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庶嫡女_春未绿》第184章


**
齐王终于被自己设的圈套套下去了,他应该说从来没有把齐王列做对手,袁氏所支持的三皇子他也没太放在眼里,因为他还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
疫区死了不少人,他决定前往,带上他名义上的姨夫和赵群,并就近观察了一下他母亲这一世的丈夫。他确实是个品行很好的人,知道自己才十岁,也没有露出丝毫的慢怠,如果自己提出的建议他觉得好的都会一丝不苟的执行。
而且为人很周全,让跟他说话或者共事的人都很舒服,不会让人心生反感。他知道母亲的性格快人快语,连父皇那样的性子有时候都镇不住,这么柔和赵群说不定还被他母亲欺负呢?想到这里他还有些想笑。
自从他办成了这件事情回京之后,声望大增,太子选妃一事再次提上日程。他却并不放在心上,大丈夫何患无妻,只要妻子不是那等蠢货就成,他则利用和初哥儿的关系从他那里拿了不少他母亲做的东西,而且也因为他对初哥儿好,母亲主动给自己做了一对手套。
前世母亲也爱跟自己做东西,什么手套、衣服,他根本就穿不完,这一世却已经是奢侈了。
他没想到父皇竟然生了退位的心思,他有些不可置信,却又想通了,其实父皇原本就不恋栈这个皇位,只是他身为太子如果不成为皇上,想必下场很惨。有的人已经开始迫不及待的跟自己献起了殷勤,他厌恶这样的人,实在是太过于趋炎附势。
云氏其实在秀女中很平常,家世不算顶尖、人也不算特别聪明,但胜在听话,他想要个这个的皇后能镇住就成了。尉氏秀美可人、傅氏善解人意,后宫还有不少对他献殷勤的女子,但他自觉身为君王就不要感情用事,否则前朝后宫都处理不当。
既然他成了天子,就要平衡好这些关系,不能因爱而宠,女子还是要看其生育子女以及品行。似尉氏虽然生了大皇子,但其人封了丽妃后就飘了起来,还无礼于皇后,这样的人肯定要治治。
他一向都是这样,从来不会觉得不对。
信王府的世子妃是他替初哥儿选的,因为梅氏是南直隶人,娘家不在附近也不太重视她,嫁入婆家自然一心为婆家着想。之后信王府的几个孩子都是他替他们选的,他知道她娘三十六岁的生日过的很快乐,儿媳妇们纷纷为她庆生。
他也想去,可是却不能。
有一瞬间,他回想起袁氏那个女人,那是怀着怎么一颗恶毒的心的人,那样的人根本就不配为母亲。
好在那个袁氏他已经解决了。
现在他站在养心殿里,烛火已经烧了一大半了,他按下手中的折子,这一世他过的很孤独,却更加明确了自己来此间的宿命,不仅仅是见到前世的母亲今世活的这么快乐幸福,而是继续把天下作为自己的使命。
至少这一世,没有康王继位,也不需要太多的拨乱反正。
“万岁爷,夜深了,您看要不要歇下了?”
“睡了吧。”
第二日起来他又要开始早朝,他似乎天生就是做皇帝的样子,从来不会感觉累。他看到信郡王赵群上了折子要把二儿子派到苦寒之地,很是意外,同时也觉得在意料之中,信郡王府的儿子多,可只有初哥儿一位能袭爵,其他的人想要出头很难。
而赵群又不想自己的儿子靠着余荫去做事,因为仅凭父辈的余荫,自己没有本事,日后不过是沦为闲散宗室罢了。能够吃常人吃不起的苦,熬的下来的人真是少之又少了。
他批了,看到赵群过来谢恩。 “仲哥儿是个实诚人,日后必会本分做事的,信王还请放心。”
赵群笑道:“蒙皇上圣恩,也是想让这黄口小儿出去长长见识。”
他开玩笑道:“仲哥儿去那么远,你和王妃不会想他吗?”
却见赵群正色道:“自古忠孝哪能两全,我们做爹娘的,只盼着孩子好,在不在身边的又有什么要紧的。若他过的不好,强留在我们身边,也不一定会孝顺。”
原来如此,赵佑宁夸了一句:“信王妃果真是女中豪杰。”
听别人夸他的妻子,尤其是皇上夸耀,赵群一幅与有荣焉的样子,“他跟了臣这么多年也没让她享福,她这个人豁达的很,还让我多谢谢您,说您不仅对我们世子那么关照,对府上也照顾。”
赵佑宁微笑:“应当的。”
他真的是应当的,如同赵群所说,只要他过的好,就是不在娘身边又如何?更何况上辈子他已经得到他的娘全身心的爱护了,这就够了。
第一百六十六章 陶心湄番外(一)
蒲州县陶家湾是个有山有水的好地方,陶家湾方圆五十里有一座气派的大宅子; 青砖绿瓦; 窗明几净,陶家湾的人都十分羡慕; 若是能住上那样的屋子,就是一死也得偿所愿了。
陶家出过大人物,陶家的老爷子官至国子监祭酒; 正正经经的京官,三年前却带着一家老小回到这里推翻了小茅草房,建了这座大宅子。有人说是陶老爷犯了事被赶回来了,有人说陶老爷年纪大了告老还乡; 总之说什么的都有。
不过人家瘦死的骆驼比马大; 陶家的仆从、田地都是本地的员外郎所望其项背的。陶老爷一共有俩子,长子陶大爷娶的是侯府的姑娘,次子是回来蒲州娶的,是本地乡绅家的姑娘。不过陶老爷的长媳命不好; 从京城回到蒲州的途中动了胎气,孩子早产了。
现在陶大爷没有娶妻,独自抚养这位小姑娘。
“湄儿; 天快黑了,进来吧。”
听到自家爹爹的叫声; 陶心湄放下手中的几根草; 跟着丫头跑回家去。家里仆人并不多,她有一个婆子和一个丫头伺候着; 在陶家湾她是名副其实的大小姐,就是二房的婶子生了个儿子也比不得她。
“爹爹,湄儿回来了,你给我带什么好吃的了?”
陶大爷此时还很年轻,他今年满打满算也才二十五岁,因为父亲的关系回乡避难,陶家在蒲州县有个小铺子,每隔三个月陶大爷便去城里结账,今次也是。他手里拿了个糖人递给她:“喏,湄儿,你要的糖人。”
陶心湄高兴的转圈儿,“爹爹太好啦。”
看着这么高兴的女儿,陶大爷满身的疲倦都不翼而飞了。他跟妻子虽然是婚后才认识,可妻子的容貌才情跟他十分契合,更何况,若不是为了这个家,妻子也不会早死。所以妻子虽然没了,可他对这个唯一的女儿十分宠爱奉若珍宝。
女儿集他和妻子所长,才三岁的年纪,就已经出落成这个样子,以后也不知道会如何?
陶大爷正值盛年,虽然对妻子感情很深,可他是嫡长子,家里不可能让他一直这样作为一个鳏夫活下去。很快陶老夫人就寻了一位在家守孝错过了花信之期的姑娘刘氏,刘氏是位秀才的姑娘,读书识字,还生的婀娜袅袅,对陶心湄也视如己出,陶大爷十分放心。
只是,再怎么视如己出陶心湄也不是刘氏的亲生女儿,尤其是刘氏也生了女儿之后,陶大爷对长女又疼宠一些,盖因她生而丧母身世堪怜。况且陶心湄的母亲虽然过世了,可留下来不少嫁妆,陶大爷有心想为女儿留着,可财帛动人心,随着陶家每况愈下,他也没办法守着一大笔嫁妆不用,要家里人吃苦受累。
恰好这时侯府的人来了,他们说侯府的老太太慈悲,老太爷怜惜外孙女生而丧母,想接孩子去侯府。此时陶大爷内心是不想送女儿去的,别人家里再好,总是寄人篱下,可女儿却一定要走。
他不解:“湄儿,跟爹爹在家不是很好吗?”
却见女儿道:“你连我娘给我的嫁妆都用到心妍母女身上,你根本就对我不好?”
他语塞了,他是擅自用了妻子的嫁妆,但是是给全家人用的,可他在蒲州新开的铺子有了起色,过了一年半载的挣了银子,自然还是会给女儿作为陪嫁。
他想解释,哪里知道女儿也不知道为什么就一定要跟着侯府的管家走,他去留,却见那管家道:“陶姑爷,表小姐都跟我说了,你宠爱后面的妻子,根本就对她不好。” 
“张管家,我……”
那管家一幅明白的表情劝他:“陶姑爷,表小姐这样的貌美,在这乡野之地又怎么会有机会出头?我们侯爷说了,家里开了闺学,表小姐进了闺学,日后我们老太太再帮着寻摸一桩体面的亲事,岂不是两下便宜?”
这确实触动到了他的心事,女儿生的太好看了,陶家湾哪里又有配得上她的人?
他亲自找到女儿,陶心湄看到她的爹爹,不像小时候那样依恋,反而觉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