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我的专属锦衣卫》第85章


杨蓁又郑重施礼道:“王爷厚待,我此生莫敢相忘。”
离开王府时,徐显炀没有骑马,而是陪杨蓁乘车。
见到她若有所思,徐显炀问:“在想什么?”
杨蓁直言道:“我一直都在奇怪,王爷明明十分多疑,明明很难相信谁,可他又为何偏偏信了我呢?我自问也没做过什么赢得他信任的大好事,可他就是信了我的话。就说对方有意谋害今上这事儿,如今无凭无据,只不过是我的一个猜想罢了,可看样子,他倒已经认定事实如此了。”
徐显炀似笑非笑地瞥着她:“那我也问你一句,你最初又是为何信了我的?外间人们都说我杀人不眨眼,心狠手辣,你又为何早早就信了我的为人,一心帮我?”
这话杨蓁当然无法实话实说,她愣了愣道:“我慧眼识人,不行啊?可王爷不是啊,你与他共处两年,他都不信你的话,为何偏要信我的呢?”
徐显炀挑着眉,怪声怪气地说:“那只能说明,我家娘子天资过人,手段高明,无需刻意为之,便可博人信任。”
杨蓁虽未得他直言回答,却忽然体会到了他的意思,她当初会无条件地信他,除了前世见识了他的人品做派之外,更是因为有了情意做为根基。
就是因为对他动了情,才义无反顾地信了他。
——难不成就像我信他一样,诚王信我,同样是因先动了情的缘故?
可如此一想,倒比之前更加不可思议了:他又干什么要看上我呀?那些日子我都没给过他多少好脸色,他那么骄傲的一个人,怎可能来看上我?
总之百思不得其解。
她看看徐显炀,有心问他“你是不是怀疑他对我有那种心思”,却又怎么都开不了口。这话能怎么说呢?
头一回踏入徐显炀那所宅邸,杨蓁难掩心中兴奋。
老管家吴大同笑容满面地前来迎接:“大人总算回来了。”
徐显炀为他们引见:“这是吴管家,家中大小事务俱由他管,有何需要都问他就好。吴管家,这位就是新夫人,你总说自己管家太累,力不从心,以后有她在,你也可歇着些儿了。”
杨蓁本还觉得这样婚礼都未曾办过便贸然上门,不知对方会如何突然,如何揣测,没想到吴管家听后灿然笑道:“夫人终于来了,卓大人早就知会我等洒扫庭除,候着大人带夫人上门,大伙儿早就盼着夫人来呢。”
一句话说的徐显炀与杨蓁都定在当场,半晌无言。
那位心细如发、总在为别人操心的卓大人,还不知能否再回来了。
“我想回头对王爷说一声,叫画屏过去照顾卓大哥。”进入正屋后,杨蓁对徐显炀道。
徐显炀有些意外:“为何要叫她去?”
杨蓁叹了口气:“画屏是早就对卓大哥心有好感的。前日听我说起卓大哥受了重伤,她哭了一宿,方才离开王府前我去与她道别,她还求我说,务必让她再去见一见卓大哥。我就想着,画屏这阵子被陈嬷嬷当丫鬟训练着,伺候伤者想必还合适。卓大哥如今境况危急,厂公也无暇亲自照管,能安排一个真心关切他的人守在跟前,总是好的。”
徐显炀犹疑道:“可是,志欣毕竟身为男子。你叫一个小姑娘去贴身伺候他,将来如何尚不可知,就不怕毁了她的名声?”
卓志欣还能否醒的过来,纵是醒过来,又会否答应娶画屏,都是未知之数。
杨蓁苦笑道:“以画屏的出身,还在乎什么名声?她不过是想偿一份心愿罢了。”
徐显炀默了一阵,便点了头,喟然道:“蓁蓁你说,我一直坚持找出真凭实据来断案,是不是太过迂腐了?倘若我从开始也如往届锦衣卫前辈那样,怀疑上了谁就请旨抓了来刑讯逼供,说不定现今案子已经查明了,李祥也不会被人收买,志欣也不会……”
杨蓁握起他的手道:“你还未看明白么?那些人之所以如此猖狂地窜上跳下,正是因为他们害怕被你拿到真凭实据,如果你像从前的锦衣卫高官那般只管抓人刑讯,对他们反而构不成偌大威胁,只会多添几桩如柳湘那样的案子来给你和厂公抹黑名声罢了。”
徐显炀望了她片刻,失笑道:“你说得有理,连你看事也是比我明白的。”
“这话说的,就好像我就不该看事比你明白一般。”杨蓁嗔道,上前踮着脚尖搂住了他的脖子,“等迈过这道坎儿,咱们还有好长的日子要过呢,过去了就好了。”
“是啊,过去了就好了。”徐显炀搂住她的纤腰,在她耳边亲了亲,“咱们毕竟尚未正经办婚事,这就让你住进来,未免惹人闲话。依我看,还是先送你到干爹那边去住,回头我去将你婶婶也接到京城里来。”
见到杨蓁神色有些古怪,他放开手问:“想什么呢?”
杨蓁道:“我问你,送我去干爹那边住,你又打算住在哪边?”
连她住在王府时他都坚持夜夜造访,这回送她去何府居住,他怎可能甘心与她分开住?可如此明晃晃地点明,未免显得徐大人的一番考量太过虚伪了。
徐显炀一高一低地别着眉毛,自牙缝里吐出一句话来:“本来顾念着志欣的事,我还没心思与你个小妮子多计较,如今看来,今晚还是得好好收拾你才行!”
杨蓁眨巴着眼睛,怯怯地道:“大人……当以公事为重啊。”
徐大人自是以公事为重的。
轮到公事,徐显炀就雷厉风行起来,当日便与何智恒商议好了次日进宫面圣事宜,也将结果去报知了诚王,同时向诚王讨要了画屏过来照看卓志欣,不免要被诚王打趣上一句:“你一气儿要走了我两个丫鬟啊!”
徐显炀挺客气地回他:“王爷丫鬟还多,又不缺这两个。”
“可是就这两个最出挑啊。”诚王却愈发阴阳怪气,“不信我叫丫鬟都集中起来给你看,让你挑挑其中还有没有比得过这两个的。”
徐显炀牙根发痒,真恨不得直说:别当我看不出你对我媳妇动的什么心思!
……
“只因蓁蓁是本案的重要证人,我想带同她一起进宫面圣。”
次日早朝过后,徐显炀来到王府见诚王时,对诚王如是说道。
诚王正在寝居梢间里由丫鬟伺候着更衣,头上乌纱翼善冠,身上穿盘领窄袖赤色袍,前后及两肩各用金线织一条盘龙,腰系玉带,脚穿皮靴。这是亲王进宫所穿的标准服饰,与东宫太子制式相同。
听徐显炀说完,他嗤地一笑:“带她进宫?你以什么名义?纵使你当日便为她讨个诰命,她进宫谢恩也是面见皇后,又不是见皇兄。难不成你想叫她扮作医婆?”
依国朝惯例,民间女子不得随便入宫,纵是嫔妃的母亲,不得旨意宣召也不能进入宫内。只有“三婆”,即奶婆、医婆、稳婆可以随时进出宫掖。
按照此例,杨蓁确实没有名正言顺被带进宫的可能。不过,徐显炀轻松一句话便叫诚王再也无话可说。
“蓁蓁是已选好要入宫的宫女,干爹为其安排,走宫女出宫探亲回返的路子进去便可。”
是啊,她还是应选宫女呢,若非被他换入教坊司,她早就进宫了。诚王哑然失笑,才几个月前的事,现在想起却像是隔了一世了。假如当初他没去差薛哲带她离开宫女所,如今他们这几人的命运,怕是会十分不同的吧?
准备就绪出门之时,诚王向徐显炀问:“你说说,你是何时对蓁蓁动了情的?”
徐显炀很意外他会有此一问,直言回答:“回王爷,依下官事后回想,应是早在流芳苑那日,蓁蓁替我解围,与她共处一晚……相谈一晚之后吧。”
诚王点了点头,似是而非地说了一句:“还是挺早的。”
徐显炀真想紧接着问一句:“那王爷您呢?”
自然,他还是忍住了没问。
今天是十月十六,不知为何,一早听见何夫人翻着历头说起今日这个日期时,杨蓁恍惚觉得,记忆中的今天——至元九年十月十六,是个特别的日子,会出点特别的事儿。
可惜她思来想去,也未想到究竟是何事。
她早就去仔细回想梳理过,看有哪些已知即将发生的事情可能影响到自己,或是徐显炀,却收获甚少。
前世她一直住在昌平乡村,无缘见到邸报,对京城里的大事只有一些耳闻,还都是经过城里城外的百姓们多番传说后的风闻,连孰真孰假都不好分辨。
她只知道再过一年多皇上会驾崩,似乎皇子早在那之前就过世了,然后诚王上位,清洗阉党。连皇帝究竟是死于什么病都不得而知。
只到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