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神在古代(贡梨)》第69章


赵禔都有些佩服这人的敬业精神了。
最后还是苏伴伴给出了个主意,说是拿科考做理由,先摆脱了再说。赵禔当时以为真宗希望她考试,没犹豫多久便应承下来。为了加深可信度,还特意上报纸明心志。这才暂时让丹一离开。
所以在猜测有另一个可能性后,才让为了这两件事忙得昏天暗地的赵禔,有种哭笑不得的感觉。
“诸位师兄,君实,介甫,你们的保人找的谁?”赵禔抬头,忽然说道。
王安石与司马光同时转头,异口同声道:“我们这次不参加。”
两人同时一愣,一会后,同声道:“爹娘不让。”
然后两小面面相觑一眼,同时闷声背过脑袋。
真有默契啊!
赵禔摸了摸脑后豆大一滴汗,不过他们不参加也是对的,年龄毕竟还是太小了,十来岁,没得让那恶劣的考场环境坏了身体。怪不得,怪不得他们后期就被苏洵先生给“放羊”了,原是早就定好了。
“小郎君,你居然还未找保人?”顾济世插进话来,脸上闪过担忧,“秋试貌似就快开始了吧。”
“嗯,先前忘记了。”赵禔摸了摸鼻尖。
众人顿时一阵无语。
“咳……你可以找我们柳家,我的……”柳希文很淡定地开口。
这让刚走进来的苏洵眉毛一挑,他可是早知道自己爷爷对赵禔关照有佳,不,应该说是过于关心关注了,虽然一开始他还有点吃醋,但赵禔品行优秀,学业方面更是没得说,几番比较下,苏洵那醋吃着吃着也习惯了。一听保人的机会要被柳家抢了,这还了得,本就是苏山长看重的学子,怎么能让柳家插一脚。
“咳,小郎君,你不觉得找山长是最好的么。”苏洵摇着扇子淡定地打断柳希文的话,大步走向赵禔,“这学院士子大多是选择让苏先生当保人呢,你不如随大流。”苏先生,可不一定是苏山长,苏洵在这里玩了一个文字游戏,毕竟苏山长的名声在姑苏是摆着的,他当然不会轻易当保人。
赵禔一听也有道理,随大流比较稳妥,再说了,当初真宗就是让她有事多找苏山长,择日不如撞日,还是赶紧把事办妥了比较好,思及此,赵禔冲苏洵说了句谢谢,便告别众人,下山准备去了。
她身后,乌云密布的柳希文似笑非笑地瞟了一眼举止散漫的苏洵,捏了捏手中的折扇,偏开头。
赵禔带着苏伴伴准备的丰厚礼物,来到苏山长家中,将礼盒递交给一旁候着的小厮。
苏山长从内屋急匆匆地走了出来,恰好看见赵禔送礼的一幕,很是惊讶地问:“小郎君,生分了不是,何需亲自带礼?有什么事,让洵儿捎话过来便是。”
赵禔有些尴尬地笑了笑,她以前确实没正式带过礼物,说道:“山长,我想参加解试,可能替我做保。”
“这……”苏山长有些犹豫,毕竟他是知道赵禔身份的,从没听说过皇子去参加科举的,这当保人的风险有些大啊,会不会有违祖制,以后在史书上留下个污点。
“山长,小子姓赵名荪,”赵禔恭敬一鞠躬。
苏山长明白了,感情皇帝是给他儿子开了新户口,玩隐姓埋名这一套,笑了笑说道:“成,成,我给你做保人。”过了会又道,“其余九人,小郎君可安排好?”
赵禔无力地摇摇头。
苏山长摸了摸他引以为豪的胡子,笑道:“呵呵,莫急,若说替别人做保人,只怕还要琢磨一下。但替赵荪,不……说是替砚海墨香做保人,哈哈,只怕教习先生们会争个头破血流。”
“哈哈,”赵禔干笑,“山长太过抬举。”
苏山长意味深长地看了赵禔一眼,说道:“你可知道自你连载《大唐》以来,我们教习先生每天都能免费从士子们那里获得数份《武报》,在课堂上。”
赵禔的脸皮抖了抖,士子上课看小人书什么的,突然一下就觉得拉近了时代的距离。
苏山长又摸了把自己的胡须,说道:“教习先生们课余时间可都是谈论你呢。只可惜你的户籍不在本地,唉……先这样吧,你明日过来拿签好字的保书,现在先回学院吧。”
赵禔再次说谢谢,回屏山居了。
☆、62
苏山长的猜测一点也没错。
苏氏学院里的教习先生们;一听是要给赵禔作保;报名的人数不要太多。赵禔是什么人;盛名之下无虚士;她那红得发紫的名声就是最大的保障,更何况她还是苏氏学院这几个月来的榜首。
给这样的人物作保,脸上顶有面子。
苏山长可是无视了一堆好话小礼;挑了和赵荪户籍所在地附近的;公平公正地选择了九人,加上他自己,凑成十人写了保书向上递交。
保书到了州衙,知州姓何;年纪很轻的官员;这次升迁到知州,乃是他第一次主持解试,半点经验也没有。其他地方都是先交给各县审阅,审阅合格后交到知州手中,再由知州确定解试名额。可何知州放不下心啊,第一次处理这种国考,入夜他的心都在颤抖。
脑子里闪现的都是不能辜负陛下的重用!
毕竟按照他的年龄来说,能得到知州这么个官,而且几乎都是三级跳的级别,别的同僚都对他的背景产生了很大的怀疑,甚至连他自己都怀疑是不是某个世家的私生子。
不行,还是得亲自监督才能安心!
何知州辗转反侧数次后,起身,招呼小厮过来,让他叫通判黄文清过来。
八月末,秋老虎刚刚过去,夜间凉爽不少,但也架不住步伐匆匆带来的热气。通判黄文清随着打灯笼的小厮,一路向着何知州的内院走去,一边走,黄文清还不忘旁敲侧击问些事情,可小厮也是被临时使唤的,并不知道任何内|幕。
黄文清一路问不出什么东西,心里也升起了一些不安,毕竟何知州上任没多久,摸不清他的脾性,这对下属官员来说,不懂上司的脾性就私下见面,实在不是很美好的事情。
黄文清深呼吸一下,敲门走了进去。
何知州望着窗外出神,他右手摇着蒲扇,坐在竹椅上纳凉。
黄文清等了很久不见何知州发言,他忍不住低声开口:“何知州,不知唤属下有何事?”
“哦,保书都收上来了吧,都拿来让我审查。”
黄文清步伐一个踉跄,那保书少说也有几百份啊,完全亲自检查,这何知州是自虐狂吗?不,不行,上司如果在检查,作为下属的难道就可以回家睡觉吗?这不等于被拖着一起受累!
黄文清眼睛一转,拱手说道:“何知州,赵荪,啊……也就是砚海墨香今天上了保书。”
“那报上不是早说了吗?不对,他不是姑苏的嘛,怎么到我这里投放保书?”何知州眼中闪过一丝诧异。
“那砚海墨香的籍贯在此!”
“哈!那真是大好!”何知州心情不错,在自己的任期考出的人才,这就挂上关系了,未来若能同朝为官那也是一份人脉。
黄文清心里小人一囧,一看这知州就年轻没经验啊!光看到好处就忘记潜藏危机了。
“何知州,事情没那么简单,如今世人皆知砚海墨香先生将在这里科考,在姑苏更是有万人联名为他祈福,此刻他风头正盛,名次考得好也罢,皆大欢喜,若是名次不怎么样,只怕有非议。”黄文清也不担心砚海墨香考不上,毕竟盛名之下无虚士,但他还是担心成绩会不佳。
“不过,这还不是属下最担心的,”黄文清又走进何知州几步,低声,“属下有查过,虽然赵荪这个身份毫无破绽,但过去确实没有这么一个人,也就是说,只怕是哪位宗室或世家嫡系,为了安全不得已安排了一个身份。这样一个人,估摸着不会想出风头,只怕……”
通判黄文清的话提醒了他,何知州手中的摇扇一顿,顿了顿说道:“你的意思是,赵荪会隐藏实力,可也不对啊,既然不想出风头,又怎么会写书发表,怎么会大张旗鼓的参加科考……”
“这……”黄文清迟疑了一下,“不怕一万就怕万一。”他具体也说不出个道道来。
何知州又摇了摇扇子,摇摇头说道:“我觉得不会,从他过去的种种行为来看,他应该也是一位爱惜名声的才子,断不会随随便便,污了自己的才华名声。”
“那就不用担心了……”黄文清呼了一口气。
“那也未必,这位赵荪年纪不过十四,已写了两本脍炙人口的小说,看报纸他现在还在写第三本,这得耗费多少心血,”何知州将扇子放在桌上,“只怕他的四书五经学得不够精。科考?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