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小地主》第348章


辖闪顺⒓赴偻虻牟聘嘲桑空獗是墒潜任颐侨ツ甏筇普鎏煜氯儆嘀萸в嘞氐牟剖栈垢甙 !?br /> 大唐以租庸调为正税,缴纳实物为主,征收钱帛的税种不多,因此每年钱帛征收的确实不多,也就那么二三百万贯钱而已。李绩说百济上缴的钱超过国库倒也没错。
“李逍那是把百济王室、贵族、豪强们的底都扒了,他实际上可是扒了上千万贯,发了大财的。结果这小子只给朝廷上缴了几百万而已,才缴了三分之一!”
李绩呵呵的笑了两声。
然后那位宰相便不吭声了,李逍确实只上缴了三分之一,可三分之一都有几百万贯,都已经超出了原本朝廷除正税之外一年的钱帛财收了,这已经是非常的了不得的事情。
就算是换成在座的几位宰相亲自到那百济去,都未必能有这样的政绩。远的不说,之前崔敦礼那不也是宰相吗,外任安西大都护,结果上任也一年了,那里不但没有给朝廷带来半文钱收入,还尽知道要钱要人要粮,朝廷投入了二十万大军进去,还投入了几百万贯的钱帛,可谓是个无底洞。
要不是有李逍安东道上缴的钱帛支撑,以西域那么大规模的战事,哪里还能撑的到今天,早就粮食后勤不继不得不撤兵了。
“可也不能太放任李逍,如今的安东道,说是朝廷十二道之一,可在那边李逍一人身兼七个使职,副大都护兼都督还兼刺史,基本上安东道全他一人说了算,军权吏权财权通通在身,这样也不符合朝廷规矩的。”
李绩呵呵道,“非常之时行非常之事,安东道新设,那里不过是刚征服的百济旧地,说句不好听的,当初朝中可是有不少诸公甚至都认为没有必要纳为直属州县,要设置为羁糜州,让那些百济王子啊贵族们去当都督、刺史、县令的,诸位难道这么健忘?”
李绩重提旧事,说的却是实话,当初可是好多人认为打下百济后,没必要派官遣吏过去,直接把那里设置为羁糜州就好了。而当初若真如此,如今哪里有一年几百万贯的钱帛收入呢?
如今李逍在安东道,那可不光是征了很多钱帛上来,还在那里已经开垦了数万顷的屯田耕地,府兵乡勇都有八万,可以说如今的百济旧地,已经成为朝廷下一步进攻高句丽最坚固的桥头堡和基地了。
甚至比起辽东前线还要重要。
毕竟辽东那边每年还得靠着朝廷无数的钱粮支撑着,而人家李逍现在都已经能够自给自足了。
这一切,都是李逍一人的功劳,手里当初只有朝廷留给他的三千老弱伤兵,再加上几个空头使衔而已。
现在这个时候,又说李逍权重衔多了,这不是扯淡吗?
“都说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李绩缓缓道,“既然李逍认为这金法敏不可靠,那么我们这些远在朝中的宰相们,就得听听这身处前线的将帅的建议。如果金法敏真不可靠,那么这就是个隐患,倒不如现在册封金问仁为王,把这些有二心的新罗人给清除了。”
“可是英公,现在新罗人又没李逍说的那样反我大唐啊?”
“难道还要等他们反了才行?”李绩反问。
宰相们一番争议,结果也是没有结果。
事情最终呈到皇帝御案前,请求皇帝裁决。
新落成的大明宫里,李治抱着女儿太平公主逗弄,皇后武氏则代皇帝查阅奏章,她初步浏览一遍,然后把奏章按轻重缓急分列摆放。不太重要的就放一边了,皇帝也多不会看,而重要的则放另一边,她有时还会念给皇帝听。
“陛下,这奏折该如何批复呢?”武后问。
“这还不简单,既然李逍说金法敏是个弑君杀弟还反唐的家伙,那咱们自然就不能册封他为新罗王。”
“诏令削夺金法敏官爵,封金仁问为新罗王,以李逍为鸡林道行军大总管,发兵问罪讨伐!”
“陛下就这么相信李逍?”武后问。
“朕确实很相信李逍,但也不只相信他一人。李逍所奏之事,其实百骑司也有奏折,所言与李逍的相吻合。金春秋死的不明不白,新罗王宫也确实经历了宫变,再加上这金法敏确实不是忠唐之人,所以朕以为册封金仁问为新罗王倒也符合我大唐的利益。”
“让李逍发兵问罪,新罗会服罪吗?万一高句丽趁机发难呢?”
“再给薛仁贵下道诏令,让他在辽东也操练操练下兵马,震慑高句丽人。”
先定个小目标,比如1秒记住:
第408章 假途灭虢
显庆元年,秋。
这年的秋天是个丰年,从关陇到山南,再到河东河北,到处都是丰收的喜悦。
今年玉米大面积推广种植,各道的都得到了玉米监拔下的大量玉米种子,经过几季的累积,如今的玉米终于开始全面推广种植。无论南北,都在经过几轮试种之后,开始了大面积种植。
许多过去缺少、少肥的土地,在官府的大力推广下,大量的种植玉米。
春播秋收,付出没有白费,那一个个壮实的玉米棒子让各地官员都欢喜的向长安奏报好消息。
大唐十二道之一的安东道,今年的玉米种植量也很大,同样喜获丰收。
夏季丰收,秋季又丰收,连续两季丰收,各地屯庄堡城里的粮仓已经满满当当,不但官府征收的田租满仓,就是各地州县义仓里收的地租粮也满了,各屯堡百姓们结社的社仓里也存了许多粮食。
在安东道,斗米只两三钱,可谓是三十年来粮食最低价了。
这么低的粮价,引来无数的中原粮商前来收粮,各个港口停满了从登州过来的海船。
虽然说粮贱伤农,但安东道今年粮食种的多,粮食产量也高,兼之有官府负责监督粮食收购,没有压称等什么,更是现卖现结钱款,倒也让安东的百姓们个个开开心心。
“这么多粮食,可以打一场大仗了。”帅府长史刘仁轨看着各州县报上来的粮食数字,满意的点头。
“暂时不会有什么大仗打的。”李逍看着报告脸上也是喜色,虽然今年的丰收早就已经有过预估,但真的报上来后,还是让人惊叹的。秋收居然远超过夏收,全因今年安东道的玉米大量种植,这些玉米并没有占用原本的稻田,而是用往年不能种水稻的坡地山地种植的玉米,使得总产量大大增加了许多。
“如今兵精粮足,要不直接打到新罗王城去?”刘仁轨问。
今年夏收过后,安东道准备出兵新罗,讨伐弑君的金法敏。结果朝廷都已经许可,还册封了金仁问为新罗王,削夺了金法敏的官爵,李逍也点兵准备出征。
可就在这时,高句丽人却派兵护送着百济王子扶余丰南下,陈兵边境,虽然还未立即入侵安东道,可架式却摆出来了。
高句丽人明显是想趁大唐与新罗人开打之后,来个混水摸鱼。
李逍不得不又调整计划,加强北边防御,暂停出兵新罗。而新罗王金法敏见大唐如此强硬态度,也不得不赶紧向大唐上表请罪,同时还派出了自己的嫡长子往长安为质,又派了自己的次子到安东帅府为质。
另一面,金法敏也向朝廷进贡了许多钱财,给安东道也送了许多粮草,这样一来,朝廷顾忌高句丽人,于是便又只好临时改旨,把到了半路的金仁问改封为临海郡公,授辅国大将军上柱国加左威卫大将军,又把他召回长安了。
恢复金法敏官爵,令新罗出兵四万到安东道北境协防高句丽人。
金法敏很配合,又是送粮草又是出兵,好不容易才算是躲过了这一劫,反倒是高句丽人十分失望,本以为大唐和新罗打了起来,结果他一出兵,两家和好了。
高句丽人进退不得,也不敢再南下了,于是在南边划了一片地方,赐给扶余丰做他的流亡朝廷所在,一面到处招集新罗逃亡之人。
夏天时,最终谁都没打起来。
李逍没能出兵进入新罗,也最终没跟高句丽人打起来。
他想打新罗,可朝廷不允许。
而高句丽人,李逍却不愿意这个时候打,毕竟高句丽不是新罗人,还是很硬很难啃的。
时间拖到秋收之后,李逍手里实力可是大涨。
经过半年的加紧训练,他手里的那两万府兵、六万乡勇如今训练更熟练,装备也更精良,另外又得了新罗四万人马的协助,兼之如今府库充足,粮草足备。
又正好是秋收过后,天气凉爽,兼之府兵和乡勇们也忙完了田里的事情,正好有了空闲。
不过往哪打依然是个问题。
李逍还是想先新罗再高句丽,但朝廷的意思则很明显?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