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秦-郝赵》郝赵-第218章


接连几日,每天都有邯郸而来的信使进入咸阳。这些喊着邯郸来信的士兵被一路绿灯的送入咸阳宫之中。
胡亥在朝堂之中,对韩信那边的事情已经掌握的很牢靠。
项羽和宋义内乱之后,自觉不是韩信所率领秦军的对手,想要回到盱台,楚王却发来责令,说他煽动刀兵诛杀上将军。
眼见盱台也回不去,前进又不得,只好挥军彭城,找老巢安稳一下散乱的军心。
楚军一扯,其他几个国家的联军自然也作鸟兽散。
韩信怎么会放过这样的大好时机。他果断出兵,在其他几个叛乱的军队撤离之后,迅速的围拢了张耳的赵军。
张耳此人,到最后还算有些骨气,没有给天下文人丢脸。
他自建高台,一手提着陈余的人头,一手拿着宝剑,站在木质高台之上,向着秦军主帅韩信求饶希望以自己一死而换得他麾下所有赵地男儿的活命。
“首恶不赦,余者不牵。”这是胡亥给韩信的话。
张耳用宝剑割断了自己的喉管,抱着他兄弟陈余的头颅栽倒在高台之上。早有赵军杂兵举着火把点燃了高台,把陈余和张耳一起焚烧成了灰烬,不分彼此。
韩信感慨一番,对张耳和陈余,他内心并无恶感。如今二人既然死亡,扶持赵国的所有领头之人算是死个干净。他也不违背诺言,让张耳麾下的杂兵放下武器,把这些人教给了邯郸令司马欣,让他负责妥善安置,自己则带着大秦军队横扫赵境,一举收复了所有赵地城池。
自此,大秦的管辖权终于向前再次延伸。切断了燕地叛军和其他国家叛军的联系。
赵地平定,这算是大秦最大的喜事儿。
咸阳城张灯结彩,胡亥把曾经救助过韩信的漂母推上首座,让大秦的王公贵族纷纷来拜望。漂母风光,一时无两。
韩信在赵地统兵,听到这件事儿,对着咸阳方向连连叩拜。
北方战事因为秦二世和韩信制定的策略而为之缓和,叛军气焰消散。韩信在赵地把秦二世土地改革的政策发挥的淋漓尽致。整个赵地百姓念着秦二世的好处,做梦都要笑醒。
反观那些跟着叛军作乱的百姓,依旧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两相对比,境况不可同日而语。
五国叛乱之人纷纷后悔,经常有人从韩信驻防的赵地边境偷偷进入,想要混一个大秦良民的身份。韩信外松内紧,凡事来到之人,经过查证没有问题的,就指给一块荒地,随便开垦。拥有土地多少,全看自己开垦土地的能力。
至于种地需要的种子,司马欣那边早就准备好了,统一分发,保证一粒种子都不浪费。如此一来,叛军逃兵渐渐增多,兵不血刃的情况之下,大秦渐渐稳定,叛军渐渐势弱。
形式一片大好之下,南路武关方,李元传来奏报。
原来刘邦久攻不克之下,大军粮饷已然难以为续,不断有士兵溃逃。相比之下,北路大军曾经有皇帝亲自坐镇,有发现了韩信这样的人才,所以蒙毅在物资的调配之下,为了平衡,特别注意给武关秦军的补给。使得李元守军衣食无忧。
加之李元少年老成稳重,所带领的秦军也都有了主将的风格,无乱萧何、陈平,甚至还有后来的张良想出了多少妙计,都无法撼动李元固守武关的决心。
倒是李元从胡亥那学到了一手好的宣传攻势。每日里都向着城外刘邦大军之中射出无数传单。这些传单无一例外都是纸质的。
放眼现在的世界,能够肆无忌惮的射出纸张的军队,唯有大秦军队。
甚至负责刘邦军队后勤的萧何都命令士兵把捡到的秦军传单收集起来,装订成册,把背面没有写字的纸张利用起来。好为军中所用。
秦军弃如敝履的玩意儿,到了刘邦的军队都成了抢手的东西。这种情况一出现,刚刚到来的张良就知道,叛军大势已去。
尤其是听闻来自大秦腹地的种种传言,说蒙毅把大秦的后勤照顾的多好多好,国家为百姓免费发放种子,并且免除大部分徭役赋税。这种事情对百姓来说就如同天堂的传说一般,可就在大秦腹地坚定的执行着。
很多人后悔造反。就连刘邦都有些后悔,他虽然有枭雄的底子,但谁不渴望平稳的生活?渐渐的军心浮动。
这一切都被李元掌握。
李元就像一头有经验的老狼一样,一直在等待,等待刘邦懈怠,他就要挥舞着致命的爪牙,撕碎对手。
第292章招安之策
刘邦大营之中,萧何、陈平还有刚刚从盱台偷偷脱离项羽的队伍跑来的张良。几人都是当代的智者,如今却面面相觑,脉脉不得语!
一边的武将以樊哙、周勃等人纷纷侍立,却也是没有话说。
刚来的时候,樊哙叫嚣着要一举攻下武关城。可李元率领秦军出城迎战,不过十几个回合,就一枪划破了樊哙的左脸,鲜血长流,如今他的脸上还有结痂没有完全脱落。
李元之勇猛,竟然不再刘邦麾下任何大将之下,连连约战之下,竟然没有能够在李元手上讨得便宜的。
直到自信满满的张良前来,绕着武关城走了一圈儿,张良想出了和历史上差不多的计策,那就是派遣使者游说李元,说是暴秦无道,秦二世无德,更何况李元的先祖李牧就是被秦国用反间计弄死的,可谓国仇家恨集于一身,将军不如举兵反出武关,和沛公汇合,一举拿下咸阳云云。
李元得了张良的书信,展示众将。众人纷纷觉得好笑。张良的智谋确实厉害,可惜他说错了大秦现在的形式。
秦二世自从诛杀赵高之后,修改法度,与民休戚,如今天下虽然还不富裕,但大秦腹地却没有了饥馑之日。为了让天下百姓都能吃上饭,秦二世更是号召百姓们沃野开荒,鼓励耕种。听说就连内宫的宫女都大量放出,后宫之中据说已经没有几个女人。这样的皇帝若还说成无德之辈,恐怕之前的皇帝就没有几个算得上明君。
众将官嗤笑归嗤笑,刘邦还是要对付的。
李元想出了一个将计就计的办法,立刻修书一封,说是早就仰慕沛公大名云云,总之是把天下忽悠的词汇能用的都用上了,最后说要开城投降,请沛公定下时日。
张良和刘邦收到李元的回信,惊喜交加。不过他们还没有被冲昏头脑。
“李元连日胜战,今日竟然如此轻率就决定投降,恐怕有诈。良以为,应该派一队人马,找一人装作沛公的样子,进城受降。不论李元是真假投降,我们只要进了武关城,就发动攻势,先把大秦军队控制了再说。咱们可都是杂兵,若是能收编了武关的秦军,我们的战斗力不再项羽的楚军精锐之下。”张良智计百出,当真是个谋划天下的好手。
刘邦欣然同意,只要他自己不犯险地,就是把他老爹拉上去顶缸他也不会犹豫半分。
次日就有人化作刘邦,带着受降的军兵向武关城开进。武关的守将李元也确实开城放入了刘邦的军队。可还没等队伍穿过瓮城进入武关,城门的千斤闸突然落下,把那些门楼之下的刘邦士兵压死十几个。
后续的大军知道投降有诈,拼命喊着攻城,可城头早有秦军弓弩手准备,箭雨飞射之间,打退了城外的刘邦军队,瓮城之中更是有一支支火箭射下,更有火油淋漓挥洒。不过片刻瓮城之中就火光冲天,烤肉的味道渐渐的变成了焦糊的气息。
躲过一劫的刘邦站在远处看着武关城中的冉冉升起的烟尘,泪流满面。张良顿足长叹,恨自己的计谋失败,害死了那么多士兵。
经过一场大败,刘邦沉寂了。他们就这样面面相觑的已经三天。
而此刻武关城之中,李元已经做好了准备,他想要在刘邦士气最为萎靡不振的时候出兵拿下这股反贼。
记载李元准备出击的前一天,突然有大队的人马护送着车架从咸阳方向赶来。
看到那黑底鎏金的车架,李元就知道,这是二世皇帝来了。
他命令大军做好安防工作,自己带着五千人马,开了城门,分作两队夹道欢迎。李元早就站在道路中间等待,看到秦二世的车架,李元抱拳一拜。
车架之中的胡亥撩开车帘,看到李元之后,也不摆架子,直接招了招手,让李元上来。
皇帝有旨,李元也不做作,直接上了车架。
车中除了胡亥,就是蝶翠这个贴身的小丫鬟,正拿着酒壶把两个酒杯倒满。
“不知陛下来到,李元罪过。”李元虽然跪坐,却依然抱拳客套一番。
胡亥摆了摆手笑道:“朕也没通知你,你有什么罪过。倒是在武关这几仗打的漂亮,是个帅才。朕没看错你。”
李元笑了一下,他才二十多岁,可在武关兢兢业业,一年以来,操劳之?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