自己。
“公子说西北粮食紧张,此时收粮然后拿过去卖,一定会狠狠地赚一笔。所以他现在安排人手挨家挨户高价收粮,等到银子一到手就付款发货。”纤纤平淡的说出,让张阿花心里起了涟漪。
“你肯定那边会赚钱么?”张阿花面色隐晦不明。心里咚咚直跳。
“暂时还没有在附近几个城市收粮。但是已经放出话去了。怕引起骚动跟不必要的涨价。一直做得都很隐秘。”纤纤肯定,甚至还给张阿花看了一本账册。
看着上面记录着哪一个县城的那一户村落,一共有多少户人家会交多少粮食。又写着每户人家给的多少银子,实实在在的记得清清楚楚。
张阿花道:“有这种事儿,为什么不跟我们说一声。大家都是亲戚,有钱一起赚,我们还可以给他分担一些。”
纤纤直言:“公子不喜欢与这边亲人来往,所以有什么动作是不会让这边的人知晓的。知道的也只有他的老师以及舅舅而已。现如今他们也开始秘密收粮大卖一笔。”
张阿花为了保险起见,托人去打探情况。
回来的人果然说董府的下人还有县老爷家里的婆子,都表示家里最近存了许多粮食。
心里没底的张阿花还是将事情告诉了大郎,正愁着没有大进项的大郎心里十分的高兴。
但依然怕做错了事情,也是调查了一番。调查结果是,人家家里的粮食虽然搬进去许多,也不至于到往外贩卖的数量。
二人都认为这是第一批,肯定后续还有没收回来的。
又怕珏儿知道是自己收的粮食,也不敢以他们的名义收粮。
董小漫得知长房落入圈套十分的高兴,又再次出主意:“咱们家那么多的田地。告诉下面如果长房来收粮。一律将粮价上调一成,另外纤纤再去传递说是市面上粮食稀缺。”
别的地方不敢说。董小漫早年可是收了上千亩的田地。有些地方都是二郎不知道的,这些人也不知道真正的东家是谁。
反正佃户的抽成高,东家给的待遇也好。这些够了,别的还有什么不满足的,瞎打听什么呢?
几个小城内的市场,不过就是断了粮食的来源。不过几天,城内的粮食就开始隐隐上调。虽然幅度不大,可依然被高度关注的大郎发现。
张阿花又从纤纤嘴里得知,附近能收的粮食已经基本上收干净了。
西北那边要打仗,朝廷正高价征集粮食呢。
想着珏儿在西北有个继父,生活了那么多年,一定是明白的。
二人不再犹豫,花了高于市场三成的价格几乎将董小漫粮仓里的屯粮买了个干净。
董小漫满意的看着匣子里的银票,心里说不出来的难受。
就这么点银子,当年长房害的自己无家可归。
大郎大幅度的购粮,引起了风家堡一些商人的注意。
商人的鼻子可是很灵的,立即发现了一些不对劲的苗头。
他们不会管张家内部的矛盾,只是知道张家跟荣城县令关?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