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小地主》第351章


有李逍两万唐军的背后支持,金政文的傀儡朝廷倒是迅速的控制了朝堂。
在此之后,李逍便开始在金城东面几百里的儿兄江口迎日湾全力备战,准备迎接倭军的来犯。
只有击败了倭军,唐军才算是真正的把新罗给控制住了,否则就有可能是为倭人做了嫁衣裳。
如今,临近年关。
李逍兵分两路,五千唐军加五千乡勇驻守在金城。另外一万人则驻守在迎日湾,还有一万新罗军协防。
赵持满的水师总计三百余艘船,但还有一百余艘留在金城,在迎日湾的只有一百八十余艘,水陆军力两万。
而倭军在陆上打不通攻往金城的通道后,也顺着李逍的海上路线而来,他们连续四批兵马会后之后,已经有总计一千余艘船,军力五万人。
相比起李逍水师的楼船、斗舰等不少大战船,倭人的战船小的可怜,通常都只有艨艟和游艇的大小,甚至有不少是海鹘船那船大的小船只。
为了这场战争,李逍已经等待了许久,也谋划了许久。
迎日湾,兄山江口,这是李逍特意挑选好的战场。
背倚金城,依江傍海,可攻可守。
特别是在海湾做战,风浪小,水面宽,适合唐军的大战船舰队,比起在狭窄的内河里做战,能够有效的避免被倭军的小船袭击不利躲避的局面。
“召集诸将,准备议事。”李逍起身。
张葱领命去了。
片刻之后,诸将就都已经赶到李逍的厅内。
城堡军议厅中,李逍凝视着面前古朴的皇帝御赐横刀,“诸位,决战终于要开始了,倭人四批舰队都已经到齐,如今在我们不远的海边集结了大小战船千余艘,兵马五万余,其数量,是我们的两倍有余。”
“但是,我们有出海入江的优势,我们的战船更先进,我们的装备也更精良,大唐的府兵将士们配合作战会更默契。倭人虽众,然是四支兵马组成,指挥上肯定会有问题,另外他们的兵是倭国各岛调集而来的,不论是装备还是训练,都是远不足我们的。”
“所以我有理由相信,这一战,我们必胜。”
战场是李逍特意选好的,而且唐军为了这一战,已经等了三个月时间。这三个月时间,唐军在金城傀儡朝廷的全力协助下,已经在迎日湾修建了三座堡城,两座水寨。
粮草、军械囤积充足,士兵休养充足。
“大帅,倭将中的阿倍比罗夫据说在倭国中素有水上善战之名。”王方翼提醒。
“大帅,倭人中也不全是小船,也有些大船,他们大小船只兼备,小船行动便捷,如果他们凭借数量优势,主动把我们堵在江口作战,只怕我们也并没多少优势。”刘仁轨也道。
李逍把面前的剑取下,拔出,拿着块鹿皮轻轻拭擦着横刀的刀锋。
这是把极锋利的刀,大唐的横刀代表着这个时代最先进的铸刀工艺之一。最好的横刀,能够一刀斩断七层牛皮,一个套着皮甲的士兵被拦腰砍上一刀,都会直接拦腰而断。
而且横刀还有一个刺的优势,锋利的刀尖具有极强的破甲性能。
而据李逍所了解的,倭军的甲很少,他们的刀也远不如唐的锋利和坚固。而水师作战,其实就是近身肉搏战,拥有更锋利的横刀和坚固的铠甲,就能占据更大的有利条件,何况唐军的战船还更大更先进。
“王司马和刘长史所说的固然有理,但这些其实也早就在我们的推演之中,所以我们根本就不会给他们这样的机会,我们绝不可能让他们把我们堵在江里。看到这沿海湾江口的三座城堡两座水寨们,打起来我们可以依城傍寨作战,城上的弓弩、投石车等也能助阵,因此倭军虽是我们两倍有余,可这场仗还没打我就知道我们赢了,这三个月来,我一直在等着这天,等着一个一举歼灭倭军主力的机会,而现在这个机会已经来临了。”
精锐的大唐安东府兵们,早就期盼着倭军的到来了,大家都盼着早点打完这仗,然后就能够回安东过年。
“现在诸将听我帅令!”
“末将听令!”
厅中,一群身着铁甲的将军们皆腾的起立,身上的甲叶哗啦啦作响。
第二天,清晨。
庐原君臣所率领的第四批一万兵马抵达,倭军近六万兵马集结于兄山江口附近。
“我们有一千多艘战船,六万将士,论兵力是唐人和新罗联军的三倍,将士们一个冲锋就能淹没他们。”
倭军舰队中一艘大船甲板上,阿倍比罗夫嚣张的对其余一众将领道。
过份的自信,让这个号称擅长水战的倭将,根本就没有对战区的水域做任何的分析,便下达了全军进攻的命令。
一时间,一千多艘大小船只杀气腾腾的冲向江口的唐军水寨,他们试图用一波猛攻把唐军压制,击破唐军水寨,迫使唐军撤退至兄山江狭窄的水域,好充分发挥他们船小灵活且数量庞大的优势,最后一举击败唐军。
“冲,歼灭唐军,杀进金城,板哉!”
第412章 定江山
“大帅,倭人果然全军出击了!”
“早在预料之中也。”李逍头也没抬,夹起棋盘上的一个炮,猛的拍在对面的一匹马上,“叫你贪心,叫你冒进,这下无路可逃了吧?”
棋盘对面,行军长史刘仁轨凝视着面前的棋盘,无奈的道,“大帅倒是好镇定,我是比不了,这边下棋,可心思却全吊在那边的战场上呢。一半的棋力都发挥不出,倒是让大帅今日找到复仇的机会了。”
“放心吧,不会有什么变化,这一切都在我们的推演之中。为了这一天,我们准备了三个月,整整三个月的时间,都在等着这一天。各种各样的可能我们都预测过了,也做过推演,还有了预案,不管倭人如何变化,都只会在我们的预料之内,所以他们逃不过我们的手掌心。”
阿倍比罗夫很嚣张狂妄,以为自己战舰千艘,兵员六万,就可以完全无视两万大唐新罗联军的防御。他以为自己的将士只要一顿猛冲,就能冲破唐军的水寨,把唐军逼进兄山江狭窄的小域里去。
可是数量众多的倭军却在进攻中立即暴露出了自身的缺陷,分批前来的倭军在指挥上缺乏重心,虽然阿倍比罗夫自认为擅长水战,可上毛野君稚子、阿昙比逻夫、庐原君臣等这些统兵大将并没有几个真正服阿倍比罗夫。
这一战其实在战前就已经表现出来了,之前入侵新罗,诸将分批入新罗,也是各自为战,根本没有个统一的指挥协调。这次联手而来,可依然没有真正的指挥重心。
这些人在倭国大多是地方或朝廷的实力派,或是自成一统的旧贵族,根本不可能做到听从其它人的指挥。
而庐原的一万人马刚刚到来,之前他在新罗战场上更是还从来没有与其它三支部队有过协从作战的经售,更没有听过阿倍发号施令的先例。
这导致冲锋的号角一吹,各部之间便缺乏有效的配合,令出多门,阵形混乱,甚至可以说毫无阵形。
这种情况,在水战之时,便显得格外的突出。
唐军这边,李逍却是坐镇在海湾江口的城堡之中,海湾里的水帅由赵持满亲自指挥,他确实也不太轻松,主力是兵力太少。
总共两万兵马,还得分出一半在岸上守卫三座城堡。
剩下一万的人马在两个水寨里面,面对六万倭军野猪群一般的冲击,压力还是很大的。
赵持满率领的中央主力舰队往江口撤退,令两翼的两座水寨的岸防武器向倭军发射弩箭、投石、火球、火箭等物。
紧接着,两座水寨里的两支留守舰队,也都接令从水寨里驶出,他们随中央舰队向后收缩之时,利用相对靠前的局面,同时向中央收拢。
本来就主动冲锋的倭军舰队,渐渐的反而陷入了唐军的半包围之中。
尤其是此时,唐军占据的是有利地形,是顺流而泊,而倭军却是逆流而攻,这又减轻了唐军的不少压力。
“衙前,倭人这冲锋也太随意了一些,他娘的都没看到我们两翼已经包夹过来了吗?”
中央舰队的旗舰上,一名校尉看到那些疯狂的倭军船只,忍不住骂娘道。
赵持满如松树一般立在那里,目光紧盯全局。
“这样不好吗?这些也早就在大帅的预料之中了,他早说过倭人难有统一的指挥重心,打起来更不会有什么默契配合,这些人打仗就靠一股子狠劲凶劲,然后比人多,拼凶狠,毕竟倭国偏居一隅,都是列岛,平时打仗也就是乡村斗殴级别的,哪懂什么真正的战争之法。”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