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派亲妈的锦鲤日常[穿书]》第95章


正读着,方锦南打电话来说方便面的事,静静同学方便面因为定位准确,一推出就广受欢迎,这段时间似乎所有孩子都在搜集静静同学的连载连环画卡,可五味道的方便面虽然味道远远超过同类产品,却因为各种原因,无法抢占别的品牌的市场,方锦南颇为头疼。
祁静天天叫她妈妈帮忙,可她妈妈能力有限,朱卫星给他们做宣传后,五味道的方便面火过一阵子,却始终没有大火,方锦南意识到不是民众不认可品牌不想买,而是民众买也买不到,如今几大品牌代理商垄断了下线城市的方便面市场,方锦南的五味道想要打进去实在太难,从虎口里夺食谈何容易,更重要的是,五味道无法进入大的超市,不是祁静妈妈不帮忙,而是她认识几家超市都已经很给面子地让五味道进入了,但她资源有限,做不了那么周全。
而朱卫星的广告以大城市为主,很难覆盖进小城市,可偏偏是大城市的市场更难打入,反倒是一些小城市因为没有品牌,民众没有形成消费习惯,不会只认某一个品牌,如此打进去要更容易些。
所以方锦南想改变策略,抢占中小城市。
“你觉得如何?”
锦西沉吟,如此一来,朱卫星的广告公司也帮不上忙,但抢占中小城市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却并不容易,如何才能在中小城市做广告,把五味道铺向这些城市?
秦晋走过来,席地而坐陪孩子们读书。
听到锦西的电话,他站起来把她拉到一边,锦西睨了眼看书的孩子,往他怀里靠了靠。
秦晋反搂着她,下巴在她胸口磨蹭,“怎么唉声叹气的?”
锦西没心情,把他推开。“我正烦着呢。”
秦宴要笑不笑,一双眼毫无表情似有明显警告,“和我在一起还想别的?锦西,我们来讨论一下存在感的问题。”
锦西失笑,他的下巴弄得她胸口酥酥麻麻的。
“嗯……别这样,我真的心烦。”
秦宴放开她,把她抵在墙上,注视着她轻笑:
“方总,最好有足够的理由说服我。”
锦西笑,把事情经过讲给他听,五味道遇到的问题其实是所有新品牌都会遇到的,当年锦西也遇到过类似的问题,可她运气好,很快夺得央台标王,标王效应让她跳过了这个步骤,全国知名品牌,找上门的商家不计其数,代理商争相抢着来,当然不存在自己找市场刷知名度的事。
可五味道却没那么好的运气。
而五味道作为利润微薄的方便面产品,品牌的产品数少,知名度低,并适合大规模打广告。
秦宴似在思考,沉默片刻,黑沉的眼眸紧紧盯着她,随即他暧昧地耳语:
“要是我有办法,你拿什么报答我?”
锦西后背一僵,有种不好的预感。
第53章 
代价是惨痛的。
夜沉如水; 锦西睡得晕晕沉沉的; 不知怎的,想到这事,不忘把秦宴推醒,认真盯着他问:
“办法是什么?”
秦宴睡得迷糊,却很快反应过来,灯光刺眼,他把手横在眼上; 嘴角的笑满是无奈。
“大半夜的就为这事?”
说话间把锦西往怀里一勾; 锦西顺势倒在他肩膀上。“不知怎的,忽然想起来。”
“那方总听好了。”
秦宴的方法其实不难,并且是锦西知道的——在乡镇农村做墙体广告。
墙体广告?锦西陷入沉思; 她不是没见过这种广告; 事实上前世她经常碰到; 每每她做车回家,沿途总有房子上被刷上大面积的墙体广告; 这种广告的形式简单粗暴,多用醒目的白色蓝色和红色,一刷就是一大幅,与电视广告不同的是,墙体广告很持久; 至少能存在几年时间; 哪怕在风吹日晒下颜色变浅; 可那色彩要很多年才会消失; 直至被新的墙体广告所取代。
而墙体广告一般做在省道、高速公路边上,人群聚集的地方,以路口房屋的墙体为主,这种广告成本极低,只要给点小钱一般农村人都会要着,广告一留就是几年,这几年,凡是路过的人都会注意到墙体广告的品牌,以大巴为例,路口一天至少有上百辆大巴路过,按照一辆大巴里有十人看到墙体广告,一天就有至少上千人看到,如果五味道的墙体广告在农村进行全覆盖,那看到的人不计其数。
哪怕在1995年下半年,城市普及了电视机,可农村有电视的家庭依旧是少数,可以说这种广告的效果比央台还好,最起码对于乡镇农村来说,这种广告更深入人心。
占领下线城市的市场说简单不难说难又不简单,秦宴提供的这种方式无疑为锦西提供了新的思路,此时墙体广告还没有流行开,加上互联网媒体刚起步,交通不发达,民众并不知道外面到底流行什么,不知道什么品牌是该行业的代表,此时的民众只认准自己知道的牌子,自己知道的就是大品牌,而墙体广告无疑会把一个新品牌也裹上大牌外衣。
这个方法再好不过了。
不需要太多资金投入,覆盖面广,县城农村甚至是大城市的郊区都可以采取这种方法,毕竟这个年代这些地方多是自盖房,墙体广告只用了墙面,不会对他们造成任何损害,还能得到一笔意外收入,绝大部分人都会同意的。
对于新品牌五味道来说,不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却效果显著的方法,当然是最适合的。
锦西笑着问他,“你是怎么想到的?”
秦宴闭着眼不说话,嘴角却勾着笑。
“问你呢。”
“怎么?崇拜我?”秦宴说着陡然把她压在身底下,锦西抬头撞进他深黑的眼眸里,莫名心悸,秦宴附身,舔了她的唇角,轻笑出声:“看来以后得在你面前多表现我的真实水平。”
他呵的锦西耳根痒痒,锦西缩了下脖子,手伸进他的衬衫里。
“是啊,多表现你的真实水平,秦总不介意现在就给我表现一下吧?”
锦西挑眉,眼里有明显的挑逗,秦宴无波的眼膜渐渐染上欲念,俩人很快坦诚以对,秦宴蒙上被子。
夜很长,有些话要慢慢聊。

秦宴说到做到,很快带芝麻团子拜访几个业界知名的人士,请他们做芝麻团子的老师,教孩子才艺,秦宴名气大给的薪资又高,这些老师大部分是退役运动员,此时各种补贴还不如后世高,很多人过得清贫,秦宴提出后大家都同意下来,如此一来,芝麻团子就算是正式开始学才艺了,按照老师所说,他们年纪小不宜过度要求专业训练,过犹不及容易损伤身体,这个年纪先跟着老师培养学习兴趣,提高欣赏品味。
不得不说,有他们带着入门,芝麻团子的起点颇高,哪怕是还没有正式学习各种技巧,却也让锦西大开眼界,起点这东西真的很难说,音乐世家的后代哪怕不用学习,耳濡目染也会懂一些,而寻常人家的孩子跟着寻常老师,学很多年也不一定能入门,老师看过这世界上更好的东西,有这样的老师带着学生自然弱不了。
稍微有点天赋便可以脱颖而出。
老师们都夸芝麻团子天赋高,芝麻对音乐的感知能力不错,跳舞也很有感觉,虽然年纪小穿着舞蹈服像只误入的小野鸭,但那可爱劲儿却分毫不少,锦西多少次被她逗得哈哈大笑,而团子在围棋和钢琴上很有天赋,培养他逻辑思维的老师更称赞他是难得一见的天才。
孩子们有事干,锦西便落得轻松,每次他们训练时,锦西便在一旁处理工作,有一次林巧珍见了,惊呼锦西是后妈,说这么小的孩子哪里需要这样逼他们?她一向不赞成锦西让孩子们看那么多书,说这孩子才上幼儿园,家里的书就有一两千本,每本书都反复看过很多次,还会说英文,这就算了,又送孩子夏令营又送孩子学这学那的,给孩子太多的心理负担,孩子能懂什么?童年玩的开心就行了,为什么要逼孩子呢?
在她看来,读书就是苦事,可锦西不完全认同她的看法,首先判断孩子是否需要学习,是要看这样东西是否能给他们带来欢乐,对于年幼的孩子来说,看绘本看彩色的英文书简直是种享受,这样的乐趣不比看动画片来的少,其次孩子养成了习惯,每天跟锦西秦宴一起亲子共读,无形中培养了感情,家庭气氛也很好,锦西已经很久没看过电视机,秦宴也会抽空回来陪他们,她和秦宴虽然没有结过婚,却深谙夫妻相处之道,忙于辅导孩子的他们连吵架的时间都没有,所有时间都贡献给孩子,并在培养孩子的过程中自己带着学习。
因为团子学围棋学钢琴,秦宴也跟着?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