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咫尺山海》第263章


白薰华寻着小猞猁的声音走过去。她举着手电筒,手指扣紧扳机,打开格洛克□□的内置保险。
“呜呜唔!”
小猞猁喉咙里发出低吼,另一个凶狠的吼叫同时响起,重叠在一起听得人毛骨悚然。白薰华只见眼前几道黑影快速闪过,紧接着林中传来无数脚步声,快速踏过积压落叶的地面,纷繁嘈杂仿佛有千军万马。
宋半烟离得近,抽出匕首就冲过去:“薰华?”
“我没事。”
白薰华追进去十几米,无路可走只好停下脚步,举着手点头打量面前的庞然大物。
其他三人也跑过来,向导问:“我没听错吧,怎么。。。怎么听见马蹄声?”
猫娃子不以为然:“来的路上我们不是看见过野马么?”
向导急道:“不是不是,是那种,那种负重的战马。绝不会错,我常骑马。甭管马驴骡子,载不载人音儿不一样。”
向导说得斩钉截铁,猫娃子心里也打鼓:“别冲壳子,白姐,你看到什么了?哎呀,这是不是那条鱼?”
“我不确定,可能是一条蛇,或者是大蜥蜴。”白薰华举着手电筒,光束在阴森的老树林的来回巡视,可静悄悄的什么也没有,“也有可能是我看过了。”
宋半烟往前走,脚掌落地踩上落叶下陷的瞬间,她浑身寒毛炸立,僵在原地一动不敢动,抬起双臂阻止众人:“你们别乱动。”
大家顿时一惊。
宋半烟说:“这个脚感不太对。嗯,感觉踩到了什么金属,要是战争片,可能是地雷。”
她声音轻描淡写,众人却听得心惊。
向导惊道:“这地方怎么可能有地雷?”
白薰华问:“半烟,是踩到金属,还是按那种老式机械开关的感觉?”
宋半烟说:“我没注意,可能是。”
众人只觉这老林子里的光线又暗了几分,恐怕是危机四伏。大家站在原地不敢乱动,一时气氛又沉默几分。
“簌簌。。。簌簌。。。”
贯匈一样不发的走上前,手起刀落砍断一拍灌木,那条鱼的真身终于展露在众人面前。
猫娃子惊诧:“。。。。。。。居然是一架飞机。”
向导说:“可能是苏联老毛子的。北边一点过去就是西伯利亚。我瞅着可能是飞机失事掉进谷里,没找得着。”
猫娃子不服气:“也有可能是蒙古自己的,水平太差掉下来了。”
白薰华走到宋半烟手边,拨开她脚下层层落叶,露出一块蓝白色碎片,不用说可能是飞机上的。宋半烟这时才觉得心口大石头落下,长舒一口气:“呼。”
有惊无险,大家伙顿时乐呵起来。只有贯匈一声不吭,将飞机残骸周围的杂木、松萝都清理干净。
要说这个飞机也是凑巧,一头栽下,卡在几颗千年老树之间。就这么头朝下尾朝上,杵在这儿少说十几二十年。
白薰华担心小猞猁,本想开口唤她,目光瞥过飞机残骸,突然心中骇然。贯匈手中开山刀一挥,半截树杈连带上面的松萝掉落,露出半边蓝色的翅膀符号。
宋半烟也注意那个符号,她走过去用匕首刮了刮,飞机外壳上的苔藓地衣纷纷剥落。白蓝两色之外,第三种颜色出现——红色,一个。。。红色五角星。
所有人的目光都被这个红色五角星摄住,千头万绪不知从何说起。离祖国千里之远的蒙俄边境,怎么会坠毁一架中国飞机?
猫娃子问:“除了我们中国,还有哪个国家国旗有五角星?”
“美国。”向导忽地一拍大腿,“苏联呀,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也是一面红旗,上面有五角星、镰刀。。。。。。”
向导话未说完,那个符号已经完整展露在众人面前——白色是飞机底色,蓝色是简化的飞鹰,上面一颗红色大五角星,下面四颗红色小五角星。
白薰华轻声说:“中国民航。”
宋半烟摸摸下巴,问:“这个不是战斗机?”
白薰华说:“不是,这是一架民航客机。如果我没有猜错,应该是我们中国民航最早的,从英国引进的三叉戟型喷气客机。”
向导打断:“不可能,怎么可能。”
宋半烟问:“你知道?”
向导摆摆手:“北京老少爷们儿能从北洋军阀侃到美利坚,我怎么不知道。9。13那桩公案早就个尘埃落定,听说飞机上发动机都叫苏联老毛子拆走了。”
白薰华朝上一扬下巴:“看看尾翼编号就知道。”
向导一撸袖子,豪气中天的说:“我上,小爷还就不信了,要真是那架,我甘心做个二百五。”
宋半烟好奇万分的问白薰华:“怎么了?他这么激动?”
猫娃子笑的见牙不见眼:“宋姐也有不知道的。”
白薰华说:“我也查蒙古资料才知道,1971年9月13日,林/彪乘三叉戟飞机叛逃,半途在蒙古迫降坠毁。”
作者有话要说: 【危机解除,回来更新。】
……………………………………………………………
Thanks?(?ω?)?金主们:
扶她扶不起扔了1个火箭炮
树傻扔了1个手榴弹
z8x9、阿陡啊扔了4个地雷
ara1412扔了3个地雷
浓硫酸、麻石扔了2个地雷
22043333、jshf001、xin、许你一世长安、叶轻舟扔了1个地雷
第215章 
武历六十一年春。
秦孤桐端坐马上; 拱手抱拳; 笑道:“不必相送; 都回去吧。”
不忘吸吸鼻子; 拔腿就要冲上去。好在董歆然眼疾手快,一把扣住他肩膀; 劝道:“不忘,别胡闹。”
不忘含着泪珠拼命挣扎; 口中喊道:“我没胡闹; 姐姐; 你带我上吧。我乖乖听话,不打架生事; 更不能害人。姐姐!”
秦孤桐望着小野兽般奋力挣扎的不忘; 暗暗一叹大为不忍。她与不忘阔别半年,这才见一面又要分别,她心中也是万般不舍。然而不忘留在太和宗; 有师门庇护。即可衣食无忧,又可安心修炼武艺。总比跟着她在江湖奔波跋涉; 要好得多。
若只是如此; 也就罢了。不忘并非不能吃苦的孩子。可安世俊一死; 翁家必来寻仇。白鸢生死不明,纵不死狱不来,她也要寻上门去的。
岂能让不忘涉险。
秦孤桐眉峰一脸,神情严肃的呵斥道:“胡闹!”
不忘一惊,连忙笔直站好。
秦孤桐脸色严峻; 沉声道:“既说听我的话,就乖乖留在太和城。务必记住,第一,尊敬师长。第二,勤学刻苦。待时机合适,我自然会回太和城来见你。”
不忘吸吸鼻子,与她对视良久,终无奈点点头。
秦孤桐见他听话,心中宽慰。刚要开口向董歆然告辞,听听萧清浅道:“不忘,你且过来。”
众人皆是一愣。董歆然松开手,不忘走上前,仰头望着萧清浅。她姿容出尘,一贯风轻云淡、不问世事的模样。不忘对她敬畏有加,不敢亲近。闻她突然相召,既忐忑不安又受宠若惊。
“百条戒令可是你入城之后,方才颁布?”
不忘一愣,心中莫名,也不敢多问连忙点头,回答道:“是。”
萧清浅侧头与秦孤桐对视一眼,复又垂眸看向不忘,开口缓声说道:“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我们离开,未必不是好事。何况此事非你之过,你姐姐也不曾怪你。”
不忘闻言大喜过望,扭头望着秦孤桐,眼中盈盈期盼。
秦孤桐见他笑逐颜开,暗暗自责。俯身伸手拍拍他肩膀,温言笑道:“当然,我一点都不怪不忘。但你也需记住一言一行,必有后果。以后遇事,当三思而后行。”
不忘急忙重重点头:“嗯!”
董歆然眼眶微湿,羞愧道:“秦姑娘,此事实在是我太。。。。。。”
秦孤桐连忙打断,笑道:“令行禁止,法规有效。太和宗给城中百姓一个太平盛世,真是功德无量。何况还让我们在城中采购一番,已是法外开恩。”
董歆然见她宽宏,心中暗赞:这才是江湖儿女,侠肝义胆,豪气云天。
她双手抱拳,认真道:“多想秦姑娘体谅,慕容师叔本想前来相送,但终究不便。程师弟和周师兄两人还在关禁闭,只能托我代为相送。至于不忘,你大可放心,我必定照顾好。”
秦孤桐见她也就比不忘高出一丁点,小圆脸稚气的很。与不忘站在一起,两人好似相差不了几岁的姐弟。她心中失笑,点点头,拱手一礼:“青山不改,绿水长流。两位,江湖再见。”
言罢,与萧清浅两人策马而去。
两人从偏门而出,转了个弯,驾马驶上大道。
昨天深夜到来,不曾察觉。此刻才知太和城的繁?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