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河血(无语)》第1223章


这会敌人越走越近,象是发现了他们两个似的,直向他们两个面前连滚带爬地摸索过来。王富忍耐不住,正想扣动枪机,杨子悠却制止了他。这时他才注意到看到三个敌人的手里都没有枪,其中一个人的手里好象提着一柄军刀。
待敌人接近到面前只有十来步的时候,杨子悠挺起身来,低声吆喝起来:
“站住!”
三个日本兵连忙站住,然后向面前的这********、军人深鞠躬,位于三人中间的军曹,连忙平端着手中的指挥刀,然后用生硬的中文说道:
“现在,根据天皇陛下的命令,我们向贵军前来投降!”
这是三名在日军的战线崩溃后,逃跑的日本兵,在他们接到传单后,商量了一下,便拿着武器——一柄军刀,走了出来,向中国人投降。
一切都是如此的自然,在这一天,在东北、在远东,投降与受降,在双方的战线上上演着,而在中**队尚未抵达的地区,等待投降的日军将根据命令将部队撤入军营,除去少数用于警戒的武器外,大多数武器都被封存于仓库之中,而对于那些普通的日本士兵来说,除了少数被上司勒令或裹胁自尽的外,大多数在得知投降消息后很快从震惊、失落、迷惘中清醒过来,庆幸自己能够从战场上活下来。他们没有采取极端措施,而是遵照上级命令等待向华军投降。
在哈尔滨,这座“满洲国”的陪都,在夜幕降临时,却陷入一片慌乱之中,尽管在之前的几个月中,许多“满洲国”要员和他们的家人都逃往了海参崴,经由那里逃去了日本,但更多的人却留于哈尔滨,几乎是在日本宣布投降的第一时间,这些要员们便意识到,自己的末日到来了。
在临时行宫内,那位康德皇帝只是站在楼梯的拐角处,眼睁睁的看着最后的混乱——许多宫侍正在搬运着行宫内值钱的家什,而那些宫廷侍卫则眼睁睁的看着这一切,他们的神情中同样带着忧虑,现在,等待他们的又将是什么呢?
许多人脱掉了军装,选择了逃走,只有少数的几个人留了下来,而日本人,在这个时候并没有忘记这位康德皇帝,在傍晚时,派来了一小队没有武器的日本兵,美其名曰保护,但实际上,谁都知道,他们的保护实际上害怕这位康德皇帝逃跑了,这位康德皇帝是中国指名要抓的人之一。
“皇上,现在还有机会!”
站在溥仪的身后,苦苦哀求道。
“现在要逃的话,还有机会逃!那些日本兵也就是徒于应付!”
作为皇上的亲信,自然不希望留在这里等死。
“如果皇上不走的话,等到中国人来了,到时候,他们一定会把皇上送上法庭,然后枪毙皇上!”
枪毙!
虽说这个词让溥仪的浑身一颤,内心恐惧死亡的他当然会害怕,可是却不知从那来的勇气说道。
“枪毙朕,他们凭什么呢?”
目睹着宫中的混乱,纹丝不动的溥仪不说道。
“叛国罪?”
似是嘲讽的一笑,接着说道。
“叛国?叛的是那个国?朕从来都不是中国人,何来叛国之说?朕是大清国的皇上,是满洲国的皇上,至于中国……那从来说不是朕的国,何来叛国之说!”
“可,可、可陛下,大清国也是中国啊……”
贴身宫侍的结巴,让溥仪笑了笑。
“那不过就是些奴才的自作多情罢了,就连康熙爷都说“朕非中国之君”,这大清国那里是中国了?”
似不知从何处来的勇气,扶着楼梯扶手说道。
“他们想要审判朕,朕倒希望到法庭上去揭穿中国人的假仁假义,揭穿他们的不守信义……”
在说出这句话时,的那些没有多少血色的脸上所流露出的全是一面恼怒之色,似乎大清国的灭亡,都是这些中国人的不仁不义造成的,似乎,叛国的是中国人,而不是他这个“皇上”。
就在他声音落下的时候,车灯的灯光透过了玻璃窗,刺目的灯光径直照入房间内,即便是过去横行霸道的日本人,也没有这么无礼,显然——中国人来了。
十几辆汽车直接驶到这栋曾属于白毛将军的官邸门前,一队队荷枪实弹的官兵跳下了汽车,而那些奉命“保护皇上”的日本兵,连忙在军官的带领下列队、敬礼、鞠躬。
“少校阁下,根据关东军司令部的命令,现在我向您投降!”
对于日本兵的投降,接收的中**官显然并不在意,他只是朝着房内那些惊恐的宫侍看去,然后大声问道。
“在那?”
听到那沉稳的问声,溥仪只感觉到浑身一颤,先前好不容易鼓起的勇气,在这时似乎又消息了,他甚至感觉到自己的双腿在颤抖着,随着那慢慢走进大厅的身影而颤抖着,以至于他甚至需要抓住拦杆的扶手才能站稳,才不至于瘫倒下去。
“长、长官,他,他就是皇,不对,是、是”
在军官走进房间后,一个宫侍连忙走向前去,用卑微而又充满奴意的口吻,指着二楼楼梯平台栏杆边站着的溥仪说道。
“他就是……”
抬起头,瞧着那站在栏杆边,虽说看似摆出了一副临危不惧的样子,但苍白的脸色和微动的大衣,却出卖了他内心真实情感的,军官的唇角一扬,径直走了二楼,然后站在的面前,死死的盯视着对方,直到对方的目中流露出恐惧的时候,他才开口说道。
“爱新觉罗?溥仪,根据特别军事法庭的命令,现在您被逮捕了!”
第1198章去过中国吗?
位于伊希姆平原上的鄂木斯克,并不是一座大城市,但在某种程度上,这里却是一个分界线,1943年10月17日,日本西伯利亚军团占领了这座城市,并向西推进了数百公里,抵达托博尔河畔,从此之后,日军再也未能向西推进一步——他们耗尽了最后一滴油料,也未能达到发动“1号作战”的目标——与德军会师。
1943年的最后一天,对于驻于伊希姆平原的日军第8军的十余万官兵来说,无疑是灾难性的一天,在中午午餐前,他们在战壕中、在据点内、在军营里听到了日本正式宣布投降的广播,随后所有的人都面向北方默默地鞠躬。
面对国家无条件投降的现实,那些在冰天雪地中抱着“为国玉碎”念头的日本官兵不由得双泪长流,但很快当他们从最初的情绪中恢复过来的时候,在几乎每一个地方,都开始有人高兴地议论说,既然是整个国家投降,他们应当高兴,因为他们可以不必羞愧、大摇大摆地回家了。
原本无人触碰的午餐,终于被他们吃进了肚子里,甚至在午餐后,除去战斗执勤的官兵之外,绝大多数官兵都没有进行正常的训练,即然国家已经投降了,那为什么还在训练呢?反倒是在军营或者帐蓬中一个劲谈论自己的家乡,谈论着自己的亲人。
只有极少数的一些军官或者士兵,觉得自己还是不能从心里高兴。他们在庆幸着战争结束时,同样也担心日本投降后会有什么事情发生。政府的政策会变成什么样呢?人们的日子会变成什么样呢?国家会被分而治之么?
整整一个下午,许多人都深陷在这思索里,深陷于对国家未来的担心之中。
鄂木斯克医院,曾是一座普通的市民的医院,不过在日军占领后,作为城内少有的几座完好的建筑,而成为了日军的军事医院,在这座医院里,几乎每一个角落之中都挤满了受伤的日军官兵,其中不乏在极度的严寒中严重冻伤截肢的官兵。
在中午的“玉音放送”后,尽管因为距离的关系,使得声音有些失真,甚至听不太清楚,但这些伤员依然都还是明白了天皇在说什么——日本投降了!
从中午开始,整个病房里的气氛就显得极为压抑,甚至不时的会到有人自杀,一些重伤员选择了用自杀的方式结束这一切,或许,在他们看来,正是因为他们没能奋勇作战,才导致了国家的战败。但绝大多数人,却庆幸战争的结束,庆幸自己在残酷的战争中活了下来,往往这些伤员对残酷的战争有着更为深刻的体会。
“可以回家了!”
躺在病床上,尽管感觉自己的双腿还存在,但小泉却知道,自己的小腿早就不存在了,他甚至有些懊恼,如果没有执行那个任务,自己双腿就不会冻伤,那样的话,再等四天,战争不就结束了吗?
在小泉的内心暗自懊恼时,却听到邻床的山县曹长气呼呼地望着他说道:
“小泉,真羡慕你呀。你这种受了高等教育的人,回到家,怎么着都能找着事做。我只有军中服役的经历,在和平时期,这点本事用不上。我可怎么办哪?”
山县是一个农民的第三个儿子,因此没有?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