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主高攀不起,告辞[穿书]》第201章


奏折?”谢洲很明白此刻他的身份,想要在皇帝身边站住脚,他的点评尽量公平公正,且最好还能站在皇上的角度立场来思考问题。
泰昌帝眉毛一拧,“激进?出事了?”
“这倒没有耳闻。微臣听说虞国公府是以近乎土地价值两三倍的价格将百花山周边的田地给买下来的。不过一样米养百样人,甭管做得再好再到位,总有人会不满。况且虞国公府的动作有些大,引起议论和不满是肯定的。”
泰昌帝点头,这倒是的。
“这么激进的手段,和国公府一向稳中有进的方式不同啊。”说完这句,泰昌帝又问,“虞国公府决定兼并土地的行动是哪一天开始的?”
“容微臣想一想,微臣大概是这个月上旬才收到风声的。”
泰昌帝想了想,那就是宫令箴已经和他说了外放的事之后了,也就是说,谢洲方才的猜测不成立。
到此,泰昌帝算是确定了心中的猜测了,“宫爱卿这人哪,为了尽快交付一片足够规模的试验田,竟然如此不顾爱惜羽毛。”
污名他们担了,好处全献给他这皇帝,泰昌帝深感窝心。
谢洲在一旁听着,如果一个臣子做到了每走一步,都能让皇帝往好的方面想,这未尝不是一种成功?
“皇上将这片地收回来也好,毕竟这一片地实际价值不重,所含意义甚大。”完这句,谢洲又道,“只是如何将这一片田地利用起来,作用最大化?”
他只差没明说,这片地上交之后,谁来管理,让它继续发挥之前的作用?
泰昌帝一愣,谁能办事,他还不清楚吗?
“此事朕要再想想。”
见此,谢洲微微一笑。当他说的话,皇帝认真思考时,也就代表了自己渐渐站住了脚跟吗?
第143章 
含元殿上,早朝时分
议完近来的要事之后,张御史出列,“微臣要参虞国公世子宫琛以权谋私,鱼肉百姓,对百花山一片的田地强买强卖,造成民怨!”
泰昌帝一看发作之人,被气笑了,参宫琛的不是别人,正是御史台的张松,可是他上的奏折自己留中不发,已经很说明问题了。偏他还要在大朝时给自己来那么一下,看来是觉得自己在偏袒虞国公府了?
“还有人是和张卿家一样的意见的吗?”泰昌帝肃着脸问,让人看不出喜怒来。
“臣附议!”
……
“臣也附议,虞国公府此次行事太过霸道,为了一己之私,欺行霸市,致使京中民怨沸腾,这实在不是一个好的现象!”
宫令箴不发一语。
连被参的宫琛都是紧绷着一张脸看不出表情来。
接二连三的附议让皇上的脸色越来越难看。
附议的大臣们暗暗地交换着眼神,皇上这是气得太狠了?他们心里有点毛毛的,不管,反正虞国公府的人手段强硬地强买田地是事实。反正就得联手通过打压宫琛,不能让宫令箴上位。
闫起峰站在前列,嘴角忍不住上扬,却被紧紧压下。
崔丞相云淡风轻地站在那里,仿佛一切皆与他无关。宫家做事太谨慎了,很少会留下这样的把柄呢。不知道会不会有诈?随即他又摇头否了,宫家近来意外不断事情纷乱繁杂,那么偶尔出错,也是应该有的吧?一个人一个家族哪可能不犯一点错呢?
不,不对,怎么虞国公府派系的成员一个出列说话的人都没有?崔丞相刚意识到有炸,可是来不及了。
这些人就那么容不下一个优秀的臣子吗?果然是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泰昌帝冷冷地看着他们,然后甩出一本奏折,“梁江海,将这份奏折念一念!”
梁东海连忙接住,他看了一眼殿上方才还义愤填膺的大臣们,眼中闪过一抹幸灾乐祸之色,然后开始大声念道:
“承蒙上天恩泽皇上鸿福,我虞国公府侥幸获得水稻新式种植增产之法,于吾名下百花山的水田进行第一次种植试验。上天保佑,皇上隆恩,此次试验获得成功,水稻大幅增产。这一片地也因此被人们誉为希望之田,臣听闻之后,深感惶恐。”
希望之田的称呼是在稻谷收割的时候被人们赋予的。
“故臣与家中父兄长辈商量之后,愿意将这希望之田敬献给皇上给朝廷。
毕竟水稻新式种植增产之法乃天佑我大梁,让我们虞国公府侥幸得之,但我们府上于此道并不专精,权当抛砖引玉起个头,后面更深入的研究还需要皇上安排更加专业的人员来做。比如,皇上可以让导禾官署可将试验处安置在此,此处被百姓们誉为希望之田,大约也是一处风水宝地了。
臣思之,试验处两百亩地有点施展不开,故微臣及家人决定将周围的水田一并买下。幸而天子脚下,老百姓也都通情达理,我们国公府很快就完成了购买的计划。
现在,微臣愿将名下百花山下一千零八十亩水田及山上的温泉地一并进献给皇上和朝廷,希望导禾官署能在此地大展拳脚,争取早日让全国老百姓能过上温饱的日子。”
梁东海一念完,张御史就如同一只被捏住了脖子的鸭子,张在了嘴,叫都叫不出声来。
“都听到了吗?”泰昌帝居高临下地问。
从刚才那么多人参宫琛,泰昌帝就看出来了,其实这此人一个个还不是奔着宫爱卿去的!这么多臣子欲联合打压宫爱卿,实在是令他忧心。
张松忍不住道,“谁知道他们是不是顶不住民怨才借花献佛的?”
泰昌帝将人喷得狗血淋头,“放你们的狗屁!就朕所知,虞国公府花费二十两一亩水田的代价买下这些地的。别和朕说什么二十两还不愿意卖,二十两,能买两三亩好地了。换个地方而已,底层老百姓怎么可能不愿意!”
泰昌帝一副别欺负朕不懂行情的样子。
泰昌帝话里话外的意思就是虞国公府肯给那么高的价,哪还会存在什么民怨?众臣看了,实在是令他们牙疼。
泰昌帝之前和谢洲讨论时就确定了‘宫家为了尽快交付一片足够规模的试验田,竟然如此不顾爱惜羽毛。’一事,此刻听了张松的话,简直要气炸了。
泰昌帝很暴躁,“从年初到现在,虞国公府做出了几项利国利民的创举,一个是温室暖房里种植小青菜:二个是豆腐制品丰富了全天下百姓们的餐桌,还直接提高了黄豆的经济价值;还有就是劁猪法养猪能令猪迅速育肥且肉质美味:还发明了轮种套种间种等能令农作物增产的种植方式;最后就是新式的水稻增产种植方式了。这些都是实打实的利国利民的好事,半年过去了,看看你们,看看人家!宫爱卿在忙什么,你们又在忙什么?”
一群尸位素餐的东西!
“听了这些你们惭不惭愧?特别是你,张松!御史有监察百官之职,该盯的地方不盯,不该盯的倒是钻得起劲啊。”
听着皇上细数,他们才知道,原来宫令箴已经做出了那么多的政绩,他所做之事,全是利国利民的好事,实打实的政绩。
皇上如此维护他,宫令箴感动得热泪盈眶。
看到他这副模样,刚才联手反对他的大臣们都快吐血了。卑鄙无耻阴险狡诈之徒,皇上,你不要被他蒙蔽了啊。
特别是带头参人的张松,被皇上数落得一脸的面有菜色。
闫起峰脸色也很不好看。
而崔丞相,更是恨不得直拍大腿大叫一声大意了。
谁他娘知道,这么大一份荣光以及这么一片有象征意义的田地,虞国公府说献就献了。
那一片希望之田留着,日后说不准就是名留后世的遗迹。
再不济,也可以留着,万一哪天虞国公府的人不小心犯了事,还可以用它来求求情什么的。到时再献出来,勾起皇上的回忆,提醒他国公府曾立下的功绩什么的,也相当于半道免死金牌了。
不对,宫令箴那小子弄这一出,究竟是想干什么?
目标是煤矿还是九卿之位?不对,这奏折是让宫琛上的,基本上可以排除那两个猜测。难道仅仅只是为宫琛增添政绩以便他升迁?不无可能。
崔丞相以为他猜中了真相。
而此时,泰昌帝正好瞧见宫令箴一脸感动地仰望着自己,心里不由得一阵慰贴。宫爱卿确实是个比较纯粹的臣子,他从不知道宫爱卿在朝中竟然如此艰难。
这一幕恰巧被催丞相看到了,眼皮就是一跳,中计了,他们打压宫令箴打压得越狠,他显得越可怜,皇上就越会护着他。
宫令箴对皇上太了解了。
崔丞相没想到,他今天要受到的打击还没完。
只见皇上罢罢手说道,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