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风云[全八册]》第290章


宜祷噬希院蟊鹫庋切┕苹竽奶嗳冀兴枪龅啊?br /> 同治:“我看应该叫你滚蛋才对。”
桂庆看自己的话不管用,便上书慈禧,让她好好管教同治。慈禧听了,翻白眼。是啊,同治做的事情难道她不知道,要你桂庆多管闲事。慈禧巴不得同治胡闹呢,同治越荒淫,她就越有理由再次掌控政权。
桂庆看没人理自己,感到很没面子,干脆辞职回家。
同治叛逆成性,他也只能叛逆了,只有这样才感觉自己是个人,是个皇帝。别人越说他,他越是往妓院里跑。以前还偷偷摸摸的,现在却理直气壮。妓院这地方,人流量那是相当大的,玩归玩,当时没避孕套,病毒可以肆意地互相传染。
大概是同治十三年(1874年)九月的一天,太监在给同治洗澡的时候,发现同治身上有许多玫瑰样的斑疹。太监皱眉,大喊:“皇上,不好了,您这是……”
太医李德立来了,问同治:“皇上痒吗?”
同治:“不痒。”
李德立心想,完了,如果痒的话还好治,不痒的话就更难诊治了。李德立知道,同治患的是性病,但不敢说出口,只能给皇帝开药。同治吃完药后,红斑消退,以为病情消失,照旧寻花问柳。
年轻人真是不知深浅,患了性病也不引起重视,跟他爸咸丰一样,同治也是因为女人搞垮了自己的身体。
1874年11月29日,同治到西苑后,突然感冒,就此一病不起。第二天,他头晕目眩,全身发冷,脸上也出现了红疹。慈禧听了,终于找到久违的母爱,跑到同治床榻前,发现几天没见,这孩子已经骨瘦如柴,慈禧忍不住抹眼泪,权力毕竟不能泯灭人的天性。
慈禧问太医同治到底生了什么病,太医凑着她耳朵说:“也没啥大病,就梅毒而已……”
慈禧:“这病还不小,不管怎么样,得好好帮我儿子治,治不好也不怪你们。”
太医一听,这老太婆人真好,治不好也不怪我们,好,那就放心治了。
12月10日,朝廷正式宣布皇上遇“天花之喜”,让大臣们穿上蟒袍去为皇帝“送喜”。可惜,当时爱德华·琴纳的牛痘接种法还没有传到中国。天花是送不走的,同治饱受疾病的折磨,他的身体在不断腐烂,时时有呕吐的感觉,简直想把肠子都吐出来。
经过十多天的治疗,病情似有好转,看到同治病情好转,慈禧慌了神。不行啊,万一这小子突然又生龙活虎,那以后我还能掌权吗?病死的话为娘的肯定会伤心一段时间,但如果好转的话为娘的就更难过了。
在同治痊愈之前,慈禧要亲手导演一场夺权的阴谋大戏。她命令军机大臣李鸿藻代替自己批阅奏章,慈禧胆大,李鸿藻可不想卷入是非,只是象征性地在奏章上批阅“知道了”等字样,然后全部交给奕去处理。
看到权力落入奕手中,慈禧太后很不爽。幸运的是,同治病情好转只是假象。
一天,慈禧在同治的病床前召见军机大臣,大臣们一一跪拜之后,慈禧拉起被子,对大家说:“你们好好看看吧!”
大家一看,床上的这个人哪是皇帝啊,人瘦成了芦柴棒,脸上全是一些恶心的痘痘,眼睛都睁不开。大臣问安之后都退下了,慈禧让他们到养心殿等候。
养心殿上,慈禧漫不经心地说:“大家都看到了,皇上这样子还能处理政事吗?为国家大计着想,大家都给个说法吧!”
大家都是聪明人,慈禧话还没出口,大家都知道她唱的是哪出戏。但大臣们也不能随便附和慈禧,这大清毕竟还是爱新觉罗的,并不是叶赫那拉的。
看大家都沉默,慈禧悠悠说道:“皇上这病是怎么染上的,相信大家心里都清楚,一个皇上,丢着国家大事不管,整天跑到污浊之地鬼混,这像话吗?”
慈禧这一说,大臣们不便吭声,但心里都为同治鸣不平。这时,惇勤亲王奕誴站出来,他毕竟辈分高,是咸丰的五弟,看到慈禧如此欺负人,他主动抗辩,把一些宫闱秘史抖出来:“我这侄子不也是被您老逼得没办法吗?堂堂一个皇帝,跟着自己老婆同房都不行,太后您觉得这像话吗?皇上招您惹您了,您咋就不能让他们过正常的夫妻生活呢?”
慈禧一听,老五想把责任全推到自己的身上,灵机一动,忽然大哭,说自己这些天如何照顾皇帝,几天没合眼。瞬息之间将话题转移,不愧是女中流氓。哭完之后,慈禧说,现在同治都这个样子,我这个为娘的只能多操点心,再帮他把折子全批了,省得他生病时还担心国事没处理完。
说完这些,慈禧一抹眼泪,微笑着说:“这样吧,训政之事还需要皇上同意,干脆你们集体去劝皇上同意吧!”
慈禧就这么顺利地完成了夺权阴谋,没费多少力气。
皇帝皇后化蝶飞
同治的病本来稍有好转,但经过慈禧一番折腾,病情很快发生逆转。
十一月十八日,同治的生命进入垂危状态。第二天,同治的腰部红肿溃烂,露出两个溃洞,脓水源源不断地流出。
没多久,同治全身溃烂,大清国的皇帝已被病毒占领,这是一个象征,帝国被病毒占领,处于畸形和腐烂状态。
二十五日,同治的腰部和臀部已经连成一团腐烂的浆水,大清国的皇帝就快变成了一堆腐肉了,连太医看到皇帝都忍不住要恶心。
二十九日,同治凝聚最后一口气,召见诸臣。其实,也没什么要事,君臣之间只有一些简单的问话,双方心里都很难受。谁也不希望看到皇帝这样,当初皇帝混迹于花街柳巷,群臣们建议他保重龙体。同治不但不听,反而责骂大臣,想到这一节,他心里充满了悔恨。
同治并没有安排后事,在大臣们的安慰下,他依然相信自己的病有好转的一天。
三十日,同治的病情进一步恶化,病毒正在侵蚀他最后一点生命。十二月初一,同治已经不成人形;到了初三,他已经是个脓状体了。初五,病毒彻底征服了同治,他缓缓闭上年轻又死灰的眼睛,这眼睛在最后的时刻流出死气和一丝疑惑。这疑惑是对生命的疑惑,是对人性的疑惑。同治最后的念头是:这一切是宿命,老爸是这么死的,自己也是这么死的。
用我们现在的话说,基因,命运的力量,不可抗拒。
据说同治临死之前头脑也还清楚,他想效法老爸,搞个临终托孤的游戏。虽然同治没有“孤”,但为大清国托一下也不碍事,我们姑且理解吧!同治找的人是帝王师李鸿藻,当时皇后也在身边,同治先是问皇后:“我死后找谁来做皇帝呢?”
皇后哭道:“国赖长君,臣妾不愿弄个小皇帝像当今太后一样弄权。”
同治一听,目光转向李鸿藻:“爱卿啊,朕决定立载澍为储君,让他继承大统吧!”载澍是康熙长子允禔五世孙,后来过继给道光的第九子为嗣。
李鸿藻一听,“哦哦哦”地记下了同治的遗诏。这个李鸿藻是个精明人,他知道皇帝的遗诏是无效文件,未来储君的决策权在慈禧那儿。所以他前脚从同治那里出来,后脚就进入西太后的大门里,将皇帝临终顾命之事和盘托出。
太后听完后,将临终遗诏撕成碎片,扔进火炉里,口里还骂着:“这个混蛋儿子,还有那个小狐狸精,合伙来坑我。老李,你给我听着,让人把皇上的药给停了。”
这个传闻不知是真是假,不过可以肯定的是载澍当时只有五岁,并不是个长君。如果不是同治头脑煳涂,那么这个传闻就是后人编造的。
同治短暂又痛苦的一生终于结束了,他的一生,可悲又可叹,罪恶又无奈。留给皇后阿鲁特氏的是地狱,暗无天日的地狱,从此她将生活在黑暗女王慈禧的黑色魔爪之下。
皇后哭成了一个泪人儿,她有太多的理由去哭,她伤的不只是情,她伤的是性命。皇后,你真的伤不起,不如吟诵元好问的《摸鱼儿》吧: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
横汾路,寂寞当年箫鼓,荒烟依旧平楚。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风雨。天也妒,未信与,莺儿燕子俱黄土。千秋万古,为留待骚人,狂歌痛饮,来访雁丘处。
这首词是元好问十六岁时写的,当时元好问到山西太原参加科考,看到一个捕雁者捕了两只雁,一只雁脱网而去,捕雁人杀掉一只雁后,那只脱网?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