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运一生》第146章


大理寺卿是个不折不扣的忠皇党,从不参与太子,陈王和留王之间的事,为人正直公正,让他来审理这件案子最好不过。
大理寺卿接手了这个案子,果然公正严明,当天就睡在了大理寺,给陛下保证不破了这个案子绝不回家。
段新钰问相益彰,“你能保证这件事不是方永山做的?”
不说方永山一直待在潮州,时间这么长了,知人知面不知心,这段时间,他也一直被困在东宫,根本没机会出去见见方永山。
如果大理寺卿查出来,这事是方永山所为,哪怕不会拖累得他失去太子之位,但也会给他狠狠一击,起码在民间的声望就要大大低了一截。
对此,相益彰只是握紧了她的手,坚定而自信地笑:“相信我的眼光。”
段新钰只能忐忑地等待。
过了几日,大理寺卿果然不负众望,又剖出了一个新线索,沿着那条线索以及信王给的线索,又过了七/八日,大理寺卿连夜携了一封奏章进宫了。
这夜,估计又有很多人要睡不着了。
不说旁人,反正段新钰睡得挺好的,只除了随遇安晚上缠人有点烦。
第二日,陛下什么也没说,只是发了逮捕潮州同知府事袁泰的逮捕令。
陈王府。
陈王呆呆地盯着窗外飘零的落叶,叶边泛着黄滚着卷,不知不觉,就过了夏入了秋了。
他还记得,小时候,父皇带他骑大马的场景,那个时候,父皇将他护在胳膊间,生怕他一个坐不稳翻下去,他小小年纪,抿着唇什么也不说,心里却暖烘烘的,又仿佛藏了一粒糖块,甜到了心里最深处。
再后来,皇后娘娘怀孕了,母妃整夜整夜睡不着觉,当时他不懂母妃的惶恐不安,只天真地问:“母妃,父皇说我要有一个弟弟了,您不开怀吗?”
母妃却哆嗦着嘴唇死死搂着他,什么也不说,只吧嗒吧嗒掉眼泪,他吓了一跳,忙问母妃怎么了,母妃摇摇头,死死咬着嘴唇,仍旧什么也不肯说。
后来,母妃发烧了,烧得朦胧中,他依稀听到母妃说什么“丢弃”“不要”的话语。
当时他不懂,后来随着年龄越来越大,他却一下子懂了母妃从来没有说出口的话。
只是,这么些年,太子不回来,他只当做没有听懂过那些话,仍旧做他的大皇子,做父皇曾经引以为傲的长子。
他谦逊,和善,聪慧,宽厚,他多想让父皇看到这些,看到这些他努力学会的品质。
可是,也许母妃早就料到了他的结局。
父皇,终于,您要丢弃您的长子了吗?
为了给您最爱的嫡子铺路!
第123章 
陈王被大理寺卿传问的时候一点也不吃惊; 不; 其实还是有一点吃惊的; 他没想到大理寺卿这么早就查出了他和袁泰的关系; 袁泰算是他的门人; 当初走马上任有他的介绍,当时太子还没回来; 朝廷可谓他的天下,一件小事而已; 他完全不在乎; 但放到现在; 大理寺卿完全可以治他一个买卖渎职的罪名。
不过; 他还是不在乎,只这么一点罪名; 大不了被罚半年俸禄,如果不够,再关一个月; 足够了。
大理寺卿果然没在这件事上多做文章; 召他过去后,直接一针见血地问他有关潮州贪污的事。
陈王半耷拉着眼皮; 面上波澜不惊; 甚至悠然自得地转了转大拇指上的玉扳指; “王大人,你这话本王听不懂,听你这意思; 袁泰才是潮州贪污的罪魁祸首,但那跟本王有何关系呢?”
“没错,本王当初是提拔过他,但那是见他才识不凡,不忍心有才之人被埋没,这才多嘴提了一嘴。”说到这里,他摇了摇头,似是十分懊悔,“早知道本王的提携却害了一方百姓,本王当初真不该见才心喜。”
“王大人!”他认真盯着大理寺卿,认真道,“这种事关民生之事,你可定要仔细探查,切不可放过那枉顾苍生的败絮小人。”
大理寺卿严肃地盯着他,一点没被他这话给忽悠住,但是观陈王这么有恃无恐就知道他定然算准了袁泰没有将他供出来,常年处理案件的直觉让大理寺卿认准,陈王这话肯定有水分。
但是,即便知道他可能是背后的罪魁祸首又怎样,那毕竟是陈王,陛下的皇长子,不可能像对待普通百姓或者官员一样说关就关了。
大理寺卿垂下眼帘,平淡无波道:“王爷请放心,微臣定然废寝忘食,肝脑涂地,无论如何也要将这件事调查清楚。”
陈王冷笑:“那最好不过。”
陈王走后,大理寺一个属官悄无声息进了东宫。
属官恭身站在下首,头低垂着,半分不敢抬起来,他将大理寺里头的事情说了一遍后,老实道:“回殿下,这便是王大人同陈王殿下的对话。”
上首,相益彰半靠在椅子的扶手上,另一只手叩在桌子上,中指和无名指慢悠悠地敲打桌面,发出极轻而有节奏的敲击声,他垂着眼帘,面部神情似乎也被掩在了眼帘下,只留下一派平静漠然。
许久,他方才反应过来似的看一眼下面站着的属官,平静道:“孤知道了,你下去吧。”
属官行了个礼,告退了。
属官走后,段新钰慢慢从屏风后面走了出来,刚刚两人正腻歪在一起写字,属官突然来求见,她只好暂时躲到了一边。
走到他跟前,自个搬了个凳子过来,坐下,段新钰撑着下巴看他。
恍了恍,相益彰转头,对上她一动不动盯着他的视线,不觉好笑,“怎么了?”
段新钰歪头,反问道:“这话不应该我问你吗?”
相益彰“嗯?”一声,似乎有些不懂她这话的意思。
“你接下来打算怎么办?”
袁泰这事一出,方永山几乎已经可以逃脱罪责了,最多治他个监管不利的罪责,间接的,他也能够从这个泥潭中脱身而出,其实已经达到了目的,如果再继续追查下去……
“自然要追查下去!”相益彰说的斩钉截铁,一点不带犹豫。
段新钰犹豫地看着他,他知道如果再追查下去,很可能无法收场吗?
似乎知道了她心间的犹豫,相益彰转向她,嘴角翘起抹似笑非笑,“傻瓜,你以为这事是我想罢手就能罢手的吗?这事情已经罢手不了了,不出个结果,罢手不了的。”
因为,最上头不想让他罢手。
他自己,也决不允许罢手!
走之前,陈王身形轻松,好似根本没放在心上,但只有他自己知道,那里面有多少是硬撑出来的,但回来时,他是真的放松了,哼着小曲,脚下飘飘乎,如果脚下有一根竹竿,他能撬到天上去。
袁泰果然没有供出他来,当然,为了他的家人,他也不能供出他来。
更何况,即使供出来也没事,他根本就没证据。
想到这,陈王嘴角的笑意更盛了。
这事如果说是袁泰一人所为,根本就说不通,一来他没动机,二就是贪污的另一半官银还没找到,但袁泰死咬住这件事就是他一人所为,只是因为嫉妒方永山搭上太子这条大船后能以仅三十多岁就当上了知府。
大理寺卿反问他,你不也年纪轻轻就是潮州同知府事,等明年方永山考核优秀,他很有可能是下一任的知府。
对此,袁泰不吭声了,旁人再问,还是死死咬住那个理由不松口。
案子似乎陷入了凝滞之中,陛下又勒令他必须在一月之内撬开袁泰的嘴,就在大理寺卿气冲上火拿黄连当茶水喝时,这夜,太子着一身便服,悄悄来到了大理寺。
无人知道太子跟他说了什么,只是等太子离开后,一直死死咬着这事完全是自己一人所为的袁泰终于松口了。
咬出了背后之人——果不其然是陈王。
“胡扯!”陈王跪在上书房,一脸愤怒,神情因太过激动甚至泛着点扭曲,他高声道,“父皇,袁泰攀诬儿臣,儿臣怎会做这种危害百姓的事,是,儿臣近些年脾气是有些暴躁,但儿臣绝不会做这种一看就要被人戳脊梁骨的坏事,父皇,儿臣自小是您带大的,您还不了解儿臣吗?”
陛下眼神沉沉地盯着他,听到这话,他眉毛都没动一下,仍旧死死盯着他。
陈王痛哭流涕,“父皇,儿臣知道儿臣不如太子得您欢心,但儿臣好歹是您的儿子,您要相信儿臣啊!”
许久,陛下收回视线,他似冷漠又似隐忍般闭上眼,整个身子靠到身后的椅子上,轻声叹口气:“那你说,袁泰为何旁人不攀咬,偏要指认你呢?”
“一定是太子……”对上陛下猛然睁开,精光一闪而逝的双眼,他顿了顿?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