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运福星在七零》第39章


跟苏建业一说,苏建业就给谈成了。
张二哥知道,要是真的压价钱,还能继续压。不管怎么说,都比粮食站收的贵一点。
但大家都是乡里乡亲的,自己日子过好了,拉拔人家一把,也是件功德。
没有必要太心黑了。
“这倒挺好的。”凤娟笑了,“建业跟王大哥关系好,没想到现在还能用上。”
苏建业说,“王大哥家的地,洼北那一大块贫的很,只能种豆子,别的长不好,一年收那么多豆子,卖给粮食站,不给几个钱,他也不舍得。”
“油收的贵一点,也是没有贵多少,还劳心劳力的。”苏建业叹息一声。
语气有些惆怅。
“眼瞅着他们家的日子不太好过,我也没敢真的压太多。”苏建业说,“你想想粮食站,收大豆油,一斤只给八毛钱,卖出去的时候,卖两块,我们给了一块八,不论买多少,王大哥家至少吃得起饭,养得起娃了。”
众人都点了点头。
贝贝坐在一旁的小板凳上,低着头看自己的脚尖。
底层的农民,永远是活的最辛苦的。
像王大哥家,一家子勤劳肯干,可是无奈分的地不好,只能种大豆。
但是这也怪不了谁。
西沟村这个地方,不比人家沃野千里,总有些地方是贫瘠的,各家各户分的都有,按照户号,偏偏这一块分给了他们家。
怨不得别人。
只是到底心酸。
尤其是他们家还有几个小孩子。
最小的那个丫头,比贝贝小了两岁。
现在穿的衣服,有好几件,都是贝贝穿剩下,苏老太送给他们家的。
贝贝觉得,其实自己的日子,已经过得很好了。
就算在苏建业他们做生意之前,她也没有穿过别人家的旧衣服。
顶多也就是两个哥哥小时候的。
还是棉袄棉裤。
像里面的小毛衣什么的,都是苏老太给她新作的。
一件比一件漂亮。
因为哪怕是最简单的红黑两色。
苏老太一双巧手,也能给她织出漂亮的花纹来。
念及此处,贝贝就很感激上苍。
让她投胎到了这户人家。
而不是苏老三家,也不是王大哥家。
在这样贫苦的年代里,也过的好一点。
因为害怕王大哥家的油不够,第二天苏建业又领着张二哥去了苏老二家的娘家。
她娘家是专门种花生的,娘家的妈妈还会自己榨花生油。
苏建业和张二哥也跟他们商量了买油的事情。
挣钱的事情,没有人会往外推。
他们家本来就在十里八村卖油。
经常有人过去买来着。
现在来了一单大生意,更是喜不自禁,连忙答应了苏建业一块八一斤的生意。
不管怎么说都是赚了的。
卖给粮食站,八毛,私底下卖,一块五。
苏建业要的多,还给的价钱高。
不管人家挣多少钱,有没有占便宜
反正自己家挣钱了,才是真的。
这个年月,所有人的想法都很简单。
就是努力奋斗。
富起来,过上好日子,让自己的孩子也过上好日子。
不能拖国家的后腿。
要努力,为了国家的发展做贡献。
先富带动后富,建造美丽的社会。
要一起奋斗,不能眼红别人,人家先富了,带动了自己家富裕起来。
自己应该感激才是。
说起这个事情,对方又跟他们说了。
“你们要是用的多,我们家不够的话,我们还能给你们介绍别人家的。”
“我们村子里种花生大豆的多着呢,我可以教他们榨油。”
“那就麻烦大娘了,我们要是还有用,就来找您。”
“行,到时候 千万别客气啊。”
两个人跑了这一趟,算是解决了油的事情。
可是还有更重要的。
面。
面要从哪里来。
第32章(二更)
面这种东西跟油不一样。
人们对油的需求量不大; 所以家家户户都会有剩余的。
可小麦是正经的口粮。
没有麦子; 人们是活不下去的。
没有谁会把自己家的口粮拿出去卖。
那么这种情况下油好找; 面就不好弄了。
而靠苏建业他们自己家种的麦子,显然是不够用的。
但是如果去粮食站买的话,虽然都粮食多; 但是那个价格也是贵的惊人。
恐怕还没挣钱,先花光了积蓄。
提起这个问题,所有人都面面相觑,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连张二哥都不知道该从何处来办事。
主要是现在去买面买小麦的话; 还是需要粮票的。
又不跟油一样; 能够在底下买得着。
就算有再多的钱; 谁也不会把换口粮的粮票拿来卖啊。
贝贝听着他们商量。
“这可真是个问题; 建业你有没有什么好办法?”张二哥问。
苏建业摇了摇头; 眉毛皱成一团。
“我能有什么办法,我也不知道谁家的粮食,会多得能够拿出去卖呀。”
凤娟也说; “原本没有想到这个问题; 只想着能挣钱了; 这要是没有面,我们也做不出来呀。”
张二哥满脸惆怅的坐在那里。
苏老太坐在椅子上,想了半天。
“你们去城里问问呗; 人家的面都是买的; 看看人家买的是什么价钱; 是怎么买的。”
张二哥说; “我知道,那城县城里的人,他们的粮食都是在粮食站买的,贵得很,这个麦子咱们这边卖的一毛钱一斤,粮食站卖四毛。”
因为实在太贵了。
所以他真的不敢考虑粮食站。
苏老太却摇了摇头说,“城里面的人,大部分都是厂里的职工,他们手里有钱,吃得起粮食站的粮食。”
“但是你们想想,城里就没有穷人了?城里的穷人就不要吃饭了,他们要吃饭的话肯定就得有地方买粮食,肯定不是在粮食站买那么贵的 ?”
否则肯定早早饿死了。
张二哥想了想,还是不知道该怎么办。
苏老太继续提点。
“我年轻的时候,在人家做下人,有人买东西,是跟人私下买卖,在不是集市的夜里,到没有人的地方。”
“那会儿他们都叫夜市,因为白天的集市,是不准我们下人去逛的。”
这是一种歧视。
因为觉得下人,没有资格跟主子逛一个市场。
“我想着,既然那时候都有这样的了,现在肯定也有,是人都要吃饭,那买不起粮食站的粮食,总不能活活饿死呀。”
张二哥这下子明白了,抬起头。
“婶子你是说,县城里其实也有这样的市场,就是我们没有去过。”
苏老太点了点头。
张二哥拍手。
“那行吧,我这几天回去找找,要是有就行了。”
要是有的话,就用不着这么发愁了。
他叹口气,其实粮食站的粮食贵还是一回事,主要是现在还要粮票,这上哪弄那么多粮票去,有钱也买不到呀。
苏老太叹口气,“按理说粮食站的生意咱们是该支持的。帮助乡里乡亲的没有问题,只是不该去私底下买卖人家夜市的东西。”
“也没有办法了,人家粮食站,没有粮票根本就不卖给咱们。”凤娟无奈,“咱们也没有法子。”
张二哥轻轻叹口气说,“以后再说吧,现在先这么搞着。,”
张二骚嫂点了点头,苏建业和凤娟也跟着点头。
张二嫂说,“幸亏婶子你懂得多,否则靠我们几个年轻人,恐怕现在要愁坏了。”
苏老太笑了,“人多活了几年肯定是有用的。”
聊完了天。
苏老太转头看看天色,说,“该吃晚饭了,你们今天想吃什么?”
张二嫂连忙站起来,“我们不搁这里吃,我爹今天好像要从大姐家回来了,我们得去给他收拾屋子。”
贝贝大声问:“张爷爷要回来了?”
张二哥笑着说,“也就回来两天转转,过几天还是要去我大姐那里,我大姐家的娃太小了,没人带,只有我爹帮忙看着了。”
苏老太叹口气。
“你姐姐嫁的人家好,只是没有婆婆,这生孩子的事情,南门会束手无策。”
“这幸好你们两口子都是和善的人,不会因为你爹帮你姐带娃就不高兴,换了人家啊,家里肯定就闹起来了。”
张二哥的姐姐四十多了,才生了个闺女。
平时要去上班,年纪也大了,照顾不过来。
只好让老爹去看着。
她们家里有钱,张大爷也不受罪,只是老人家,三天两头的爱想家。
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张二嫂说: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