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女皇商》第129章


铁锅不高,不会烧出滚滚的汤水以免发生意外,但烧个鱼头或炖个羊肉还是很方便,小锅两边有锅耳方便拿放。
一顿暖呼呼的火锅吃下来,竟然不需要中途添炭,可见这炭能烧多久。陈大娘是明眼人,直说这炭的生意若打开,回头客肯定很多。
大家听了都很得意。
然而陈大娘问了价之后却立刻摇头,让苏芳不要按这种优惠方式,不然人家买多则亏多,吓得苏芳连忙放下筷子起身,表示洗耳恭听。
“你看哪,一般人家买炭过冬,又不是买小菜,每天去买几斤,也不是不能存放,若你炭好,有的人家一买就是一冬,最少要烧到来年入夏。”
“这炭除了烤火取暖,也有像你这样吃火锅的,而且大户人家也不是只有主子才用炭,有体面的下人一样用得起,心肠好的主子也会让下人烧炭盆取暖的。”
☆、第179章 是块生意料子
“因此,谁只买个一篓两篓?少说都是十篓,多则百篓,你这装得也体面,还能拿来送礼,这有钱人家的送礼门道可多了。”
“所以呀,你尽管按十五文的价去卖,小篓满十篓少一百文钱,大篓满十篓送一篓。”陈大娘边说边比出十根胖胖的手指。
“一大篓是三百文,你要每篓减了五十文,十篓就是五百文,这里不是救回两百文了吗,还一次卖出十篓了不是?”
“而且大小篓的利益差,大家一看就明白,自然都会挑大篓买,除非实在不要这么多的买家,才会用小篓。”
大篓的十篓是两百斤,小篓的十篓是一百斤,小篓一百斤可以减一百文钱,大篓一百斤可没得减,就只能达到两百斤却能赚回三百文的优惠。
谁不愿意拿三百文优惠却拿一百文优惠?
优惠原理和苏芳本意一样,却更能促进销量。
苏芳听了有些激动,她以为自己优惠是为了赚更多销量,却原来还有更会划算销量的人,当即眉开眼笑朝陈大娘行礼道谢。
“我这也是做生意久了攒出来的经验,你才刚开始,没想到这层也在情理之中。”陈大娘连忙摆手,有些不好意思地笑。
“你们可别笑我奸商,做生意要么求利、要么求量、要么就求人缘,总要有所求呀。”
“大娘这是宝贵的经验,苏芳听了这心里也豁然开朗。再说了,咱们又不是高价谋暴利,只是卖得多才有赠送,人家反正要买,选择还在人家手里。”
苏芳连忙笑道。陈大娘见苏芳受教,心里也很熨帖,就跟林大娘夸起她来。
一顿饭吃了个欢欢喜喜,白不凡先送了一车炭回去,等再来跑第二趟时,才会把陈大娘和陈子画母女接走。
这一趟福安客栈买了一千斤炭,也就是五十大篓,得了五大篓赠送炭。
陈大娘见了直笑:“我猜,以后最少买一千斤炭的买家会很多,这可是五大篓,一百斤炭哪!”
然后陈大娘自家也要买十大篓炭,能得一篓赠送,但苏芳却多送了两大篓,吓得陈大娘连忙拒绝。
“大娘就不要客气了,我们烧炭窑的不差这一点儿,大娘帮我们的却不只这一点儿,不只在这炭上,上回买布也给了折扣,我可没跟大娘客气。”
“你这孩子实心眼儿,我给你折扣赚的是人缘,等的是你这回头客,哪有白让你占便宜了。”陈大娘听了直笑,还是不肯收。
“你就收了吧,若不是才做起来的生意,本不该收你这炭钱。”林大娘也在一旁发了话。
“可不是吗,大娘是来照顾我们开张生意的,这钱我们才收了,以后大娘带生意来,你家以后的烧炭我们包了,别再提钱。”
苏芳笑吟吟地说着,林大娘在一旁连忙帮腔,看得陈大娘哈哈大笑,笑她们婆媳感情好,说得林大娘突然红了脸。
“娘,我觉得芳姐姐说得很好,你反正要帮忙带生意的,顺便咱们也有不要钱的炭烧,多美的事呀!”陈子画在一旁率直地开口。
说得一旁少年们都不禁扑哧直笑。
“笑什么笑!我说得不对吗?我林大哥家烧炭,我不白拿已经是很给面子了!芳姐姐你说是不是这理儿!”小姑娘气呼呼地给自己找场子。
这帮人竟然笑她,哼!
“对,画儿妹妹说得有理。”苏芳忍笑点头,觉得这个小姑娘太搞笑了,也难怪白不凡跟她关系好,都是一路人呀。
“呆丫头,你还得理儿了!”陈大娘哭笑不得地戳着小女儿的头,骂也不是、笑也不是。
“大娘,若有人一次买不起十篓炭,可以几家凑数的,比如一家一篓,十家人就能得二十斤炭回去了,也能分到一家两斤不是。”
苏芳突然想到一个团购的念头,便伸出三根手指。
“也便宜了三十文钱。但这是大娘的交情换来的,咱们的炭还是十大篓送一大篓,不零送,不然乱套了。”
“不错,大家凑起来买,得了一篓回去自己分,这是买家自己的意愿,商家不坏规矩,也能得到一般人家的销量。”
陈大娘听了表示认同,朝苏芳点头满意道:“天明媳妇举一反三,是块生意料子。”
苏芳扑哧一笑:“大娘不愧是开绣庄的,夸人都比布料子。”
陈大娘也被她逗笑,她哪里说的是布料子啊,这丫头偏生就朝布料子上说。
半下午时白不凡就过来了,苏芳把带着陈子画一起做的桂花饼装了一篮子给陈子画提着带回家。
这小姑娘天真活泼而且话也多,来这儿半天就和苏梨花混熟了,连杏花都能跟她玩在一起,如果不是娘催着,她真想住几天再走。
最后还是白不凡把她拎上马车的,不然她能依依不舍话别到天黑去。
马车声远去,苏芳笑着回头,大家两眼发亮地望着她。
陈家带了一布褡子铜钱,为的是怕以后他们卖炭缺零钱找。
六十大篓炭,每大篓三百文,收入是十八两银子,一万八千枚铜钱,串成了一百八十吊。而他们除开烧窑成本,还有八大篓炭也就是二两四钱的促销费用。
“我分利多,这个赠送费用我担了,大家照说好的分钱,现在是开张生意,等以后生意打开,这钱就好赚多了。”
苏芳说着就让苏长福帮忙记帐。
按照比例,苏长福拿小一成,也就是百分之十,共一千八百文钱;苏长安、林泽义、孙志胜各百分之八,共一千四百四十文钱;再往下几个小的折一半各有七百二十文钱;最小的两个每人一百八十文钱。
他们一共分去了九千三百六十文钱,一半略超,剩下的八千六百四十文钱则归苏芳,减掉各种成本,苏芳估计能有八千整利,也就是八两银。
这是第一次分钱,以后都会按照这种方式分配利益,现卖现分。
本来苏芳还想着若有零头则留空取整来算,但今天一看,这三百文一大篓,十篓赠一篓,想必大家都是十篓、十篓来买了,哪里会有零钱出现?到也好分。
大家当场拿到钱发现竟不多不少一分不差,都紧紧拽着钱欢喜得不知如何是好。只有苏长福心里已在计划,要卖多少才能攒出整银。
看清爽的就到
☆、第180章 千万别同情他
苏芳拿了钱便分了一两给爹做炭篓本钱,不让爹白做。
苏正清还不想要,这竹子是女婿家后山砍的,听说是女婿年少时自己种的一片竹林子,他不过是帮忙做了出来,哪里能要钱呢。
但苏芳却拿着几个小朋友打比方。
“爹,他们干小活都有钱拿,你不做炭篓出来咱们也没那么顺利卖到上等炭的十五文呀,你哪有不拿钱的呢。”
苏正清在知道她赚了多少后,这才收了钱。
后来大房里知道后,苏正源就跑来找二弟打商量,他也会做篓子,能不能帮着做一做,以后生意好起来忙不过来,多一个人手做炭篓,也能多存些炭篓下来。
苏正清一想也对,如今农闲才有时间,谁知道以后会卖掉多少炭?女婿家可是建了四座炭窑,大家手艺熟了,存货会越来越多,也会卖得越来越远的。
于是苏正清便找到苏芳商量,苏芳听了便答应了,但要求质量、大小一样,因为是不同人做的,怕有偏差,影响卖炭。
这话说得不客气,也算客气。而作为大伯,苏正源卖十文一个不算开高价,但也没人情价,算是实做实赚吧。
对面孙家老头知道后也有些心动,但想到孙志胜已经赚到钱,而且听说暂时不需要那么多炭篓,只是人家大房开了口不好拒绝,便闭紧了嘴。
若不是和苏芳的舅家结了亲,孙志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