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贵女_桑靳陌》第67章


“我要告诉你的是,滴血认亲的方法并不靠谱。一位神医告诉我,人的血型分四种,相同的血型能相溶,还有一种万能血,能与任何一种血相溶。兴许是巧合,恰好靖远侯的血与我的血血型相符,又或者我们中的一方是万能血。因此两个人的血相融,并不代表他们有血缘关系。”景夏只能简单的解释血型的事,这个时代没有亲自鉴定,所以她不会单凭两个人的血相融就胡乱认亲。
“如果我轻易认了亲,那么以后真的陈家小姐回来了,我又如何应对?而你又会怎么做?”景夏平静的说道,“如果谢公子喜欢的是陈家小姐,而非我这个人的话,我想我们可以到此为止了。”再扯下去,麻烦会越来越多。她更不想自己的身份被上位者利用。
谢行远听了景夏的话,也认真的想了她说的那些可能,也许他真应该好好想一想自己对她到底是什么态度:“也许我们都该好好想一想。”
“是该好好想一想了。”
晚上,一家人坐在一起吃饭,饭桌上的气氛十分古怪,李珍娘愁眉苦脸的,她养了十五年的女儿突然就成了别人家的了。十五年中,她什么事做了,只差没生过景夏。
还是景狄先开口打破奇怪氛围:“小夏,你以后有什么打算?无论你怎么选,我都支持你。”
“我先前就说过,无论我生身父母家是贫穷还是富贵,我都不会回到他们身边,您和娘养了我十五年,对我来说养育之恩大过生育之恩。我赖着不走,你们不会嫌弃我吧。”景夏放下碗筷说。
李珍娘脸上露出笑容,忙说道:“哪里哪里,咱们是一家人,哪有嫌不嫌的?”她想着靖远侯府富贵滔天,又是豪门世家,原以为景夏会迫不及待的搬回去。现在听到她说不嫌景家穷,不会离开,心里当然高兴。
景贤笑着调解说:“娘,小夏是你看着长大的,她是那种嫌贫爱富的人吗?”他将景夏当做亲妹妹看待,也不希望她走。还有一个原因是,现在是楚王和李太后相争的紧要关头,镇国公父子是楚王麾下的得力助手,而靖远侯则跟随李太后多年,楚王和张太后都不希望镇国公家和李太后扯上关系。景夏拎得清,不被靖远侯利诱,是大大的帮了景家和楚王的大忙。
“是是是,小夏是我养大的,我最了解她,她不是那样的人。”李珍娘笑逐颜开,给景夏夹了一个鸡腿。
“以前咱们家是怎么过日子的,以后就怎么过。将来再有什么闲言碎语,都不要理会。”景狄说,但看靖远侯今天的架势,不会轻易罢休。
不出所料,景夏是靖远侯失踪十五年的女儿一事就像长了翅膀一样传遍整个京城,连附近的郊县也在议论。景夏知道这件事一夜之间传遍全城,一定是靖远侯在背后操控。
在王府和宫里的张太后和李太后都听说了此事,一个立刻传了景家妇女,一个传了靖远侯。
“哀家传你们来,想必你们父女二人已经很清楚了。这其中的缘由,你们完整的给哀家说一遍,说说到底是怎么回事。”张太后给景家父女赐了座。现在是她儿子和李太后相争的关键时期,景家父女不能拖他的后腿。
景狄战战兢兢的跪在地上,将昨天发生的事完整的陈述了一遍。景夏也跪下说了自己的想法,又将血型之说说给张太后听。“所以民女并不认为靖远侯是民女的生父,他现在的所作所为不过是想拉拢镇国公府而已。”她知道自己现在无法从这泥潭中抽身了,除非靖远侯找到那位失踪多年的嫡女。
张太后听了景夏的话仍是不解,血都相溶了,怎不是至亲呢?
☆、千里认亲
张太后细看景夏,的确长得像李敏。李敏也算是她的闺中小友之一,说起来她们还是八竿子打得着亲戚。这会儿她既希望李敏找到失踪的女儿,又不希望景夏回靖远侯府。“这么说来,景夏不是你的亲女儿?”
到了这个节骨眼上,景狄也不好再隐瞒:“是,小夏的确不是草民的亲女儿。十五岁前的四月二十九,正逢草民的内子生产。孩子出生后没多久,草民就听到了敲门声。待草民开门后,就发现门口多了一个瘦弱的婴儿,襁褓中放了一封信,用血只写了三个字:望收留。草民当时的家境尚可,就留下了小夏,对外称内子生了龙凤胎。因内子在半夜生产,又是草民一手接生,所以只有草民和内子知道小夏的生世。”
张太后又看了景夏一眼,问景狄说:“那襁褓和血书呢?”
“在草民老家,仅凭襁褓和血书,只怕不能找到小夏的生父生母。那个襁褓和普通人家的没甚区别,就是普通灰布做的,而血书也不能辨别字迹。所以靖远侯说小夏是他被歹人抱走的女儿,草民也很为难。”景狄说。
张太后听他说了这事,也觉得不好处理,要认女儿,还得让李敏回来一趟。景家势单力薄,斗不过靖远侯和李太后,“哀家知道是怎么回事了,你先回去,景夏先留在王府。”
“小夏有太后庇护,草民感激不尽。”景狄又跪又拜。他隐约觉得,郭弋可能知道景夏的生世,遂把郭弋的事也说了:“不知太后可还记得前禁军统领牧野?”
张太后不知景狄提这个人是何用意:“哀家记得,他当时对还是宸妃的李太后不轨,被先帝打入天牢,后来在牢中暴毙。”
“回禀太后娘娘,牧统领并没有死,他其实是李太后的人,后因开罪李太后,又知道她太多秘密而被诬陷下狱。但他武艺高强,监牢中又有他的人,因此,他才能金蝉脱壳,借假死之名从天牢中逃脱。后来到了永平县,做了草民的远房表弟,化名为郭弋。草民听说,李夫人的嫡女,是李太后命他派人劫走的。如果能找到他,兴许能找到李夫人的女儿。另外,他知道李太后不少秘密,对太后您也有帮助。”
张太后本想着安抚好景家即可,还不曾想能从景狄口中知道其他秘密。如果真如他说的那样,扳倒李馨媛那个贱人就容易很多了。“你说的可是真的?”
“草民所言,句句属实,不敢欺瞒太后。”
“哀家明白了。不过这件事你先别伸张,待哀家和王爷商量出对策再说。”张太后说,越到最后越不能心急,得一步一步来。
景夏回到楚王府后,还住她原来住的地方,只是不再做下人做的活儿。在王府中,流言蜚语和靖远侯府的骚扰都被阻挡在墙外,她倒是得了几日清净。
而宫中,李太后也听到了靖远侯添油加醋的陈词。李太后知道陈沛铭的为人,尽管他说得自己占理,她仍能从他失真的信息中找出关键:“你说那个景夏不是那个叫景狄的郎中亲生的?而你的血和她相融了,在没有作弊的情形之下?”她记得那姑娘,宫里好多人都说她长得有几分像自己。
“是,臣没有撒谎。她长得有六七分像李敏,而且血也与臣的相融了,更证实了她是臣的女儿。只是不知那个郎中给她灌了什么迷魂汤,她……她竟然不认臣这个生父!臣如今也是没办法。”陈沛铭摆出一副受害者的模样。
“哀家知道了,你先退下。”李太后对陈沛铭也不耐烦,这事还得好好想想该怎么解决。如果老天帮她的话,就让她快些找到她的女儿吧。都怪牧野那个该死的,嘴巴那么严,到死都不肯松口告诉她,她女儿到底在哪里。
陈沛铭却不肯走,跪下哀求道:“太后,您一定要帮臣啊!如果景夏回到靖远侯府,顺利嫁进镇国公府,对您也是百利而无害啊!”
李太后很是不屑,那景夏是张凤仪的人,又知道自己害得她母亲生不如死,就算回到靖远侯府,嫁进镇国公家,也不会帮着自己。“从景夏现在的态度看,你确定她会听你的话?还不如马上去找你真正的女儿,找一个像李敏的,听话乖顺的。”
“可臣和她的血的确相融了,要是没有血缘关系,血怎么会相融?”这个时代认为只有父母和子女之间的血才能相融,因此陈沛铭坚持认为景夏是他的女儿。“再说她只是个乡下长大的柴禾妞,没什么见识,到了靖远侯府,还不得乖乖听臣的话?”
“是吗?她现在听你的话了吗?”李太后嗤笑一声讽刺道,“不过呢也难说,她以后听不听你的话,就看你的本事了,哀家是不会帮你的。”放眼整个京城,也就谢行远看得过去。如果她的女儿在京城,也会让她嫁进镇国公府。想到这里,她突然有了其他主意。她的女儿,一定要尽快找回来才可以。
李太后不帮他,陈沛铭失望而归,现在,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