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门继母养儿》第92章



今天,那些恶人也不知道怎么找到了我们的藏身地方,我们慌乱中就跑进了你们住的那家客栈,正好看见外面那位师傅牵着马车要出去,就想趁机跟着混出城去,没想到,这马车是你们的,还给你们带来了这么大的麻烦。
姑娘的大恩,我白正芳以后一定会涌泉相报。”白老爷子诚挚的道。
“原来是这样,也不用说什么报恩不报恩的,我就是是看不惯那个一字眉祸害好人,今天就算是别人,我也会帮忙的。”傅折桂随口道。
白老爷子有些意外,“姑娘莫不是不知道我是谁?”
“你是谁?”
白老爷子苦笑一声,刚要回答,杨师傅突然惊道,“你不会是那个白家吧?”
“定州府哪里还有第二个白家,我就是那个白家。”白老爷子无不自豪的道。
“到底是哪个白家?”傅折桂还是不明白。
“就是那个明和坊啊,明和坊就是白家开的。”杨师傅激动道。明和坊啊,他想进去看看都不敢,今天竟然见到了明和坊的主人,他真有种在做梦的感觉。
“原来是明和坊白家,不对啊,我今天才去过明和坊,人家说那里已经关门……”傅折桂看着白老爷子落魄的样子,哪里还用问下去,肯定是白家出事了呗。
“惭愧啊!祖宗几百年的基业。”白老爷子羞的面红耳赤。
“跟严家有关?”傅折桂了然。
“他们都是坏人。”白彤雪脆生生的道,显然,这次的事情对她的伤害不小。
也不用问下去了,商场如战场,肯定发生了什么难以想象的事情。傅折桂转而道,“那你们以后准备怎么办?”
“我打算带彤雪去徐州,我妹妹一家在徐州,我外甥孙子跟彤雪有婚约,我想带彤雪去投靠他们。”白老爷子帮白彤雪捋了捋头上的乱发,“真是苦了这孩子了。”
白彤雪羞的垂下了头,景朝十三四岁就结婚的人多的是,九岁已经懂得很多事情了。
“有打算就好。若是实在走投无路,也可以来文王县找我。帮你们报仇什么的我不敢说,起码饿不死你们,能给你们一个安身之处。”傅折桂笑道。
但行好事,莫问前程,现在傅折桂有钱了,还真不在乎多养两个人。况且,她觉的这爷孙俩也不是那种赖在别人家里不走的懒人,只是落难了而已。
白老爷子感激的浑身直抖,锦上添花容易,雪中送炭难,白家那么多亲朋好友都躲的远远的,傅折桂一个陌生人,在不知道他身份的情况下,竟然肯这么帮他,白老爷子突然做了一个决定。
“彤雪,把爷爷交给你的那个东西拿出来。”
白彤雪羞怯的转过身去,在身上摸索了一阵,拿出一本书,递给白老爷子。
白老爷子接过书,仔细的抚摸了一遍,突然将书一撕两半,将其中一半递给了傅折桂,“这是我白家的烧制白瓷的秘术,严家抓我们,也是为了这个,我想把它交给你,跟你借一点银两做路费。”
傅折桂有些惊讶,没伸手去接那半本书,“钱我可以借给你们,这书就不用了吧?”
“我把这半本书交给你保存,还有另外两层意思。”白老爷子赶紧道。
“哦?”
“第一,我确实很感谢你的救命之恩,我给你的这前半本书记录的都是一些烧瓷的基础知识,还有一些我白家的瓷器胚胎制作方法。
你看了以后,若是想学烧瓷,应该能从中领悟到一些东西。
第二,我这次去徐州,不瞒你说,我心里也没底。人心隔肚皮,谁知道那边会怎么样,所以我想把这前半本书寄存在你这里。
这样,若是我真的遇人不淑,他们也得不到完整的白家秘术,烧不出白瓷,我也总算对得起白家的先租了。”说到这里,白老爷子满脸的悲怆,若是可以,他真不想把人想成那样。
“爷爷。”白彤雪也红了眼圈,抓住了白老爷子的胳膊。
“乖孩子。”白老爷子爱怜的摸了摸白彤雪的头。
傅折桂明白了白老爷子的意思,可是并不代表着她会趁人之危看这本书。这个朝代,所有技艺都是代代相传,甚至传男不传女的,她对烧瓷器一窍不通,光看书能学会?还不如给大家留个余地,以后等白老爷子东山再起了,没准还能跟他合作一下,长远发展。
“这本书就先放在我这里,我帮你保存,但我不会看的。等你什么时候方便了,就来我这里取回这本书。
嗯,这样……”傅折桂找到两张草纸,把那半本书包了起来,用东西粘好,“你再这上面写上字,就当封条,等你或者彤雪来的时候,这字一点没破,就知道我没看过这本书了。”
“这怎么行,我是心甘情愿给你看的。”白老爷子又惊又喜,但还是拒绝了。
“就这么定了。”傅折桂把笔递给白老爷子。
白老爷子颤抖着手写了下一个白家的“白”字。
到了林县,白老爷子跟白彤雪洗了澡换了衣服,立刻变的不一样了。一个是沉稳的老爷子,一个是乖巧可爱的小姑娘。
在林县住了一晚上,傅折桂给他们一百两银子做路费,几人分道扬镳,一个回文王县,一边去徐州。
第67章 
十二月三日; 经过将近半个多月的跋涉以后; 傅折桂终于回到了文王县。时隔半年; 再看这熟悉的房屋; 狭窄的街道; 她竟然有种十分踏实的感觉; 京城虽好; 却不如这里安逸啊!
多付给杨师傅一半的酬劳,傅折桂看向武直,“不如你在我家里多住几天; 快过年了,反正你家里也没人。”
这一路,武直把傅折桂照顾的妥妥贴贴的; 她真的有点喜欢这个沉闷耿直的男人。不是那男女那种喜欢; 是把他当哥哥那种。
傅折桂在现代是独生子女,在这里; 她是有一个哥哥傅登科; 可是跟傅登科相处; 更多的是她在想; 她在做; 所以她从没有这种被大哥疼爱的感觉。
武直有些犹豫; 李大郎并没有跟他说他把傅折桂送到家里以后该如何,按照组织的规定,他应该回去报道; 可是……
“就这么定了; 走,跟我进去。”傅折桂拎着东西当先进了院门,往后一瞥,武直果然也拎着东西跟了进来,她满意了,果然,跟他商量还是不如直接替他决定的好。
院子还是那个院子,只是冬天了,那颗皂荚树的叶子都落光了,光秃秃的有些难看。小姐三下两下跳上皂荚树,在上面喵喵的叫着,似乎有些兴奋。
可不是,离开的时候它还爬到上面下不来呢,现在已经能在树上来回跳跃如履平地了。
周氏听见猫叫,急急忙忙的走了出来,“我就说今天早上喜鹊怎么在树枝上叽叽喳喳的叫呢,原来是你回来了。一路上冷吧,快进屋,我给你做手擀面。”
一连串的说完,她才注意到武直,“这位是?”
“武直武大哥。”傅折桂说完,笑着看向武直。
武直的脸绷着,内心是万马奔腾的。傅折桂是首领的媳妇,她说他是她大哥……他的身体就像一跟僵直的铁棍,这时候要是有人推他一下,没准他就直接倒在地上了。
武直一看就是那种很醇厚的人,周氏也很喜欢他,立刻将他一起让进了屋里。
没过一会儿,周氏就做好了两碗热气腾腾的手擀面,给傅折桂跟武直端了进来,“出门饺子回家面,快吃。”
傅折桂接过碗一看,两个白白胖胖的荷包蛋,还是周氏疼她。
小口的喝了一口汤,又热又香,整个人立刻就暖了过来,“我现在明白回家为什么要吃面了。”傅折桂赞叹道。
“老话还能错?快吃吧,吃完锅里还有呢。”周氏笑呵呵的道。
一连吃了两碗,傅折桂才心满意足。而武直更夸张,直接把剩下的半锅面条全吃完了,把周氏看的一愣一愣的,直说要去再给他做一锅。武直说自己确实吃不下了,周氏才作罢。
就这样,武直在傅家住了下来。傅家只有三间正房,两间偏房,正房中的一间是堂屋,是用来待客的,根本没法住人,偏房一间是书房,一间傅折桂住了,武直只能先住傅登科的房间。
腊月初八,按照景朝的风俗,要喝腊八粥,就是把一年家里所剩下的杂粮,也不拘多少,不拘种类,放在锅里一起熬煮,熬成一锅浓稠的粥,全家一起喝,也有团圆的意思。
只可惜,今年傅登科跟朱寄云都不在家,傅家这腊八粥就少了两个人。
“也不知道你哥跟你嫂子现在在哪里,过年能不能回来。”周氏感慨道。老人嘛,就图个家庭团圆,尤其是过年,这?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